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在南平市建陽區潭城街道考亭村,秋日之下的麻陽溪碧波凝翠。生態護岸邊,考亭村兩委與建陽區水利局黨員幹部共同學習領會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他們歸納總結近年來考亭「水美之變」的經驗做法,共話未來發展藍圖,討論十分熱烈。「這幾年,隨著麻陽溪流域的保護和治理,以及水美城市對沿溪景觀、項目的規劃和建設,我們村真正實現了生態高顏值和發展高素質。」考亭村黨支部書記張贊童由衷感嘆。
考亭之變因何而來?自2016年以來,南平市創造性地踐行黨中央生態文明思想和「兩山」理論,將水流域治理與資源開發利用、產業發展、城市經營、全域旅遊、生態保護、鄉村振興、文化傳承等結合起來,在全國首創「水美城市」和「水美經濟」。坐落在麻陽溪畔的考亭村,成為建陽打造的重要節點。
「建陽考亭水美城市建設從『十三五』就開始謀劃,緊緊圍繞『兩山』理論,科學、超前規劃,合理布局,是一個淋漓盡致展現建陽山、水、林生態優勢和文旅優勢的項目。」建陽區水利局副局長邱彪應告訴記者,考亭村原是庫區,最早麻陽溪兩岸都是河灘地,河床淤積嚴重,生態環境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啟動水美城市建設後,水利局在考亭片區沿麻陽溪打造了3公裡的生態護岸,實現了水清、岸綠、景美,成為建陽居民休閒、鍛鍊、健身、康養的好去處。此外,還因地制宜發揮考亭片區的山水和人文資源優勢,以考亭書院為歷史背景,再現宋風古韻,在麻陽溪畔串點成線,形成了觀書園、考亭古街、建盞文創園、環湖棧道等十餘個旅遊觀光項目。
近年來,建陽區打造大考亭旅遊,藉助閩北釣魚產業、文旅產業發展,進一步做大做強水美經濟。11月,藉助麻陽溪優質的水域資源,南平市舉辦「武夷山水」全國郊野釣魚大賽總決賽。在釣魚賽期間,白天麻陽溪畔釣竿揮舞,晚上考亭古街人頭攢動,3天接待客流量超6萬人次。「古街每晚都會上演建甌挑幡、延平戰勝鼓、邵武儺舞等一系列閩北非遺技藝及活動,通過多元化的業態呈現,實現『水美經濟+夜經濟』的融合發展。」考亭古街景區運營主管李張敏說。
村莊因水而美,村民也因水而富。隨著考亭水美城市和文旅項目逐步豐富,村民不僅可以就近到家門口的景區務工,農家樂和民宿更是人氣爆棚。距離考亭書院不遠的梨花寨農莊裡,村民張清福正忙著在後廚備菜。2006年,張清福將7棟古樸的閩北老建築移植到考亭村,開辦了當地第一批農家樂。「以前考亭還是農村,只有本地人知道這裡,多虧了考亭水美城市的建設,這幾年遊客越來越多,我們農莊節假日不預約都訂不到桌。」張清福說,如今他的農莊僱了10多名工人,去年營業額達500多萬元。「考亭發展得好,我們就有奔頭和幹勁,我還預留了幾畝地,未來要把12棟民宿也做起來!」張清福笑著說。
從荒無人煙的郊區搖身一變成了城市的後花園,如今在考亭村,不少村民享受到生態發展帶來的紅利,去年村民人均收入達到2萬多元。
「『十四五』期間,我們還將繼續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實現新進步,規劃向考亭庫區上遊延伸,打造10公裡的河邊生態護岸長廊,把建陽區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增長新動能,進一步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邱彪應說。(鄭雨萱 林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