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上世紀80年代經歷了一場空前的房地產泡沫。泡沫過後,是日本經濟停滯的10年,對許多日本國民來說,這10年簡直如同漫長的夢魘。
日本的房價上漲始於1985年,這一年代表日元大幅升值的「廣場協議」籤署,美元貶值後,大量國際資本進入日本的房地產業,大大刺激了房價的上漲。日本政府同時發布「首都改造計劃」,東京土地投資空前活躍,地價飛漲並迅速波及全國,由此開啟了日本房地產的黃金期。
為刺激經濟增長,日本中央銀行當時採取了非常寬鬆的金融政策,鼓勵資金流入房地產以及股票市場,1989年底,日經指數衝破38915的歷史最高點,股市房市資金泛濫。受房價暴漲的誘惑,許多日本人紛紛拿出積蓄進行房地產的投機,致使房地產價格暴漲。到1991年為止,日本國內6大城市的商業地價短短6年間上升了3倍多,大阪地區甚至上漲了8倍。
富士通綜合研究所首席研究員柯隆介紹說,泡沫經濟讓日本的地產價格上升了好多倍,當時有人計算過,把日本東京都的整個土地賣掉之後,可以買到美國整個國家的土地。
1989年,日本政府覺察房地產過熱,開始通過調整金融、稅務、土地管理等政策進行宏觀調控,打出了一系列組合拳,強制冷卻房地產市場。日本的股市與樓市價格直線下降,跌入谷底。
1991年後,隨著國際資本獲利後撤離,很大程度上由外來資本推動的日本房地產泡沫迅速破滅。泡沫的破滅對日本經濟和社會造成了巨大的影響,許多在泡沫經濟時期購買房地產的日本人生活陷入窘境,甚至破產。到1993年,日本房地產業全面崩潰,企業紛紛倒閉,遺留下來的壞帳高達600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