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獨立誰就是賣國賊,眾矢之的,這口鍋沒人敢背,也沒有人能背得起,更沒有人願意去背!
第一點原因,獨立以後會成為「公敵」
清朝滅亡之後,咱們這塊土地就走上了「分裂之路」,此後誕生的大小軍閥高達十幾個,每個人都可以劃分一片土地開拓政權。北洋時期,各地都是自治,但沒一個宣稱獨立!
即使是當時保持著混亂割據的局面,但是卻沒有軍閥率先站出來宣布獨立,這種現象的背後是有深層次原因的。
無論是哪個時期,個人分裂國家的行為都會受到所有人的抵抗,軍閥宣布獨立也就意味著脫離了自己的國家,這是一種原則上的分裂現象。
民國時期雖然軍閥「林立」,但是他們的實力並沒有特別大的差別,小軍閥會受到大軍閥的限制,而大軍閥也會受到其他大軍閥的「制衡」,雖然整體局勢非常混亂,但是大體上還是非常穩定的。
如果有誰在這時候跳出來獨立,那麼所有的軍閥都會站到他的對立面,如此一來該軍閥就會樹敵太多,最終也只能黯然退場。
第二點原因,獨立不得民心。
不管當時的形勢有多麼不樂觀,但是所有的民眾還是認可自己國家的,他們從心底裡認為華夏大地永遠都會是一塊領土,絕對不能出現任何形式的分裂現象。
歷史規律都是非常相同的,軍閥們雖然都是大老粗,但是他們也非常清楚民心對自己來說意味著什麼。
如果自己的統治失去了民心,那麼根本不需要強敵來犯自己就會陷入險境,即使依靠武力對民眾進行了鎮壓,但自己統治的範圍也不會有穩定的局面。
這樣一來別說是謀求發展進行下一步擴張了,單單「後院」的暴亂就夠自己收拾的。所以分裂現象會觸及民眾忍讓的根本,一旦軍閥和民眾徹底鬧翻,那麼整個華夏大地都再沒有他們的容身之所,所以各大軍閥還是沒這個膽量的。
第三點原因,獨立只是「虛名」,各軍閥本就有了奢華的生活,冒險獨立實在沒必要。
這種軍閥割據的情況並不只存在於那一個時期,幾乎歷史上每一次王朝的覆滅都會引來一段割據時期。
各個地區的軍閥依靠著自己的「槍桿子」把控著整個轄區,雖然沒有在名義上實現獨立,但他們統轄的地區已經是獨立的存在了。
未經過當地軍閥的允許,其他地區不得已進入他的領地,每個統治區還可以有專門的法典和制度,賦稅數額也會根據軍閥自己的意願制定。
各軍閥將下層民眾的稅賦收齊了以後,基本就可以過上「土皇帝」一般的生活了。
如果自己在這樣的條件下還要進行獨立,那就無異於給自己添麻煩,到時候整個地區也會變得不穩定,擁有的一切也會變成「泡影」,所以幾乎沒有軍閥願意拿眼前的一切去搏一個「虛名」。
綜上所述,獨立一事對於軍閥來說不但沒有實際的利益,而且還會讓他們陷入被動局面,如此得不償失的一件事情,正常人都是不會去做的。
當然,那個時期的大多數軍閥雖然失小德,但在大義上都頗有骨氣,北洋一系,視日本人的高官厚祿為糞土;川軍當年內戰一團,可面對民族之難,毅然放下成見,出川抗戰等等,就不做贅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