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北京9月25日電(記者 李川)「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每個民族都有各自的語言文化。我國民族多,幅員闊,各民族之間的溝通交流需要依靠普通話。近日,浙江理工大學研究生支教團在四川省樂山市金口河區鯉魚浩小學開展普通話宣傳周活動,推動全校師生群體共說「普通」話。
寓教於樂:學習普通話也沒那麼難
班會課,浙江理工大學研支團進行科普式推廣學說普通話。 浙江理工大學研支團 供圖
在鯉魚浩小學的班會課上,研支團成員以案例的形式,向同學們講解了「普通話」的奇妙功能,特別是傳遞了「說好普通話,惠及你我他」的觀念。同學們通過繞口令、朗誦課文和互相點評的形式,在玩中學,學中玩。
實踐到位:時時、處處練習普通話
圖為鯉魚浩小學少先隊輔導員正在選拔「小小播音員」。 浙江理工大學研支團 供圖
除了宣傳推普,服務於鯉魚浩小學少先隊的研支團成員協助開展了「小小播音員」選拔工作。孩子們積極參與,踴躍競選,通過選手「自我介紹」,少先隊輔導員點評的方式,最終產生了20名新一屆「鯉魚浩播音員」。每位播音員的播音任務都不同,播音範圍囊括了「美文欣賞」、「故事大全」、「科學常識」、「植物科普」等一系列內容,滿足不同學生的興趣,豐富日常的生活。
除了選拔少先隊播音員,服務於鯉魚浩小學的浙江理工大學研究生支教團成員戢瑩琳開設了「播音主持」興趣班,旨在培養孩子們說準普通話的熱情,增強學生上臺主持和演講的信心。據悉,課程將開設兩個學期,選拔20名學生,培養內容包括「單字音準」、「詞語音準」、「語段音調」等。「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班的孩子們將會逐漸形成「普通話影響圈」,用標準、動聽的普通話影響身邊人,收穫文明悅耳的「交際花」。
圖為浙江大學研支團成員為鯉魚浩小學興趣班學生進行「語段練習」專項輔導。 浙江理工大學研支團 供圖
雖然普通話宣傳周過得很快,但是推普工作仍在繼續。鯉魚浩小學是彝語風靡的校園,同樣也會是普通話遍地開花的校園。浙江理工大學研支團正積極摸索推普方法,因地制宜,因學段制宜,著力推普,延續推普。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支教服務地的孩子們都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借用普通話這一媒介,繪製代表漢、彝族友誼的交際花,從而助力脫貧撫智工作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