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華人首富,許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可能就是,李嘉誠曾連續15年登頂亞洲首富寶座,可以說李嘉誠是一位極具商業眼光的人。不過商人的使命就是賺錢,李嘉誠可以說將這個使命展示的淋漓盡致。
李嘉誠自己也說自己只是一位商人,不要用道德來綁架他。不過在香港,你每天一睜開眼可能就要交錢給李嘉誠,全香港20個港口中李嘉誠就佔了13個,六分之一香港人的房子是李嘉誠建的,一半香港人用的電是李嘉誠提供的,去超市買東西也離不開李嘉誠,可以看出李嘉誠在香港的生意做得非常大,可能打開電視機,都有可能要付給李嘉誠家族錢。
在香港最有名的超市要數屈臣氏和百佳超市了,不過他們背後的老闆卻都是李嘉誠。這兩個品牌壟斷這香港超市市場份額70%。所以,有人開玩笑說,香港是李家的城。
為了在香港推廣支付寶和小米手機,馬雲和雷軍也都找到李嘉誠,希望雙方可以合作。不過,李嘉誠近年來卻不斷拋售內地和香港的物業,轉身跑到歐洲尤其是英國投資。
截止到目前為止,李嘉誠在英國投資總額超過了4000億,但是有位富豪卻做著李嘉誠截然不同的事情,為國家做貢獻集團創始人王永慶,或者臺灣首富,在李嘉誠之前,他還是華人首富。
王永慶1917年出生於中國臺灣。家族世代經商,但等到王永慶出生的時候,家道中落,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王永慶的父母就將她送到了鄰居家代養。
到了15歲的時候,王永慶來到一家米店打工,為了推銷自己的大米,王永慶走家串戶,遭到太多的白眼,忍受了太多的拒絕,但他始終沒有被困難所嚇倒,為了提升服務水平,王永慶幫顧客免費淘米缸,經過他多年的努力,賺到了第一桶金。
後來,王永慶又進軍塑膠工業,產業越來越大,到了後來王永慶還併購了美國本土的一家石化公司。生意做大了,王永慶不忘回饋社會,他在中國大陸設置了著名的長庚獎學金,以資助品學兼優但家庭困難的學生,他還希望在大陸建設1萬所希望小學,以解決大陸西部地區教育資源落後的難題。
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後,王永慶向災區捐款1億美元,為了回饋祖國,這位塑膠大王還在美國本土買了1億平方米的土地,想捐給祖國,但由於王永慶本人於2008年去世,他所購買土地在法律上又還給了美國。
截止目前,王永慶在內地累計投資金額達到了上千億元,除了在內地投資建設30家公司之外,王永慶還斥資17億元在廈門成立了長庚醫院。可以說無論在工業上還是在醫療事業上,王永慶都對內地作出了巨大貢獻。
王永慶一生都心繫大陸,在90年代初期的時候,就曾70億美元投資大陸,香港首富李嘉誠壟斷商場15年,拿4000億回報他國,臺灣首富王永慶卻為了能夠支持祖國的教育事業,在大陸蓋1萬所希望小學。在王永慶快去世了時候,都沒有忘記這件事情,一直叮囑後代完成這項計劃,王永慶已經不在了,但是他的愛國情懷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