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楚何知(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大家關注並轉發分享)
在一些偏遠地區的農村,總有些老人特別古板,甚至給年輕人一種非常迷信的感覺;究竟什麼是迷信呢?其實所謂的迷信,就是自我迷執,對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只用自己相信的一種思維系統對待,從而迷失自我。
由此可見,少數農村老人之所以迷信,乃是因為落後的封建社會造成的!在農村老人的聊天當中,經常能夠聽到這樣一句農村俗語「窮不搬家,富不遷墳,生意不好改大門」,這句俗語是不是迷信呢?答案其實也並不複雜!
首先,為什麼說「窮不搬家」呢?
說起搬家,很多人想到了「孟母三遷」,但是「孟母三遷」是為了給孩子營造一種良好的讀書環境,不得已而為之。
對於封建社會的農村人而言,土地是他們唯一的收入來源;搬家也就意味著失去了自己原本擁有的土地,如果生活本身就非常窮困,搬家只會給這個貧窮的家庭雪上加霜。
關於搬家,農村老人有這樣一句俗語「近搬窮三天,遠搬窮三年」;由此可見,搬家就得窮一陣幾乎是農村人的共識。
其次,為什麼又說「富不遷墳」呢?
在傳統的教育觀念當中,一直崇尚「以孝道治家」;而祭祀祖先,逐漸形成了中國人的崇拜體系。眾所周知,在傳統農村,只要涉及到破土動工,無論是涉及到建造陽宅,還是建造陰宅;都會有風水先生的身影,因此祖先的墳墓不僅要保護好,而且不可輕易移動。
在許多富人的眼中,自己之所以會有如此的成就,一方面是因為自己的勤勉努力,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祖先的庇佑;所以在農村人的觀念中,才會有「富不遷墳」的說法!
第三,「生意不好改大門」又有什麼講究嗎?
其實後半句「生意不好改大門」,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即「不窮不富挪大門」。無論是哪一種說法,都涉及到了「改大門」。對於經商者而言「生意不好」,也就意味著投資要打水漂;眾所周知,虧本的生意沒人做。對於古人而言「窮思變,變則通」。
舉個例子:臨街商鋪的大門如果太小,又或者有臺階,那麼就會影響到顧客上門的欲望。因此,老道的商家選擇門面的時候,不僅會考慮店鋪的位置,還會考慮人流量,最後會對店面的大門以及門頭進行重新設計,換成自己獨具特色的門頭,這樣才能夠產生品牌吸引力。因此,這句俗語「生意不好改大門」也是老一輩人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感悟!
綜上所述,這句俗語「窮不搬家,富不遷墳,生意不好改大門」,表面看似是有點封建迷信,但是仔細分析之後,我們會發現,許多看似平常的東西,其實都是老一輩人總結出來的寶貴生活經驗。
對於年輕人而言,無論是我們上班還是創業,一方面要尊重專業、尊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另一方面也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體系,以求達到「量變引起質變」的效果。唯有不斷精進,我們才能夠最終達到理想的彼岸!
今日話題:對於這句俗語,你有什麼別的感悟嗎?歡迎在下面留下你的精彩評論!
(註:圖片源自網絡,與內容無關;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