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字最能代表陝西方言 「咥」字網友呼聲高

2020-11-29 東方網

原標題:哪個字最能代表陝西方言 「咥」字網友呼聲高

2月21日為世界母語日。當人來到這個世界,開口說的第一句話多數就是父母的方言。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遠離家鄉,在外打拼,新一代的人甚至對家鄉話已經些許陌生。你還會說家鄉話嗎?還記得家鄉方言怎麼說嗎?

華商網微博今天列出九個在陝西方言中常常出現的字:馬、慫、噌、咥、撩、木、諞、歘、扎,你認為哪一個字最能代表陝西方言?這條微博引發了網友們的熱烈討論,在眾多的推薦理由中,「咥」字的呼聲最高。如果你還有更好的字,也歡迎推薦。

小百科:嘮嘮陝西話

陝西方言大致分為3個地區:陝北話、陝南話和關中話。我們通常所指的狹義「陝西話」僅指關中話。陝西話,很多人覺得土氣難登大雅之堂。但可曾知道自建都陝西的西周開始,關中方言即被稱為「雅言」。而且陝西話曾是周秦漢唐四大朝官方語言,由倉頡造字到秦始皇統一文字,再經漢唐,陝西在中國語言文字發展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陝西話「忒得很」。

「咥」字呼聲最高

在九個出鏡率最高的字中,「咥」字當選的呼聲最高。咥,是陝西關中地區的方言土音,是吃的一種方式,吃之極致為咥。最近很多的「習連套餐」怎麼吃,那就得是「咥」。習大大和連戰說著陝西話,咥著泡饃、biangbiang面,撩咋咧!

在許多陝西題材的電影裡,咥面的場景無處不在。電影《白鹿原》裡「黑娃」在戲臺上和麥田裡蹲著,端著老碗狼吞虎咽大口咥面的場景,是這個字最好的詮釋。張藝謀在2009年回西安為《三槍拍案驚奇》宣傳,點名要吃肉夾饃、油潑麵。端起大老碗咥面時他說:「實在是香,要是有蒜就更好了。」無需坐席,無需規矩,一老碗乾麵,便在心急火燎之中吃出了激情,咥出了豪邁,也是秦人粗獷的寫照。

網友推薦理由:

@從東方吹來的風:必須是咥字麼,人每天都要咥飯,這兩天習大大和連戰同學在北京就咥的陝西的飯,哈哈,咱陝西飯咥去撩扎了!

@在途中的兔兔:首推「咥」字!這是陝西人特有的,一個咥字也充分顯示了陝西人的豪情,如不用咥,倒是也少了些許想吃的衝動呢。

@西安絕版:咥,齧也。咬的意思。一個動態很形象陝西方言字,一個字,就濃縮了關中人的飲食的豪爽性。咥字體現了秦人的秦風與秦韻。

@犒賞自己:果斷「咥」,因為陝西人的見面問候語就是:「你咥了沒?」

「撩」字深入人心

西安號稱美食天堂,要是外地遊客誇西安的美食,說「美得很」就太普通了,最地道的說法應該是「撩咋咧」,它的意思是就是特別好,很爽很不錯。端一大碗biangbiang面,放上紅紅的油潑辣椒,如果把碗的左手上再夾幾瓣大蒜,不時透過蒜皮咬出一塊蒜肉來,那只能用「撩咋咧」來形容。

網友推薦理由:

@nalemi本色:撩還是深入我心。

@寶雞市應急救援協會:撩」只要聽到帶有這個字的,很容易就能辨別出陝西本土的老鄉!

@天下無雙茶祖故鄉:撩字啊,那人撩的很,那事撩的很,是陝西人經常對人對事一種讚賞的口頭評語。

「諞」字拉近鄉黨距離

「諞」字是陝西甘肅一帶的方言,意思是聊天、說話的意思。陝西人聊天愛說諞閒傳,這一下子拉近了鄉黨們的距離。

網友推薦理由:

@逆風前進的蝸牛:來陝西聽到的聊天的一個字就是這個,我們一塊兒來諞一諞,宿舍幾個人一塊兒來諞一諞。諞中樂趣無限,就喜歡諞。

@長絨棉要做淡定妞兒:我覺得還是諞比較合適,符合陝西歷史厚重的特點,《論語》還有元雜劇當中都有這個字,傳承歷史。

「馬」字用處廣

電視劇《西安虎家》裡人物掛在嘴邊的『餓成馬咧』、『困成馬咧』,讓這一瀕臨失傳的句式重新成了年輕人的口頭禪。在陝西方言中,有很多和「馬」有關的詞語,比如「克裡馬擦」,比如「困成馬咧」、「餓成馬咧」,比如「尕大馬細」……在從事30餘年陝西方言研究工作的陝西省社會科學院孫立新研究員看來,在陝西方言中出現的「馬」,主要有三種含義:

第一種是表示「大」,比如陝甘一帶,習慣用「尕大馬細」來表達「大大小小、各種各樣」這樣的意義,在這裡「尕」和「細」都是小的意思,而「馬」則是大的意思。

第二種則是表程度,比如西安人經常掛在嘴邊的「困成馬咧」、「餓成馬咧」……幾乎所有的形容詞,都可以套用這種「X成馬咧」的句式,表示程度已經到達了極限。這種用法,實質上是「馬」字「大」的意義的引申。

第三種則和「抹」同字,比如「克裡馬擦」,原本應該寫成「克裡抹擦」。這個詞是形容快的,是擬聲詞和動詞的集合體。其中,「克裡」是擬聲詞,是「抹」和「擦」這兩個動作快速進行時所發出的聲響。

網友推薦理由:

@穗落塵:什麼都是馬累成馬,熱成馬,馬估計是老陝最辛苦的動物了~~

其他代表字推薦

@--黑眼圈:推薦「瓜」。百度了下起源,「源於唐朝長安城儀仗小吏「喝道伍佰」的故事」。地地道道的陝西話代表。「瓜」是罵人傻子的意思,現實中更多用於親暱的的稱呼,如長輩對小輩,夫妻情侶間等等。

網友推薦關中方言:「忒」色,「闢」遠,「瓷」嘛二楞;還有陝北網友推薦一個詞「灰個咆」。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

相關焦點

  • 各省方言中最常說的字是哪一個?陝西認真的嗎?
    「啥」字在北方方言當中比較常見,但多地的讀音都不一致,比如陝西省當中的「啥」就延續了中古時期的音,念「she」,而在「啥」字使用最頻繁的東北,則有兩種讀音,比如上面的「你瞅啥」中的「啥」通常讀sha,而東北話中另一出名的語句「你幹啥?」當中的「啥」又念成ha。
  • 土話不土,這些陝西方言太美太傳神,大唐雅音了解一下?
    眾所周知,現在我國使用的官方語言是普通話,同時全國各地又存在各種方言片區,造成了普通話和方言共同存在的局面。這種狀況很好,普通話利於與人交流,各地方言也能深刻傳遞文化內核,滋養當地年輕人。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陝西關中方言,也叫大唐雅音。
  • 打卡西安兩大標誌性的美食街區,帶你咥美陝西,品味不一樣的陝西
    去過西安旅遊的朋友們或許常聽到老陝人說「咥飯」、「咥面」,其實這裡說的「咥」是陝西關中一帶的方言土音,讀音為die(迭),是吃的一種方式,有「狼吞虎咽」,吃至極致的意思,也是陝西話中出鏡率非常高的字之一,先秦時期就產生了。常言道: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
  • 苗阜春晚捧紅bia字 盤點走紅的陝西方言
    「bia字是啥意思?這個字有意思。」  演出結束後,苗阜和王聲在節目中提到的一個「bia」字,引發了許多人的興趣,大家都在朋友圈裡面傳播著這個字。春晚讓陝西方言備受關注。在節目中,苗阜說自己寫了一幅書法作品,把它「bia」在牆上,而這個「bia」字就是眾多陝西方言中的一個,它其實就是貼的意思,人們說「bia」在牆上,其實就是用膠水等物把東西貼在牆上。
  • 本地方言不是本地方言,這些陝西方言太美太很生動
    眾所周知,普通話是我國現在使用的官方語言,全國各地都有各種方言區,普通話和方言並存。這種情況很好,普通話有利於與人溝通,方言也能深刻傳達文化內核,滋養地方年輕人。我們來談談陝西關中方言,也叫大唐雅音。在春節聯歡晚會和各類影視劇中,陝西的出現頻率較高,主要是因為他具有很強的辨識度並能引起戲劇性的衝突效果。因為是娛樂節目,很多人都忘了,笑過之後,外人很少研究他具體的寫作方法和內涵,所以很難欣賞陝西方言的美。讓我們通過一些具體的例子來看看老祖宗留下的東西之美。咥是最著名的陝西方言之一,意思是吃。
  • 陝西和山西都愛吃麵,有什麼明顯的區別麼?三秦咥文化
    在陝西聊美食,就必須出現一個字「咥」字,讀die,諞個閒傳也是咥,論個長短也是咥,「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頭,走出門把肚子放在前頭」聽到這樣的廢話,就想咥誰一頓!再諞滴美,重點還是個「咥」,一個口一個至,嘴一張開口水讓腳步停止不前,不由自主的產生品味的念頭;這個還有一個意思,同樣是動詞,通「打」,「不行就咥」老陝慣用的表達方式;「咥一頓」在飯店表示吃一頓,在雙方言辭激烈時,表示可以動手了,千萬不能馬虎。有人說給老陝一個饃就沒有不能夾的。這話不只是誇張,同時說明其人不了解陝西吃文化!夾饃其實很講究,不是外地人想的那樣。
  • 你不知道的陝西:有的話不能學,有的字不能寫
    提到陝西,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茫茫的黃土高原、包著白毛巾的西北大漢,連帶著陝西話,都覺得土土的。 可作為地道的陝西作家,賈平凹卻說,這些聽起來土到掉渣的方言,其實最典雅。 最是那土的掉渣的土話裡,如果依音筆寫出來,竟然是文言文中的極典雅的詞語。
  • 唐詩要用陝西方言念出來才押韻,唐詩正確的打開方式是這樣的
    用陝西的關中方言,也就是雅韻(唐時官話,也就是今天的北京話),是這麼說的:「又思造奏,莫思退朝」。這才是正宗的唐朝普通話。 所以,今天的唐詩,用普通話講,有些地方根本就不押韻,那就對了。用正宗唐朝普通話,立馬就押韻了。
  • 《裝臺》裡的陝西美食咥起來!
    《裝臺》裡的陝西美食咥起來!在陝西有一種文化叫:咥面!真的能泡饃麻、辣、酸、嗆、香絕對的陝西第一「黑暗料理」有空美美咥一頓!來源:微信公眾號「聽陝西」「陝西省文化和旅遊廳」編輯:呂曦初審:劉昆終審:安婧原標題:《《裝臺》裡的陝西美食咥起來!》
  • 讀唐詩用陝西話全詩更押韻 網友:果然霸氣有文化
    近日,有網友感慨,一直以為陝西方言比較土氣,生冷硬噌,難登大雅之堂。但事實上,《詩經》、《唐詩》要用陝西話來讀,才更押韻、更標準。伍永尚是一位研究陝西方言的專家。他舉例說,只有用陝西話才能讀通唐詩,讀出韻味。  讀唐詩用陝西話 全詩更押韻  白居易著名的《賣炭翁》:「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 精選10個經典的陝西方言,陝西話,嘹咂咧
    我國古代一共有13個朝代在陝西建都,時間較長的有西周、秦朝、西漢、隋朝、唐朝等,陝西方言歷史悠久、流傳廣泛、文化底蘊很濃。陝西話是我聽過最好聽的方言,具有濃厚的鄉土味,豪爽、擲地有聲,不做作。下面就列舉10個典型的陝西方言。1、麼麻達(mo ma da)麼麻達=沒毛病,一般用在回復別人的請求,表示自己可以順利幹完某事。
  • 陝西方言有粗獷豪邁的一面也有柔情的一面,如果深挖,就更有意思
    但其實關中話又細分為陝西西府方言(寶雞、鹹陽西部)和東府方言(西安、鹹陽大部、渭南、銅川)。一直以來,陝西話被不少人認為土氣,生冷硬噌,難登大雅之堂。但其實陝西話可大有來頭。西安人把「吃」讀作「咥」die,這個「咥」便是古漢語,《易。履》:「履虎尾,不咥人,亨。」西安人誇獎、稱讚經常說:「嫽得太!」程度加深就是:「嫽得太太!」白話翻譯就是:「好得很!」
  • 影視劇中陝西方言的跨文化解釋
    (二)陝西方言的歷史性 陝西方言源遠流長,很多字詞的發音雖然用秦音,但這些字詞的用法和詞彙都保留了大量的古漢語成分。細究起來這些字詞都十分文雅。陝西方言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詞彙和語法習慣,這和陝西特有的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分不開。陝西人喜歡用「娃」,而「娃」字不僅指小兒,還指美好的女子,《漢書》曰:「資女取娃之珍兮。」就是這樣的用法。
  • 電視劇《白鹿原》陝西方言版今晚螢屏「掀蓋頭」
    《白鹿原》出品人,西安光中影視董事長趙安告訴記者,配一個陝西話版本的《白鹿原》,是陳忠實先生的生前心願,「陳忠實先生曾跟我說過,如果電視劇《白鹿原》能用咱老陝話配一版,那味道可能就絕了!」趙安感慨,如今方言版《白鹿原》終於要開播,讓陳老的這一心願終於成為現實。
  • 中國最難懂的十大方言,溫州話、粵語上榜,看看你能聽懂幾個?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我國的方言系統可以說是世界上難得一見的奇景了,畢竟,沒有哪個國家能同時擁有如此繁多且複雜的語言類型,有的地區甚至同時擁有好幾種方言。
  • 履:卦辭「履虎尾,不咥人,亨」解析;行正則無不正,亨通
    【卦辭】履:履虎尾,不咥人,亨。【譯文】履:跟隨在虎尾後面,虎不咬人,亨通。【注釋】履:「履」在帛書皆作「禮」,僅有兩處例外,作「利」;履卦「六三:跛能履」,歸妹卦「初九:跛能履」,在帛書中作「跛能利」,「履」作「利」。解析卦爻辭時,要區分「履、禮、利」之間的關係及不同。
  • 老字號,大口咥!西安中華老字號餐飲地圖痛快上線~
    陝西方言把動詞「吃」叫做「咥」「吃」是最通常的、普遍意義的用法「咥」字的用法卻具有特殊性其具體含義有三點一是大口地吃耐飢的食物二是放開肚皮吃三是很痛快地吃只要具備這三點中的一點就可以說
  • 家鄉"鬼字":呼和浩特方言裡哪個字最神奇?
    呼和浩特的方言裡有很多神奇的字,他們有著神奇的讀音,叫近期在努力學習呼市話的小編直呼:嗚嗚,這太難了,一點兒也不簡單……這些字,我們叫它「鬼字」。特徵是讀起來接地氣,實則高大上,聽得人一頭霧水:what are you 說啥呢?
  • 「biang」字入字典 你覺得行嗎?
    小布從昨日舉行的陝西省倉頡文化研究會2019年年會上獲悉,「biang」字曾被選入國家有關部委和單位舉辦的「我們的文字——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文字書寫與傳播」專題展覽中,還被收入任克編注的《關中方言考詞語釋》、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陝西卷編輯委員會編注的《中國諺語集成·陝西卷》等書中。
  • "pia"字怎麼寫? 網友爭相造字
    「口字旁加一個爬字,該念什麼?」今年的春晚捧紅了小瀋陽,而他的諸多口頭禪如他脫口而出的「pia pia」一詞,立即被人們競相模仿。近來不少網友發起為「piapia」新造漢字的徵集活動,這不,《鄭州晚報》群裡也有熱心的,積極為其造新字。記者經過統計發現,多數網友對造字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熱情,當中以「口+爬」組成的新造字呼聲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