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材古詩版本不一

2020-12-02 鳳凰山東站

原標題:小學語文教材古詩版本不一 教師稱交給學生求證

《石灰吟》這首詩

是「千錘萬擊出深山」

還是「千錘萬鑿出深山」

兩種小學教材版本不一,引來讀者「挑刺」

老師:對有爭議的字詞,交給學生去求證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材有一篇古詩《石灰吟》,鄭州一位愛「挑刺」的老師彭幫懷發現了其中的問題。最新的蘇教版教材中,第一句是「千錘萬擊出深山」,人教版用的是「千錘萬鑿出深山」。孰對孰錯? 鄭州晚報記者張勤見習記者謝源茹

熱線:「蘇教版語文教材三處古詩有錯」

昨日,熱心讀者、關注中小學教材、愛給教材「挑刺」、曾經狀告教育部和人教社的彭幫懷老師給本報打來熱線:「我在最新的蘇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中,發現了3處詩詞的錯誤。蘇教版的3首古詩和人教版的不一致,課程標準的用字和人教版相同。」

昨日下午,記者見到了彭幫懷提供的兩個版本的教材。

第一處不同:蘇教版語文教材六年級下冊第100頁的課文《石灰吟》中,第一句用的是「千錘萬擊出深山」,人教版和課程標準規定使用的是「千錘萬鑿出深山」。

第二處不同:蘇教版教材五年級上冊,第142頁課文《清平樂村居》裡寫的是「最喜小兒無賴」,人教版用的「最喜小兒亡賴」。「這個『無』字,本應是通假字『亡』,人教版教材和課程標準中均使用的『亡』字。」

第三處錯誤:四年級上冊課本第13頁《望洞庭》一詩,「遙望洞庭山水色」一句,人教版教和課程標準使用的是「遙望洞庭山水翠」。

觀點:教材應該統一

彭幫懷說,他拿著這些錯誤,諮詢了浙江大學的一位專家。

這位教授表示,「遙望洞庭山水色」中「色」這個字,是劉禹錫當年喝醉後所寫,但在後來統一確定為「翠」字。

「古詩詞是有定性的,一個字的錯誤,往往能造成整個意義的錯誤。教得好不好不要緊,但一定要以課本為基礎,而現在這個根基就是錯的。這些教材中的爭議,不應該引入到中小學課本中。」彭幫懷說,教材的不同導致孩子學習內容的偏差,如果考到這些知識,讓孩子如何作答,評卷老師如何打分呢?

其實,彭幫懷發現這三個錯誤已經近4年了。「發現後這麼多年,一直沒能有人站出來對此有一個合理的解釋。」彭幫懷說,「我也詢問了好多人,也給出版社打過電話,但他們也只是說這些字並沒有確切根據,然後就不再作答。」

他拿出來了《2011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一書。「這本課程規範是教育部審定的教材規範規定用書,書上對每篇優秀詩文以及學生需要掌握的字都做出了編號。你看,這篇《石灰吟》就是第71號推薦篇目,上面用的也是『鑿』字。」

聲音:古詩流傳至今,版本難免不一

蘇教版和人教版在同一首詩的用字上有差別,孰對孰錯?

昨日,記者諮詢了市教研室的專家和一些一線小學語文教師。

專家表示,古代書籍在流傳的過程中可能會有一些傳寫之訛,或經過了後人的改動,因而不同時期刻印的同一書籍,其中的內容並不完全相同,其中的少數字句會有一些差異,甚至差異很大。古詩也屬於此類。

「後人在選用這些文章時,一般會挑選一個錯誤少的好的版本,或經過今人校勘過的本子,這樣錯誤會少一點。儘管少數字句有所不同,但各有優長,不能完全否定誰、肯定誰。」中原區一位小學語文老師說。

技巧:對有爭議的字詞,交給學生去求證

「兩個出版社的編者不同,對古詩也有不一樣的理解。」金水區文化路二小的語文老師杜斐說,古詩文都是傳承下來的東西,在抄寫的過程中出現分歧是難免的。

遇到這樣的問題時,杜老師把「球」踢給學生。杜老師舉了個例子。比如《石灰吟》中有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有的資料上是「流」,有的是「留」。她把這樣的問題交給學生,查一查相關的資料,如果查出來的資料是「流」,還要說出來原因。隨後,讓學生在課堂上辯論,看誰的理由更充分。「雙方互相說服對方,結果是『流』字佔上風,取『流芳百世』之意。」

而在單元測試、期末考試的時候,基本上是以教材為主。「當然,教研組如果發現教材中的一些明顯錯誤,在教學過程中也會改過來。」

相關焦點

  • 小學語文教材古詩版本不一 教師稱交給學生求證
    《石灰吟》這首詩  是「千錘萬擊出深山」  還是「千錘萬鑿出深山」  兩種小學教材版本不一,引來讀者「挑刺」  老師:對有爭議的字詞,交給學生去求證彭老師給語文六年級教材「挑刺」 鄭州晚報記者 周甬 圖  是「
  • 小學語文教材裡的古詩背錯了?人教社給了答案
    不少人耳熟能詳的詩句出現在了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中。然而也有人疑問,不是「白雲深處有人家」嗎?到底是怎麼回事?對此,人民教育出版社表示,綜合文獻價值及詩意考慮,教材選用了「白雲生處」。人教社表示,綜合考慮上述條件,教材便選用了「白雲生處有人家」這一版本。在小學語文教材中,類似的情況不僅這一處。三年級上冊古詩《贈劉景文》中的「最是橙黃橘綠時」一句,也有另一個版本寫作「正是橙黃橘綠時」。
  • 統編小學語文教材引爭議:古詩文增多加重學生背誦負擔?
    2001年,全國基礎教育開始實行課程改革,放開教材編寫權,各出版社可依據課程標準自行組織編寫教材,各地可選用不同版本教材進行教學。人教版、蘇教版、北師大版、湘教版等十餘種版本教材形成「一綱多本」的局面,如今「統編本」一統江湖。
  • 安徽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變臉」
    先認字後學拼音、增加古詩文比重、開設「和大人一起讀書」欄目……即將到來的九月,安徽省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將迎來大變化,換成「部編版」。同時變化的,還有初中一年級《語文》。為迎接新教材的到來,如今,全省都在暑假做好準備,不少學校啟動教研活動。
  • 京版小學語文教材古詩文將達到100篇
    原標題:京版小學語文教材古詩文將達到100篇  教育部表示將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的講話要求 讓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真正嵌在學生的腦海中昨天,北師大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任翔表示,非常贊同習主席「要把經典詩詞嵌在學生腦子裡」的觀點。她透露,目前已經通過教育部審查的北京版語文教材,將會大幅增加古詩文的內容,小學學段篇幅將達到100篇,古詩文佔全部課文比例達到15%以上。  任翔表示,在古詩文的選擇上,都是選取經典的名家名作。
  • 中小學語文教材第七次「大換血」 古詩文篇目大幅增加
    浙江在線杭州8月17日訊(浙江在線編輯 馮一倫)今年9月份,中國新一批入學的中小學生將迎來新版「教育部編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這是白話文興起後,中國語文教材的第七次「大換血」。  此次教材改版,將換掉了約40%的課文,文言文比例大幅提升。較之以前的人教版,小學6個年級,古詩文總數增幅高達80%。
  • 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爭議與回應
    「統編本」教材自2017年在全國小學、初中一年級投入使用;2018年在小學、初中一、二年級投入使用;2019年全面覆蓋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年級。2001年,全國基礎教育開始實行課程改革,放開教材編寫權,各出版社可依據課程標準自行組織編寫教材,各地可選用不同版本教材進行教學。人教版、蘇教版、北師大版、湘教版等十餘種版本教材形成「一綱多本」的局面,如今「統編本」一統江湖。
  • 語文教材第七次「大換血」:小學平均每個年級20篇古詩文
    圖為一年級、七年級新舊版教材對比(左為新版教材)。 圖片來自網絡今年9月份,中國新一批入學的中小學生將迎來新版「教育部編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這是白話文興起後,中國語文教材的第七次「大換血」。小學一年級課本首次加入了古詩,整個小學6個年級12冊共有古詩文132篇,平均每個年級20篇左右,佔課文總數的30%左右。與原有人教版教材比,增幅達80%左右。初中6冊選用古詩文的分量也增加了。在此之前,文言文已經歷了在語文教材中的「變遷」。20世紀初,中國文化界發起白話文運動,文言文退出小學課堂,減少了在初中教材中的比例。
  • 古詩"望洞庭""石灰吟"教材中現兩版本 不存在對錯
    ,所在的金水區屬於課改區,用的教材都是蘇教版,一次在輔導學生學習古詩時發現語文課本裡有兩首古詩《望洞庭》和《石灰吟》與人教版本存在區別,同一首詩有兩個版本,學哪個好?  □東方今報記者 韓旭/文 吳仲舒/圖  ◎同一首古詩卻有兩個版本  彭先生說,自己平時在一家培訓機構擔任語文老師,前一段時間從其他學校轉過來一名學生,為了考察學生的學習情況,他讓該學生背一首于謙的《石灰吟》,背完後彭先生指出其中一處出現錯誤,學生則堅持自己沒有背錯。
  • 部編版教材全國推行,小學語文居然變化這麼大?
    在小學語文上,新版教材在教材內容方面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國家主權教育和法治教育等重要內容。採用「雙線組織單元結構」編排教材內容,一條線索是按照「人文精神」組織單元,另一條將「語文素養」的各種基本 「因素」分布並體現在各個單元的課文導引或習題設計之中。此次部編小學語文教材在以往各個版本教材的基礎上有創新。
  • 小學教材啟用統編版,老師直言:以後拼的是學習能力
    大家都知道,以前的小學語文書教材有很多版本。比方說有:蘇教版、人教版、北師大版等。2019年秋季開始,所有學生都將學習統編版教材,這樣更利於同學們學習。不管是哪個版本,小學學的知識都是基礎知識,拼音、認字、成語等這些都是躲不過的坎,是為以後學習更難的知識做鋪墊。學無止境就是這個道理。那麼這次統一教材版本後,全國各地不再有教材難易程度不一的說法,以後將拼的是學習能力、學習方法、學習技巧等。
  • 巢湖一市民發現六年級課本同一首古詩有兩種版本
    >  六年級課本同一首古詩有兩種版本  近日,巢湖市民方女士致電新安晚報熱線稱,她的兒子今年12歲,在巢湖市人民路小學讀六年級。新學期開學後,方女士發現兒子的語文課本裡,兩首古詩《墨梅》和《石灰吟》與北師大版的有區別。  古詩記載不盡相同  方女士告訴記者,她和丈夫此前一直在北京工作,兒子也一直在北京讀書。「他們那邊用的語文課本是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的,巢湖這邊用的是江蘇教育出版社的,版本不一樣,古詩的字句也不一樣。」
  • 一首古詩兩版本 學哪個
    本報訊(記者 耿彥紅 實習記者 段曉寧)教科書和配套教材上的同一首古詩,出現了兩個不同的版本,不僅孩子不解,連家長也有些糊塗了,不知該以哪個版本為準。  日前,家住西安市未央區的胡女士向記者反映,孩子在方新村小學上一年級,在給孩子輔導功課時,她發現三秦出版社出版的小學語文補充教材《古詩詞背誦(修訂本)》裡的古詩和孩子語文課本中的同一首古詩有些差別。《古詩詞背誦》裡的「墨梅」一詩是「我家洗硯池頭樹,個個開花淡墨痕」,而語文課本中卻是「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到底哪個對,胡女士也弄不清楚。
  • 中小學語文教材增加古詩文篇數,網友:現在記住的古詩都是課本上的
    據報導,今年九月新入學的中小學生,領到的書本將是新版的教育部編寫的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在新版的語文教科書裡,將和以往的人教版語文教材不一樣,其中古詩詞的篇數將大幅度增加,小學六個年12冊語文教材中一共有古詩文132篇,佔課文篇數的百分之三十,而且小學一年級也是首次加入古詩!
  • 北京小學校長:嶽飛《滿江紅》可進語文教材
    北京小學校長、語文特級教師李明新今日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如果小學語文增加古典詩文,「像嶽飛的《滿江紅》、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也可以增加。因為這些詩詞表現中華民族的精神,反映愛國、思鄉、勵志、感恩、友情、美好生活等方面的情感與思想。」
  • 浙江小學教材古詩文一篇沒少 中考古詩文比重還將增加
    學古詩文不是為了考試是為了審美、想像力、生活浙江小學現在普遍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近年來古詩詞的篇目沒有刪減,具體數字是:小學一到六年級古詩詞合計69篇,古文5篇。省語文教研室一位教研員透露,未來浙江中、高考,除了教材規定篇目外,還將適當增加古詩詞、古文的試題量、分值。「估計近期就會有消息發布。」這位研究員說,「具體增加哪部分內容,由市一級教研員來選。」六年139首故事 是浙江小學生「起步價」浙江的小學,普遍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
  • 部編版三科教材9月投用,小學語文古詩文選篇增加總佔比三成
    教育部部長助理、黨組成員、教材局局長鄭富芝在會上介紹說,教育部統一組織新編了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教材。2017年秋季學期,全國所有地區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使用統編教材,2018年覆蓋小學初中一、二年級,2019年所有年級全部使用統編教材。鄭富芝說,三科教材編寫從2012年啟動,到2017年全部完成編寫工作,歷時五年。
  • 熱點丨語文教材拼音出錯?古詩出錯?官方這樣回答……
    >最近,昆明市民黃先生陪孩子背古詩時,發現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中《山行》一詩,寫的是「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白雲生處有人家。」>答:三年級上冊古詩《山行》中的「白雲生處有人家」一句,另有一個版本寫作「白雲深處有人家」。
  • 小學教材古詩文猛增87%:讓孩子死記硬背古詩,到底是對是錯?
    我家孩子上小學前,我並沒有感受到語文有多麼受重視,直到我拿到小學語文教材的那一刻,才明白現代孩子的語文教學變化有多麼大。小學一年級課本就有古詩詞,據悉小學六個年級、12冊語文教材中古詩文的數量達到了129篇,相比原來的教材數量猛增了87%。
  • 上海一年級語文新課本刪去全部古詩(圖)
    不過部分家長對此也表達了疑慮,他們認為從8首古詩到一首不剩,有些矯枉過正,「古詩是很好的文學形式,如果能保留一兩首,讓孩子適當學習,並不會增加多少負擔。」早報記者注意到,上海市教委今年上半年在答覆相關提案時稱,今年已將修訂低年級語文教材以及啟動小學語文教材整體修訂計劃列入市教委工作要點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