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裡面講: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積善是因,餘慶是果報,我們要想來世好,或者要想這一生晚年好,來得及,現在開始努力斷惡修善,我們晚年就會有好的果報。
我們在大陸訪問,遇到有一些人,總希望把自己的兒女親屬送到外國去,以為到外國去將來就有希望,在自己國家好像就沒有前途,這一種想法錯了,大錯特錯!
現如今社會上很多同學,拼命的賺錢,說多留點錢財給子孫,讓他們生活的好點,卻不知,你留財富給子孫,子孫未必能守得住;你留書本給子孫,子孫未必能讀; 其實什麼留給子孫最好,最好的是積德,積功累德,你的後代一定有好的果報。 這是真正明了感應之道,才能夠說得出來。
一個人有沒有前途,是他的福報,命中注定的。命裡頭有福,無論在哪個地方都享福;命裡頭沒有福報,到哪裡都要受罪,這不在乎環境,在乎你自己本身積功累德、在乎父母祖先修福積德。
我們看到有很多人,心善行善,遭遇的卻是惡報,這是什麼原因?過去生中他造的罪業餘殃未盡,今生雖然修福,福修得不夠,敵不過罪業,所以惡的餘報還是要受。
行善積德有十種方法,與人為善、愛敬存心、成人之美、勸人為善、救人危急、興建大利、舍財作福、護持正法、敬重尊長、愛惜物命善行真的無量無邊,了凡居士在此地,為我們列出這十條,我們能做到,然後將這十條推廣,才真正是積善、行善。
修善雖然不希望樂果,樂果自應。「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你不求,它自己來了;「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你不希望有災禍出現,災禍來了。這些話都是講因果報應,是天地之間自然的因果,善因一定感善果,惡因一定感惡報,不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