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科夫斯基 第五交響曲 1812序曲

2020-12-11 搜狐音樂


  推薦曲目:

  E小調第五交響曲 第二樂章

  1812序曲

  《1812序曲》作於1880年春,作品以俄國人民反抗拿破崙侵略,取得決定性勝利的1812年的歷史事件為題材,生動地再現了俄國軍隊英勇反抗拿破崙入侵及人民歡慶勝利的莊嚴場面。此曲是柴科夫斯基音樂作品中,形象鮮明,通俗易懂且備受人們喜愛的作品之一。

  柴科夫斯基的《E小調第五交響曲》作於1888年。此時,俄國正處於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和三世反動統治的黑暗年代。

雖然在創作上柴科夫斯基已經達到成熟的地步,但這時期卻成了他創作上的空白時期。而《E小調第五交響曲》正是反映了在沙皇統治下,以柴科夫斯基為代表的俄國知識分子,當時彷徨不安想要和命運做鬥爭的心境。作曲家曾在札記中寫道:「這一作品是從完全聽從命運,而對命運發生懷疑,最後決心通過鬥爭克服悲慘的命運,從而表現了肯定生活的思想」。因此,此部作品也被稱為是柴科夫斯基的「命運交響曲」。

  當代俄羅斯最優秀的聖彼得堡愛樂樂團與桂冠指揮家特米爾卡諾夫合作,精心地用個個音符和段段旋律,深刻揭示了柴科夫斯基的音樂內涵,完美表現了柴科夫斯基的內心世界。這張唱片的經典詮釋和優秀錄音,使之成為眾多演繹柴科夫斯基這兩部作品優秀錄音版本中的翹楚。

  TOP-038 BVCC-37259

  (74321-80059-2)

  Peter Illyich Tchaikovsky

  彼得•伊裡奇•柴科夫斯基(1840-1893) [65:35]

  1. 1812 Overture, Op.49 1812序曲作品49號 [16:18]

  錄製於1990年12月1日

  Symphony No.5 in E Minor, Op.64

  E小調第五交響曲作品64號

  2. I. Andante; Allegro con anima [16:26]

   第一樂章:行板,轉朝氣蓬勃的快板,奏鳴曲形式

  3. II. Andante cantabile, con alcuna licenza [13:33]

   第二樂章:略帶自由感的如歌行板

  4. III. Valse: Allegro moderato 第三樂章:中庸的快板 [5:55]

  5. IV. Finale: Andante maestoso; Allegro vivace [13:00]

   第四樂章 終曲,莊嚴的行板轉活潑的快板,迴旋奏鳴曲形式。

  錄製於1992年4月8、9日及11日

  指揮:特米爾卡諾夫

  聖彼得堡愛樂樂團(列寧格勒)

(責任編輯:董文)

相關焦點

  • 《1812》序曲的故事
    二、《1812》序曲的創作背景 柴可夫斯基在1880年寫的《1812》序曲,全名為《用於莫斯科救主基督大教堂的落成典禮,為大樂隊而作的1812年莊嚴序曲》。夠長吧!如果你去唱片店買碟時可以一字不漏的背下去,那我真的佩服你了。
  • 《1812序曲》和《列寧格勒交響曲》
    管弦樂《1812序曲》同交響樂《列寧格勒交響曲》,柴可夫斯基與蕭士塔高維奇,俄羅斯抗擊拿破崙入侵和蘇聯反擊希特勒進攻。艱苦卓絕的兩場戰爭,震撼人心的兩大作品。《1812序曲》,音樂中的刀光劍影,悠長寬廣的樂曲開場,東歐平原上的俄羅斯音樂風格,《馬賽曲》由遠及近,預示著拿破崙的入侵,尤其是結尾部分,槍林彈雨,「炮聲隆隆」,樂團指揮猶如戰場上千軍萬馬的統帥,指揮著交響樂團「陸海空三軍」(弦樂、管樂、銅管樂)的大合奏,氣勢恢宏,鐘聲宣示抗擊侵略的最後勝利。
  • 1812序曲
    柴可夫斯基寫作的這部曲子的素材就是來源於1812年,拿破崙率領60萬大軍入侵俄國。戰爭開始時,拿破崙軍隊在數量佔優勢的情況下,俄軍不得不逐步撤退。拿破崙在佔領莫斯科一個月後,仍無法迫使俄國投降,反而令自己孤軍陷入重圍。
  • 無所不在的柴科夫斯基
    《V字仇殺隊》柴科夫斯基《1812序曲》在劇中出現了三次,時間不長卻畫龍點睛。Ouverture solennelle "1812," Op.49Berliner Philharmoniker;Claudio Abbado - Tchaikovsky: Ouverture Solenelle Op.49 "1812"; Fantasy Overture "The Tempest"; Marche Slave, Op. 31; Fantasy Overture
  • 西本智實指揮莫斯科大劇院管弦樂團演奏《1812序曲》
    西本智實指揮莫斯科大劇院管弦樂團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1812序曲》是柴科夫斯基於1880年創作的一部管弦樂作品。為了紀念1812年庫圖佐夫帶領俄國人民擊退拿破崙大軍的入侵,贏得俄法戰爭的勝利。
  • 音樂藝術中心線上課堂|音樂裡的春天之三十五《1812序曲》
    今天繼續聽俄國作曲家柴科夫斯基——《1812序曲》(降E大調序曲「1812」,作品第49號)。這是柴科夫斯基於1880年創作的一部管弦樂作品,為了紀念1812年庫圖佐夫帶領俄國人民擊退拿破崙大軍的入侵,贏得俄法戰爭的勝利。該序曲於1882年8月20日在莫斯科救世主大教堂首演。
  • 音樂藝術中心線上課堂 | 音樂裡的春天之三十五 《1812序曲》
    音樂藝術中心線上課堂 | 音樂裡的春天之三十五 《1812序曲》 2020-04-22 16: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動態驚人的《1812序曲》,音響試機和效果示範必備CD
    :1812序曲》。 Telarc公司在它錄音歷史上,曾出版過3版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CD。 第一版是在70年代末出版發行的。 這張《1812序曲》的整體音樂表現是寬廣、通透、聲音很細緻。由於用了很先進的錄音技術,彌補了第二版《1812序曲》清晰度稍差的毛病。錄音長度為60分23秒,比老《1812序曲》長了20多分鐘。
  • 音樂集大成者彼得-柴科夫斯基
    作品有歌劇《葉甫根尼·奧涅金》、《黑桃皇后》等,芭蕾舞劇《天鵝湖》、《胡桃夾子》、《睡美人》,交響曲《第四交響曲》、《第五交響曲》、《悲愴(第六)交響曲》、《降b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以及交響詩《羅密歐與朱麗葉》,音樂會序曲《1812序曲》等等。
  • 《1812序曲》教學設計
    《1812序曲》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聆聽《1812序曲》並感受音樂意境,感受和平讓愛成為我們音樂永恆的主題。【過程與方法】通過聆聽《1812序曲》,在參與聆聽、視唱和對比的過程中感受音樂如何表現戰爭。【知識與技能】能夠了解此作品的創造背景並初步了解作品結構。
  • 《1812序曲》音樂版的《戰爭與和平》
    (原標題:《1812序曲》音樂版的《戰爭與和平》) 《戰爭與和平》
  • 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無比輝煌的慶典序曲:一點一點啃古典007
    序曲》,也稱為《1812慶典序曲》,作品第49號,降E大調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於1880年創作了《1812序曲》,這部作品是為了紀念1812年俄國擊敗法軍,贏得俄法戰爭勝利的歷史事件。序曲》眾多的演繹版本中,由人聲參與的版本,也是比較有趣的版本之一。
  • 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難道會隱藏著摩斯電碼?
    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難道會隱藏著摩斯電碼?>小提琴:王之炅五、C小調第五交響曲「命運」 貝多芬第一樂章 有活力的快板六、F大調第六交響曲「田園」 貝多芬第一樂章 不太快的快板七、A大調第七交響曲 貝多芬第四樂章 有活力的快板指揮家張亮解讀「貝五
  • BBC音樂雜誌評選的最偉大20部交響曲
    推薦版本: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Pierre Monteux 17 蕭士塔高維奇《第五交響曲》 Shostakovich - Symphony No.
  • 「今日作家」趙福平 ‖ 令人震撼的《1812》序曲(散文)
    在這些音頻資料中,有一張給我的印象最深,那就是柴可夫斯基創作的交響樂《1812》序曲。1812年,拿破崙率領60萬大軍入侵俄國,企圖在短時間內殲滅俄軍,佔領莫斯科,並迫使俄國投降。《1812》序曲就是柴可夫斯基以俄法此次戰爭為背景,創作的一部交響樂音樂作品。曲目開始時出現一個靜謐深遠的主題,讚歌式的表現俄羅斯廣袤的領土和美麗風光,以及俄羅斯人民幸福祥和的生活。後來樂曲進入發展部,一個惶恐的主題代表著法軍的入侵。再次轉到一個進行曲,表達的是俄羅斯人武裝上前線,準備抵抗侵略者。後來激烈的主體衝突描繪了殘酷的戰爭。
  • 俞峰執棒,寧波交響樂團奏響世界著名節日序曲
    今晚,由中央音樂學院院長俞峰執棒,寧波交響樂團在寧波大劇院奏響了世界著名節日序曲薈萃交響音樂會,用熱情和歡樂,迎接即將到來的共和國71周年華誕。 這依舊是一場序曲匯合的音樂會。 8月15日,俞峰帶領寧波交響樂團完成了華格納經典歌劇序曲的演出,吸引了寧波樂迷的熱烈追捧。
  • 新民藝評|從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的旋律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有這樣一部交響樂作品,在沒有現場音樂會的這段日子裡一直縈繞在我的耳畔,那就是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1812序曲》是老柴於1880年創作的一部大型交響樂作品,為了紀念1812年庫圖佐夫帶領俄國人民擊退拿破崙大軍的入侵,贏得俄法戰爭的勝利。該作品以曲中的炮火聲聞名世界,在一些戶外演出中,曾多次啟用真的大炮作為樂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