數字貨幣的法律屬性

2020-12-11 騰訊網

  數字貨幣的法律屬性

  前言

  2017年年初以來,數字貨幣行情風起雲湧,比特幣單價從年初的1000美元左右上漲至8、9月份的5000美元,雖然在七部委九月份發布《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後,一度「腰斬」至2500美元,但近期比特幣單價曾突破20000美元大關,筆者成文時回落至17000-18000美元左右(但行情瞬息萬變,以實際行情為準)。

  全球投資者對以比特幣為首的數字貨幣(或稱虛擬貨幣)熱情高漲,在國內數字貨幣交易所均被關停的情況下,國人仍然積極尋求其他途徑參與比特幣投資,之前活躍於國內的數字貨幣交易所運營商也紛紛在境外設立「新店」,針對「大陸」客戶開展C2C交易。而在國外,美國、日本、韓國、菲律賓等國家均承認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的合法身份(但不一定承認是貨幣),並為數字貨幣交易所頒發金融牌照;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計劃上線比特幣期貨合約。雖然市場熱情高漲,但是在投資數字貨幣之前,我們應該分析一下比特幣等數字貨幣在國內的合法性。

  一、比特幣在中國的法律定性

  比特幣作為區塊鏈技術運用的新生事物,國內法律法規暫無對其「指名道姓」地進行規定,對於比特幣的法律定性,目前只有監管部門在2013年12月3日發布的《中國人民銀行、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對比特幣做出了定性:首先,認定了比特幣不是由貨幣當局發行,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等貨幣屬性,並不是真正意義的貨幣;其次,從法律性質上看,比特幣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最後,比特幣交易作為一種網際網路上的商品買賣行為,普通民眾在自擔風險的前提下擁有參與的自由。該通知僅對比特幣做出了定性,筆者認為對於其他數字貨幣可以參照適用該通知。

  二、數字貨幣財產是否受法律保護

  雖然數字貨幣在法律上並不是真正的貨幣,但它們作為一種虛擬商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五章民事權利第一百二十七條規定:「法律對數據、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法律對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是持肯定態度的(雖然沒有明確規定如何保護)。因此,在國內比特幣等數字貨幣作為合法財產是受法律保護的。

  三、數字貨幣的相關法律風險

  說到這裡,很多小夥伴可能有疑問了,2017年9月4日人民銀行等七部委不是剛剛發布了《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禁止了國內ICO活動,關停了國內所有數字貨幣交易所嗎?這不是意味著比特幣等數字貨幣是非法的嗎?對此,筆者認為上述公告僅僅禁止了未經批准的ICO(代幣發行融資)活動,關停代幣交易場所也是為了徹底禁止ICO,公告並沒有否定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的合法性,在國內持有和使用數字貨幣仍是合法行為,數字貨幣還是合法財產。當然,這不意味著就可以胡作非為,在我國使用數字貨幣或者經營數字貨幣必須注意以下法律風險:

  1、國內禁止ICO和數字貨幣集中交易

  首先來說上述七部委的公告,原因是2016年底至2017年初以來,ICO活動從無到有,從少到多,融資金額累計達到數十億元,這種未經批准即可進行的融資行為極有可能導致虛假資產風險、經營失敗風險、投資炒作風險等各類風險,很容易引發群體性金融事件,危害金融市場穩定,因而予以禁止。簡單點說就是由於區塊鏈技術的特點,創業公司進行ICO太容易了,這麼容易就融到資了,還要IPO做什麼?而關停國內所有代幣交易所,也是徹底斬斷了ICO發行的代幣的集中交易途徑,避免代幣過度炒作,引發金融風險。

  2、洗錢風險

  由於比特幣等數字貨幣基於區塊鏈技術,具有去中心化、去信任化、分布式存儲和獨特共識機制等特點,導致其具有很大程度上的匿名性和轉移便利性。比特幣等數字貨幣可以不用經過監管地「轉帳」給網絡上的任何錢包地址,只要有網際網路的地方就可以提取,藉助數字貨幣交易所即可兌換成法幣。正因如此,比特幣從誕生到現在,常常被用來作為洗錢的工具,而洗錢行為往往和各類犯罪活動有關,這也是比特幣一段時間都「惡名昭著」的原因。當然,如果了解比特幣的技術細節,你就會知道比特幣只是區塊鏈技術的一種應用形式,只不過它更容易被用來作為犯罪工具罷了。因此,使用或者經營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相關業務,必須時刻牢記《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的規定。

  3、刑法風險

  區塊鏈這一被譽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內容的技術,基於其產生的數字貨幣卻常常用來做一些違法違規的事情(不限於國內,全球均是如此),除了上文提到的洗錢行為外,利用數字貨幣來進行的違法犯罪活動還有:傳銷活動,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擅自發行股票、公司、企業債券等行為(這項就是ICO可能涉及的)。這些違法犯罪活動的刑責,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都明文規定,建議搞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的小夥伴仔細閱讀。

  綜上所述,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本身是一種合法的虛擬商品,大家可以合法持有,並在法律未禁止的領域使用,但要看清風險紅線,踩線或越線都不可取。

  ————————作者簡介:作者常年在香港上市公司和國內A股上市公司法律合規部門任領導職位,並在各種類型的交易場所從事法律合規工作多年,擅長上市公司法律風險防控、大宗商品電子交易、網際網路金融、英文合同審核方面業務。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

相關焦點

  • 律師解讀:數字貨幣交易存在哪些法律風險
    CFTC公開闡明加密數字貨幣的「交付」,一方面,由於加密數字貨幣的數位化性質與傳統的不動產、動產或其他財產權利的交付存在差異性;另一方面,「交付」的定義屬於十分複雜的問題,在雙方達成合意的情況下,基於交易平臺的技術操作,買方何時佔有以及物權何時發生效力,須由權威機構依據加密數字貨幣的屬性做出明確界定以建立起公允的交易規則。
  • 央行行長:穩妥推進數字貨幣研發 健全法定數字貨幣法律框架
    文章對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的重要意義、內涵、重大舉措進行了詳細闡釋,在如何健全現代貨幣政策框架、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等方面均有定調。要點速覽完善中央銀行調節銀行貨幣創造的流動性、資本和利率約束的長效機制。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反映潛在產出的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基本匹配。
  • 數字貨幣,新時代貨幣革命的起點?
    藉助通信技術的發展,紙質貨幣得以向電子貨幣進化,使得法定貨幣實現了電子化的存儲和轉移。廣泛意義上的電子貨幣包含所有依靠電子設備網絡實現儲存和支付功能的貨幣,如虛擬貨幣和數字貨幣也在其內。狹義上的電子貨幣則指的是法定貨幣的電子化形式,例如銀行卡、支付帳戶餘額等,與現金、存款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受到保護。
  • 央行數字貨幣才是真正貨幣
    從貨幣的本質看,在現代信用貨幣體系中,只有國家發行的貨幣才是真正的貨幣貨幣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並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組織形態的演變而發展。金屬貨幣時代,金銀因具有質地均勻、體積小、價值大、便於分割、易於攜帶等自然屬性而逐漸固定地充當了一般等價物,成為各國普遍接受的貨幣。
  • 虛擬貨幣交易?數字貨幣交易?合法?違法?
    為保護社會公眾的財產權益,保障人民幣的法定貨幣地位,防範洗錢風險,維護金融穩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正確認識比特幣的屬性 比特幣具有沒有集中發行方、總量有限、使用不受地域限制和匿名性等四個主要特點
  • 楊濤:釐清數字貨幣的理想與現實
    所以這些年來大家一直探討的是,是不是應該把這個項目重新記入到M1裡面,因為它的流動性,它的貨幣屬性更強。所以這個背後概念不是一成不變的。 第二,私人貨幣或者是私營貨幣。在加密數字貨幣引起各方關注之前,歷史上私人之間達成共識的交易媒介實際上一直存在,只要說得到交易雙方的認可,在很大程度上它的存續空間就比較大。
  • 數字人民幣手冊:各類數字貨幣群雄逐鹿 數字人民幣呼之欲出
    由於受到監管壓力,Libra在2020年4月發布的2.0版本白皮書中做出重大修改,將重心轉為錨定單一貨幣。儘管如此,據路透社10月報導,七國集團(G7)宣布反對臉書在得到適當監管之前發行Libra穩定幣。七國集團認為,在通過適當的設計並遵守適用的標準,充分滿足有關法律、法規和監督要求之前,全球穩定幣項目不應開始運作。
  • 光明日報:法定數字貨幣如何成為廣受歡迎的貨幣
    對此,有的人持積極態度,認為數字貨幣便捷靈活方便,人民幣將迎來史詩級變革;有的人則表示擔憂,認為數字貨幣存在較大風險,影響安全。央行數字貨幣,是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存儲於電子設備、具有現金特性、能夠逐漸替代現金的法定貨幣的數位化形式。作為一種全新的貨幣體系,數字貨幣在當今時代如何穩定持續地存在,成為廣受歡迎的貨幣,備受社會關注。
  • 數字貨幣是新一輪貨幣變革的機遇嗎?
    在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記者會上,時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的周小川就曾經公開表態,央行研發的數字貨幣叫做DC/EP。總而言之,央行的數字貨幣就是人民幣的數位化。它是對於人民幣M0的替代,M0就是流通中的現金。現有的M0(紙鈔與硬幣)容易匿名偽造,存在洗錢與恐怖融資等的風險。央行數字貨幣的設計保持了現鈔的屬性與主要特徵,也滿足了便攜與匿名的需求,是替代現鈔的好工具。
  • 數字貨幣什麼時候推出?數字貨幣試點城市是哪個?
    2019年底,在決策層展現了對區塊鏈技術的重視之後,市場對數字貨幣的關注也一路走高,同時,也傳出了一些關於央行數字貨幣的不實消息,隨時在當時央行就已經進行了及時闢謠,但在數字經濟熱潮下,社會上對央行數字貨幣發行的猜測一直存在,對此,本次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相關負責人也強調,截至目前,央行數字貨幣還處於封閉試點內測階段,並不意味著正式落地發行。
  • 數字貨幣「新」在何處?
    這引發了民間對數字貨幣的屬性以及應用的廣泛猜想。對此,央行也給出了答覆,更為詳細地回答了數字貨幣是什麼、數字貨幣的好處以及通貨膨脹問題。不過,在筆者看來,民眾最大的一個疑問是數字貨幣到底新在哪裡。如果說數字貨幣只是信息化了的人民幣,它又和電子貨幣有什麼區別呢?因此,認識數字貨幣的「新」,能夠幫助民眾更深入理解數字貨幣。
  • 正本清源:中國持有和交易「虛擬貨幣」的法律分析
    雖然在中國沒有專門針對「虛擬貨幣」的立法,但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於 2017 年 9 月 4 日發布的《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以下簡稱「94 公 告」),所謂的「『虛擬貨幣』不由貨幣當局發行,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等貨幣屬性,不具有與貨幣同等的法律地位,也不能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
  • 比特幣具財產屬性受法律保護 但依然不能在市場上流通
    確認比特幣具財產屬性受法律保護深圳仲裁填補司法判例空白□ 本報記者 張維近日,由深圳國際仲裁院(深圳仲裁委員會)裁決的一起案件,因為承認了國內比特幣具有財產屬性,受法律保護,引起了業內廣泛關注,並被認為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現有司法判例的空白,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 央行數字貨幣,一場關於「錢」的革命
    狹義上的電子貨幣則指的是法定貨幣的電子化形式,例如銀行卡、支付帳戶餘額等,與現金、存款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受到保護。 至於虛擬貨幣,一般指的是在網際網路虛擬世界使用的遊戲幣等特定「貨幣」,僅限於在遊戲中用來買裝備、買道具等用途。
  • FBEC2020|何亦凡:虛擬貨幣促使各國央行研究法定數字貨幣
    剛才提到虛擬貨幣是基於一種共識,因為貨幣是法律名詞,目前沒有一個國家把他作為貨幣屬性的東西,虛擬貨幣是投資屬性的東西,無論是買以太坊還是比特幣基本上都是為了投資,不是為了買東西,所以虛擬貨幣是投資屬性的東西。第二,我們認為虛擬貨幣是目前基於廣播式傳輸形成分布式的共識帳本最簡單的應用。目前虛擬貨幣所有的價值沒有跟線下資產關聯,那麼虛擬貨幣的價值是怎麼來的?是共識來的。
  • 數字貨幣——貨幣的第四次革命
    數字貨幣革命,動搖了原有國際經濟秩序的地基,成為當前全球數字經濟時代的戰略制高點,數字貨幣的到來會徹底解決「什麼是貨幣」這個最根本的問題,帶來的變化堪稱貨幣的第四次革命。
  • JPEX數字銀行,加密貨幣領域合規的典範
    而從合規角度來看,國家與國家之間金融體系以及法律不同,但是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金融之間全球化壁壘正在被不斷的打破。傳統金融在監管下,茁壯的成長。 加密貨幣自誕生以來,就以去中心化、點對點的無第三方化為主旨,所以對於數字貨幣而言呈現出的無政府化也讓其在最初難以監管。
  • 央行數字貨幣對你有哪些好處?
    一、數字貨幣是什麼(一)貨幣的衍生概念第一類為法定紙幣,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為法定紙質貨幣,是央行通過國家信用背書發行的法定貨幣,具有法律效力;第二類為電子貨幣,經歷支付方式的不斷演變,人們從紙幣支付到通過銀行卡、支付寶、微信、建行龍支付等各類電子錢包等方式支付,此類支付方式均基於電子貨幣帳戶進行資金流轉,由此引出電子貨幣的概念
  • 數字貨幣與虛擬貨幣之間的區別是什麼?
    什麼是數字貨幣?數字貨幣可以用來描述所有電子貨幣的總稱,包括虛擬貨幣和加密貨幣。數字貨幣是不存在任何物理形式的電子貨幣,因其功能和內在的屬性都和標準非法定貨幣相同,也可簡稱為網絡版現金。數字貨幣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人們需要通過可以連接到特定網絡的設備來使用和持有。
  • 數字貨幣專題報告:全球央行加速布局,數字貨幣呼之欲出
    法定數字貨幣與區塊鏈並沒有直接的關係, 存在多種技術路線,區塊鏈只是其中一種。法定數字貨幣可以基於區塊鏈發行,也可以 基於傳統中央銀行集中式帳戶體系發行。由於法定數字貨幣必須由央行來發行,所以它 本身具備計價手段,交易媒介等貨幣屬性,內在價值具有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