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淨空: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2020-12-14 紅塵禪緣

《易經》裡面講: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積善是因,餘慶是果報,我們要想來世好,或者要想這一生晚年好,來得及,現在開始努力斷惡修善,我們晚年就會有好的果報。

我們在大陸訪問,遇到有一些人,總希望把自己的兒女親屬送到外國去,以為到外國去將來就有希望,在自己國家好像就沒有前途,這一種想法錯了,大錯特錯!

現如今社會上很多同學,拼命的賺錢,說多留點錢財給子孫,讓他們生活的好點,卻不知,你留財富給子孫,子孫未必能守得住;你留書本給子孫,子孫未必能讀; 其實什麼留給子孫最好,最好的是積德,積功累德,你的後代一定有好的果報。 這是真正明了感應之道,才能夠說得出來。

一個人有沒有前途,是他的福報,命中注定的。命裡頭有福,無論在哪個地方都享福;命裡頭沒有福報,到哪裡都要受罪,這不在乎環境,在乎你自己本身積功累德、在乎父母祖先修福積德。

我們看到有很多人,心善行善,遭遇的卻是惡報,這是什麼原因?過去生中他造的罪業餘殃未盡,今生雖然修福,福修得不夠,敵不過罪業,所以惡的餘報還是要受。

行善積德有十種方法,與人為善、愛敬存心、成人之美、勸人為善、救人危急、興建大利、舍財作福、護持正法、敬重尊長、愛惜物命善行真的無量無邊,了凡居士在此地,為我們列出這十條,我們能做到,然後將這十條推廣,才真正是積善、行善。

修善雖然不希望樂果,樂果自應。「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你不求,它自己來了;「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你不希望有災禍出現,災禍來了。這些話都是講因果報應,是天地之間自然的因果,善因一定感善果,惡因一定感惡報,不是假的。

相關焦點

  • 易經俗語——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來自《易經》坤卦文言:「積之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喜歡做善事,積累了大量善行的人家,猶如存下許多錢那樣,必然有用不完的好處留給後代。做了許多壞事的人家,猶如欠下許多債務要子孫清付那樣,必然會把許多災殃留給子孫。
  • 易經: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習近平曾說:「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正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諸葛亮誡子格言、顏氏家訓、朱子家訓等,都是在倡導一種家風。」 而好的家風,做人第一就是「德」,行事第一就是「善」。
  •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經典解讀,感悟人生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辨之不早辯也。這部經典裡面,處處彰顯著古人的智慧,今天小編就和大家重溫解讀一下其中的一個經典名句——「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原文解讀這句話的大意是說:經常行善積德的人,家中必然有著享受不盡的福慶;積累惡行的人,家中必然有著不盡的災禍。正如坤卦說」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只有有深厚德行的人,才能承載這份福報。
  • 曾仕強解讀《易經》: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今天的科學告訴我們,未來是不可測的,更是測不準的。 我們看到氣象臺報氣象經常不準,是什麼道理?是人員的問題嗎?
  •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有書,ID:youshucc】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文章原來題目是家中出現這種徵兆,註定人才輩出,子女有福!《易傳》有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讀周易,悟人生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這句話出自《周易》的《文言》,是《文言》裡對應坤卦初六的一句,很容易懂的一句。用俗話說,也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臣殺君,兒殺父這種大惡,不是一朝一夕就會形成的,是慢慢積累的結果,是由於可以早點發現卻沒有早點發現造成的,很容易明白的道理。
  • 八字分析: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老師,我是你的粉絲,乾造:壬戌年,癸丑月,戊申日,丁巳時,不知道會不會抽到,很希望在你百忙的空閒時間裡可以講下:「命中己有巳申,如果流年再遇到寅,是不是勾成三刑?」寅巳申三個逢上會不會有災,或不順之事呢?明年辛丑年,戍醜相刑又會發生什麼狀況呢?
  •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處世格言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可知積善以遺子孫,其謀甚遠也。 賢而多財,則損其志; 愚而多財,則益其過。 可知積財以遺子孫,其害無窮也。
  • 鍾么爺談道德: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積惡之家必有餘殃。」有位女企業家被王希海的孝道感動,提出要嫁給他,一起照顧他父親,王希海婉言拒絕了,他說:「謝謝你,但我不能結婚,因為結婚後我就不能全身心照顧父親了。」鍾中重點向大家闡釋了「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這句話的含義。
  • 易經: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如何改變它?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這句話出自《周易·坤·文言》,講的是積德行善之家,恩澤及於子孫;做了錯事壞事的人家,也將累及子孫。這句話也適用於解決身體健康方面,疾病是對人生的提示,指出那些我們還沒有認識到的錯誤。家族中出現過的問題,也同樣會以疾病的形式代代提醒後人。
  • 光明日報: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原標題: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光明論壇·溫故】   2016年12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的講話中指出:「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正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 【傳統文化】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因此,我們要加強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從中吸取精髓,使之發揚光大。為更好的弘揚繼承傳統文化,9月4日下午,敦化市中醫院院班子成員與全體行政人員在會議室共同視頻學習了由劉餘莉教授講解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群書治要》之《周易》中說到了「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 每天學點周易: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原文】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 由辨之不早辯也。 《易》曰"履霜,堅冰至」蓋言順也。【釋文】積累善良的人家,一定會有無盡的福慶;積累不善的人家,一定會有無窮的災禍。臣子殺害君主,兒子殺害父親,並不是一朝一日的變故,而是慢慢積累起來的罪惡。這是長期不能辨別善惡的原因所造成的。《易經》說:"履霜,堅冰至」,說的就是這種過程。殃:禍殃,災禍。弒: 臣殺君、子殺父叫做「弒」。
  •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今日網上偶見這樣一幅書法作品圖片,圖片提供者詢問此作所書寫的內容,告知這是一個行草書鬥方作品,四個大字是「積善人家」,落款是「庚子秋月劉石」,欽印是「劉石之印」。整體來說這幅作品寫的不錯,從字形,章法,內容來看都挺好的,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
  • 一個小短片告訴你: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每天都有分 享。《周易》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出自《易經》的坤卦。坤卦說的,正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家庭習慣的好壞,將傳染給下一代為什麼說「積善之家
  • 積善之家 必有餘慶
    作者:何天華  《周易·文言傳》有雲,「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大意是說: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
  • 要有一個好心態,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吳學良一定要有一個好的心態,我們常說心態平和,心存善念,積善之家必有餘慶。說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這句話,它的後面還有一句話與之相對應,叫做「積惡之家必有餘殃」。沒做過虧心事,心中無鬼,當然不會怕鬼,假設真有鬼,鬼來了又有何妨?因為心態平和,自然心情愉悅,不會愁眉苦臉。好心情是最重要的,這不正是我們求之不得的「餘慶」嗎?再者說,心態平和心情愉悅,諸事做起來就容易順遂,哪怕有些不順心的事情,也會被平和的心態化解。而那些心術不正、心存惡念的人,因為做過傷害天理的事,心裡自然不會安寧,疑神疑鬼。因為心中有鬼,自然心事重重,心態扭曲。
  • 都懂得「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的道理,很多人卻忘了更重要的下半句
    明朝年間,曾經有一位叫王穩的官員,歷任唐王府長史、廣平府同知、汀州知府等職務,因為他善於治理,很有政績,深受百姓的愛戴,話說他在擔任廣平同知的時候,知府因故缺任,於是,當地數千名百姓趕到都城請王穩代任。
  • 積不善有餘殃?母親悍妒 女兒遭殃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周家有幾個婢妾,其中二人已經懷有身孕。每次,後妻都刻意尋釁滋事,找其它的一些藉口鞭打她們,搞得家無寧日。積不善之家 必有餘殃「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 墨裡·乾坤|王羲之《太上感應篇》——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蘊涵濃烈的道教文化氣息,有興趣者可別錯過。《太上感應篇》為道教經典,主要借太上之名,闡述「天人感應」和「道教承負思想」。由此動彼謂之「感」,由彼答此謂之「應」,應善惡感動天地,必有報應也。」東漢《太平經》: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錢穀·明(1508-1572)字叔寶,自號懸罄室,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少孤貧,失學,迨壯始知讀書。家無典籍,遊文徵明門下,日取架上書讀之,以其餘功點染水墨,便學心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