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她理財
By@一杯桃冰
寫在前面:
很多人開始考慮自由職業,是從不想上班開始的——不想打卡了、不想處理同事關係了、不想聽領導含水量充足的會議訓話了……而真正給他們底氣的,則是發現自己某幾次接活報酬還挺多,看來存活不成問題。
我也是如此。但真正開啟這個全新階段之後,你既會擁抱它提供的自由,也不得不迎接它帶來的風險。求職過渡期也是類似的情況,下一份工作不知在哪,寬鬆且焦慮,漫長又緊迫。
我從去年回到老家休養,並開始線上工作,至今5個月。這幾個月裡有波折、有心焦,現在總算漸漸找到了穩定的節奏。因此就有了這篇推送。
這既是經驗總結,也是給正在考慮脫離傳統工作狀態的朋友的一份操作指南。
自由職業會帶來哪些影響
方方面面,有些需要提前做準備,有些慢慢摸索下來問題也不大。這一部分不太涉及實操,可以略讀、快速跳至第二部分。
1,生活與工作的邊界模糊
即「自由」二字的真正含義,可以睡到自然醒,也可能為了趕deadline夜裡、周末也在加班——總之時間全由你支配。激情享受之後到來的可能就是手足無措,時間管理因而重要,人為劃一條界限會有幫助(比如晚上10點睡、周末仍然用來過生活)。
2,收入降低,收入波動大
待在家裡多勞多得,有時行情不好則遲遲不開張(相比之下上班工作則是旱澇保收)。這種情況下,生活和職業成本都會立刻凸顯出來。生活成本包括住宿、飲食、社交娛樂等等,職業成本則因人而異、有時還要算上請他人輔助的人工成本,更高的納稅額也是一部分。
隨之而來的還有失落感,一刻不在賺錢就可能會焦慮。幸運的話,你也有可能反而適應這種貧窮而沒心沒肺的狀態(比如我)。
3,社保斷繳
即五險一金沒有單位為你繳納,需要自己想辦法。
社保關係到非常多資質和手續,比如買房、貸款、落戶等。斷繳後如果去醫院看病,醫藥費也無法通過醫保實時結算,要等續繳後3-4個月才會恢復。總之這項對日常生活影響很大,而生活上的阻力又會進一步擾亂心態。
4,不安與自我懷疑
以前踩在別人的船上,只要出力就好,自己開船、自擔生計需要擔憂的事項不少。比如擔憂前途、心疼投入(時間、精力和為此損失的機會),效果不理想時就會懷疑自身能力。
另外,如果堅持單打獨鬥的話,孤獨感會很強烈,加重不安。
以下兩點來自朋友的補充:
5,社交大幅減少
同事可能真的很討厭,但不去上班則可能讓這些煩人的互動徹底消失,社交恰恰是人類的必需品。天生死宅們巴不得耳根清靜,其他人卻要好好考慮了。
6,缺少自驅力者會顯著變懶
存款使人安逸,吃喝使人安逸,軟軟的被子使人安逸……我倒並不覺得這些哪裡不好,多舒服!
不過想要掙扎爬起來去掙錢確實也太難了,要麼你焦慮到一定程度,要麼是萬裡挑一的真·自律者。等到真的能睡到自然醒,許多人就會發現自己也沒那麼喜歡錢,而是更喜歡躺著。
自由職業/長期求職的準備
實操部分來了!如果能夠預見,那麼提早準備能幫我們漫長的自由職業/求職過渡期減少很多麻煩。我總結出的預備步驟有兩部分:財務是重點,心理支持也不容忽視。
1,
調整理財計劃:
降低非必要支出,保證財產安全性,制定收入kpi
收入難以保障,意味著理財的側重點需要變化——花得少,錢安全,收入穩。
支出方面,請對自己日常的支出狀況進行盤點,找出那些佔比較大、又並非必要的支出項目。在辭職之後,尤其是職業未能走上正軌的階段,需要對這些支出進行控制、儘可能壓到最低。
此外要保障資產安全,降低投資風險,不擔保、不借貸。
解決「水源」才能讓資產持續增長,一開始可以給自己制定一個月收入硬性目標,不要太高,但求能夠維持基本生活、心裡有底、降低焦慮,此後可以逐步抬升。
2,
將自繳社保問題考慮在內
了解社保政策,尋找代繳渠道
確認代繳資格,知曉社保金額
政策:各地有不同,涉及到的有養老退休、購房、購車、公積金貸款、落戶等等,可搜索進行了解。
渠道:一些人力資源管理公司會有代繳社保的服務,可以在淘寶裡面找介紹詳細、好評多的,微信通常也能搜到店鋪。繳費記錄要隔1-2個月才能查詢到,可以先在社保系統裡通過「個人基本信息」查看繳費狀態是否正常。
資質:這些代繳機構對參保人的身份有嚴格規定,以下類型通常無法代繳——患有大病、患有特殊病、在服刑期、海外人員、在讀學生或已孕人員。
金額:選擇最低額度繳納即可。以北京為例,農村職工五險1546.58元、城鎮1553.81(2020年因疫情有減免,今年沒了),城鎮職工同時要繳公積金362元。另外還要付給代繳公司100元-150元服務費(每項)。
3,
準備好足夠的存款
足夠=6個月生活費+一筆應急款+6個月社保金
攢錢是個好習慣,管好小金庫,總有一天會派上用場。不要在一無所有的情況下自由職業(公司慘無人道除外,長期求職除外),手有餘糧,心裡不慌。生活費包括吃穿用度和住宿,依照個人情況和所在城市物價有所差別,請自行計算。
4,
發展副業,兩手準備
讓自己有一個planB
都自由職業了,還需要副業嘛?既然你都決心辭職了,可能大概率真去擁抱愛好了。不過還是那句話,自己做老闆是需要賭的。別用全部未來去賭,假如路暫時沒走通,至少知道如何餓不死——重新開始找工作也算。
5,
外部支持
尋求親友支持,維持舒適的社交強度
保證自驅力/尋找鞭策者
缺少支持雖然不像沒錢一樣會登時餓死,但會讓一個人長期漏電虧損、甚至走入惡性循環。支持又分為很多方面——
你要有可信賴的家人/朋友/戀人,在艱難的時候成為後盾而不是拆臺。他們的作用的是安慰你、聽你傾訴、幫你尋求解決方案,讓你不至於孤軍奮戰、被世界遺棄,以及在你錢包空的時候出現奶一口。
摸清並維持適合自己的社交。假設你不是真的熱愛與外界切斷,請起碼一周走出門一次——逛街、約飯、娛樂、旅行都可以。如果所在城市沒有朋友,和街頭的路人講講話也多少能緩解壓抑。
能做到高度自律的人很少。如果某一天你厭倦工作、只想躺平,但又不是討厭這份職業本身,休息之餘不妨為自己找一名鞭策者/合作者。(一些讀研讀博的同學會有償聘請「學習助理」,陪伴之餘發揮監督作用,可以參考)
維持自由職業的長期任務
要將自由職業變成長期的事業,需要做好持久戰的準備。這部分涉及的就不再是「本月接到幾單」這種小事,而是更加長遠的規劃。
1,考察職業前景&收入上升空間
這個任務由一系列問題組成,希望大部分在你心中都能有答案:
在從事這個職業的過程中,我是否能感受到進步?
我的能力有沒有被外界/市場所認可?
這份工作中,我開拓新領域/新項目的可能性有多大?
堅持2-3年之後,我是否有繼續深造的空間,或能向什麼方向轉型?
我目前的收入與自己的預期相比如何?
我收入增長的空間有多大?能達到什麼水平?
2,★退出機制★
我的朋友大花反覆強調:這一條必須一定絕對要寫!而且要高亮!請大家千萬不要跳過。
辭職單幹的決心再大,準備退路也是必要的,且不宜拖得太久。有一個重要原因是:隨著時間流逝,你在求職市場上的身價會不斷下跌。幾年過去再後悔,很可能已經找不到適合自己(崗位&薪資)的工作,這點與全職媽媽重返職場的困境類似。
因此,為自己設立一個考察期限很有必要(假設2年)。在這個階段需要思考和處理以下問題:
考察期滿,我需要達成什麼目標?儘可能詳細合理
充分計算成本,包括生活成本、職業成本(為工作作出的付出)、人工成本(團隊合作),以及判斷這些成本是否值得
如若目標未達成,果斷回去賺工資
上面這條意味著,暫時不要把你過去的工作完全從腦中刪掉
這段考察期也是最難熬的日子。
3,確定主要活動城市(據點)
不論怎樣工作,房都很重要。地理位置選得好,能顯著降低生活成本。比如這一年疫情下來,同樣是工作機會減少,北京土著的自由職業者雖然很懊惱、但不至於太慘。
所在城市的物價也能降低生活成本,此外水土適宜會讓日常生活舒心、減少額外壓力、甚至給人充電。對我而言,活動城市還有一個篩選標準,是最好能提供充足的第二部分提及的「外部支持」,即親友多、不孤單。
居無定所、雲遊四方也是一種選擇,我認識一位同學畢業後就去做了設計師、不需要打卡上班,於是一開始窩在郊區,後來受邀又去了其他省份常住。當然,疫情一來活動就困難了。
回老家和爸媽同住會幫你直接把房租省掉,但這又涉及到下一個問題——
4,如何說服家人支持自己?
配偶還好說,父母基本說服不了。上一輩人就是喜歡「穩定」,而且他們有無窮的耐心和精力旁敲側擊、狂轟亂炸。
回答「我就是喜歡放浪愛自由!」好像也不全是真心話,你至少還是希望自己收入別太放浪的。
回答「我也想穩定呀,於是……」正中下懷!
家人產生的幹擾程度與你同他們的生活距離成反比,距離越小越熾烈,距離越大越和諧,想繼續自由就可能就被迫要選擇承擔房租。
但這也不代表和父母之間就不能維持微妙的平衡,比如賺錢時刻趕緊分享、時常表達自己充實開心等等,總之要好聽。
不是所有父母都能接納子女失意和不優秀的一面,你嘆一口氣,他們就會開始推測你的一切煩惱都是「不穩定」帶來的。假設碰巧遇到了開明、包容、主動提供幫助的家人,恭喜你!
5,會否受到突發重大事件影響?
這一點的重要性在去年格外凸顯,大家忽然發現在災難面前能避開衝擊的行業是很少的。還是說我的朋友大花,原本創業做一個遊學項目,但是旅行受阻再也沒開張。經濟下行、疫情延續、交通不便,此後幾年這些因素恐怕都無法迴避。
轉戰線上?也沒那麼容易。這一陣網上衝浪,每次都看到網友們在驚呼視頻博主內卷、演奏師內卷、網紅內卷……席位總是少的,能熬才會贏。
最後的最後,儘管我被諸多閒散人員包圍、自己也閒散了大半年,但對自由職業這件事並不推薦。雖然如今社畜生活已十分艱辛,辭職單幹解決的問題卻未必比帶來的麻煩更多。在漫長的求職過渡期謀生也不容易。
不過,如果你堅決不想再困在辦公室裡,換條路走也未嘗不可。哪怕成功者只是少數,稍稍放自己一馬、樂得自在,也還是能絕處逢生。
希望以上的分享能給大家帶來實際的幫助~
本文作者@一杯桃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