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視角看北京:北京城裡有趣的數字地名知多少

2020-12-18 凝子汐

北京,我國最負盛名的歷史文化名城,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北京地名,可以說是北京城的一大特色,當您查看北京市城區地圖或乘坐公交車時,或許會發現一種有趣的現象,那就是許多地名和站名都是由數字打頭。

這些以數字打頭的地名各有來歷,不但歷史悠久,而且涵蓋廣泛,或有典故,或有傳說,或有趣聞,既有趣味性,又各具特色。

例如一畝園,二裡溝,三間房四道口,五裡店,六裡橋,七裡莊,八大處,九道灣,十字坡,百望山,千福巷,萬泉寺……

老北京「有名的胡同三千六,無名的胡同賽牛毛」,其中以數字開頭的地名就數不勝數,相比於國外那些簡單機械排列的數字地名,北京的地名多了一份厚重的歷史感,而且每個數字後面,都帶有自己的故事。

下面一起來看看北京的數字地名。

一字篇:一項莊、一棵松、一畝園、一間樓,一尺大街等;

二字篇:二龍路、二龍閘、二裡溝、二合莊、二老莊等;

三字篇:三裡屯、三元街、三岔河、三眼井、三義裡等;

四字篇:四塊玉、四槐居、四統碑、四平巷、四川營等;

五字篇:五塔寺、五棵松、五道營、五路通、五四大街等;

六字篇:六郎莊、六裡屯、六鋪炕、六王村、六合胡同等;

七字篇:七賢巷、七聖路、七王墳、七裡莊、 七井胡同等;

八字篇:八王墳、八寶坑、八步口、八道灣、八裡橋等;

九字篇:九龍山、九道灣、九畝地、九江口、九孔閘等;

十字篇:十字坡、十裡堡、十裡河、十間房、十方院等;

百字篇:百果園、百合園、百子灣、百萬莊、百花深處等;

千字篇:千福巷、千章胡同、千竿胡同等;

萬字篇:萬泉寺、萬壽路、萬泉河、萬明路、萬福巷等。

這些數字地名中,有一個地名,堪稱北京最為優雅的一處地名,您知道是哪個嗎?

答案是「百花深處」。百花深處胡同地處新街口南大街路東,相傳在明朝,有姓張的夫婦在這裡種菜為生,有了積蓄之後,便將菜園改為花園,吸引了大批文人雅上前來遊賞,文人們遂將這裡稱為「百花深處」。

在光緒年間的《京師坊巷志稿》中,就已經有「百花深處胡同」的記載了。

北京的大街小巷都偏愛數字地名,致使北京城裡的數字地名多如牛毛,這樣就免不了會有相似或重名。所以當您走在北京的街道上,如果看到數字地名,千萬看仔細了才是,可別走錯了路。

相關焦點

  • 南通的數字地名知多少
    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名字,每個地方也有自己的地名,雖然這只是一個稱呼,但是也方便大家認識和區分嘛。只要有名字,無論人名還是地名,那肯定就有奇特有趣的名字。這些奇怪的名字或許由於各種特別的原因所取,不過也更讓人難以忘記。
  • 北京地名的數字掌故
    當您查看北京市城區地圖或乘坐公交車時,或許會發現一種有趣的現象,就是許多地名和站名由數字打頭,如一畝園、二龍路、三裡屯、四道口、五棵松、六鋪炕等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無所不包,大約有200來個。這些地名由來已久,其中以元、明、清時期出現的居多。  以「一」打頭的有海澱的一畝園、一棵松,朝陽的一間樓、一頃莊等。
  • 盤點首都北京那些有趣的地名,很漲知識!
    北京,是全國的心臟,是全國政治、文化、教育和國際交流中心,是全國乃至全世界人民心馳神往的地方。北京,全國為數不多的超一線城市,人口規模堪比一個中等國家。北京是神聖的莊嚴的,但是祖國首都的很多地名卻值得研究,仔細看來還多了一重詼諧與幽默。今天我們就一起盤點下北京的地名。
  • 不一樣的視角看北京:這些地鐵站點附近,都是北京最值得去的景點
    北京作為一個旅遊城市,如果是自由行,玩法實在是太多!我第一次到北京就是自由行,後來也跟過團遊玩過故宮很多地方,後來到了北京讀書,就喜歡自己去北京的大街小巷遊玩,究竟在北京怎樣玩才最有趣,或者說究竟以怎樣的視角來看北京,才是最佳的視角,我在胡同裡轉了好久之後,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 北京城裡的蒙古語地名
    元大都是蒙古人建築的,因而有些地名用蒙古語來明明也就是非常自然的了。那麼,那些名字是蒙古語呢?因為年代久遠,有些地名被人叫「白」了,改變了原來的發音。比如明朝天安門附近的拱辰門,後來被叫成了「公申門」,就是其中一例。
  • 北京有趣的7個地名兒,從何而來
    「 我所愛的北平不是枝枝節節的一些什麼,而是整個兒與我的心靈相黏合的一段歷史,一大塊地方,多少風景名勝,從雨後什剎海的蜻蜓一直到我夢裡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積湊到一塊,每一小的事件中有個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個北平,這隻有說不出而已。」
  • 北京三處最有趣的地名,讀著讀著就笑了,「老北京」:打小就知道
    北京作為我國的首都,不僅是政治文化中心,還擁有太多好玩的東西,美食有焦圈、爆肚兒,玩樂有故宮、後海等等,這也鑄就了北京成為旅遊愛好者必定打卡的目的地。而隨著旅遊業進一步的發展,也讓人們更加見識了北京的有趣。
  • 一畝園、二龍路、三裡屯 北京地名的數字掌故
    當您查看北京市城區地圖或乘坐公交車時,或許會發現一種有趣的現象,就是許多地名和站名由數字打頭,如一畝園、二龍路、三裡屯、四道口、五棵松、六鋪炕等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無所不包,大約有200來個。這些地名由來已久,其中以元、明、清時期出現的居多。   以「一」打頭的有海澱的一畝園、一棵松,朝陽的一間樓、一頃莊等。
  • 北京的這些地名你讀對了嗎?
    北京有不少地名,看著簡單,但實際讀音卻不是這樣;當然,也有看著就不會念,今天小編整理了幾個小編鬧過笑話的地名,大家來看看你讀對了沒有?十裡堡(pù )多少人不看拼音,覺得是讀十裡堡 (bǎo)的?大柵欄(Dàshílànr )多少人讀成了da zhà lan?小編剛來的時候也是讀成了這樣。這個讀音的由來,主要是受到北京本地人的影響,特別是後頭的兒化音,下次來北京的時候可不要讀錯了喲!
  • 北京地名|勁松小區與大架松
    北京地名地名是一個地區歷史記憶的承載,具有很高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北京也不例外。如果說北京城是座開放的博物館,「地名」就是各種「陳列品」的說明書。近年來,北京市的地名保護與建設取得了良好效果。「北京地名」欄目旨在向公眾更好地普及與展示地名背後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
  • 趣說北京 | 齊化門就是朝陽門?看北京地名的變遷
    北京胡同街巷的名稱,歷史上不知改過多少次,有各種原因,各種改法,有的改得老住戶都不清楚怎麼個來歷講究了。  清末民國,因為警察制度的興起,有過地名整頓和規範,其實就是嫌以前的「土」,不夠「雅」,當局要進行地名雅化。
  • 書摘|《紅樓夢》裡的北京地名
    《紅樓夢》的故事到底發生在哪裡,一直是個「謎」,有的說是北京,有的說是南京。但書中所描寫的景致,卻南方、北方兼而有之,其中涉及的地名就有近百個。如果仔細閱讀,就會發現,書中確實提到了十餘個老北京的地名。
  • 北京的地名,是一門玄學!
    北京的地名,真的是一門玄學!作為一個北京人,每天都離不開門:東直門、西直門、廣渠門、廣安門、地安門……每天活在被數字支配的生活中:三裡屯、五裡橋、五道口、六裡屯、六裡橋、八裡莊、十裡河、十裡堡……最讓人費解的,莫過於北京的
  • 北京帶「二」的地名大盤點,沒有最二,只有更二
    北京有很多奇葩的地名,其中包含數字的有不少,今天我們就為您盤點一下以「二」字開頭的地名。二龍路二龍路位於西城區中南部,南起太平橋大街,北至闢才胡同。二裡莊二裡莊位於海澱區,距離奧林匹克森林公園不遠,同時也是北京九大高校的聚齊區,其附近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航天航空大學、北京語言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城市學院等高校,可以說是文化氣息很濃的一個地方
  • 北京地名的由來(一)
    小時候坐公交經常聽到北京各種有趣的站名,但是卻不明白出處,這下好了,刺刺我找到了最全的解釋!原來我住的馬甸還有這麼一段歷史啊!有意思!一、窯:北京有很多窯,大北窯,黑窯廠街,劉家窯,大瓦窯,小瓦窯,崔家窯、鮑家窯、鄧家窯、嚴窯、魏窯等。為什麼這些地名都帶一個窯字呢?是因為當時明成祖為了自身的政治需要,在公元1421年遷都北京。由於城市建設的需要,大量陝西工匠湧入北京,使得北京的窯逐漸增多,併集中在南城一代。
  • 北京地名|磚塔胡同:胡同裡的塔影
    北京地名地名是一個地區歷史記憶的承載,具有很高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北京也不例外。如果說北京城是座開放的博物館,「地名」就是各種「陳列品」的說明書。近年來,北京市的地名保護與建設取得了良好效果。「北京地名」欄目旨在向公眾更好地普及與展示地名背後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
  • 北京地名鑑賞大會
    除了這些,北京城裡的「門」、「裡」、「營」,那就更不用說了。(圖片來自微博博客:厚德東方)北京地名之「各」在北京郊區,以「各」字命名的村莊和地名有一百多個。北京地名之「外地地名」蘇州街、山西街、四川營、陝西巷……
  • 這些地名見證北京發展變遷
    如果您仔細檢索一下北京地圖,那麼您一定會發現,北京有一些地名很有趣、很接地氣兒,甚至還有些「怪」。比如,下崗胡同、炒豆胡同、奶子房、騷子營、四根旗杆、九棵樹等等,但其實,這些名字都猶如北京城的印記,記錄著發生在這座城中的點滴,見證著北京的發展、變遷。
  • 為什麼北京地名大多冠以寺廟名稱?背後典故都是冷知識
    知之者已不多。但在《宸垣識略》一類古籍中有「普德寺俗稱大佛寺」,普德寺在「王府街北柴市口稍南,建置歲月無考」的簡單記載。從記載中得知大佛寺是普德寺的俗稱,因廟內有一尊大阿彌陀佛;「歲月無考」則是年代久遠之故。大佛寺在歷史上也有不少軼事:清代善撲營曾在此設跤場訓練跤手,一個個身強力壯的「巴圖魯」在此摜跤為樂;辦過「集善粥廠」,救濟食不裹腹的災民。如今,大佛寺不在了,但作為地名則要永久保存下去。
  • 為什麼北京地名大多冠以寺廟名稱?背後典故都是冷知識
    知之者已不多。但在《宸垣識略》一類古籍中有「普德寺俗稱大佛寺」,普德寺在「王府街北柴市口稍南,建置歲月無考」的簡單記載。從記載中得知大佛寺是普德寺的俗稱,因廟內有一尊大阿彌陀佛;「歲月無考」則是年代久遠之故。大佛寺在歷史上也有不少軼事:清代善撲營曾在此設跤場訓練跤手,一個個身強力壯的「巴圖魯」在此摜跤為樂;辦過「集善粥廠」,救濟食不裹腹的災民。如今,大佛寺不在了,但作為地名則要永久保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