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國時期,各大軍閥都割據一方,雙發不斷發生戰爭,可是在眾多軍閥中,卻沒有出現一個宣布獨立的,這到底是為何呢?
隨著辛亥革命被袁世凱竊取之後,雖然袁世凱名義上是民國大總統,但實際上的中國已經被有槍有人的軍閥所分割,這種局面在袁世凱去世後更加明顯,各軍閥之間的衝突不斷,並且各軍閥都掌管一方,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群雄割據。
在當時無論是直系軍閥、皖系軍閥還是奉系軍閥等等,都對大總統的位置垂涎三尺,最先發生的「府院之爭」,再到第一次護法運動,等等一系列的爭權運動開始爆發,全國各地的軍閥之間也不閒著,都相互擴大自己的勢力,軍閥之間矛盾四起,可是這種局面之下,沒有一個人選擇或者宣布獨立,至於原因,我們來分析一下:
第一點:權力的追逐
這些軍閥之間,相互爭鬥,相互聯合,其目的就是為了一個「大總統」之位,他們相互爭鬥都是為了取得最終的勝利,從而合理地坐上「大總統」之位,如果鬧出格,宣布獨立,性質就變了,軍閥們都是聰明人,他們知道爭鬥的底線。
第二點:國人的氣節
袁世凱是與日本人籤訂了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可是在那個年代,弱國是沒有外交的,很多的無奈,可是袁世凱在世時,國內的局勢還算穩定,等到他死後,徹底亂成一鍋粥了,但是袁世凱的這幫手下,沒有一個投敵賣國的。
徐世昌晚年居住在天津租界中,多次拒絕日本人的拉攏,生病後,恐被日本人扣留,拒絕外出就醫,最終不治身亡;臭名昭著的曹錕,都多次拒絕日本人的拉攏;「常勝將軍」吳佩孚晚年十分落魄,但是面對日本的誘惑和拉攏,堅決不與其合作,結果卻因牙病被日本牙醫害死了。
這些人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受過良好教育,也是儒家文化薰陶出來的,即便是土匪出身的「東北王」張作霖,面對日本人的拉攏,也是選擇拒絕,雖然曾名義上選擇「獨立」,但這一切都是騙日本人,也是正是因為如此,才落得被日本人炸死。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一個沒有間斷的,我認為國人的氣節也是其中原因之一,一顆愛國之心還是有的。
第三點:獨立危害大
有槍有人,軍閥們自然都想當老大,自己宣布獨立是一個最快的辦法,可是獨立之後,卻面臨著眾多麻煩。
首先,獨立的軍閥自然會受到其他軍閥的譴責,甚至會招致軍閥們的聯合討伐,這後果必然是被其他軍閥吃掉,何苦呢!
再有,即便軍閥們同意其獨立,那民眾們同不同意呢?越是在中國民族到了危機的時候,國人的愛國之心越是會被激發出來,人民的起義和運動也會使得獨立軍閥放棄「獨立」想法的,正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總得來說,很多軍閥是愛國的,只不過他們爭奪的是權力,對外還是一致的,例如皖系軍閥將領徐樹錚就曾收復外蒙;四川第一任都督尹昌衡親自率兵平定西藏叛亂;新疆軍閥楊增新在東北易幟之前就曾宣布改旗易幟,這些都是最好的例子。
當然了,「新疆王」盛世才就是一個例,他曾經為拉攏蘇聯,甚至提出讓新疆以一個自治國的名義加入到蘇聯版圖中去,好在因為盛世才兩邊倒,招致蘇聯對他失望,沒有同意他的請求,最後盛世才在口誅筆伐中,不得不調離新疆,下臺之後,經常受到抨擊和辱罵,蔣介石不得不將他安排在小巷之中,並安排一個排的士兵保護他,他才得以終老。
可見,分裂國家的罪人,是沒有好下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