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各軍閥割據一方,為何就沒有一個選擇獨立的呢?

2021-01-21 歷史文武君

在民國時期,各大軍閥都割據一方,雙發不斷發生戰爭,可是在眾多軍閥中,卻沒有出現一個宣布獨立的,這到底是為何呢?

隨著辛亥革命被袁世凱竊取之後,雖然袁世凱名義上是民國大總統,但實際上的中國已經被有槍有人的軍閥所分割,這種局面在袁世凱去世後更加明顯,各軍閥之間的衝突不斷,並且各軍閥都掌管一方,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群雄割據。

在當時無論是直系軍閥、皖系軍閥還是奉系軍閥等等,都對大總統的位置垂涎三尺,最先發生的「府院之爭」,再到第一次護法運動,等等一系列的爭權運動開始爆發,全國各地的軍閥之間也不閒著,都相互擴大自己的勢力,軍閥之間矛盾四起,可是這種局面之下,沒有一個人選擇或者宣布獨立,至於原因,我們來分析一下:

第一點:權力的追逐

這些軍閥之間,相互爭鬥,相互聯合,其目的就是為了一個「大總統」之位,他們相互爭鬥都是為了取得最終的勝利,從而合理地坐上「大總統」之位,如果鬧出格,宣布獨立,性質就變了,軍閥們都是聰明人,他們知道爭鬥的底線。

第二點:國人的氣節

袁世凱是與日本人籤訂了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可是在那個年代,弱國是沒有外交的,很多的無奈,可是袁世凱在世時,國內的局勢還算穩定,等到他死後,徹底亂成一鍋粥了,但是袁世凱的這幫手下,沒有一個投敵賣國的。

徐世昌晚年居住在天津租界中,多次拒絕日本人的拉攏,生病後,恐被日本人扣留,拒絕外出就醫,最終不治身亡;臭名昭著的曹錕,都多次拒絕日本人的拉攏;「常勝將軍」吳佩孚晚年十分落魄,但是面對日本的誘惑和拉攏,堅決不與其合作,結果卻因牙病被日本牙醫害死了。

這些人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受過良好教育,也是儒家文化薰陶出來的,即便是土匪出身的「東北王」張作霖,面對日本人的拉攏,也是選擇拒絕,雖然曾名義上選擇「獨立」,但這一切都是騙日本人,也是正是因為如此,才落得被日本人炸死。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一個沒有間斷的,我認為國人的氣節也是其中原因之一,一顆愛國之心還是有的。

第三點:獨立危害大

有槍有人,軍閥們自然都想當老大,自己宣布獨立是一個最快的辦法,可是獨立之後,卻面臨著眾多麻煩。

首先,獨立的軍閥自然會受到其他軍閥的譴責,甚至會招致軍閥們的聯合討伐,這後果必然是被其他軍閥吃掉,何苦呢!

再有,即便軍閥們同意其獨立,那民眾們同不同意呢?越是在中國民族到了危機的時候,國人的愛國之心越是會被激發出來,人民的起義和運動也會使得獨立軍閥放棄「獨立」想法的,正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總得來說,很多軍閥是愛國的,只不過他們爭奪的是權力,對外還是一致的,例如皖系軍閥將領徐樹錚就曾收復外蒙;四川第一任都督尹昌衡親自率兵平定西藏叛亂;新疆軍閥楊增新在東北易幟之前就曾宣布改旗易幟,這些都是最好的例子。

當然了,「新疆王」盛世才就是一個例,他曾經為拉攏蘇聯,甚至提出讓新疆以一個自治國的名義加入到蘇聯版圖中去,好在因為盛世才兩邊倒,招致蘇聯對他失望,沒有同意他的請求,最後盛世才在口誅筆伐中,不得不調離新疆,下臺之後,經常受到抨擊和辱罵,蔣介石不得不將他安排在小巷之中,並安排一個排的士兵保護他,他才得以終老。

可見,分裂國家的罪人,是沒有好下場的。

相關焦點

  • 袁世凱死後各大軍閥就紛紛割據一方,可為何沒有一個選擇獨立?
    袁世凱生前還是比較有權威的,能鎮的住各地軍閥,但他死後北洋軍就迅速分裂了,中國也進入了一個軍閥混戰、群雄割據的亂世。可亂歸亂,中國名義上還是統一於北洋政府。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何如此多的軍閥,就沒有一個鬧獨立呢?實際上各大軍閥已經割據一方了,取得了事實上的獨立,如果對外公然宣稱脫離北洋政府獨立,就會有損他們的利益。
  • 民國時期,很多軍閥割據一方,為何都沒有選擇獨立?
    民國時期軍閥很多,而且很多軍閥的力量非常強大,坐擁一省或者數省的地盤,名義上歸中央政府管轄,實際上是各行其是。之所以沒有選擇獨立和環境有很大的關係,因為當時已經是民國了,不是封建時代,已經引入了很多西方的理念,人們也不再允許有人自立為王。
  • 民國時期軍閥割據一方,為何都沒選擇獨立?
    對於民國時期的軍閥來說,宣布獨立可以說是最沒有「性價比」的一個選項。民國時期的軍閥割據局面本質上是中央政權羸弱導致對地方失去控制力,換句話說,雖然軍閥之間衝突不斷、且並沒有形成相對牢固的聯盟,但軍閥之間也並非完全沒有共同底限。
  • 民國的時候,各大軍閥割據一方,為何沒人選擇獨立?
    因為在民國時期,國內按照地域的分布,出現了不少擁有自己的實力和隊伍的軍閥,而這些軍閥,在民國時期,對政治格局的影響力量極其大。然而有趣的是,這些軍閥們雖然說有著自己的勢力,可直到最後軍閥時代破滅的時候,都沒一個人願意站出來,表示自己要獨立。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民國的時候,各大軍閥割據一方,為何都沒有選擇獨立?
    首先要說,民國的時候除了袁世凱倒行逆施當了83天的皇帝以外,還真的沒有人敢明目張胆的稱帝。 那麼其他的大小軍閥為什麼不稱帝呢?,至於當皇帝,最終還是沒有邁出這最後一步,只是宣布自己當了東三省保安總司令,也算是軍閥的極限了,但就算這樣,也是好景不長,成也日本,敗也日本。
  • 民國時期,各大軍閥割據一方,卻不趁亂獨立,只是因為這四個原因
    然而,袁世凱的死也將中國拋入了一個極為混亂的境地。原本他手下的那些軍閥們,現在沒有了任何管束,紛紛割據一方,成為當時中國實際上的統治者。軍閥混戰的時期開始。那時候到底有多熱鬧呢?城頭變幻大王旗的情景幾乎天天可見。但是雖然軍閥之間打得熱熱鬧鬧,成天搶錢搶地搶女人,但是卻竟然沒有一個軍閥生出獨立的心思。
  • 民國時期,各大軍閥割據一方,卻不趁亂獨立,只是因為這四個原因
    原本他手下的那些軍閥們,現在沒有了任何管束,紛紛割據一方,成為當時中國實際上的統治者。軍閥混戰的時期開始。那時候到底有多熱鬧呢?城頭變幻大王旗的情景幾乎天天可見。但是雖然軍閥之間打得熱熱鬧鬧,成天搶錢搶地搶女人,但是卻竟然沒有一個軍閥生出獨立的心思。
  • 軍閥都是愛國者?為何民國時期沒有一個軍閥宣布獨立?
    說起民國時期的軍閥,很多人並不陌生,加上前段時間一些無腦網紅擺拍軍閥姨太太的醜劇,民國軍閥這個特殊群體再度成為後人討論的焦點。時至今日,在洗白翻案風越刮越猛的大環境下,軍閥這個曾經被萬眾唾棄的詞彙以「還原歷史」的名義再度走到前臺,瘋狂衝擊著世人的認知。
  • 民國時期各大軍閥盤踞一方,失去中央約束,為何沒人出頭鬧獨立
    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結束後,迎來了軍閥混戰、政權更替頻繁的民國時期。這段時期無疑是一次大災難,也是一次政治局勢的大洗牌。雖然各地軍閥割據一方,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名義上或者實際上聽中央的,絕對不會自己搞獨立。
  • 民國軍閥紛紛割據一方,為何無人敢宣布獨立呢?原因其實很簡單
    在大清王朝滅亡之後,我國便湧現出大量的軍閥,這些人擁兵自重對於政府命令向來是不屑一顧的。不過有一點需要注意,這些軍閥雖然割據在中國領土的一方,當時並沒有真正的獨立,這是為何呢?這些成為軍閥的大佬, 其實一點都不傻,在他們看到宣布獨立跟找死沒有什麼區別!一,民心問題。
  • 北洋政府時期天下大亂,各大軍閥割據一方,為何都沒有選擇獨立?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最後一個皇帝,迎來了一個嶄新的共和時代。袁世凱利令智昏、逆流而動,上演一幕復闢醜劇,但只當了83天「準皇帝」就在舉國聲討中死去。竊國大盜袁世凱死後,中國再沒有能擁有絕對權威的鐵腕人物,中國進入了一個軍閥混戰,群雄割據的北洋政府時代。
  • 民國時期的軍閥們勢力很大,為何沒有一個敢獨立?
    北洋時期,各地都是自治,但沒一個宣稱獨立! 即使是當時保持著混亂割據的局面,但是卻沒有軍閥率先站出來宣布獨立,這種現象的背後是有深層次原因的。 民國時期雖然軍閥「林立」,但是他們的實力並沒有特別大的差別,小軍閥會受到大軍閥的限制,而大軍閥也會受到其他大軍閥的「制衡」,雖然整體局勢非常混亂,但是大體上還是非常穩定的。
  • 民國時期的軍閥,竟然沒有一個宣告獨立,是他們非常愛國嗎
    (直奉大戰)不過奇怪的是,民國幾乎沒有一個地方的軍閥稱王稱帝,沒有一個軍閥宣告獨立,成為獨立王國。這是怎麼回事呢?難道是這些軍閥們都很愛國,都在謀求國家的獨立嗎?當然了,愛國的軍閥肯定是不少的。吳佩孚、張作霖、劉湘等等,都有愛國的行為。但是,他們愛不愛國,更多的時候,考慮的其實是各自的利益。比如張作霖,他有愛國行為,可也有與日本人籤訂喪權辱國條約的時候。那麼,為什麼他們不稱王稱帝鬧獨立呢?
  • 民國軍閥為何沒選擇統一獨立,而是當地方霸主?不敢也不願
    民國時期,我國出現了軍閥林立的現象,整個國家就像是被劃分成為了好幾個勢力範圍,各自為政。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當時其實我國還算是有個統一的政府,也就是所謂的北洋政府。不過,它基本上名存實亡,因為各地勢力根本就不聽從其命令,在實際上根本起不到領導的作用。
  • 民國軍閥林立,為何沒有獨立建國的?
    民國時期,軍閥割據,特別是袁世凱死後,民國基本上是一盤散沙,各省軍閥紛紛傭兵自立,但是他們卻不敢獨立建國。所以我們看當時袁紹的力量最大,他也只能乖乖地做一個漢臣。但是袁術就倒黴了,他獲得玉璽稱帝後,天下諸侯紛紛討伐,隨後兵敗如山倒,吐血而亡。
  • 民國軍閥眾多,為什麼沒有人敢宣布獨立?原因有三
    民國,是軍閥割據嚴重的時期。他們擁兵自重,對中央政府頒布的政令不以為然。各個派系的軍閥為了奪取土地、資源、武器、人力等等,相互之間戰火不斷。為什麼沒有人趁機宣布獨立呢?原因其實很簡單一、首先當時的軍閥各自割據一方,在當地的勢力都很大,中央政府對他們沒有什麼約束力,財政、稅收大權都掌握在自己手裡,獨不獨立都沒有什麼太大區別。
  • 民國軍閥割據時期,各軍閥的實力排行榜
    民國時期,軍閥迭起,先後出現過的大小軍閥足有數十個,有的在混戰中被消滅,有的則較長時間活躍在歷史舞臺上。縱觀這些軍閥,按照派系可分為北洋軍閥、西南軍閥和西北軍閥,勢力較大的有直系、皖系、奉系、晉綏系、滇系、桂系、粵系、黔系、湘系、川軍和西北軍閥等,而這些軍閥中,勢力最強的無疑是脫身於北洋的直系、皖系、奉系三大軍閥。
  • 民國時各路軍閥實力幾乎相差無幾加之民心所在使其均不選擇獨立
    正所謂「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民國時期軍閥林立,先後出現過的大小軍閥多達數十個,例如直系、皖系、奉系、晉綏系、滇系、桂系、粵系、黔系、湘系、川軍和西北軍閥等。然而,無論這些軍閥的勢力多麼龐大,卻始終沒有人敢獨立,這又是為何呢?
  • 袁世凱去世以後,遍地都是軍閥,為何沒有一個人敢獨立
    袁世凱去世以後,遍地都是軍閥,為何沒有一個人敢獨立 袁世凱去世以後,遍地都是軍閥,為何沒有一個人敢獨立 我們都知道,民國時期的老大袁世凱,本質上是一個軍閥出身,他以軍閥的手段獲得了共和的政權,同時他也沒有放棄軍閥的習慣,培養了一大批的軍閥小弟,例如歷史上記載的就有段祺瑞
  • 民國軍閥閻錫山,目光短淺,他為何是民國時期存活最久的軍閥呢?
    民國時期最大的特點就是軍閥割據,而想到民國時期的大軍閥,我們自然就會想到閻老西閻錫山晉軍軍閥頭子,此人一生最為惹人非議,但他確實民國時期存在最久的軍閥勢力,閻老西是憑藉什麼呢? 閻錫山出生在山西五臺的一個小地主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