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算不知道 去年農戶種大豆一畝地虧了近二百元

2020-12-06 每日糧油

關於東北大豆種植不賺錢的說法,各位農民老鐵一直深有感觸,而就在不久前,東北地方政府官方也直截了當的表明了這個現實:黑龍江省雙鴨山市統計部門表示,2018年全市大豆平均每畝的淨利潤為-182.76元。

怪不得去年國家鼓勵東北地區種大豆之後,很多農民反映:種玉米不賺錢,種大豆卻要虧錢!

但另一個問題是,雖然很多農民對大豆種植感覺心裡沒底,但2019年的春播,卻依舊有人在原來的玉米田裡轉播了大豆,這是為何?

在東北,大豆種植收益不是這麼算的

其實,這兩年隨著我國供給側改革的推進,我們計算東北的大豆種植收益的時候,不能僅僅計算投入和產出,還有一項重要指標需要關注——那就是生產者補貼,特別是在東北地區,玉米和大豆的巨額補貼是導致農戶是否種植的一項關鍵因素。

根據了解,2018年黑龍江地區的大豆生產者補貼是每畝320元,因此,該地區的大豆種植畝收益在正常的產出投入比之後,還要加上這個補貼金額,這樣算下來的話,畝收益會達到140元左右。

——當然,現實問題是,即使加上了補貼,這大豆的種植收益還是顯得有點太少了。而根據最新的消息顯示,雖然今年該地區繼續鼓勵種植大豆,並且大豆生產者補貼要比玉米高出200元/畝,但今年的補貼金額總體是較去年偏低的。

在東北,比價格更關鍵的是,種的糧能賣出去!

如果我們細分一下這個種植業,會發現在東北種大豆除了生產者補貼比較高外,部分地區還有一個玉米大豆輪作補貼,是一畝150元。

而且更為關鍵的是,這兩年玉米市場整體形勢也並不好,價格持續走低,讓種玉米的農戶也是叫苦連天,甚至出現虧損,但為何更多的農戶還是願意種植玉米呢?

我們知道,我們國家每年的玉米產量是2.5億噸左右,消費量也基本在這個數字,供需數據很大,農戶種出的玉米能夠很好的銷售出去。

而大豆呢,市場每年的體量約在1億噸左右,其中有9000萬噸是進口大豆的天下,另外由於國產和進口大豆的價差,導致國產大豆很多時候是有價無市!價格再高,補貼再好,賣不出去也不能變現!

在東北,農戶不管種玉米還是大豆都是一種選擇

一邊是市場需求規模有,但受宏觀調控的影響,種植收益持續下降;一邊是受進口衝擊,儘管有關部門鼓勵種植,但卻找不到市場銷路。

對東北而言,這兩年的供給側改革,農戶無論是種玉米還是大豆,都是一種無奈的選擇。

據最新消息顯示,有關方面已經允許包括九三、益海以及匯福在內的五家企業在進口美國大豆時無需繳納25%的關稅。

相關焦點

  • 一畝水稻700元收益不算高 這個地區一畝地能產兩畝大豆和玉米
    此前,有媒體報導了東北某種植戶一畝水稻收益700元,一下子引發東北種地農戶的不滿:種地這麼賺錢,你怎麼不把整個黑龍江的地承包起來?但如果看到下面這則消息,大家可能就會覺得一畝地700元的收益還是有點太少了!
  • 種玉米不掙錢,改種大豆行不行?兩者相比哪個利潤大?
    「種植玉米不掙錢,能不能改種大豆啊?」 「可以種大豆,我種植的大豆總體收益來說比玉米高一些。」 「還是繼續種玉米吧,大豆產量太低,對於天氣要求嚴格,種不好容易絕收。」
  • 一畝地收入1000元 國家補貼力度加大 大豆種植逐年增多
    我國是世界最大的大豆消費國,大約佔全球大豆消費量的近30%。那麼當前國產大豆的種植和產銷情況是怎樣的?目前正是秋收時節,記者前往大豆的主產區黑龍江進行了調查採訪。九月下旬,記者來到了黑龍江省巴彥縣福民村,村民關建民去年開始種植大豆,60多畝大豆平均畝產在360多斤。
  • 種大豆還是玉米?謹防「爭地」現象發生
    比如調減東北鐮刀灣地區的玉米種植面積,同時加大對大豆的價格補貼,使得部分地區的玉米改種大豆,因為從價格及需求等情況來看,種大豆比種玉米來得更加划算。後期由於中美貿易爭端,我國緊接提出大豆振興計劃,通過提高落實種植者補貼擴大大豆播種面積。從而,出現了大豆播種面積由降反升的上漲趨勢,6年來大豆播種面積,在最低點682.74公頃上增加了303.93萬公頃,相當於2015年的近二分之一。
  • 2019年種植玉米和種植大豆哪個利潤高?農民朋友該如何選擇?
    時間已來到2019年的3月下旬,一些春播區域的朋友,開始準備購買種子、肥料,不過,有個問題,困擾著部分的農戶,今年是種植玉米還是種植大豆?以東北區域和內蒙區域來說,玉米和大豆兩種作物種植面積都不小,不過,一部分種植戶,可能在收益方面表現的達不到自己的滿意,種植玉米的朋友想改種大豆,而種植大豆的朋友想改種玉米。
  • 農民賠錢也要種玉米不種大豆,是農民傻嗎?老農民說出其中的辛酸
    我們都知道大豆振興計劃鼓勵大家種植大豆,補貼給的也很高,一些地區的農戶大豆產量好,而且賣得早的話一畝地賺300元是沒問題的。我們再來看玉米,今年的玉米價格目前為止還是很低的,而且部分地區的玉米產量下滑嚴重,我們往好了計算今年的玉米總體收益很可能比大豆低很多。實際大多數的玉米種植者都不賺錢。
  • 一畝地補多少錢?2020糧食補貼最新政策解讀!
    一畝地補多少錢?如何申請?下面一起來了解2020糧食補貼最新政策。今年有糧食補貼嗎?糧食補貼是國家對種田農戶進行的補貼,是為進一步促進糧食生產、保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和增加農民收入的一項政策,補貼包括小麥、玉米、油菜、棉花、水稻等品種,國家財政按一定的補貼標準和糧食實際種植面積,對農戶直接給予的補貼。
  • 曾經一畝地淨利潤5000元,今年3元/斤沒人要,這是為啥?看完懂了
    雖然家家戶戶都堆滿了丹參,但是在農民的臉上卻絲毫沒有感受到豐收的喜悅,一打聽才知道,今年的丹參把大家給愁壞了。聽當地種植戶老王介紹,今年丹參的確迎來了大豐收,但是和丹參豐收一起到來的,還有越來越便宜的丹參收購價。
  • 大豆飆漲64%!農戶「點豆成金」,企業「一豆難求」!
    今日,代表國內大豆行情的豆一期貨主力合約漲幅擴大至1%,最高升至5493元/噸,截至收盤,來到5488元/噸,再次創下該品種2002年7月上市以來的歷史新高。年初至今,該主力合約累計漲幅超過60%。
  • 大豆產量偏低?一畝地能夠產出多少黃豆?
    提要:一畝地能產出多少大豆?提到大豆可能不少國人都為之痛惜,我國曾經是世界第一大豆出口大國,可是如今已經轉變為了世界大豆第一進口大國。之所以出現這樣的轉變,一方面是因為國內大豆需求量不斷攀升,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國內大豆種植面積不斷的縮減,當然還有一個第三方面就是大豆產量偏低。其實後面兩點也可以歸結在一起,大豆面積的縮減也恰恰是因為大豆單產偏低,原有的種植面積被玉米所取代,那麼今天這裡就來同大家介紹一下大豆的產量問題。
  • 一畝地一年純收益600元,租一畝地一年需要800元,租地的人傻嗎
    大家都知道,種地之中,種植糧食作物是最為穩妥的,但收益卻是最低的。在有些土地人均佔有量的小的地方,家裡沒有人種植,地塊不是特別大的土地很多都是閒置的。時間長了雜草叢生,讓整個的農村顯得特別的荒蕪。為了解決這一現狀,很多地方的政府都是鼓勵農村年輕人回家創業,還給回家大規模租地的人提供很多便利的條件。
  • 種植一畝地花生,除去成本利潤為500元,你會選擇種植嗎?
    近兩年來,隨著玉米、小麥價格的降低,一些農民朋友開始改種其他作物,首先花生就是很多人的首選,而今年,一些朋友準備種植花生,但是不知道花生的成本和利潤如何,猶豫不定,所以,本篇文章,小幫手就給大家算一筆帳,看看每畝花生(標準畝667平)的成本大概是多少,然後通過產量和價格,算出最終的利潤
  • 任家村大豆種植戶 因小利失大義
    「如果還是去年那麼純正的種子,今年每畝就還能多打50多公斤,那可是100多元的收入啊。」村黨支部書記黃士凡不無惋惜地說。去年4月,正值春耕尾聲,看著有不少「水改旱」後農戶的地還荒著,鎮農業部門向省農科院大豆研究所求援。當時省農科院正在發展優質種子培育基地,幾名研究員從瀋陽趕到臺安黃沙坨鎮,同時還帶來每公斤低於市場價0.6元的優質大豆種「遼豆15」。
  • ...本報邀請中國大豆產業協會會長萬寶瑞,與來自地方、企業的有關...
    雖說今年縣裡大豆面積沒減,但效益下降。因為今年的價格確實比前兩年有所下降,前兩年大豆價格最高時1市斤是3.2元,今年春季到目前的價格最高時1市斤才1.9元。  馬德軍:我們村一共11113畝地,大豆面積得佔到10800多畝,我們總共520戶,剩下的地種點蔬菜。我在村裡帶頭成立了大豆合作社,每畝地比農戶自己種要增收10%左右。
  • 肉價糧價大漲,今3種蔬菜價格暴漲,誰在「作妖」?農民不背鍋
    就拿玉米行情來看,今年的漲幅高達600-700元每噸,不管是山東還是東北地區,玉米的漲幅都比較大;大豆更是漲至18年來最高價,今年大漲了0.8-1元/斤,儘管官方也加大了進口力度,依舊沒有讓大豆歇火。 豬肉價格從去年下半年至今都在天上「飛」,動輒一斤二三十元,相比往年的8-10元漲了3-4倍。
  • 同一個村別人種番茄一畝地掙幾萬,自己一畝地掙幾千
    許多從事大棚種植的農民都有同樣的疑問,兩家土地都一樣,還是一個村,但人家種的大棚番茄,一畝地一年能買到幾萬塊錢,而自己種的大棚番茄,一畝地一年也能賣出幾千塊錢,這又是為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大棚西紅柿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收穫。
  • 一畝地能賺多少?
    前期的這些動作不管是種玉米,小麥還是大豆都需要,而且後期還要進行打藥收割這樣也是需要一畝地花費四五百元的。如果用機器的話還需要大概80元一畝地。一畝地的玉米也賣不了幾個錢,大概玉米的價格在0.9元一斤,還不到一塊錢一斤,這樣低的價格,作為農村人不得不接受,因為自己家那麼多的玉米肯定也吃不完,還不如賣了呢,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所以才會把糧食的價格降得一低再低。
  • 大豆變「金豆」 身價創下18年來最高
    淳樸又實惠的大豆,今年著實傲嬌了一次。從10月份的收割季開始,大豆價格就呈上漲趨勢。目前,省內部分區域的豆價已經突破2.6元/斤,比去年同期上漲了50%左右。11月18日,代表國產大豆價格的黃大豆1號期貨指數漲至5410元/噸,創新下18年來歷史新高。
  • 大豆風波:有人投機進場 有人被迫離場
    11月30日,能代表國產大豆價格的豆一期貨主力合約繼續強勢攀升,刷新上市以來5596元/噸的高位,漲至5668元/噸,較年初(3856元/噸)上漲1812元/噸,漲幅達47%;黑龍江省內部分區域的豆價已突破2.6元/斤,比去年同期上漲了5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