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農村人去世之後的喪葬習俗非常的講究,老祖宗留下了很多的規矩,比如說在人去世的時候要穿壽衣,那麼各地在老人去世時穿壽衣有什麼講究呢?現在年輕人還知道嗎?下面我來說說我們當地的傳統喪葬習俗。
首先在我們當地,老人去世的時候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必須有子孫後代在床前照料,或者是跪聽遺言,這在我們當地叫做送老。如果說子孫兒女在外遠遊無法趕回來送老的話,當地人經常講這樣的老人無福。所以當地有一句俗語叫做送老歸山方是兒。
在老人去世之後,第1件事情就是由子孫後代幫忙洗澡淨身,然後穿上壽衣。洗澡的時候必須用艾草泡水,當然不是真的全身洗澡,主要是用艾水擦拭一下,讓老人乾乾淨淨的上路。
這件事情必須是剛剛咽氣之後馬上就開始做,因為這個時候老人的身體還是軟的,沒有變得很僵硬,否則的話如果身體一旦冷了變硬了,就不好操作了。因為洗完艾水澡之後,馬上就要給他們穿壽衣。
在我們當地的風俗習慣中,壽衣一般講究五領三腰,即上衣5件,下身3件,腳上要穿黑色的老布鞋。衣服的材質一般是棉和絲綢,窮人家一般只有麻布。在給老人穿壽衣的時候,我們又叫做換老衣。正常情況下是由自己的長子長孫來負責,換衣服的時候,要嘴裡面念叨請「父親或者爺爺更衣」等話語。
當然,很多時候老人在去世的時候,對自己的壽命都有一定的預感,有些人會提前給自己穿上睡衣躺在床上。或者說當感覺自己即將不久於人世的時候,會要求子女幫助其穿上壽衣。這種情況在農村裡面也比較普遍。但是大多數情況下還是有子女的時候幫他們穿衣服,因為很多農村老人在去世的時候都是病逝的,幾乎不能有任何言語,所以也沒辦法。
一般在農村裡面,過去壽衣都是由自己親手縫製。有些人大概過了50歲的時候,就開始給自己準備壽衣,至少要棉衣和袷衣兩領,另外還有單衣一領,夾褲兩腰,單褲一腰。材質我們前面也講過了,主要是以棉麻和絲綢等。當然壽衣一般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多時候是連續多年才能製作完整。
不過現在的情況不同,現在各地都有殯葬服務,有專門的壽衣店,所以現在很多年輕人在給老人養老送終的時候,都不知道這些東西,甚至可能都沒見過,很大程度上都有自己家裡裡面有經驗的老人或者是鄰居幫忙處理這些事情。以上是我們當地的一些風俗習慣,可能跟你們當地有所不同,歡迎在下面留言說說您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