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職業,麻煩總比自由多

2021-01-18 新浪財經

來源:她理財

By@一杯桃冰

寫在前面:

很多人開始考慮自由職業,是從不想上班開始的——不想打卡了、不想處理同事關係了、不想聽領導含水量充足的會議訓話了……而真正給他們底氣的,則是發現自己某幾次接活報酬還挺多,看來存活不成問題。

我也是如此。但真正開啟這個全新階段之後,你既會擁抱它提供的自由,也不得不迎接它帶來的風險。求職過渡期也是類似的情況,下一份工作不知在哪,寬鬆且焦慮,漫長又緊迫。

我從去年回到老家休養,並開始線上工作,至今5個月。這幾個月裡有波折、有心焦,現在總算漸漸找到了穩定的節奏。因此就有了這篇推送。

這既是經驗總結,也是給正在考慮脫離傳統工作狀態的朋友的一份操作指南。

自由職業會帶來哪些影響

方方面面,有些需要提前做準備,有些慢慢摸索下來問題也不大。這一部分不太涉及實操,可以略讀、快速跳至第二部分。

1,生活與工作的邊界模糊

即「自由」二字的真正含義,可以睡到自然醒,也可能為了趕deadline夜裡、周末也在加班——總之時間全由你支配。激情享受之後到來的可能就是手足無措,時間管理因而重要,人為劃一條界限會有幫助(比如晚上10點睡、周末仍然用來過生活)。

2,收入降低,收入波動大

待在家裡多勞多得,有時行情不好則遲遲不開張(相比之下上班工作則是旱澇保收)。這種情況下,生活和職業成本都會立刻凸顯出來。生活成本包括住宿、飲食、社交娛樂等等,職業成本則因人而異、有時還要算上請他人輔助的人工成本,更高的納稅額也是一部分。

隨之而來的還有失落感,一刻不在賺錢就可能會焦慮。幸運的話,你也有可能反而適應這種貧窮而沒心沒肺的狀態(比如我)。

3,社保斷繳

即五險一金沒有單位為你繳納,需要自己想辦法。

社保關係到非常多資質和手續,比如買房、貸款、落戶等。斷繳後如果去醫院看病,醫藥費也無法通過醫保實時結算,要等續繳後3-4個月才會恢復。總之這項對日常生活影響很大,而生活上的阻力又會進一步擾亂心態。

4,不安與自我懷疑

以前踩在別人的船上,只要出力就好,自己開船、自擔生計需要擔憂的事項不少。比如擔憂前途、心疼投入(時間、精力和為此損失的機會),效果不理想時就會懷疑自身能力。

另外,如果堅持單打獨鬥的話,孤獨感會很強烈,加重不安。

以下兩點來自朋友的補充:

5,社交大幅減少

同事可能真的很討厭,但不去上班則可能讓這些煩人的互動徹底消失,社交恰恰是人類的必需品。天生死宅們巴不得耳根清靜,其他人卻要好好考慮了。

6,缺少自驅力者會顯著變懶

存款使人安逸,吃喝使人安逸,軟軟的被子使人安逸……我倒並不覺得這些哪裡不好,多舒服!

不過想要掙扎爬起來去掙錢確實也太難了,要麼你焦慮到一定程度,要麼是萬裡挑一的真·自律者。等到真的能睡到自然醒,許多人就會發現自己也沒那麼喜歡錢,而是更喜歡躺著。

自由職業/長期求職的準備

實操部分來了!如果能夠預見,那麼提早準備能幫我們漫長的自由職業/求職過渡期減少很多麻煩。我總結出的預備步驟有兩部分:財務是重點,心理支持也不容忽視。

1,

調整理財計劃:

降低非必要支出,保證財產安全性,制定收入kpi

收入難以保障,意味著理財的側重點需要變化——花得少,錢安全,收入穩。

支出方面,請對自己日常的支出狀況進行盤點,找出那些佔比較大、又並非必要的支出項目。在辭職之後,尤其是職業未能走上正軌的階段,需要對這些支出進行控制、儘可能壓到最低。

此外要保障資產安全,降低投資風險,不擔保、不借貸。

解決「水源」才能讓資產持續增長,一開始可以給自己制定一個月收入硬性目標,不要太高,但求能夠維持基本生活、心裡有底、降低焦慮,此後可以逐步抬升。

2,

將自繳社保問題考慮在內

了解社保政策,尋找代繳渠道

確認代繳資格,知曉社保金額

政策:各地有不同,涉及到的有養老退休、購房、購車、公積金貸款、落戶等等,可搜索進行了解。

渠道:一些人力資源管理公司會有代繳社保的服務,可以在淘寶裡面找介紹詳細、好評多的,微信通常也能搜到店鋪。繳費記錄要隔1-2個月才能查詢到,可以先在社保系統裡通過「個人基本信息」查看繳費狀態是否正常。

資質:這些代繳機構對參保人的身份有嚴格規定,以下類型通常無法代繳——患有大病、患有特殊病、在服刑期、海外人員、在讀學生或已孕人員。

金額:選擇最低額度繳納即可。以北京為例,農村職工五險1546.58元、城鎮1553.81(2020年因疫情有減免,今年沒了),城鎮職工同時要繳公積金362元。另外還要付給代繳公司100元-150元服務費(每項)。

3,

準備好足夠的存款

足夠=6個月生活費+一筆應急款+6個月社保金

攢錢是個好習慣,管好小金庫,總有一天會派上用場。不要在一無所有的情況下自由職業(公司慘無人道除外,長期求職除外),手有餘糧,心裡不慌。生活費包括吃穿用度和住宿,依照個人情況和所在城市物價有所差別,請自行計算。

4,

發展副業,兩手準備

讓自己有一個planB

都自由職業了,還需要副業嘛?既然你都決心辭職了,可能大概率真去擁抱愛好了。不過還是那句話,自己做老闆是需要賭的。別用全部未來去賭,假如路暫時沒走通,至少知道如何餓不死——重新開始找工作也算。

5,

外部支持

尋求親友支持,維持舒適的社交強度

保證自驅力/尋找鞭策者

缺少支持雖然不像沒錢一樣會登時餓死,但會讓一個人長期漏電虧損、甚至走入惡性循環。支持又分為很多方面——

你要有可信賴的家人/朋友/戀人,在艱難的時候成為後盾而不是拆臺。他們的作用的是安慰你、聽你傾訴、幫你尋求解決方案,讓你不至於孤軍奮戰、被世界遺棄,以及在你錢包空的時候出現奶一口。

摸清並維持適合自己的社交。假設你不是真的熱愛與外界切斷,請起碼一周走出門一次——逛街、約飯、娛樂、旅行都可以。如果所在城市沒有朋友,和街頭的路人講講話也多少能緩解壓抑。

能做到高度自律的人很少。如果某一天你厭倦工作、只想躺平,但又不是討厭這份職業本身,休息之餘不妨為自己找一名鞭策者/合作者。(一些讀研讀博的同學會有償聘請「學習助理」,陪伴之餘發揮監督作用,可以參考)

維持自由職業的長期任務

要將自由職業變成長期的事業,需要做好持久戰的準備。這部分涉及的就不再是「本月接到幾單」這種小事,而是更加長遠的規劃。

1,考察職業前景&收入上升空間

這個任務由一系列問題組成,希望大部分在你心中都能有答案:

在從事這個職業的過程中,我是否能感受到進步?

我的能力有沒有被外界/市場所認可?

這份工作中,我開拓新領域/新項目的可能性有多大?

堅持2-3年之後,我是否有繼續深造的空間,或能向什麼方向轉型?

我目前的收入與自己的預期相比如何?

我收入增長的空間有多大?能達到什麼水平?

2,★退出機制★

我的朋友大花反覆強調:這一條必須一定絕對要寫!而且要高亮!請大家千萬不要跳過。

辭職單幹的決心再大,準備退路也是必要的,且不宜拖得太久。有一個重要原因是:隨著時間流逝,你在求職市場上的身價會不斷下跌。幾年過去再後悔,很可能已經找不到適合自己(崗位&薪資)的工作,這點與全職媽媽重返職場的困境類似。

因此,為自己設立一個考察期限很有必要(假設2年)。在這個階段需要思考和處理以下問題:

考察期滿,我需要達成什麼目標?儘可能詳細合理

充分計算成本,包括生活成本、職業成本(為工作作出的付出)、人工成本(團隊合作),以及判斷這些成本是否值得

如若目標未達成,果斷回去賺工資

上面這條意味著,暫時不要把你過去的工作完全從腦中刪掉

這段考察期也是最難熬的日子。

3,確定主要活動城市(據點)

不論怎樣工作,房都很重要。地理位置選得好,能顯著降低生活成本。比如這一年疫情下來,同樣是工作機會減少,北京土著的自由職業者雖然很懊惱、但不至於太慘。

所在城市的物價也能降低生活成本,此外水土適宜會讓日常生活舒心、減少額外壓力、甚至給人充電。對我而言,活動城市還有一個篩選標準,是最好能提供充足的第二部分提及的「外部支持」,即親友多、不孤單。

居無定所、雲遊四方也是一種選擇,我認識一位同學畢業後就去做了設計師、不需要打卡上班,於是一開始窩在郊區,後來受邀又去了其他省份常住。當然,疫情一來活動就困難了。

回老家和爸媽同住會幫你直接把房租省掉,但這又涉及到下一個問題——

4,如何說服家人支持自己?

配偶還好說,父母基本說服不了。上一輩人就是喜歡「穩定」,而且他們有無窮的耐心和精力旁敲側擊、狂轟亂炸。

回答「我就是喜歡放浪愛自由!」好像也不全是真心話,你至少還是希望自己收入別太放浪的。

回答「我也想穩定呀,於是……」正中下懷!

家人產生的幹擾程度與你同他們的生活距離成反比,距離越小越熾烈,距離越大越和諧,想繼續自由就可能就被迫要選擇承擔房租。

但這也不代表和父母之間就不能維持微妙的平衡,比如賺錢時刻趕緊分享、時常表達自己充實開心等等,總之要好聽。

不是所有父母都能接納子女失意和不優秀的一面,你嘆一口氣,他們就會開始推測你的一切煩惱都是「不穩定」帶來的。假設碰巧遇到了開明、包容、主動提供幫助的家人,恭喜你!

5,會否受到突發重大事件影響?

這一點的重要性在去年格外凸顯,大家忽然發現在災難面前能避開衝擊的行業是很少的。還是說我的朋友大花,原本創業做一個遊學項目,但是旅行受阻再也沒開張。經濟下行、疫情延續、交通不便,此後幾年這些因素恐怕都無法迴避。

轉戰線上?也沒那麼容易。這一陣網上衝浪,每次都看到網友們在驚呼視頻博主內卷、演奏師內卷、網紅內卷……席位總是少的,能熬才會贏。

最後的最後,儘管我被諸多閒散人員包圍、自己也閒散了大半年,但對自由職業這件事並不推薦。雖然如今社畜生活已十分艱辛,辭職單幹解決的問題卻未必比帶來的麻煩更多。在漫長的求職過渡期謀生也不容易。

不過,如果你堅決不想再困在辦公室裡,換條路走也未嘗不可。哪怕成功者只是少數,稍稍放自己一馬、樂得自在,也還是能絕處逢生。

希望以上的分享能給大家帶來實際的幫助~

本文作者@一杯桃冰

相關焦點

  • 自由職業的背後,真的自由嗎?過來人:一把辛酸淚,他人知多少
    近些年有個詞在網絡上特別流行——自由職業。所謂自由職業,就是職業自由,能夠滿足上述生活需求,一度受到很多青年男女的追捧。但,那只是普通人眼中的「自由職業」。真正的自由職業可比大家想像中的難的多,無論是從個人的行為修養還是知識儲備,學習力,自制力,能力等多維度來評判,都要遠遠高於普通上班族。只有這樣,他們才算得上自由職業者,不然,只是無業而已。
  • 什麼是自由職業?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
    自由職業是誰定義出來的?做這個定義的人是何想法和用心?維基百科中文版對自由職業的定義:自由職業(英語:Freelance,自由工作者或簡稱自由業)較早以前是指自由作家、自由記者等,沒有隸屬於任何公司或和特定公司籤訂專屬契約的職業型態。派遣職員因為和派遣公司籤訂契約,所以和自由職業有別。
  • 萬字整理:左手自由職業,右手斜槓青年
    三 什麼人適合自由職業? 牛:自由職業也好,斜槓青年也好,很多人想趕個時髦或者賺多份錢開始了這個身份。我們在這裡聊需要提出的一個問題是:真的不是什麼人,都適合斜槓或者是自由的。尤其是自由職業者,它的風險更大。
  • 傳統職業,可以轉型自由職業嗎?
    但是這幾年接觸的自由職業者中,有越來越多傳統職業的人,開始走出體制內和職場,轉型成為自由職業者。 在成都的「自由會客廳」上,我接觸了2位傳統崗位出身的自由職業者,他們自由前的身份分別是「英語老師」和「醫生」。 體制內和傳統偏線下的工作崗位,有沒有機會轉型自由職業呢?
  • 不喜歡現在的工作,想做「自由職業」,要不要辭職?
    「自由職業」已經成為現在年輕人所嚮往的最佳「職業」。在不少人眼中,自由職業者,他們每天可以睡到自然醒,不受時間、地點和空間的限制,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還賺的比上班多。相比自由職業者,「打工人」不僅做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還要經常加班,被公司掏光了所有對於生活的希望和美好嚮往。
  • 自由職業或成疫後熱詞
    經濟繁榮時,企業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標,儘量「多掙錢」;那麼,經濟蕭條期,企業更關注成本控制,儘量「少花錢」。美國自由職業者人數達 5700 萬人,佔總工作人口的1/3。哈佛大學研究指出,未來十年內自由職業者相關工作增加168%,越來越多的企業使用自由職業者以降低用人成本。也有機構預測,全世界預計將在 2050 年有50%成為自由職業者。當越來越多的企業願意僱傭自由職業者時,職場中的傳統僱傭關係正在發生變化。
  • 【統戰新語】【聚焦】「萍聚」變「凝聚」,42名自由職業代表人士說...
    12日中午,來自武漢的「90後」自由職業塗鴉師江恆搭乘高鐵抵達北京,在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經過體溫檢測和身份核驗後,成為中央統戰部第三期自由職業代表人士理論研討班最年輕的學員。  來自天津的姜一是自由職業品牌諮詢師,於2018年創辦了魚塢自由職業者聯盟,目前已吸引近300名自由職業文創人員加入,他表示,「培訓班讓我了解到統戰工作的重要性,無論是戰爭時期還是和平時期,都是我們安身立命、克敵制勝、持續發展的法寶。今後我將努力成為一名編外的統戰工作者,團結更多的自由職業人員發揮更大作用。」
  • 苦過996,沒收入沒社交,為什麼還有那麼多年輕人要做自由職業?
    可以說,大多數人對自由職業的認知,都被不自覺地蒙上了這樣一層美化濾鏡。但理性的聲音告訴我們,自由職業並沒有想像得那樣美好。我們找到三位自由職業者,他們告訴了我們同一句話:自由職業裡,有孤獨、焦慮、社交退化,也有舒適、自律、自我滿足,什麼都有,就是沒有「自由」。當時的我正好30歲,在做第7份工作。
  • 自由職業的不同階段,他們過得怎麼樣?
    這篇文章是上海第三場自由職業活動部分參與者們的介紹。 以後這個活動會有一個固定的名字——「自由會客廳」,同時也作為專欄名,用來收錄活動上讓人印象深刻的自由職業者們的故事。 他們處於自由職業的不同階段,從不同的城市而來,做著不同的工作,有著不同的人生經歷。
  • 自由職業千千萬萬種,為什麼說年輕人千萬不要跑滴滴?
    作為一個打工人,而且是經常出差的打工人,會時常打車遇到滴滴司機,總覺得他們好自由,想接單就多跑幾趟,不想接單就可以早點收工回家休息,不用打卡,還能跟乘客吹吹牛,好像是份很不錯的自由職業。但是當我開始真正留意觀察這一群體時候,發現好多人並不建議跑滴滴,特別是作為年輕人的自由職業來謀生,更是連連勸退,說年輕人千萬不要跑滴滴。我曾經問過好幾個跑滴滴的老師傅,他們總結了滴滴行業中的一些問題,如下:1.
  • 文旅中國:自由職業畫家,不應被擋在門外
    全國政協委員美協理事董希源提案緣由1.自由職業藝術家是社會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參與者。2.自由職業藝術家需要認可和保障。專業技術職稱是對文藝工作者專業技術水平的認可,自由職業者多數沒有職稱,包括我本人也沒有。畫畫40多年,繪畫水平應該已得到社會的認可,各類獲獎證書一堆,就缺專業職稱證書。
  • 你真的了解自由職業嗎?關於自由職業者的前世今生
    隨著求職市場競爭不斷加大,以及996工作制的爭議不斷,尋求自由職業的發展,成為了現在討論越來越多的一個話題。那麼,關於自由職業的定義是什麼?什麼才算是是自由職業?古往今來也有自由職業者嗎?而根據《韋氏大詞典》對自由職業的解釋,意指腦力勞動者(作家、編輯、會計等)或服務提供者,不隸屬於任何組織的人,不向任何僱主作長期承諾而從事某種職業的人。他們在自己的指導下自己找工作做,經常但不是一律在家裡工作。
  • 圓領——高級自由職業僱傭平臺,創造未來感生活方式
    如今,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傳統的「自由職業」也發生著顛覆性的改變。
  • 善賺| 未來三年,ToB的自由職業發展將如何?
    辭職創業、自由職業者、做兼職和零工的這些靈活用工人員越來越多。很多專業醫生、大學教授、IT從業者都已經通過遠程用工靈活用工開始了新的工作歷程。或許將成為「穩就業」的有力支撐。從就業群體來看,眼下中國的遠程用工靈活用工就業人群主要集中在以下三類領域:1.以生活服務型崗位及勞動密集型崗位為主的藍領群體2.科技發展所需要的中高端技術類崗位3.專業性較強的輔助型職能崗位就業者但對於業內頂尖的人而言,自由職業更多的是指打造自己獨立的品牌
  • 專為自由工作者而生的「圓領」自由職業者平臺
    現如今「圓領自由職業平臺」的出現打破了人們對網際網路工作者的認知,圓領平臺以網際網路工作者更自由為前提開創「圓領」,由此,網際網路工作者也被區分為兩大類,網際網路工作者「白領」和網際網路自由工作者「圓領」。
  • 委員「曬」北京人社局提案答覆:暢通自由職業申報職稱的渠道
    中國網北京8月2日訊(記者 胡俊)「(北京)計劃今年起,在自由職業人員最為集中的藝術系列舞臺影視、美術、動漫遊戲、文化創作4個專業先行試點開通自由職業專業技術人才申報渠道。」近日,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對北京市政協委員、著名畫家安雲霽的提案進行了答覆。
  • 第一屆自由職業者論壇亮相長沙 共論「自由做自己·勇闖新未來」
    華聲在線5月22日訊(通訊員 餘旭華 記者 龍騰)你想當一個足不出戶收入穩定的自由職業人嗎?5月21日,以「自由做自己·勇闖新未來」為主題的第一屆自由職業者論壇在長沙原創設計創客空間夸克倉庫舉行,吸引了200多位自由職業的嚮往者參與。主辦方湖南自由格人才運營服務有限公司則是長沙第一家為了實踐自由工作制度而開的公司。
  • 2021考研英語二大作文範文預測:自由職業數量增加
    大作文預測話題及範文:自由職業數量增加,希望對大家考研英語衝刺複習有所幫助。   the number of freelance work is increasing   這個話題考查折線或者柱狀圖,主要通過對 「年輕人心態變化」的分析來進行寫作。「年輕人心態變化」只要合適,其他話題也可以使用。
  • 自由工作者如何變得有特色和卓越?打造特色與品牌價值的路徑!
    思襄創智匯 2019-05-28 14:05:59網際網路發展到今天,創業或作為自由職業的門檻更低了。開個網店,寫自媒體等都可以維持生活。其實,不管是自由職業者還是一般上班族,都必須考慮以下問題:1,錢:如何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