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幾乎殺盡開國功臣,但為何獨獨不殺湯和?

2020-12-06 蒙媒

我國自古就有「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說法。事實也確實如此,在中國封建社會中,歷朝歷代都是如此,那些開國功臣很少有安享晚年的,反而被皇帝誅殺的倒是很多。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他在繼位後幾乎殺了所有開國功臣。不過,卻有一個人被朱元璋放過了,他就是明朝開國功臣信國公湯和。

那麼,弒殺的朱元璋為何沒有殺湯和呢?我們先從朱元璋殺功臣的原因說起,朱元璋之所以大肆殺伐功臣,是為了自己的繼承人著想;因為他的兒子及孫子都是性格溫厚的人,他擔心那些功勞顯赫的老臣不服新皇帝,所以為了鋪平後代的路,讓江山永固,他就對所有老臣下手了。

其實,最初朱元璋也想把湯和搞死,因為湯和也是陪他一起打天下的好兄弟,功勞顯赫,影響力甚大。但是,湯和可能看出了朱元璋的心思,所以湯和急流勇退,退出朝廷,辭掉軍權,由此保全了自己和家人。那麼,具體來說,朱元璋之所以不殺湯和,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湯和沒有居功自傲。朱元璋早年與湯和都在郭子興手下當兵,而且湯和的資歷比朱元璋還深,但後來朱元璋憑著自己的智謀勇力,逐步成為首領。對此,當年與朱元璋平起平坐的將領不服氣,頗有怨言;但湯和不一樣,他雖然比朱元璋資歷深,年齡大,但湯和非常尊重朱元璋,也承認和維護朱元璋的領導威信,因此朱元璋對湯和始終有一份感激之情存在。

第二:對於自己的不公待遇,湯和坦然接受。當朱元璋稱帝分封功臣時,故意把湯和降了一等,對此,湯和從不發牢騷,依然認認真真辦事,這種做法深受朱元璋欣賞。所以,沒隔幾年,朱元璋便提升了湯和,將他封為信國公。

第三:湯和深知「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在朱元璋開始逐步誅殺功臣時,湯和已經意識到了朱元璋的用心,所以他馬上主動請求解除自己軍權,要回鄉養老;朱元璋聽後高興萬分,立即撥款給湯和在老家蓋房子。由此可見,湯和非常有心,他深知朱元璋想解除功臣軍權,但又找不到藉口,如今他主動請求解除兵權,朱元璋能不高興嗎?

第四:湯和退休後遠離權力中心。湯和回鄉後非常低調,從不以功臣自居,而且嚴格要求子孫不得在外生事,對待相鄰要友好,嚴格遵守法律。他深知朱元璋肯定派人在暗中監視他的一舉一動,所以他乾脆每天喝酒下棋,遊山玩水,總之一副不關心世事的樣子,由此朱元璋對他徹底放心了,以後再也沒有為難他。

相關焦點

  • 朱元璋幾乎殺完了所有的開國功臣,為何單單留了一個湯和?
    為何朱元璋這麼刻薄寡恩,把開國功臣趕盡殺絕呢?幾乎所有的皇帝得到大位之後都會殺開國的功臣,因為這是現實需要,俗話說的好「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可是像老朱這樣殺這麼徹底的歷史上還是比較罕見的,我認為老朱這麼做是有著深刻的原因的:1、朱元璋是草根出身奪得的皇位,難免有自卑情緒和「被害妄想症」,所以幹起事來刻薄寡恩、毫不留情。
  • 明朝開國功臣幾乎都被朱元璋殺光,為什麼獨獨他可以善終?
    明朝開國功臣幾乎都被朱元璋殺光,為什麼獨獨他可以善終?元朝是歷史上最短命的時代。建國不足百年,便被明朝的開創者朱元璋所滅。朱元璋是明朝乃至中國歷史上最獨特的君王,他出身貧寒。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家裡,從小以放牛為生。
  • 朱元璋殺人無數,幾乎殺了所有功臣,為何單單沒有殺湯和?
    湯和,字鼎臣,濠州人,和朱元璋同為鳳陽老鄉。湯和還是朱元璋加入元末農民起義大軍的引薦人,所以,湯和與朱元璋從一開始就是同鄉加戰友。但是,朱元璋的同鄉加戰友不止湯和一個,而湯和卻得享天年,主要還是湯和沒有觸犯到朱元璋的禁忌。
  • 明帝朱元璋放過牛,當過和尚,後來為何幾乎殺盡開國功臣良將?
    朱元璋又結識許多出生入死兄弟,為後來南徵北討之用。元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推翻蒙元,在應天稱帝,國號大明,建元洪武。明初時期,稱帝後的朱元璋殺心大發,掀起聳人聽聞的「胡藍之獄」,史稱世上最大獄案,14年間,幾乎殺盡朝廷開國功臣,受株連或被殺者約45000人。手段極其殘忍,野蠻無理。朱元璋為何這樣做呢?
  • 朱元璋登位後大開殺戒,為何不殺湯和?而他又是怎麼死的
    朱元璋登位後大開殺戒,為何不殺湯和?說其手段的殘暴,我們就不能不想到明朝的朱元璋,他制定了很多殘酷的措施。在朱元璋登上皇位之後大開殺戒,開始殺那些曾經與自己並肩作戰的功臣,而這些功臣很多人都是和他一起打天下的老朋友,一個個接連慘遭不幸,幾乎都快被朱元璋給殺光了。在這麼些人當中,他卻偏偏沒有殺湯和,那麼究竟是為什麼呢?而湯和又是怎麼死的呢?
  • 明朝34個開國功臣,朱元璋殺了30個,為何獨獨留下四人不殺?
    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因建國後對開國功臣大肆屠殺而聞名天下。朱元璋生性多疑,當上皇帝後,更是膽大包天,野心勃勃,攻克了自己苦心經營的江山,於是採取「殺」的策略,痛下殺手,「殺明朝34位開國功臣」。在六位公爵和28位侯爵中,朱元璋硬著頭皮殺了30個,其中李善長是朱元璋信任最多的,他是開國功臣的頭號人物,還是親家的頭號人物,但仍難逃一死,在胡惟庸案中被處死。#朱元璋稱徐達曾為「開國之君」,即「破虜平蠻,功貫古今之先;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相傳徐達病後,朱元璋派人送來蒸鵝給徐達,結果使徐達「背疽」而死。
  • 朱元璋大殺功臣,湯和卻安然無恙,這是為何?
    湯和作為朱元璋從小玩到大的好朋友,在元末就帶著部曲一起投靠了義軍,因為作戰勇敢被郭子興封為將軍,隨後他又帶著自己的昔日好友朱元璋一起投靠了這位郭子興,從此朱元璋就走上他人生的巔峰,而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後,大殺功臣,那麼為什麼湯和可以倖免於難呢?
  • 朱元璋建國後殺了無數功臣,為什麼唯獨不殺湯和,還對他很好?
    朱元璋建國後殺了無數功臣,為什麼唯獨不殺湯和,還對他很好?但是朱元璋建國後殺了無數功臣,為什麼唯獨不殺湯和,還對他很好?,雖然說湯和的年紀大朱元璋三歲,但是唯獨他認真謹慎地聽從指揮,朱元璋感覺非常高興,而且也非常信任自己從小到大的夥伴。
  • 朱元璋為何不殺湯和?並非念及舊情,這個原因才是關鍵
    有些人就認為,朱元璋之所以不殺湯和,是因為兩人是老鄉,且從小一起玩到大,關係不是一般人能比的,事實真是如此嗎?元朝末年,由於戰亂及天災,湯和家裡也窮的快揭不開鍋了,為了能夠生存下去,他果斷參加了郭子興的起義軍,而此時的朱元璋正在皇覺寺裡做和尚。從軍之後的湯和,感覺軍營裡生活挺不錯的,至少能夠吃飽飯,他想到了發小朱元璋,並給他寫了一封信。
  • 朱元璋幼時為了湯和殺地主的牛,做皇帝後殺盡功臣也不殺他?
    湯和是明朝開國的功臣之一,也是明太祖朱元璋從小的放牛玩伴。明朝的開國功勳大多遭到朱元璋屠戮,可是湯和卻得以獨善其身。洪武二十八年,湯和以70歲高齡去世,追封為東甌王,名垂千古。比湯和能力強的人大有人在,比如橫掃蒙古的馮勝、藍玉。
  • 湯和退休後花天酒地,朱元璋為何不殺他,還讓他子孫享福三百年?
    朱元璋打天下,湯和功不可沒。大實際上,湯和有一件事是讓朱元璋記恨一輩子的,但是朱元璋最後卻沒有殺他,還封他公爵,子孫享福三百年,這是為何?朱元璋還俗之後,決定建立一番功業,於是也去投奔紅巾軍,但是他偶然遇見了自己的髮小湯和。那個時候湯和可是很威風的,起碼是個官,而朱元璋什麼都不是,只是一個小卒。但是湯和也確實夠意思,不但不使喚朱元璋,而且處處把朱元璋當大哥,其實算起來,湯和要比朱元璋大三歲,只不過朱元璋小時候比較調皮,成為了小夥伴們的領頭人,所以一直被認作是大哥。
  • 朱元璋心狠手辣,開國將士百不存一,為何不殺得罪過他的湯和?
    第一,湯和太聰明湯和,字鼎臣,濠州人,和朱元璋同為鳳陽老鄉。湯和還是朱元璋加入元末農民起義大軍的引薦人,所以,湯和與朱元璋從一開始就是同鄉加戰友,可謂是感情深厚至極了。因為朱元璋特別忌諱結黨營私這種事情,傅友德不就是這樣被朱元璋給和諧掉的?若干年後,湯和患病失聲,朱元璋聞訊即日探視。湯和病重,「帝為流涕,厚賜金帛為葬費」。湯和死後,皇帝追封東甌王,諡襄武。我們先來看看其他同樣很重要的四個人,徐達、常遇春、李文忠、劉基都是怎麼死的?
  • 朱元璋幾乎殺了所有開國功臣,為什麼唯獨湯和能夠善終?
    ,心狠手辣,開國功臣幾乎被老朱誅殺殆盡,即使跟隨他出生入死的徐達(據說欽賜的那個鵝,雖然沒毒,但老朱心裡明白,徐達背上的瘤是不能吃鵝肉的)、李善長也沒能倖免,更別說明朝開國第一猛將藍玉,最後也被株連九族。
  • 朱元璋疑心過重,幾乎殺盡大明開國功臣,為何卻唯獨放過了湯和?
    朱元璋先是在建國之初答應了予以功臣們高官厚祿,但隨後便利用"藍玉案"、"胡惟庸案"等案件大肆屠殺功臣,導致大明的功臣被屠戮殆盡,能夠得到善終的幾乎沒有。"朱元璋於天曆元年(1328)九月十八日,出生在安徽鳳陽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父親名為朱世珍,母親為陳氏,朱元璋一開始因為在家中排第四,家族兄弟中排在第八,所以曾用過朱重八這個名字。而湯和就和朱元璋是一個村子的,湯和比朱元璋要大兩歲,他與朱元璋一樣都出生在食不果腹的家庭,父母都是靠種田來為生,但在地主剝削以及繁重的賦稅下,一年到頭也賺不了到多少錢,甚至有時候連養家餬口都難。
  • 朱元璋為什麼不殺湯和?湯和的為人處世之道
    熟悉明史的朋友都知道,朱元璋登基之後,清算了大批跟隨自己打江山的將軍功臣,如:藍玉、胡惟庸、李善長等人。但卻有一人不僅避開了殺身之禍,還得到朱元璋的寵信,最後得以在老家善終,這個人就是——湯和。湯和,安徽鳳陽人,早年跟隨朱元璋南徵北戰,立下赫赫戰功。朱元璋登基後封湯和為「信國公」,表達對他的恩寵。
  • 明朝34個開國功臣,朱元璋殺了30個,剩下四人為何不殺?
    歷史上有兩位皇帝殺功臣殺出了名氣,一位是劉邦,一位是朱元璋。巧的是,這兩人都是草根出身,劉邦發跡之前在鄉間遊手好閒,沒人看得起,朱元璋更慘,飯都吃不上,只能跑去當和尚。
  • 朱元璋為何殺絕開國功臣?又為什麼獨獨放過了此人?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稱帝之後,做了一件震驚朝野的大事,那就是大肆斬殺開國功臣。當然,朱元璋這樣做也有他自己的理由,他擔心那些戰功赫赫的老臣,會在自己死後為難繼位者,所以就先下手為強,除掉這些不穩定因素,替子孫鋪平道路。
  • 李善長七十多了,朱元璋為何要殺他?為老不尊,被殺純屬咎由自取
    那麼李善長當時已經七十多歲啦,且李善長沒有造反的野心,為何朱元璋還是要將這個年近古稀的老人置於死地呢?而這一點後來也成為了李善長的「催命符」,若非他和胡惟庸的這層關係,朱元璋還不至於要殺他,可以說就是他的人老心不老害苦了他。
  •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大殺功臣,湯和有何過人之處,能夠壽終正寢?
    小錯不斷,大錯不犯,存身有方湯和在鎮守常州的時候,曾因為向朱元璋請示事情,沒有同意。在一次喝醉酒後,就發牢騷說,自己守在常州,周圍都是敵人,就像坐在屋脊之上,左右為難。其實湯和是想抱怨朱元璋不支持自己,這話傳到老朱耳中,小心眼的朱元璋就不高興了。
  • 明朝34位開國功臣,幾乎全被朱元璋殺了,為何唯獨留下他們四個?
    胡惟庸事件發生以後,朱元璋也是借著這個事件殺了一批,後來又陸續的將牽扯進來的開國功臣全部處死,為明朝的發展掃清障礙。首先我們先說湯和,他和朱元璋之間的關係用現在的話說那就是髮小。他還曾被封為信國公,一生對於朱元璋也都是忠心耿耿的。當然被朱元璋殺了的那些開國將領對於朱元璋也都是忠心耿耿的,而與他們相比,湯和還有一點,識時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