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電影《敦刻爾克》

2020-12-10 中國金融新聞網

  孫瑩:理性思考戰爭

  敦刻爾克,法國北部的狹小港口城市。在二戰爆發初期,有40萬的英法聯軍被德軍發動的閃電戰圍困在這裡。在三面被襲的絕望境況中,英國首相邱吉爾下令從海上撤離三萬人,但最終卻在大量民用船隻協助下實現了33.5萬名士兵的成功撤離。影片《敦刻爾克》導演諾蘭說,他並不把這部影片看作是戰爭的故事,而是求生的故事,關於求生的懸疑故事。他不想表達對戰爭的態度,究竟是反戰抑或支持戰爭,他只想用平靜的講述方式將觀眾帶入那場戰場,身臨其境般地感受被死亡感籠罩的人們的內心虛空和恐懼,以及由此而展現出來的真實生存狀態、心理活動和行為。

影片《敦刻爾克》劇照

  《敦刻爾克》在戰爭類影片中算是拍得非常克制的,沒有宏大而激烈的戰爭場面,沒有血腥的畫面,沒有英雄主義的凸顯,有的是真切的代入感,讓沒有親身經歷過戰爭的人在導演鏡頭下,被帶入那個70多年前敦刻爾克海灘上。導演諾蘭用畫面、音符讓人們去體驗和感受戰爭,實現共鳴。雖然諾蘭在採訪中說他沒有能力告訴觀眾「戰爭是什麼」這樣高度哲學化的問題,但是他確實做到了讓我們在觀影之後對「戰爭是什麼」的問題進行長久而深刻的反思。

  《敦刻爾克》是一部類似紀錄片性質的電影,它無法被劇透,它不是能夠用具體的語言來描述完備的電影。它從三個視角將戰爭拉到我們身邊——堤壩上的一周、海邊的一天、空中的一小時,三個時長不同、地點不同、人物不同的場景,在切換中將人們的情感拉向高潮。雖然《敦刻爾克》拍得節奏平緩,沒有激烈衝突,沒有高潮起伏,但是卻在細節之處觸動人內心最柔軟的地方。例如一位陸軍軍官和一位海軍軍官正為如何撤離而焦灼不安時,海軍軍官拿起望遠鏡望向了大海,陸軍軍官問他看到了什麼,海軍軍官從望遠鏡中看到的是無數的民間小船正在向敦刻爾克海灘駛來,此時他眼含淚水地慢慢吐出了一個詞:home(祖國)。敦刻爾克離英國只隔了一道40英裡寬的英吉利海峽,跨越了它就回到了祖國,可是即便近在咫尺的家園卻讓人有無法觸摸的無奈。英國派出的救援驅逐艦總是被德軍擊沉,獲救的希望燃起瞬間就被熄滅。然而沒想到的是,向民間發出的號召居然得到了熱烈響應,這種時候是最能感受到「祖國同胞」這四個字的意義。讓人感動的場景是成功撤離回到祖國的士兵本以為會被當作逃兵而受到民眾的鄙視和唾棄,然而他們受到的卻是英雄般的禮遇,有人送毛毯,有人送啤酒和食物,他們依舊是民眾心目中的英雄,依舊被歡迎回家,不論勝利與否。因為活著本身也是一種勝利,只要活著就會有希望。

  敦刻爾克大撤退不是一場值得大肆宣揚或者被歌頌的勝利,因為它是被迫的撤退,雖然成功撤退了33萬多人,但如邱吉爾所說,戰爭不是靠撤退來獲得勝利的。但這次撤退所彰顯出來的精神卻鼓舞了人民,在困境中自強和奮鬥,最終獲得了戰爭的勝利。

  一直以來,戰爭片都不乏正能量的主題,人們在觀看中情緒激昂。然而《敦刻爾克》以及去年上映的同樣根據真實史實拍攝的《血戰鋼鋸嶺》從不同的視角讓人們重新反思戰爭帶給人類的究竟是勝利還是災難。從這個角度講,戰爭是場雙輸的遊戲,而不是一場零和博弈。戰爭中沒有勝利者,即便盟軍最終取得了二戰的勝利,但自身亦元氣大傷。扛槍上戰場的兵士身後,有愛他們的父母,有等待他們歸來的妻兒。有多少家庭把所有的兒子都先後送向了戰場,期盼到的則是一個個噩耗。即便是戰爭結束後那些活下來的兵士,在戰後的幾十年中也依舊活在戰爭的陰霾下,許多人無法重新回歸正常人的生活。

  戰爭結束了,生活繼續,只是戰爭的影響卻長久彌散。《敦刻爾克》再一次以獨特的視角讓歷史細節重現,它啟迪人們學會反思並時常反思,讓那些動輒將發動戰爭看作兒童遊戲一般的人認識到,戰爭不是遊戲,因為參與其中的玩家都是註定的輸家。如果這部影片能夠讓人們在觀看後增進理性思考戰爭的智慧,就是它最大的意義所在。

相關焦點

  • 諾蘭新作或關注二戰題材 將聚焦敦刻爾克大撤退
    諾蘭新作或關注二戰題材 將聚焦敦刻爾克大撤退 時間:2015.12.27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雲貓貓 分享到:
  • 諾蘭二戰電影《敦刻爾克》中文預告公布
    《蝙蝠俠》系列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聚焦二戰著名敦刻爾克大撤退電影《敦刻爾克》日前正式公布預告片,該片匯聚眾多諾蘭合作明星,場面壯觀。電影中文預告    預告片開篇由德軍發布的「你們被包圍了」傳單開始,被包圍的40萬盟軍即將迎來德國襲擊,甚至一些士兵不堪重壓逕自走進大海,同時影片也傳達了「希望就是武器」這樣充滿力量的宣傳語。
  • 《戰艦少女r》敦刻爾克立繪怎麼樣 敦刻爾克立繪一覽
    導 讀 戰艦少女r敦刻爾克立繪是什麼?戰艦少女r敦刻爾克立繪怎麼樣?
  • 盤點電影《敦刻爾克》
    該片改編自二戰歷史事件《敦刻爾克大撤退》,當時40萬英法聯軍被敵軍包圍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面對敵軍步步逼近的絕境,他們不得不為自己的命運背水一戰。三條故事線,不同時間長度,卻有意平行剪輯,造成假象。這一回沒太多敘事花樣,也沒什麼視覺奇觀。主要還是還原恐怖氣氛,營造當時的絕望與緊張感。這裡有英雄也有被嚇破膽的普通小兵,小兵代入感更強。
  • 諾蘭談《敦刻爾克》:不是戰爭電影 而是倖存者的故事
    英國歷史暢銷書作家約書亞·萊文出版的圖書《敦刻爾克》是該電影劇本的基礎,他本人也擔任了劇本創作和拍攝歷史顧問。在得到電影官方獨家授權的《敦刻爾克》圖書中,諾蘭與約書亞·萊文展開了一席長談,諾蘭坦露心跡,暢談他關於電影拍攝屏前幕後扣人心弦情節。  最困難、最危險的事情:橫渡海峽真切體驗戰爭環境  《敦刻爾克》劇本寫完前諾蘭沒告訴任何人。
  • 電影《敦刻爾克》熱映 許多網友表示終於等到你
    電影《敦刻爾克》熱映 許多網友表示終於等到你時間:2017-09-03 15:26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曉蕊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電影《敦刻爾克》熱映IMAX再現諾蘭新作品來源:人民網 9月1日,戰爭史詩電影《敦刻爾克》正式上映,這部為IMAX觀影體驗量身打造的巨製引爆了各地影迷的觀影熱情,
  • 看電影|敦刻爾克
    我又滿血復活啦開學第一天我去看了諾蘭導演的《敦刻爾克》震撼心靈這是一部講述第二次世界大戰敦刻爾克撤退的戰爭電影但諾蘭的「戰爭電影」與眾不同沒有狂轟亂炸沒有屍野遍地沒有近身肉搏……海陸空三條線,幾組人物,思路清晰
  • 《至暗時刻》與《敦刻爾克》可以互為參照
    電影《戰爭與冒險》  電影《暴風前夕》  電影《不懼風暴》  電視劇《王冠》  電影《邱吉爾的秘密》  電影《邱吉爾》在故事性上,《至暗時刻》和《敦刻爾克》是一次互文。正面戰場上的嚴酷肅殺是戰爭,作戰指揮部裡的生死抉擇同樣是戰爭。
  • 克里斯多福·諾蘭戰爭力作《敦刻爾克》全新預告
    克里斯多福·諾蘭戰爭力作《敦刻爾克》全新預告 時間:2017.06.12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顧影
  • ...是尋覓那些能打動我的故事——好萊塢導演諾蘭談電影《敦刻爾克...
    新華社洛杉磯8月8日電  專訪:我總是尋覓那些能打動我的故事——好萊塢導演諾蘭談電影《敦刻爾克》  新華社記者高山 朱莉婭·皮爾龐特  由好萊塢著名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美國華納兄弟影片公司發行的二戰題材新片《敦刻爾克》自7月下旬上映以來,可謂是叫好又叫座
  • 英國電影《敦刻爾克 Dunkirk (2017)》高清中字
    類型: 劇情 / 歷史 / 戰爭官方網站: www.dunkirkmovie.com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 法國 / 美國 / 荷蘭語言: 英語 / 法語 / 德語上映日期: 2017-09-01(中國大陸) / 2017-07-13(倫敦首映) / 2017-07-21(美國)片長: 107分鐘又名: 敦刻爾克大撤退 / 敦克爾克大行動(
  • 電影《敦刻爾克》背後:二戰最大規模撤退行動
    《記憶碎片》《黑暗騎士》《盜夢空間》《星際穿越》……這一串電影背後,都有一個名字:英國導演克里斯多福·
  • 諾蘭談《敦刻爾克》:讓觀眾跟著一起撤退
    8月22日,電影《敦刻爾克》的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現身北京。在《敦刻爾克》點映之後,與《建國大業》《建黨偉業》導演、《建軍大業》監製黃建新進行了對談。電影《敦刻爾克》的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與妻子現身北京。
  • 諾蘭二戰電影《敦刻爾克》第三部預告 40萬盟軍遭狂轟
    《蝙蝠俠》系列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聚焦二戰著名敦刻爾克大撤退電影《敦刻爾克》日前通過華納新加坡公布第三部預告片,該片匯聚眾多諾蘭合作明星,比如湯姆哈迪,希裡安墨菲,場面壯觀。
  • 《至暗時刻》定檔12.1 再現邱吉爾與敦刻爾克
    原標題:《至暗時刻》定檔12.1 再現邱吉爾與敦刻爾克   廣受好評的電影《至暗時刻》,今日正式宣布中國內地定檔12月1日,除美國以外,中國成為全球最早可一睹本片風採的國家。
  • 除了「敦刻爾克」歷史上還有哪些戰略撤退?
    日前,一部還未上映時就被封為「神作」的戰爭電影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關注,這就是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的電影《敦刻爾克》。影片描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40萬英法聯軍在被敵軍包圍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時,面對敵人的空襲和進攻,跨越茫茫大海開展的一次生死大逃亡。當然,由於敦刻爾克大撤退成功將33.8萬名抗擊法西斯將士撤退至英倫三島,為盟軍日後反攻保存了相當主力,因此也是世界戰爭史上極為著名的戰略大撤退。
  • 說說電影《敦刻爾克》,一部不一樣的戰爭片
    好的,現在讓我們談一談電影《敦刻爾克》,我欣賞過這部電影之後,感覺十分不錯,範特西!當我們往往一提及到軍事類別的作品,腦海中浮現出宏達壯麗的場面,敵我雙方軍隊的激烈衝突,激烈對決描寫。地面上奔馳的坦克,天空中翱翔的飛機,飛濺的子彈,淋漓的鮮血,破碎的殘肢等等。
  • 看了《敦刻爾克》,你應該去看看電影中的那片海
    電影《敦刻爾克》,描述的是二戰時期那場著名的戰役——敦刻爾克大撤退。這是一個關於40萬人逃命的故事,生還33萬人,還有7萬人永遠沉睡在了那片海。敦刻爾克大撤退,歸根結底是英法聯軍輸了。在戰場上,不必太過於糾結一時的輸贏,但英國和法國一直不太願意提起這段歷史。很幸運的是,前幾年我曾在幾次旅行中,走過了與這部電影有關的一些城鎮。敦刻爾克(Dunkirk)是法國北部的一座港口小城,扼守英吉利海峽,北鄰比利時,城市名來自於荷蘭語,意為「沙丘上的教堂」。
  • 電影《敦刻爾克》中的特效神器:用紙板剪出士兵替代群眾演員
    圖片:電影《敦刻爾克大撤退》為了展現當年海灘上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場景,動用了1500名臨時演員。但是如果說這麼多人員和裝備都是用群眾演員和實物的話,那麼電影拍攝成本就太高了!觀眾們也能夠理解,這肯定有不少鏡頭是電腦特技做上去的。但近期曝光的一些去年6月電影在敦刻爾克海灘上拍攝時的照片卻讓人們嘀笑皆非,並舉起大拇指表揚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你真行!」
  • 淺述電影《敦刻爾克》以及克里斯多福·諾蘭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導演
    ……要說他是大導演,這個我承認,要說他是電影大師,還是頂級電影大師,我就只能「呵呵」了。《失眠症》這裡必須提一下《敦刻爾克》,上映之後,就有一幫人吹捧拿奧斯卡。甚至連英國電影學院獎,也僅僅是獲得了一些提名。這說明,專業人士的眼睛還是雪亮的。諾蘭為什麼要拍《敦刻爾克》?可能是因為諾蘭本身就是英國人。而在英國人的觀念裡,第二次大戰的轉折點就是敦刻爾克大撤退--英國正式參戰了。但在真實的歷史裡,「敦刻爾克大撤退」從頭到尾都不是什麼值得歌頌的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