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主利用代駕App軟體,能方便地尋找到距離自己最近的司機
價格佔優勢
代駕App軟體走紅
無論是親朋聚會還是交際應酬,在外用餐時喝上幾杯是常事。對於有車一族來說,喝酒後找誰來幫忙開車就成了一個大問題。最近幾年,西安酒後代駕行業的需求量不小,但大多數餐飲機構都並未推出相應的服務,現有的一些代駕公司發展也始終不溫不火。車主醉酒後找尋代駕公司不方便,以及對於安全的顧慮,讓「邁出第一步」顯得非常困難。一些車主在喝酒之後,寧願將車留在飯店門口,或是打電話叫家人、朋友幫忙開回,也不願找代駕公司。然而最近一段時間裡,隨著各種代駕App軟體在移動客戶端先後登陸,卻讓這「第一步」變得容易了許多,原本一直「叫好不叫座」的酒後代駕服務,似乎距離我們的生活更近了些。
「以前偶爾開車出去時也會喝酒,但一般都是叫家裡人來接,從沒想到過找代駕服務。」家住胡家廟的私家車主李夏女士告訴記者,對於傳統代駕公司,自己雖然有所耳聞,但總不知去哪裡找。最近,李女士偶然間看到了一款代駕App軟體的廣告,她坦陳,自己是被「10公裡內只要39元」的宣傳語所吸引,便用掃二維碼的方式安裝在了手機上。在一次朋友聚餐後,小酌了幾杯的李女士決定試一試,便利用軟體找來代駕司機。「晚上11點,從柏樹林的餐廳代駕回家,花費了大約60元,整個過程比我想像的要簡單得多。」第一次使用的良好體驗,讓李女士對代駕App軟體十分青睞,並將它介紹給了身邊的不少朋友,「現在周圍很多人都在用,確實方便了不少。」
記者體驗
操作類似打車軟體 可就近找司機
為了體驗代駕App軟體與傳統代駕有何不同,記者嘗試著用手機下載了目前比較火的一款名叫「e代駕」的軟體。在第一次安裝軟體時,消費者需要閱讀並同意對方所提供的「使用協議」,其中聲明:「服務所用車輛必須手續齊全、車況正常、有車輛保險」;「對於不清醒的醉酒者必須有清醒同伴陪同」;「代駕過程中對於非操作人員所造成的車輛故障及交通事故不承擔責任」等等條款,並另附有一份「代駕責任保險單」,對於雙方的權利及義務劃分得十分詳細。在對該協議進行確認後,打開應用界面進行定位,軟體顯示在記者目前的位置附近,共有5位可以代駕的司機,每位司機都顯示了照片、籍貫、駕齡、車牌號碼、代駕次數、距離等基本信息,界面風格與最近比較流行的打車軟體有些相似。除此外,每位司機師傅的個人信息中還包含了他人對其的評分和評價,可供消費者進行參考。
在價格方面,包括「e代駕」之內的幾款代駕App軟體,在7時-22時之間收費大多為10公裡內39元左右,22時-次日7時的價格則為59元至79元不等,超過10公裡的部分,按每5公裡20元左右的標準額外收費。由於操作簡單,具備地圖查找功能,司機到達速度較快,加之收費標準比傳統代駕公司更低,迅捷的服務加上親民的價格,就成為了代駕App軟體受車主歡迎的主要因素。
監管仍存空白
律師:在清醒時做決定
代駕服務的興起源於車主的需求,但車主和代駕司機之間在信任度和責任劃分上的諸多問題,也成了制約行業發展的關鍵。在採訪中一家傳統代駕公司的負責人黃女士就曾向記者提及,代駕職業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對於服務人員素質的要求很高,但目前的代駕從業人員大多是兼職,且政府對於行業的監管也存在空白。「不僅車主要擔心自身和車的安全,面對喝醉酒的客戶,司機在安全方面也顧慮重重。」雖然大多數代駕機構都通過事先籤訂免責協議、購買保險等方式儘量避免糾紛,但道路上的情況千變萬化,代駕過程雖然只有幾十分鐘,但中間牽扯到很多環節。「只要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就會帶來很多麻煩。」
面對代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糾紛,律師提醒消費者,無論選擇何種方式尋求代駕服務,都應當在清醒的時候檢查代駕人執業證明、駕駛執照等相關證件,確認駕照的類型是否符合將要駕駛的車型,並和提供服務的機構籤訂好合同,在其中將權責劃分清楚。如果在要求代駕服務的時候已經喝醉,最好能有清醒的朋友陪同,避免雙方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記者 蔣黛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