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娥冤的故事家喻戶曉,那她的原型是誰?帶你揭秘真實的竇娥

2020-11-20 音符歌劇院

竇娥冤的故事家喻戶曉,那她的原型是誰?帶你揭秘真實的竇娥

如果說歷史上哪個人能真正做到家喻戶曉,我想竇娥這個人應該絕對能夠排的上號,特別是一旦有人被冤枉了,就經常會說比竇娥還遠,所以竇娥給我們留下的印象往往都是一個冤屈者的悲劇形象。像小編小的時候看竇娥冤的片段,恨不得能替她出口氣兒...長大後才知道,原來竇娥冤的典故是被藝術加工過的,那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歷史上真正的竇娥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要說真正的竇娥的故事,我們還得先從流傳甚廣的竇娥冤的故事上入手,這樣才能解開籠罩在竇娥身上的神秘面紗。我們先來說說《竇娥冤》廣為流傳之時所處的歷史背景.

竇娥冤講述的事情發生在元朝統治中原時期,我們都知道,元朝人也就是我們現在稱的蒙古人。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統治中原約98年。在元朝建立初期,元世祖還採用了很多的發展措施來促進社會的經濟增長,所以一開始元朝的統治還算可以,但是元朝有一個很大的弱點,那就是政權管理不穩定。所以短暫的繁榮背後,便是蒙古貴族的窮奢極欲,為了維持奢侈的生活,就只能加大對人民的剝削,而剝削手段之一,便是數不盡的冤假錯案

元朝時期,曾經將全國的居民分為4等,蒙古人為第一等,漢人為第三等,其他宋朝的少數民族為第四等,種族的等級制度更是加重了蒙古人的囂張氣焰,也就更不將漢族和其他民族的居民放在眼裡,而竇娥冤的出現就是為了放大這種不公平,來表達當時人民群眾心中的不滿

竇娥本是一名窮苦人家的孩子,她的父親為了能夠湊到進京趕考的盤纏,便將竇娥賣給蔡婆婆家做童養媳,但是不幸的是丈夫沒多久就因病去世。當時有個叫張驢兒的流氓為了得到竇娥,便在蔡婆婆碗裡下毒,但是沒想到的是蔡婆婆無意間把羊湯給了張驢兒的父親喝。張驢兒父親中毒身亡之後,張驢兒怕事情敗露,便花錢買通知府將竇娥判了死刑

行刑那天,竇娥伸冤無望,畢竟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沒有貧苦人的容身之地,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也為了發洩心中的不公,便許下了三大願:1.白血三尺2.大雪蓋身3.大旱三年。竇娥死後,三樁許願一一實現。

竇娥冤是由著名的雜劇作家關漢卿創作的,取材自歷史上著名的「東海孝婦」的事件,《東海孝婦》記載於《列女傳》、《漢書》之中,那真實的東海孝婦到底是誰?而真正的竇娥冤到底是因為什麼案子呢?

經過查閱很多史料以後發現,最大的可能,竇娥原型為漢朝東海縣寡婦周青。在漢朝時期的東海郡也就是現在臨沂市郯城縣,在郯城縣有一座孝婦冢,應該就是竇娥的墳墓,墳墓旁邊還有康熙皇帝題寫的碑文,也從側面增加了人物的真實性。

至於真實的歷史到底是什麼樣子,我們已經無從得知,但是從竇娥冤這部劇中,還是能夠深深的感受到當時的人民對於朝廷的失望,以及對於自身命運的迷惘、不甘和憤怒。所以也才有了元末的農民起義,最終建立了更加強大的明朝,至少對於廣大人民來說,生活又充滿了希望。

對於竇娥冤的歷史事件,你有什麼更好的看法呢?歡迎給小編留言評論,喜歡的話別忘了分分享給你的小夥伴哦!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竇娥是真實存在的嗎 竇娥冤的原型出處了解一下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歷史上竇娥是真實存在的嗎 竇娥冤的原型出處了解一下 《列女傳》中《東海孝婦》記載,婦女周青作為媳婦,在丈夫死後,是十分盡孝的.但仍然被誣陷處死.老天也為之不平,於是叫當地不下雨,亢旱三年.這一點與《竇娥冤》裡的情節一樣.但是,血濺三尺白綾就是關漢卿自己
  • 《竇娥冤》有原型,就是東海孝婦周青的故事
    關漢卿的元雜劇《竇娥冤》可謂家喻戶曉。裡面講述了孝順媳婦竇娥蒙冤被斬的悲慘遭遇。通過竇娥的冤案揭露元末官場的黑暗腐敗,表達了作者對底層人民的深切同情。古往今來《竇娥冤》的故事不知賺取了多少眼淚。然而這個故事並非關漢卿憑空杜撰,而是有原型可循的。戲中竇娥有句唱詞:「做什麼三年不見甘霖降?也只為東海曾經孝婦冤。」
  • 經常有人說自己「比竇娥還冤」,竇娥是誰?
    那麼竇娥是誰呢?她有過什麼冤屈以至於被大家當作冤屈的代名詞呢?竇娥是元代雜劇作家關漢卿一部雜劇中的角色,這部雜劇叫做《竇娥冤》。它講的是這樣一個故事:竇娥的父親叫竇天章,是個秀才,她的母親在她三歲的時候就去世了。竇娥家裡很窮,她的父親曾經借了蔡婆婆二十兩銀子。
  • 世人皆知竇娥冤,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可你知道竇娥究竟有何冤屈?
    每天了解古玩知識 竇娥冤的故事家喻戶曉,所以現在如果有人蒙受冤屈或者遭受誤解,就會說比竇娥還冤。雖然大家都知道這個故事,卻很少有人知道竇娥究竟遭受了何種冤屈,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一起探討探討。 《竇娥冤》原名《感天動地竇娥冤》,是元代戲曲家關漢卿的代表作,講述的是楚州有一窮困書生竇天章,因為家中貧困,為了進京趕考,不得已的情況下將女兒竇娥給予蔡婆做童養媳。
  • 《竇娥冤》的「竇娥」是江蘇省連雲港市人
    而關漢卿的創作的《竇娥冤》,其文學價值、美學價值以及在社會上的影響力更超過了莎士比亞的作品。《竇娥冤》這部作品中的人物原型竇娥是江蘇省連雲港市連雲區朝陽人。從連雲港市市政府所在地開車去連雲港港口,沿港城大道東行,港城大道的朝陽段路南,座東面西是「東海孝婦祠」,祠裡供奉著《漢書.於定國傳》所載的「東海孝婦」漢代民女周青,周青成家後夫亡子夭,但她賢惠厚道,全力侍奉婆母十多年。荒年時,婆母不忍連累兒媳自縊身亡,小姑子不明就理,狀告母親被周青毒死。太守不聽於定國忠言將周青判斬。
  • 《竇娥冤》中的竇娥雖然冤,但竇娥父親審案,也顯失法律公平精神
    中國人沒有幾個不知道竇娥的故事的,記得小時候,我們這裡的農村上演過《竇娥冤》的電影,每個村都要演一場,露天放映,每場都是人山人海,有不少大媽大嫂都串村連著看了七場,一邊看一邊哭,泣不成聲。大家為什麼會關注竇娥,因為竇娥的遭遇具有普遍性。為什麼人民會產生共鳴,因為同是社會底層。
  • 千古奇案「竇娥冤」,臨死前發下3條毒誓,竇娥真的冤嗎?
    《竇娥冤》中竇娥到底冤不冤枉,為什麼?竇娥當然冤,竇娥的冤,有悲慘的身世、有涼薄的人情、有現實的社會,是多方面原因集中起來的結果。《竇娥冤》元代戲曲家關漢卿創作雜劇《感天動地竇娥冤》,簡稱《竇娥冤》。我們先簡單說一下故事內容。
  • 都說竇娥冤,誰知道她冤在何處
    我們都知道這是竇娥臨被行刑,發了這三樁誓願,目的就是希望自己的冤屈能夠昭示天下,以此洗刷自己的冤屈。而竇娥死後,這三樁誓願一一實現,也正是在說明竇娥確實是受了極大的冤屈,直到今日,我們遇到委屈之時,還會說自己比竇娥還冤。
  • 都說竇娥冤,竇娥到底有多冤?
    他的代表劇作《竇娥冤》,無論是整體的藝術成就,還是揭示女性不幸命運的深度和廣度,都堪稱完美。《竇娥冤》的故事本身其實很簡單竇娥乃落魄書生竇天章之女,三歲時沒有了母親,父親為了還債,便把她賣給蔡家做童養媳。在蔡家長到十七歲時,她與丈夫圓房。但剛一年,丈夫就去世了,她只得和孤老的婆婆相依為命。
  • 都說「竇娥冤」,究竟竇娥冤在哪了?
    我們都知道這是竇娥臨被行刑,發了這三樁誓願,目的就是希望自己的冤屈能夠昭示天下,以此洗刷自己的冤屈。而竇娥死後,這三樁誓願一一實現,也正是在說明竇娥確實是受了極大的冤屈,直到今日,我們遇到委屈之時,還會說自己比竇娥還冤。
  • 再看《竇娥冤》,終於發現《竇娥冤》的精髓所在
    《竇娥冤》電視劇照今天人文歷史觀不同帶大家看一部元代著名雜劇,「雜劇"一詞,唐代史籍中就已出現。提起雜劇,就要提元代的關漢卿,關漢卿的《竇娥冤》更是一代人的記憶。但是當代人,特別是年輕的一代人,只是影影綽綽知道她蒙冤被殺,怨氣衝天,六月下雪。至於真正戲中曲折的劇情和人物刻畫,現在大概沒有多少人能曉得。在這個利來利往的浮躁年代,曾經如日中天的戲劇,早已成為昨日黃花。
  • 《竇娥冤》暗含兩種悲劇因素康保成
    《竇娥冤》暗含兩種悲劇因素康保成 《竇娥冤》,冤獄最終被昭雪《竇娥冤》故事發生在楚州,竇天章是個窮秀才,老婆早逝,留下三歲的女兒竇娥。竇娥七歲時,竇天章因生活窘迫向蔡婆借高利貸,後來還不上,便把女兒抵債賣給蔡婆家做童養媳,其獨自一人赴京趕考。待到竇娥十七歲,與蔡婆的兒子成婚,兩年後丈夫去世,婆媳二人相依為命。
  • 《竇娥冤》竟在西漢年間有原型,而且二十四史的《漢書》有記載
    《竇娥冤》是元代作家馬致遠所寫的戲曲段子之一,帶著很濃厚的藝術加工性,而且書中所說竇娥被斬首前曾說:「我若是冤死必將血濺三尺、三年大旱、六月飛雪。」這個很明顯就是虛構的,因為這個根本就不符合科學,古代經常大旱,但是六月飛雪幾乎是不可能的。
  • 竇娥是真實存在嗎?
    《竇娥冤》故事:山陰書生竇天章因無力償還蔡婆的高利貸,把七歲的女兒竇娥zhi送給蔡婆當童養媳來抵債。竇娥長大後與蔡婆兒子成婚,婚後兩年蔡子病死。後來蔡婆向賽盧醫索債,被賽盧醫騙至郊外謀害,為流氓張驢兒父子撞見。賽盧醫驚走後,張驢兒父子強迫蔡婆與竇娥招他父子入贅,遭到竇娥的堅決反抗。為了與竇娥成婚,張驢兒想毒死蔡婆。
  • 比竇娥還要冤?竇娥其實沒那麼冤!
    「冤枉啊,我比竇娥還冤啊!」早年古裝劇用濫了這句臺詞,足見得「竇娥」之冤深入人心,竟以一句「俚語」的形式,鮮活地活在今人心中。在觀眾的上帝視角中,竇娥含冤的箇中糾葛很是明了。但問題是,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竇娥冤死的後果是否具有必然性?
  • 關漢卿代表作-《竇娥冤》飛雪鳴冤
    元朝著名雜劇作家關漢卿作了很多作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感天動地竇娥冤》。它講述了一個飛雪化冤神奇故事,向人們揭示了元代統治階級的黑暗腐朽。竇娥三歲時母親就死了。張驢兒惱羞成怒,威脅竇娥,私了,竇娥嫁給他;否則,就告竇娥毒死了他父親。竇娥不僅美麗善良,而且很堅強。面對張驢兒的威脅,她絲毫不畏懼「張驢兒,你休想威脅我!你報你的官,我告我的狀,官府老爺明如鏡,清如水,一定能查出誰是真正的兇手!」張驢兒惡狗先咬人,把竇娥一狀告到楚州太守桃杌那裡。
  • 關漢卿與《竇娥冤》
    那時候,演員社會地位很低,關漢卿卻跟他們混得挺熟,有時候他自己也上場演出,在戲裡辦個角色。因為他讀過很多書,對戲劇又很有研究,所以編出來的戲也就格外精彩。關漢卿非常同情底層的老百姓,經常把他看到的,聽到的悲慘遭遇寫進劇本裡,竇娥冤就是他最傑出的作品。《竇娥冤》全名叫《感動天地竇娥冤》,戲裡的主要人物是楚州的一個貧苦女子竇娥。
  • 《竇娥冤》中的故事發生在一個美麗、聰慧、善良的女人身上
    千古冤案《竇娥冤》的故事在我國家喻戶曉。在我國第一部戲曲歷史《宋元戲曲史》中,作者王國維以元朝著名的兩部雜劇作家官關漢卿的《竇娥冤》和紀君祥的《趙氏孤兒》評價說:「即列之於世界大悲劇中,亦無愧色也」,簡要說明了《竇娥冤》在中國戲曲史和世界戲劇史中的重要地位。
  • 竇娥冤故事的詳細始末,你知道多少?
    而此事被關漢卿所關注,湊巧他又想到《列女傳》中「東海孝婦」的故事,深感「東海孝婦」與淮安女子的遭遇相似,不禁大為感慨,遂寫下了《感天動地竇娥冤》關漢卿對這個故事投注了很大的個人情緒。《竇娥冤》的故事背景當然是元代的淮安。來自山陰的書生竇天章因為無力償還蔡婆的高利貸,只好把七歲的女兒竇娥抵給蔡婆當童養媳,自己則赴京求取功名,希望有朝一日出人頭地。窶娥長大後成了蔡婆的兒媳,怎知道丈夫不到兩年就死了,剩下她和蔡婆相依為命。不久,蔡婆向當地的賽盧醫要債,賽盧醫心生歹念,把蔡婆騙到郊外打算謀害,正巧被流氓張驢兒父子撞見,嚇得賽盧醫慌忙逃跑。
  • 中國古代冤案:從東海孝婦到竇娥冤
    現在人們受到冤屈,往往會喊道:「我比竇娥還冤啊!」竇娥似乎成了冤案的代名詞,可見元代雜劇《竇娥冤》的影響。該劇是元代戲曲家關漢卿創作的,原型則是古書所載的「東海孝婦」故事。「東海孝婦」是漢朝東海郡的孝順媳婦周青,她年輕時便成為寡婦,又沒有子女,還贍養婆婆。周青的婆婆讓她改嫁,可她不答應。婆婆不願拖累周青,就上吊自殺了。周青的小姑子說周青殺了她母親,告狀到官府。於是,周青被官府拘捕,被酷刑屈打成招。獄吏於公認為周青奉養婆婆十多年,以孝順聞名,不會有殺婆婆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