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下午,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南京圖書館館長徐小躍教授在圖書館學術報告廳為我校師生作了一場題為「國學與人生」的精彩報告。文學院、教師教育學院、商學院、圖書館等300餘名師生聆聽了講座。報告由副校長秦林芳教授主持、鍾玖英教授做總結點評。文學院院長趙國乾、圖書館館長楊學民等到場聆聽。
徐小躍教授的講座從「何謂國學」切入,並以「國學存放在哪裡」「國學的核心基礎是什麼」「什麼最能代表國學的核心思想」等問題為主線,依次對「國學」的精華——儒家、道家、佛家進行了精闢分析。他說儒家追尋的是世之安定,道家追尋的是身之安康,佛教追尋的是心之安寧。唯有實現這三者,人生才能幸福。徐小躍教授說,「國學」始終關注的是「心性」「人性」「生命」和「人生」,一句話「觀乎人文」。那麼「何為人文」「文明以止,人文也」;「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這一「幾希」究竟是什麼呢?那就是「良心」,而良心又包括了惻隱之心「仁」、羞惡之心「義」、辭讓之心「禮」、是非之心「智」等。作為萬物之靈的人,要做一個有良心的人,時常保持一顆仁愛之心,無論在任何環境下,都要將自己的心安置到正確的地方,做到謙卑、儉樸、知行合一,才能真正做到止於至善。
兩個多小時的報告時常掌聲迭起,徐小躍教授幽默而富有哲理的學術語言,獨到而精闢的理論見解,彰顯了儒、道、佛三家為代表的國學大智慧,既高屋建瓴又深入淺出,將國學的智慧化作一股清泉,汩汩流向在場師生的心田。他詼諧的語言讓在場聽眾頻頻捧腹,笑聲過後又陷入沉思,不知不覺中精神境界得到了升華,心靈世界得到了淨化。此次講座進一步加深了師生對國學的思想內涵以及中國傳統文化、國學與人生關係的認識和理解,對所有聽眾都是一次深刻的傳統文化教育。
徐小躍教授為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儒佛道與中國傳統文化」)主任,江蘇周易文化研究會會長,老子道學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對中國哲學、宗教學等均有深入研究。(轉自南京曉莊學院)
[責任編輯:李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