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推廣普通話對脫貧攻堅的作用

2021-01-12 中國教育新聞網

不久前,筆者參與了濟南市組團式對口教育幫扶西南某地的活動。在深入當地學校課堂聽課、與當地同行教研交流時,筆者發現不少教師課上課下習慣說當地方言。在筆者所在學科組的20位教師中,除了5位新入職的教師普通話較好,其他教師上課大多當地口音很重。據其他支教的教師反映,該校其他學科及該地區其他學校也存在這種現象。與當地許多教師研討時,經常出現聽不懂對方談話內容的尷尬情況。據了解,不少學生,尤其是那些因父母打工轉學或借讀到這裡的學生也反映,由於一些教師用方言上課而不習慣、聽不懂,感到非常鬱悶,以至於影響學習成績與信心。

支教之餘,走在大街小巷上,了解當地風土人情。耳邊幾乎都是當地方言,很少聽到普通話。作為一名外地人,問個路、買個東西、飯店吃個飯,都可能大費周章,經常反覆交涉多次,甚至需藉助肢體語言,才能完成本來是一件很自然輕鬆的事情。語言溝通不暢,交流的效率及效果自然大打折扣,不僅直接影響雙方的心情,還會導致發生不愉快的事情。普通外地人尚且如此,如果一個打算來這裡投資而進行考察的人或公司遇到這種情況,其投資落地的決心是何其難下。

眾所周知,消除絕對貧困只是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一個階段性目標。該目標達成後,相對貧困現象一定時期內仍可能大量存在。要進一步提高擺脫絕對貧困地區的經濟及社會發展水平、縮小地區及城鄉差距、實現共同富裕,還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而其中,大力推廣普通話就是一項需要引起高度重視的舉措。

但在實際工作中,許多深度貧困地區的幹部群眾對推廣普通話的重要性認識遠遠不夠。一般意義上的扶貧,都是在技術、資金、產業及思想觀念上進行扶持。但似乎許多人沒有真正認識到,語言溝通障礙也是導致當地經濟社會相對落後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於當地居民許多幾乎不會說普通話,外來投資或幫扶機構無法順利地與其交流溝通,甚至彼此可能產生誤會,導致他們無法順利開展工作。由此可見,語言溝通障礙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當地的招商引資工作。

因此筆者建議,不妨像許多地方專門舉辦面向經濟薄弱地區居民的技術培訓班一樣,當地政府可以聯合教育部門及學校,對當地社區居民進行普通話培訓,大力宣傳,引導鼓勵他們學說普通話,增強其與外界用普通話交流的水平。

推廣普通話工作從學校抓起效果最有效、影響最長遠。經濟薄弱地區政府及教育部門要下大力氣,採取各種激勵督促措施,提高學校師生的普通話水平。學校應該積極營造校園裡說普通話的良好氛圍,要求教師上課必須說普通話,如果可能可適當計入年終考核;可以通過舉辦比賽等形式,引導鼓勵學生在校園說普通話。事實上,如果學生在高中階段仍然講不好普通話,有可能影響其升入大學後與師生的交流互動,還可能導致其產生自卑等負面情緒,影響其學業發展,甚至影響以後的擇業就業。學校師生普通話水平的提高,也有利於其與外部教育先進地區的交流合作,進而有效提升當地的教育教學質量。

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學校,家長的普通話水平對孩子影響極大。受根深蒂固的傳統習慣的影響,許多家長不會或者不願意在家裡說普通話。政府、教育主管部門以及學校要加強宣傳,讓家長認識到說普通話對改善子女學習、增強其與外界交流溝通能力以及對於其未來事業發展的重要意義,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使用普通話。

推廣普通話絕非一日之功。只有經濟欠發達地區全社會真正高度重視、通力合作,並堅持不懈,才能逐步提高群眾的普通話水平,進而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鞏固戰果,推動當地經濟社會向高層次發展。

(作者系山東省商河弘德中學教師)

《中國教育報》2020年08月07日第2版 

相關焦點

  • 推廣普通話助力脫貧攻堅
    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在教育部黨組和國家語委的統一部署下,語言文字系統積極作為,大力實施推普助力脫貧攻堅行動,為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作出積極努力。比如,針對重點人群開展普通話培訓,2019年中西部12個省份培訓教師46.3萬人次,青壯年農牧民195.8萬人次,基層幹部21.3萬人次。在當前脫貧攻堅進入最關鍵的時刻,有一些根本性的、長遠性的問題需要解決,其一便是語言問題。
  • 騰訊推出首款推廣普通話公益遊戲-《普通話小鎮》
    11月5日,由教育部語文出版社與騰訊遊戲聯合推出、騰訊遊戲追夢計劃與暢遊共同研發的首款推廣普通話公益遊戲《普通話小鎮》正式上線。據了解,《普通話小鎮》是以教育部語文出版社出版的《普通話1000句》為內容藍本,結合語音跟讀、小鎮養成玩法的一款功能遊戲。這是繼《畫境長恨歌》之後,騰訊遊戲追夢計劃在2020年上線的第二款功能遊戲,旨在以寓教於樂的形式激發用戶學習興趣,助力普通話推廣,為我國2020年脫貧攻堅決戰提供有效的數位化助力。遊戲於11月5日全平臺上線,用戶可在騰訊遊戲追夢計劃官網、iOS、安卓各大應用商店下載體驗。
  • 各地開展多項活動 推廣使用普通話
    各地開展多項活動,推廣使用普通話從「說得了」到「說得好」14日,以「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為主題的第二十三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開幕。全國各地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系列活動,推廣使用普通話。
  • 【點石成金】修築脫貧的「語言大道」,普通話成脫貧好幫手
    ——(中國古代兵書)《尉繚子》 今日熱點 「廣西:普通話成脫貧好幫手」「貴州:修築脫貧的『語言大道』」。9月14日到20日是第23個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此次主題是「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不少農民通過聽廣播、看電視等方式,學會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外出務工信心增強了,就業率也提高了。
  • 助力脫貧攻堅,教育部將對貧困縣教師開展普通話提升在線培訓
    通知稱,要針對「三區三州」地區的民族聚居地區,面向普通話教學能力較弱的少數民族教師、農村教師進行60學時的專項培訓。同時,組織實施對52個未摘帽貧困縣開展教師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能力提升在線示範培訓。根據通知,此次培訓的任務及內容為,通過國家示範引領、相關地方為主實施,以民族地區、貧困地區中小學和幼兒園的少數民族教師、農村教師為主要對象,圍繞提升普通話水平和普通話教學能力,通過多種形式,使參訓教師的普通話水平和相關教育教學能力在短期內得到明顯提升,示範帶動薄弱地區學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 普通話推廣實行的重要性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攻堅工程實施方案》計劃"到2020年,在全國範圍內基本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具體為全國普通話普及率平均達到80%以上。語言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信息載體。在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進程中,大力推廣、積極普及全國通用的普通話,有利於消除語言隔閡,促進社會交往,對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消除因語言不通而無法脫貧
    據新華社北京2月27日電為切實發揮語言文字的基礎性作用,加大深度貧困地區教育脫貧攻堅力度,教育部、國務院扶貧辦、國家語委日前印發《推普脫貧攻堅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提出要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貧困地區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工作,消除因語言不通而無法脫貧的情況發生。
  • 普通話推廣出新招兒,從「說得了」到「說得好」
    各地開展多項活動,推廣使用普通話從「說得了」到「說得好」14日,以「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為主題的第二十三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開幕。全國各地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系列活動,推廣使用普通話。活動現場,江西省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向當地村民捐贈了新華字典、推廣普通話教材及經典誦讀系列音像材料。推普周期間,江西省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在印製1萬份國家推普宣傳畫的基礎上,設計印製了1萬份江西省推廣普通話宣傳畫,組織編寫印製了1.5萬本江西農村推廣普通話宣傳教材《輕鬆說好普通話》,向江西省11個設區市、100個縣(市、區)和近百所高校發放。
  • 推廣普通話黑板報:推廣普通話的意義
    比如一億多農民工進城,對語言交流的需求客觀推動了普通話的普及。當然國家語言政策的引導推動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推廣普通話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人口流動和交流的條件。封建制度在我國延續了兩千多年,社會生產方式一直維持著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狀態,加上我國幅員遼闊,地理情況複雜,造成各地方言分歧。
  • 今年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主題是什麼
    第22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於9月16日至22日舉行,本屆推普周的主題是「普通話誦七十華誕,規範字書愛國情懷」。  本屆推普周 於9月16日上海市開幕,9月22日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凱裡市閉幕。開幕式將通過多種藝術形式對語言文字事業70年歷史進行立體呈現,對優秀語言文化進行精彩演繹。
  • 「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今天你講普通話了嗎?
    9月14日,以「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為主題的第23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拉開帷幕。本屆推普周著力展現普通話在助力脫貧攻堅、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方面的積極作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營造良好氛圍。,貫徹落實中央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精神,全面貫徹國家語言文字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大力推廣和規範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全面加強各級各類學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揮積極作用。
  • 讓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學會普通話
    第21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開幕式12日在四川省涼山州西昌市舉行。開幕式上,大學生和農牧民代表分別上臺就推普脫貧攻堅行動說感想、談感悟,向全社會發出「說好普通話,邁進新時代,讓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學會普通話」的倡議。經國務院批准,自1998年起,每年9月第三周被定為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以下簡稱推普周)。本屆推普周主題為:說好普通話,邁進新時代。
  • 推普助力脫貧攻堅 語言扶貧廣見成效
    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司長徐曉萍在會上介紹,近年來,在教育部黨組和國家語委的統一部署下,語言文字系統積極作為,大力實施推普助力脫貧攻堅行動,為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作出積極努力。「2019年我們一是統合各方力量,匯聚推普合力。成立了由25家國家語委成員單位組成的推普脫貧攻堅部際協調小組。」徐曉萍說。
  • 為脫貧攻堅貢獻語言之力,語言扶貧成果在京發布
    《語言扶貧問題研究(第二輯)》、全球中文學習平臺國內版應用程式以及「墨韻智能·書法進校園助力項目」「語言扶貧APP」「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等語言扶貧項目成果發布。《推普脫貧攻堅行動計劃(2018-2020年)》印發以來,語言扶貧事業取得顯著成效:「扶貧先扶智,扶智先通語」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全國範圍內普通話普及率上升至80.72%,「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普通話普及率達到61.56%;貧困群眾的普通話交流能力明顯增強,職業技能大幅提升,創業致富願望愈加強烈。
  • 我國普通話普及率已超80%,第23屆全國推普周來了
    2020年9月14日至20日,是第23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主題為「同講普通話 攜手進小康」。你知道嗎,目前,全國範圍內普通話普及率為80.72%,「三區三州」普通話普及率為61.56%。全國普通話普及圓滿完成語言文字事業「十三五」規劃確定的工作目標。
  • 脫貧攻堅|陳堯年帶隊督導調研新堡鄉脫貧攻堅工作
    脫貧攻堅|陳堯年帶隊督導調研新堡鄉脫貧攻堅工作 2020-07-19 00: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在脫貧攻堅中增進共識、發揮作用
    在脫貧攻堅的實踐中,我們深切體會到,我國能夠解決千百年延續下來的數億之眾的貧困問題,成為最早實現聯合國減貧目標的發展中國家,成就來之不易,意義非同尋常,既是對全球減貧事業的重大貢獻,也揭示了國家制度、政黨作用與減貧事業的深刻關係。
  • 廣西林業科技推廣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十三五」期間,廣西各級林業科技推广部門集中力量開展林業良種選育、苗木培育、栽培技術、加工技術、產品開發、標準化生產等方面的技術推廣,組織實施林業科技推廣示範項目369個,建設科技示範點401個,營建示範林7.53萬畝,培育苗木217萬株,培訓林農約2.5萬人次,助力各地脫貧攻堅,為鄉村振興插上科技翅膀。
  • 發揮鄉規民約在脫貧攻堅中的獨特作用
    鞏固來之不易的工作成果,確保如期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要注意發揮鄉規民約的特殊作用。發揮鄉規民約的規範作用源遠流長的鄉規民約,發軔自春秋戰國,成型於秦漢時期,歷久不衰,至今依然在鄉村治理中發揮著獨到的規範作用。
  • 邊境少數民族地區語言助力脫貧攻堅實證研究
    最後,就普通話推廣和少數民族語言文化之間的均衡性這一難題,提出兼顧普通話推廣與少數民族語言文化保護和傳承的「分類施策」模式。本研究可為我國邊境少數民族地區語言扶貧實施方案以及少數民族語言文化保護和傳承政策的完善提供決策參考,進而切實發揮語言在脫貧攻堅中的基礎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