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未來可期
婆婆和兒媳婦在月子中產生矛盾的不在少數,小慧就是其中之一,好在她聰明,也有個明事理的老公。
小慧和老公結婚沒多久就懷孕了,懷上孩子開始小慧就開始思考月子的問題,她非常清楚月子做好做壞的區別。思來想去,挑了幾家月子中心,優越的環境和條件小慧都很滿意。小慧是自己做主播的,每月賺得不少,老公收入也可以,她就和老公商量去月子中心。老公也同意了。
可是臨近生產,婆婆聽說月子中心一個月就要大幾萬,不樂意了。堅決不同意,說她來照顧。小慧考慮婆婆的好意,就沒固執己見。
很快小慧生了,頭幾天婆婆照顧得還算盡心,後來一天不如一天。月子餐更是難以下咽,湯裡沒有鹽還可以理解,但是米飯竟然是焦的。小慧和婆婆說了幾次,婆婆說自己年紀大了記性不好,忘了。
慢慢地,小慧發現,婆婆不是大意,而是故意的。原因是因為小慧的工作,小慧從事主播工作,每天在家不出門,婆婆以為她不上班,整天對著電腦不務正業,吃她兒子的,用她兒子的,花她兒子的,現在還要自己伺候。
發現後小慧也沒有聲張,而是等婆婆又一次端上特殊月子餐的時候拍了幾張照片,發了一條朋友圈,稱:自己有個伺候自己月子的好婆婆。
小慧的老公看了小慧的朋友圈,當天晚上下班回家就勸母親回老家去。婆婆辯解:我天天按時給她做吃的,可沒虐待她。
但是小慧的老公心意已決。
網上流傳這樣一句話,月子是婆媳的照妖鏡。如果條件可以選擇月子中心,月嫂,條件有限選擇娘家媽。婆婆並不適合伺候月子。這不僅僅是家庭矛盾的問題,還有寶媽的身心健康。
婆婆不適合伺候月子的原因有:
第一,觀念差異。婆婆和兒媳婦從年齡上本就是兩代人,在對事物的認知,觀點上肯定有很大不同。而且現在很多年輕人結婚後也是小兩口單獨過,很少有和父母同住的。從本質上婆婆和兒媳婦只是熟悉的陌生人,從思想,心理到生活習慣彼此都不了解。
不用說別人,也不用舉什麼例子,父母養了我們幾十年,彼此有多了解,這樣的前提下有時候意見不合我們還會和父母拌幾句嘴,吵架幾天。但是我們是父母的子女,他們不會和我計較,誰又會和自己的孩子計較哪?
可婆婆和兒媳婦不同,一點意見不合都有可能埋下矛盾的種子。這是思想上的差異,還有對月子理念的不同。很多由婆婆照顧月子的寶媽都吐槽過婆婆陳舊的育兒經驗。
第二,婆婆作為奶奶不經意間會表現得孩子更加重要。月子裡的寶媽比較敏感,又心思細膩,本來就處於初為人母的焦慮裡,婆婆不經意間的動作會傷害寶媽此時脆弱的心靈,會讓她們更加孤單,這樣一根可能一輩子都拔不出的刺就扎進了心裡。
經歷過痛苦月子的媽媽們都知道,月子裡的傷害很難消除,可能不說,但是不會忘記。很多事,在平時可能只是彆扭幾天,時間久了也就忘記了,但是月子裡針尖大的事,寶媽都會記憶猶新,好像生個孩子,卸掉了全部的防禦,只等出月子才能找回堅強的外殼。
劉女士的孩子今年已經上學,但是月子裡婆婆的一句話,她如今還記得。月子裡的一天,劉女士肚子不舒服就去上廁所,過了一會孩子突然哭了,劉女士肚子疼得厲害,就沒立即出去。這時候婆婆大聲喊她,意思是讓她快點出去餵孩子。劉女士還沒有緩過勁,就虛弱地回了一句:我肚子疼得厲害,我一會出去喂。
婆婆突然罵了一句:每天好吃好喝地伺候你,就是這樣對待我孫子的,趕緊出來,給孩子餵奶。
劉女士聽完瞬間渾身冰冷,對婆婆盡心伺候月子的感激漸漸消退。
她是來伺候孫子的,她不過是孫子需要的奶牛而已。直到今天,這還是劉女士的全部認知。之後,婆媳進入了一段很長時間的冷戰,還沒出月子,劉女士就以照顧孩子太辛苦為由請婆婆回去,請了自己媽媽來照顧。
第三,婆婆在家兒媳婦精神壓力比較大,不利於產後寶媽的修養和恢復。月子不僅僅是身體的恢復,還有寶媽心理,精神的過渡。婆婆是陌生人,礙於長輩,又是丈夫母親的身份,寶媽是一句不能多說,一句不能深說,性格本就內斂的寶媽可能和婆婆說的每一句話都需要斟酌再三,這無形中增加了寶媽的精神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