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
者
按
在上篇文章《徐小躍教授專訪——回顧自己的青年時代》中,我們了解了徐小躍老師的求學歷程以及他畢業後的任教經歷。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徐小躍老師的其他經歷吧。
南京圖書館曾經的掌門人
壹
由於年齡的原因,2019 年徐小躍老師不再擔任南京圖書館館長,離開了工作八年之久的中國第三大、亞洲第四大,藏書達 1200 多萬冊的南圖。但是作為愛讀書、好讀書、讀好書的徐老師,從未停止對圖書館建設和全民閱讀事業的關注。他是「江蘇書香文明大使」。他在任南京圖書館長期間,發表了不少有關圖書館方面的文章,提出了他對圖書館的看法,以及對如何建設圖書館的認識。
「不管如何定義和描述圖書館,有一點是亙古不變的,那就是圖書館既是文化的承載、傳播、發展之地,也是有文化和嚮往文化之人的匯集之地。圖書館是文明與人文的象徵,是一個與『文』緊密相連的神聖之地!」
南京圖書館建館110周年主題論壇上徐小躍老師發言
作為南圖八年的「掌門人」,徐小躍老師常常出現在圖書館的各個角落,認真地記錄南圖的每一處優點和短處。在「巡視」中,他發現南圖除了百年歷史和豐富的藏書種類和數量等優點外,在圖書的利用率和服務等細節上並沒有做到極致。
「根據我在圖書館工作的經驗,要做好圖書館工作,除了要做好採編、典藏、展覽、研究等工作以外,實際上最主要的就是體現在為讀者提供書籍的借閱工作上。而要做好圖書館的這項主體工作,最為重要的就是服務水平。如何提升圖書館人的整體素養乃是今後圖書館事業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我們把提高南京圖書館服務質量放到工作的中心位置去抓。而要抓好這項工作,對員工的人文精神的培養就顯得十分重要。所有對讀者表現出的耐心、主動、熱情、和藹,其根本在於我們要有一個『愛心』。愛是人文精神的集中體現。而所謂的『愛』,主要體現在有心,有情,給予,尊重,分享,寬容。要時刻提醒我們的幹部職工注重淨化心性、變化氣質、成就道德的修養。這是注重內在心性的修養工程。我將此概括為做好工作的『裡面工程』。而這些理念一以貫之地體現了強烈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懷。」 於是,徐小躍和同事們一起把南圖的空間,儘可能「搗騰」出來給讀者。南圖的廊橋、過道,都有自習的桌椅,讀者在南圖可以看書、自習,溫馨而愜意。同時,他們對藏書和借閱進行了結構性調整,讀者從只可以借閱 2 年內的圖書變成了 8 年。
徐小躍老師這個一直以哲學為生命主線的中年男人,除了對南圖的服務水平做了大量的工作,更具開創性的是,他提出並實踐了「館中館」的理念。他帶領一班人用了不到三年的時間,在南圖先後建立了「少兒館」「國學館」「修復館」「館史館」「24 小時圖書館」,三年來改選擴建面積兩萬平米,相當於一個中型圖書館的面積。南圖的國學館的藏書達 30 萬冊,在中國是最大的國學館。在國學館還有「十德堂」,分別以仁、義、禮、智、信、孝、悌、忠、廉、恥命名。十個房間裝修風格各具特色,整體外觀古色古香,內部陳設的桌椅也獨具特色,實現了知行和情景的合一。
此外,徐小躍老師還提出了圖書館的職能在於做好「八書」,他自己笑稱為「八書論」,即購書、編書、借書、藏書、收書、護書、研書、增書。就如何對對待古籍又提出了「五書論」,即展書、出書、讀書、研書、用書。而關於如何「讀書」,又提出「五覽論」,即博覽、深覽、虛覽、靜覽、心覽。特別強調了「用書」的內涵,所謂「用書」,就是要用記載在古籍中的「道」,即思想、精神和信仰去改變和化成社會與人生,古籍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和結晶,對於現代中國以及中國人的最大用處一定是安國、安身、安心。這也可以說,通過這樣的「用書」,是「讓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活起來」的最後落腳處。他的這些思想及主張,在圖書館界產生了重要影響。徐教授還談到了他在古人的基礎上,對如何鑑別和評價古籍重要性提出了四條標準,除了一條是古人的以外,其餘都是徐教授自己總結概括的,對此老師甚為得意。在他看來,「評價古籍之珍貴和神聖當有下列標準或說法:其一,存世早,『書以最先者為佳』(黃丕烈語);其二,存世少,『書以最少者為佳』;其三,形式奇,『書以稿抄本為佳』;其四,作者貴,『書以名家所校跋為佳』」。更為稱奇的是,徐教授竟以宋代大思想家張載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之「四為說」為基礎,結合圖書館人的使命,提出了他的「三為說」:為往世繼絕學,為現世弘實學,為盛世開新學。從根本來看,徐老師正是以哲學的思維為圖書館建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三智最年輕的名譽院長
壹
大道至簡,幸福人生
壹
正如徐小躍老師在課上講到的:「大道至簡,將國學融入生活,用於當下,才能學有所成,學有所得,才能獲得圓融不二的生命智慧,獲得幸福的人生。」在不斷研究和講授儒家、道家和佛家經典的過程中,徐小躍老師也獲得了幸福和智慧。唯如此,才能夠把更多經典智慧和正能量傳遞給他人。
同時,徐小躍老師是一個率真而可愛的人,聽他講課亦或是談天,總是能夠讓人感受到學問的樂趣和意義所在。因為他自己孜孜以求地研究和積累學問,所以才能厚積薄發,深入淺出地講出來;因為他能夠將所學和自我生命打通,所以總是願意聽他講更多,而沒有一絲勉強和被迫接受古人思想的感受;因為他真正喜歡研究一些問題,所以樂在其中,學術成果頗豐;因為他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所以在學術研究和工作之餘,他會寫寫毛筆字、打打桌球、聽歌看電影。徐小躍老師說,因為喜歡和伴隨大半生的堅持品格,所以沒有一天不寫毛筆字的。當我看到那氣韻渾然天成的書法作品時,就像老師本人一樣表裡如一,自然無礙。對於徐小躍老師,用「生命陽光最溫曖」來形容最合適不過了。
本文因篇幅有限略有刪改
原文刊登於《三智匯》秋季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