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石成金】修築脫貧的「語言大道」,普通話成脫貧好幫手

2020-11-21 騰訊網

《點石成金》由浙江大學財稅大數據與政策研究中心匯集每日財訊商情,邀請專家深度點評,配合財經小知識和延伸閱讀,為您呈現有態度、有價值的新聞。

每日金語

慎在於畏小,智在於治大。——(中國古代兵書)《尉繚子》

今日熱點

「廣西:普通話成脫貧好幫手」「貴州:修築脫貧的『語言大道』」。9月14日到20日是第23個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此次主題是「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不少農民通過聽廣播、看電視等方式,學會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外出務工信心增強了,就業率也提高了。「說好普通話,走遍天下都不怕。」推廣普通話不僅是語言問題,更涉及到經濟發展問題。在市場經濟中,商品和服務交易需要溝通,語言是不可或缺的工具。我們在重視利用外語開展外貿工作的同時,更應該重視在國內開展商務活動時使用普通話。廣西和貴州的做法值得推廣。

國慶出遊調查:3成網友預算不超1000元,你呢?

據21世紀經濟報導,國慶假期即將來臨,計劃出遊的網友達到41.6%。與「五一」相比,網友出遊意願提升了10個百分點。相比於2019年,超6成的網友選擇宅在家,計劃出遊的網友只有15.4%,疫情真是讓廣大網友「憋壞了」。在出遊預算上,21網調實驗室發現,大部分網友控制在5000元以內,半數以上預算不超3000元,甚至約3成網友預算在1000元以內。6成以上網友出遊更傾向於省內或市內遊。有網友更是直呼,過去的9個月僅僅維持生計,出遊預算還是需要適當控制。

點評:國慶和中秋將至。由於疫情防控得當,人們的旅遊意願大增,不過,對旅遊開支相當謹慎。《點石成金》談過,由消費帶動經濟活動良性循環的核心是產品(服務)價格下降帶動消費大眾化。隨著生產效益提高、產量增長和產品(服務)價格下降,更多消費者能夠負擔得起多樣化產品(服務)。要實現雙循環,消費的重要方向是大眾化。推動旅遊大眾化的痛點是景區門票價格過高。早在2015年,國家旅遊局就提出,不贊成景區門票價格上漲過高過快,這不利於激發人民群眾的旅遊消費,根本上也不利於景區持續健康發展。國家旅遊局明確,各級景區評定機構要將門票價格作為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和覆核重點考核內容,要理順景區門票價格管理體制,完善價格形成機制。今年,為了搶客,一些旅遊景點以減價吸引遊客。全國已有超500家景區門票免費或打折。希望旅遊景區的減價舉措能夠成為景區門票價格改革的開端。

疫情下的美國經濟:近半家庭遭遇財務危機 這日子太難過了

據中央廣電總臺央視新聞客戶端報導,當地時間9月18日,美國密西根大學發布數據顯示,美國9月消費者信心指數初值從上月的74.1上升至78.9,儘管超出市場預期,但仍連續6個月低於80,遠不及疫情暴發前的水平。另一項調查顯示美國近半數家庭疫情期間面臨嚴重財務危機,其中尤以低收入和少數族裔家庭最為嚴重。分析認為,如果美國人的財務狀況遲遲無法得到改善,消費者信心就很難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美國經濟復甦步伐可能放緩。

點評: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是衡量美國經濟活動中消費者信心水平的領先指標,用於預測美國經濟活動中最重要的消費者開支。在談到美國居民消費信心不足時,密西根大學消費者調查主任理察·科廷稱,原因在於美國大選和疫苗接種,他還表示,消費者所面臨的困難只能通過重新發放聯邦救濟金來彌補。筆者認為,美國居民消費信心不足的根本原因是收入分配不平等造成窮人入不敷出。最近,美國蘭德公司揭露美國1%富豪暴掠社會財富,50萬億財富被他們竊取。該公司的研究報告說,若美國在1945年至1974年間能夠合理分配財富,90%的美國人在2018年的年均收入總和,應當比他們當年的真實收入多出2.5萬億美元。2.5萬億美元足以讓90%的美國人月收入比目前增加1144美元。由此,工人們如今的年薪應該能達到92000-102000美元,而非目前的50000美元左右。《點石成金》談過,大幅度提升居民消費,需要增加居民收入,既包括財產性收入,也包括勞動收入,以糾正收入分配不平等。但是,如今的美國沒有改革收入分配製度,居民消費信心自然難以提高。

15個品種!我軍列裝配發新型邊防巡邏被裝

據解放軍報報導,近日,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軍需能源局會同有關專家赴邊防一線,就我軍新研列裝的邊防巡邏被裝實際穿用情況進行調研。部隊官兵反映,新列裝邊防巡邏被裝設計先進、科技含量高、功能實用,對執行戍邊守邊任務起到促進作用。此次列裝的邊防巡邏被裝主要包括防寒頭套、保暖作訓服、輕便防寒保暖作訓大衣、吸溼快幹內衣褲、保暖絨衣褲、羽絨保暖棉衣褲、保暖棉背心、防寒手套、防寒毛巾襪、圓邊作訓帽、防眩光眼鏡、防螞蟥迷彩皮膚衣、作訓內衣、綁腿和多功能保溫水壺,共15個品種,通過品種搭配、組合穿著,可滿足高原高寒、高溫高溼以及寒熱大跨度交叉等不同地域環境被裝保障需求。

點評:1950年冬天,在抗美援朝長津湖戰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一舉戰勝美國為首的侵略軍,狂妄的美軍統帥麥克阿瑟也只能承認:「必須從這樣的觀點來看待這個問題,在全新的情況下,和一個具有強大軍事力量的、全新的強國進行一次全新的戰爭。」當時長津湖地區的最低氣溫可達零下40度,參戰的志願軍沒有冬裝,缺乏手套、帽子以及棉鞋等冬天的必需品,僅凍傷就達3萬餘人,其中因嚴寒而犧牲的官兵就達4000餘人,造成慘重傷亡。上述新聞報導了我軍新研列裝的邊防巡邏被裝,禦寒和防暑等功能十分卓越,70年前的困難一去不復返了。新型邊防巡邏被裝應用了大量新技術。其中,最重要的是新型紡織材料技術。例如高強聚醯胺纖維、多孔共聚酯仿麻材料等。《點石成金》談過,根據國外服裝業發展的趨勢,紡織材料革命對服裝業發展至關重要。人靠衣裝,不再只是服裝的外表樣式,還取決於服裝的材料和內在功能。根據「軍民融合」的原則,實現我軍列裝配發新型邊防巡邏被裝高新技術的民用,將對產業結構升級具有推動作用。

廣西:普通話成脫貧好幫手

據光明日報報導,「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說不好普通話。」作為廣西扶貧開發重點縣,天峨縣有數萬名農民工常年外出務工。由於操著一口濃重的本地方言或民族語言,有的農民工說話對方聽不懂、辨不明,無法適應城市生活,導致與工作失之交臂,一些生意也因語言溝通不暢而失去了成交機會。天峨縣語委辦老師莫秋玉說,為助力推普脫貧,該縣專門舉辦普通話培訓班,邀請專家強化貧困戶的語言培訓。培訓之餘,不少農民通過聽廣播、看電視等方式,學會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外出務工信心增強了,就業率也提高了。

點評:9月14日到20日是第23個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這次的主題是「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普通話是現代標準漢語的另一個稱呼,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官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通用語。推廣普通話,主要是為了消除方言隔閡,以利社會交際。根據《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攻堅工程實施方案》,到2020年,在全國範圍內基本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具體為全國普通話普及率平均達到80%以上。推廣普通話不僅是語言問題,更涉及到經濟發展問題。在市場經濟中,商品和服務交易需要溝通,語言是不可或缺的工具。我們在重視利用外語開展外貿工作的同時,更應該重視在國內開展商務活動時使用普通話。近年來,貴州省實現了縣縣通高速,村村通了柏油路、水泥路。與此同時,貴州省特別注重為貧困鄉村特別是民族聚居村寨修築起脫貧的「語言大道」,有針對性地提高鄉村學校教師、學生以及青壯年農民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助力教育脫貧。

(編寫 點評 侯若石)(中新經緯APP)

《點石成金》第442期。本欄目嘉賓觀點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相關焦點

  • 騰訊首款普通話學習遊戲亮相 信息化助力推普脫貧攻堅戰
    此次發布的《普通話小鎮》,集合了近年來行動裝置、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技術進展的優勢,致力於讓貧困地區人口在學習普通話時也能享受到科技帶來的成果和便利,助力消除因語言不通而無法脫貧的情況,為決勝脫貧攻堅注入信息化新力量。
  • 推廣普通話助力脫貧攻堅
    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在教育部黨組和國家語委的統一部署下,語言文字系統積極作為,大力實施推普助力脫貧攻堅行動,為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作出積極努力。比如,針對重點人群開展普通話培訓,2019年中西部12個省份培訓教師46.3萬人次,青壯年農牧民195.8萬人次,基層幹部21.3萬人次。在當前脫貧攻堅進入最關鍵的時刻,有一些根本性的、長遠性的問題需要解決,其一便是語言問題。
  • 學好普通話,築起通向知識和機遇的大道
    「語言和脫貧,有關係嗎?」  提出這個問題的大學生,已經自己找到了答案。在連續兩年參加推普助力脫貧攻堅大學生社會實踐後,華中師範大學青禾實踐隊的王璐璇意識到,學好普通話能讓更多農村人走出去與外界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推動當地經濟發展。
  • 推普助力脫貧攻堅 語言扶貧廣見成效
    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司長徐曉萍在會上介紹,近年來,在教育部黨組和國家語委的統一部署下,語言文字系統積極作為,大力實施推普助力脫貧攻堅行動,為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作出積極努力。「2019年我們一是統合各方力量,匯聚推普合力。成立了由25家國家語委成員單位組成的推普脫貧攻堅部際協調小組。」徐曉萍說。
  • 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消除因語言不通而無法脫貧
    據新華社北京2月27日電為切實發揮語言文字的基礎性作用,加大深度貧困地區教育脫貧攻堅力度,教育部、國務院扶貧辦、國家語委日前印發《推普脫貧攻堅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提出要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貧困地區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工作,消除因語言不通而無法脫貧的情況發生。
  • 為脫貧攻堅貢獻語言之力,語言扶貧成果在京發布
    10月17日,2020扶貧日語言扶貧成果發布會在京舉行。《語言扶貧問題研究(第二輯)》、全球中文學習平臺國內版應用程式以及「墨韻智能·書法進校園助力項目」「語言扶貧APP」「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等語言扶貧項目成果發布。
  • 用生動語言講好脫貧攻堅故事
    語言生動,受眾就愛看、愛聽,宣傳宣講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指出:「脫貧攻堅不僅要做得好,而且要講得好。」講好脫貧攻堅故事,需要運用好語言的力量,為凝心聚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營造濃厚輿論氛圍。  (一)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交流思想、表達情感的依託。善用語言,一直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反貧困鬥爭的優良傳統和優勢。
  • 重視推廣普通話對脫貧攻堅的作用
    耳邊幾乎都是當地方言,很少聽到普通話。作為一名外地人,問個路、買個東西、飯店吃個飯,都可能大費周章,經常反覆交涉多次,甚至需藉助肢體語言,才能完成本來是一件很自然輕鬆的事情。語言溝通不暢,交流的效率及效果自然大打折扣,不僅直接影響雙方的心情,還會導致發生不愉快的事情。普通外地人尚且如此,如果一個打算來這裡投資而進行考察的人或公司遇到這種情況,其投資落地的決心是何其難下。
  • 邊境少數民族地區語言助力脫貧攻堅實證研究
    最後,就普通話推廣和少數民族語言文化之間的均衡性這一難題,提出兼顧普通話推廣與少數民族語言文化保護和傳承的「分類施策」模式。本研究可為我國邊境少數民族地區語言扶貧實施方案以及少數民族語言文化保護和傳承政策的完善提供決策參考,進而切實發揮語言在脫貧攻堅中的基礎性作用。
  • 「津甘雙地科技特派員」脫貧路上「好幫手」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在東西部扶貧協作中,天津市科技局與甘肅省科技廳聯合認定了首批「津甘雙地科技特派員」共145名,為甘肅省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持。「這145名『津甘雙地科技特派員』來自中央在津及天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單位,圍繞甘肅特色產業發展、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開展服務。」
  • 助力脫貧攻堅,教育部將對貧困縣教師開展普通話提升在線培訓
    通知稱,要針對「三區三州」地區的民族聚居地區,面向普通話教學能力較弱的少數民族教師、農村教師進行60學時的專項培訓。同時,組織實施對52個未摘帽貧困縣開展教師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能力提升在線示範培訓。根據通知,此次培訓的任務及內容為,通過國家示範引領、相關地方為主實施,以民族地區、貧困地區中小學和幼兒園的少數民族教師、農村教師為主要對象,圍繞提升普通話水平和普通話教學能力,通過多種形式,使參訓教師的普通話水平和相關教育教學能力在短期內得到明顯提升,示範帶動薄弱地區學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 「關注」翻譯成五國語言,講述好梅州故事!梅州脫貧攻堅微紀錄節目...
    據悉,梅州市脫貧攻堅微紀錄節目《小康路上》作為國家優秀電視節目,入選國家廣電總局2020「中國—中東歐節目展播周」展播作品,是入選節目中唯一一個脫貧攻堅類交流作品,翻譯成五國語言,於2020年10月30日至12月31日在中東歐五國播出。
  • 「你聽我普通話說得多好!」
    好在   國家出臺《推普脫貧攻堅行動計劃(2018—2020年)》   主要聚焦3-6歲學前兒童   18-45歲青壯年農牧民   為提升「造血」能力打好語言基礎   推普脫貧已成精準脫貧的重要舉措   於是   一大波推普脫貧行動來了
  • 浙江理工大學研支團:漢彝共說普通話助力脫貧
    每個民族都有各自的語言文化。我國民族多,幅員闊,各民族之間的溝通交流需要依靠普通話。近日,浙江理工大學研究生支教團在四川省樂山市金口河區鯉魚浩小學開展普通話宣傳周活動,推動全校師生群體共說「普通」話。  寓教於樂:學習普通話也沒那麼難
  • 情牽脫貧攻堅 | 聽浙理工學子講述他們經歷的脫貧攻堅故事
    初次接觸「脫貧」一詞,我還在初中,那時班裡老師們總會下鄉幫扶老鄉,隨著時間推移,脫貧工作循序漸進,強度也逐步攀升。有老師坦言道:「被褥、洗漱用具這些,我們都打包好放在家門口,通知一下,立馬可以拎包去鄉下。」老師們基本上很少有休息的時間,總是一月接一月地忙碌著。連夜去鄉下,第二日下午便又趕回來授課,然後再趕去鄉下……日復一日,周而復始。
  • 脫貧攻堅的河南故事|魯山:架好「四根梁」脫貧高質量
    「這兒的梨皮兒薄個大,味兒還甜,特別好賣!」  正忙著給曲新裝車的顏滿倉告訴記者:「五裡嶺現在是俺們的瓜果山,大伙兒致富都靠它。」老顏是蔡莊村人,腿有殘疾還要養活家裡4口人,2015年被認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攻堅戰打響,他在駐村工作隊和村幹部幫助下,種了400棵梨樹,2017年純收入1.5萬元,順利脫貧。  十年前,五裡嶺還是個荒石坡,如今卻變成了花果山。
  • 君康人壽發力精準教育扶貧 助力脫貧攻堅戰
    君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君康人壽)作為國內知名險企,在經營好主業的同時,不斷探索保險公益扶貧新路徑,精準定位教育扶貧,在服務民生、助力扶貧攻堅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過去幾年,我國在脫貧攻堅領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貧困人口從2012年年底的9899萬人減到2019年年底的551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0.2%降至0.6%。
  • 【脫貧奔康·粵來粵好】河源:撐起產業幫扶「脫貧傘」 鋪設產銷...
    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際,「脫貧奔康·粵來粵好」網絡主題宣傳活動3日來到河源,嘗試揭開其脫貧奔康的「神秘面紗」。 朱皓 攝   因地制宜 產業「造血」帶動脫貧奔康   溫杯、醒茶、衝泡、出湯……走進「紫金客茶谷」,紫金縣紫城鎮白溪村村民林偉蓮為遊客展示沏茶的「十八般武藝」,紫金茶蜜香濃鬱、喉韻回甘。   林偉蓮愛人因尿毒症而失去工作能力,有兩個小孩,分別為13歲和9歲,全家人沉甸甸的生活壓力壓在她的肩膀上。
  • 讓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學會普通話
    今年年初,教育部、國務院扶貧辦、國家語委聯合印發了《推普脫貧攻堅行動計劃(2018—2020年)》,將推普納入脫貧攻堅戰略,提出充分發揮普通話在提高勞動力基本素質、促進職業技能提升、增強就業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採取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精準的舉措、更加有力的工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良好基礎。
  • 第一書記:腳步丈量脫貧大道 初心守護萬家回春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經過多年的努力,呼和浩特市脫貧攻堅硬性的指標任務已經基本完成,1 個國貧縣和 1 個區貧縣全部「摘帽」,67 個自治區級貧困村全部出列,所有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青城人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熱度和速度向貧困宣戰。選派優秀幹部到農村貧困地區擔任「第一書記」,是實現精準扶貧、推動廣大農村貧困地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不掉隊的有效舉措,也是呼和浩特在扶貧路上的重要方式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