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繫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
當我們書寫文字的時候,應當知道這樣一個歷史事實,那便是中國的漢字,有著近乎六千年的歷史,是全世界使用時間最長、且從未出現過斷層的文字。象形造字,在幾千年前,出現在中國以及世界其他地區當中,然而隨著那些遠古文明的滅絕,使得漢字成為了現如今唯一傳承下來的文字。
中國作為東亞地區的文明古國,中華文化曾不同程度的影響了很多周邊國家,對他們的文字也有很深刻的影響,比如說越南的喃字,還有周邊遊牧民族的西夏文、女真文、契丹文等等,可這些文字全部都已經滅絕,唯有漢字仍然延續了下來。
越南的喃字
在秦始皇時期,漢字就已經傳到了越南境內,並逐漸成為了他們的官方書面語言。等到一千多年以後,越南本地民族在漢字的基礎上,創造了本民族的文字,也就是喃字。只不過,他們雖說創造出了喃字,可在內心深處卻仍然將漢字當作是正統,官方資料當中,仍然以漢字進行記載,喃字僅僅應用於民間。可因為受教育程度較低,使得民間百姓既不認得漢字,喃字也認不全,始終沒能成為正統文字。《金雲翹傳》,就是越南著名的喃字作品。
在上個世紀,朝鮮韓國以及越南,均選擇廢除了本國使用上千年的漢字,使用了一套自己的專屬文字體系,這是為何?實際上,這是民族獨立運動所導致的結果。眾所周知,在近代社會時期,亞洲國家的民族意識逐漸覺醒,尤其是東亞各國在遭受殖民入侵的時候,更是對外來侵略者深惡痛覺,迫切的希望能夠國家強大,趕跑外來侵略者。
漢字的廢除
這種強烈的民族意識,使得文字也變成了一種帶有民族覺醒,帶有民族氣節的承載物。在古代社會,無論是朝鮮還是越南,都在使用我們國家傳過去的漢字,越南雖說後來創造出了喃字,朝鮮則是頒布了《訓民正音》,都曾希望學習新文字,可這一進程卻處處遭受阻礙。
這是因為,在越南人和朝鮮人的心中,放著漢字不去使用,偏偏要使用一套模仿創造出來的東西,用一個成語來形容那就是「以夷變夏」,是非常愚蠢且不正確的。因此文字本土化運動在朝鮮和越南均未獲得成功,漢字仍然是這兩個國家的正統文字,他們的史料、宮廷文獻、古代文學著作,清一色使用的都是漢字。
等到近代,越南人和朝鮮人都逐漸意識到,這樣做不利於民族意識的覺醒,他們迫切的希望能夠與中華文化劃清界限,不希望再照搬漢字來使用。全國從上至下,均被這種思想所縈繞,因此胡志明雖說是一個資深的漢字使用者,但卻仍然義無反顧地將漢字廢除,反而使用了西方的拉丁文字。
帶來的影響
越南廢除漢字74年,全國推廣拉丁字母,如今怎樣?事實證明,他們的這一做法,明顯有些操之過急。這是因為,在越南的教育當中,對漢字的傳承教育明顯出現了一個斷代,越南有文化的老人,對漢字都非常熟悉。可是越南的年輕人,即便接受了高等教育,可卻根本看不懂漢字,只是把它當作是一種外來語言。
如果西方國家的民眾不認識漢字,倒也沒什麼大不了。可是越南這個國家,從古代時期就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他們國家的史料,全部都是由漢字書寫的,這也就意味著他們的年輕人,根本看不懂自己國家的古籍,這不利於他們研究自己本國的歷史。
除此之外,越南算得上是一個有著上千年文明的國家,正因如此,在越南境內,仍然不同程度地保留了一些古建築,並被開發成了旅遊景點。既然有古建築,上面自然會有牌匾,以及文字記載。可是越南的年輕人來到本國的旅遊景點遊玩的時候,竟然看不懂上面寫的是什麼,也不知道有什麼歷史背景。這種種現象的出現讓網友不禁表示:實在是貽笑大方。
操之過急地拋開本國使用了上千年的漢字,最終就要面臨這樣的結果。中國的漢字經歷了上千年的歷史考驗,是值得學習並推廣的。我們作為漢字的使用者,應當感到驕傲與自豪,並不斷地傳承下去。參考資料:《金雲翹傳》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