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的由來
元宵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你知道它起源於什麼傳說嗎?有哪些由來嗎?一起來看看吧。
1
來源於燈火軀趕野獸
傳說在很久以前,兇禽猛獸很多,四處傷害人和牲畜,人們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裡張燈結彩、點響爆竹、燃放煙火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產。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2
來源於平呂之亂
傳說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后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
但卻被呂后掌政,平亂之後,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裡家家張燈結彩,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3
來源於東方朔與元宵姑娘
漢武帝接到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的帖子,於是東方朔便向漢武帝說:「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中的元宵不是經常給你做湯圓嗎?」。
十五那天長安城張燈結彩,遊人熙來攘往,熱鬧非常,平安無事度過,漢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後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湯圓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樣全城掛燈放煙火。因為元宵做的湯圓最好,所以這天叫做元宵節。
4
來源於袁世凱
傳說竊國大盜袁世凱有一天聽到街上賣元宵的人拉長了嗓子在喊:「元——宵。」覺得「元宵」兩字諧音「袁消」,有袁世凱被消滅之嫌,聯想到自己的命運,於是在1913年元宵節前,下令禁止稱「元宵」,只能稱「湯圓」或「粉果」。
然而,「元宵」兩字並沒有因他的意志而取消,老百姓不買他的帳,照樣在民間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