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怪才」馮夢龍處世警則: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2020-12-05 毛妹日記

提起明代著名作家馮夢龍,國人恐怕沒有不知曉的。他一生留下的作品有2000多萬字,尤以「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最為著稱,被譽為中國古代白話小說先驅、通俗文學泰鬥。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這句話我相信每個人都可以朗朗上口,但是我要是問這句話出自誰口,大多數人應該都會犯難了。其實這句話其實就是出自馮夢龍的《醒世恆言》第三卷:別是一番面目,想到:「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

馮夢龍被尊稱為「文學怪才」,若你不認識他,那你一定知道「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故事吧,這篇選自三言二拍的文章還選進了高兒的語文教科書。

賣油郎獨佔花魁」,「玉堂春落難逢夫」(京劇叫《蘇三起解》),「沈小霞相會出師表」。「喬太守亂點鴛鴦譜」等等,這些家喻戶曉的故事,全是出自馮夢龍之手。

字字句句之中更是充滿了警醒,下面就為大家介紹馮夢龍作品之中,最讓人警醒的10句話,充分體現了什麼叫做看破世事驚破膽,習透人情冷透心:

1.忙忙如喪家之狗,急急如漏網之魚。

2.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3.強中自有強中手,莫向人前滿自誇。

4.毀譽從來不可聽,是非終久自分明。

5.莫道虧心事可做,惡人自有惡人磨。

6.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7.春花秋月足風流,不分紅顏易白頭。試把人心比松柏,幾人能為歲寒留?

8.世人眼孔淺的多,只有皮相,沒有骨相。

9.男兒不展風雲志,空負天生八尺軀。

10.事不三思終有悔,人能百忍自無憂。

以上這10句發人深省的句子,全部都收錄在馮夢龍的一本曠世名著,集古代數千年智慧謀略的書——《智囊全集》這種,充分揭示了人情薄如紙,人心狠如狼

其實,若想了解馮夢龍的思想,尋找他的智慧,不讀他的這本《智囊全集》那可是不能夠的。

畢竟就連馮夢龍自己都說,「天下無餘智」,普天下所有的智慧皆囊括於此。

它匯集了從先秦到明代的各種小故事,全部正史和筆記、野史,不僅有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謀略,也有平常百姓小人物生活中的奇巧機智,它反映了古人巧妙運用智術計謀來排憂解難、克敵制勝的處世奇書。

不論是經邦治國,高瞻遠矚,還是出奇制勝,決勝千裡,抑或是輕取富貴、全身持家,古人的種種智慧韜略,幾乎收攬無遺。

馮夢龍這些智慧分為上智、明智、察智、膽智、術智、捷智、語智、兵智、閨智、雜智十個類型,而每個小故事都充分體現了不同的智慧類型。

被人稱之為「千古第一人」的曾國藩,成就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靠著常年的日積月累鍛鍊出來的,對於讀書,他曾經把《智囊全集》,「置於案頭,夜闌人靜時,凝其思,品其味」,可以說是夜夜品讀,從中獲取智慧。

曾國藩的成就離不開《智囊全集》,我們的清代大才子紀曉嵐,都說他是「鐵齒銅牙「,就是因為他已經將這本《智囊全集》倒背如流!

曾經讀過智囊的康熙,乾隆皇帝,還將其稱為「國之利器」,讓大臣們學習,不能外傳。

而到了現在,我們熟知的萬達總裁王健林,也將這本智囊列為書單,給萬達高層,學習其中的為人處世的智慧以及方法。

馮夢龍在寫這本《智囊全集》時,就說:「天下無餘智」,這意思就是——普天下所有的智慧皆囊括於此。

《智囊全集》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運用聰明才智來排憂解難、克敵制勝的處世奇書,被稱為「千古謀略第一書」。

裡面記載了從先秦到明代的各種小故事,全部正史和筆記、野史,不僅有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謀略,也有平常百姓小人物生活中的奇巧機智。

小故事裡藏著大智慧,馮夢龍將這一個個故事講給我們聽,再由這一個個故事中解讀出人生的智慧。

每當給你講完一個故事時,馮夢龍還會對故事進行評論,這些評論也體現出了馮夢龍個人的政治觀點或人生態度。

聽到這些故事,會讓你或心念微動,或會心一笑,再看到馮夢龍的評論解讀,則會讓你或心生警醒,或豁然通達。

這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運用聰明才智來排憂解難、克敵制勝的處世奇書。

故事雖多,但是每一篇都短小精悍,不會枯燥乏味,而是讓你哈哈大笑還能學到為人處世的智慧。

沉浸於裡面有趣的,神奇的官場故事,還有民間故事中,有時候哈哈大笑,有時候驚嘆餘生,合上書籍,細細回味,原來這等智謀和智慧對於我自己是如此有用!

而且每當給你講完一個故事時,馮夢龍還會對故事進行評論,幫助你更好的理解其意,也體現出了馮夢龍自己的政治觀點或人生態度。

難怪也有人說這套書,「學其十中有二,便可安身立命,趨吉避害。」

我看的白話版《智囊全集》就是這樣,還由中華文化大講堂做了注釋、講解,所以對比其他版本注釋要更詳盡也更容易讀懂。

這個版本的《智囊全集》將原版的故事全部紀錄進去,又加上了白話文翻譯,還有豐富的彩圖,還把陳夢龍的點評都完整的收納,注釋詳盡,更容易讀懂。

每一個故事都短小精悍,不會枯燥乏味,在不經意間就能學到為人處世的智慧

在讀這本書的時候,能夠一邊欣賞有趣的官場、民間故事,合上書籍後,還能驚嘆於古人的智慧,還有那驚人的謀略。

這本書看過之後受益終生!從書中學到的智慧,伴隨我們的一生,不管你是買來自己看,還是收藏,亦或是送給朋友,都是最有價值的投資!

由淺入深的講解了故事背後的道理,並且還做到了原文與解讀相輔相成,通篇讀下來更容易將智慧吃透、理通,熔煉於心,並運用於現實。絕對會給你的人生帶來不一樣的智慧!

想看的小夥伴們,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增廣賢文》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此句出自《增廣賢文》,大意就是:和自己不熟的人交往一定要說三分,留七分,切勿將一顆真心全拋給他人。逢人且說三分話,其意思就是話只說三分。說三分話的人,就有七分城府,如是只說二分話,則有八分城府,而從來一聲不吭的人,就城府十足了。在中國城府深淺,常常就看其說話的多少,特別是在公共場合說話的多少。中國社會人心險惡,人際關係複雜。處處滿是心機,一不小心就被人告了密。中國人的生存環境如此險惡,你能不小心嗎?誰也不敢拿自己的身家性命與一世英名開玩笑。
  • 《增廣賢文》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傷害你的都是熟人
    《增廣賢文》:「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老祖宗的話直指人心,讓人嘆服人生在世,免不了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說話是個大學問,足以看出一個人的智商和情商。其實關於如何說話,我們的老祖宗早就整理了一句經典俗語告訴過我們,那就是「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 賢文集9: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說話要留個餘地,不能口無遮攔。只有留個餘地,才能自有進退自如。說話是一門藝術。包括跟他人交待事情,商量計劃,也是一樣。雖然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努力方向,但是當朝著一個共同的目標去走的時候,就會顯得比較順利。說話的分寸和把握,有時候是一門學問。
  • 《增廣賢文》12句話: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說盡人事
    4、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要把心裡話都說出來,要有所保留,保留的成分要多於說出來的真話,說話說三分就可以了。5、黑髮不知勤學早,看看又是白頭翁。9、為人莫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舉頭三尺有神明,人生在世,但求一個問心無愧。10、入門休問枯榮事,一看容顏便得知。
  • 國學經典《增廣賢文》: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悅讀國學點評《增廣賢文》原文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評析話,可說可不說的,就乾脆不說。再好的朋友,也要保持適當的距離遠則不親,近則不敬。對人對己,都要留有餘地。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 厚黑學:「逢人且說三分話」,是哪三分?(一文說透)
    厚黑學中有一條很重要的俗語:「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這句話是提醒你,在人際交往中,不能動不動就把自己的老底交給對方。無論在哪種情況下,都要留下七分活,不必和盤託出。「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是很重要的一條厚黑話術。
  • 逢人且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注意到三點,你就是個厲害的人
    逢人且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此言最早出現在明代的《增廣賢文》中,大意就是勸誡大家話不能多說,一定要有所保留,如若口無遮攔,導致言多必失,以免惹人誤會生嫌。看似簡簡單單的十四個字,卻道盡人生處世哲學,無論你身在何方,人在何處,從最親近的兄弟姐妹,到親朋好友,再到擦肩而過的陌生人,以下幾點必須鬧鬧謹記。
  • 厚黑學: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出獄後經過不斷地學習和努力,考上了一所大學。畢業後進入這家公司工作。張生和李宏的工作崗位裁員後只能留下一人,但論實力,張生比李宏略勝一籌。不久以後,公司裡的很多同事都在背後議論張生,說他坐過牢房,所有的同事都有意無意的在疏遠他。到了年底裁員,李宏幸運的留在了公司,張生在人們的議論下被裁了。
  • 老祖宗告誡「逢人且說三分話」,啥意思?年輕人不懂,容易吃大虧
    古人往往把這些為人處世之道,以及生活的經驗教訓,總結成通俗易懂的短句子,再通過口口相傳的方式流傳至今,這就是「俗語」。這些俗語傳下來,就是為了讓後人少走彎路,遇到類似情況的時候不吃虧。可惜,很多俗語都已經失傳了,但是有一些得以倖存下來,成為我們耳熟能詳的句子,比如「逢人且說三分話」。這句俗語,最早出於明代曠世奇書《增廣賢文》。其實,這句俗語只說了一半,後面還有下半句,只是很少有人知道。
  • 我們都要記住一句話:「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
    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要記住一句話:「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這不是叫我們不真誠,而是說我們一定要分清楚誠信和犯傻這二者的區別。什麼叫誠信,打個比方,賣貨的要講究貨真價實、童叟無欺,不漫天要價,這就叫誠信。而什麼又叫犯傻呢?顧客問了兩句,你連進貨價都告訴了人家,那就叫犯傻。
  • 馮夢龍的驚豔傳世名句,道破人心,說盡人性!
    出自明·馮夢龍《古今小說·滕大尹鬼斷家世》。筆,指親筆遺書。即使用千兩黃金也難買將死亡之人的遺書。2、養兒待老,積穀防饑。出自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宋小官團圓破氈笠》。指養育兒子以防老年無依靠,保存穀物為防備饑荒。
  • 未可全拋一片心:千古名篇《增廣賢文》經典4句話,把握社交技巧
    《增廣賢文》就是這眾多結晶中的一顆,教會了我們大量的處世之道和人生哲理,如果將這些智慧吸收消化,那未來的你將更加精彩。該書認為人性本惡,以冷峻的目光洞察社會人生,把社會諸多方面的陰暗現象高度概括,冷冰冰地陳列在讀者面前。結合儒釋道思想,闡述為人處世的道理,很有哲理性,人稱「讀了增廣會說話,讀了幼學走天下」。
  • 不管有錢沒錢,這種人任何時候都能全身而退,古人三句話道破本質
    一、 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這句話出自明朝的《增廣賢文》,意思是說與人相交之時,不要把心裡話全部說出來,凡事要有所保留,說話只說三分。言多必失,有所保留,其實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見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話到嘴邊留半句,事到臨頭讓三分;飽經世故少開口,看破人情但點頭,這才是中國人的處世哲學。
  • 馮夢龍的「三言」,向人喻示什麼?醒示什麼?警示什麼?耐人尋味
    馮夢龍,是明代時期著名的文學家,他出身士大夫家庭,與兄馮夢桂、弟馮夢熊並稱吳下三馮。他以其對小說、戲曲、民歌、笑話等通俗文學的創作,搜集、整理、編輯文學作品,為中國文學作出了獨特的貢獻。方為人上人」就來自其中的《玉堂春落難逢夫》,告訴世人:想成為更好的人,就要捨得讓自己吃苦;「知人知面不知心」 則來自於其中的《莊子休鼓盆成大道》,告訴世人:人心難測,交友時更別只看表面;「夫妻且說三分話
  • 畫虎,難畫骨;傷人,寒透心;逢人,三分話;富山,有遠親!
    一勤交十懶,不懶也要懶;一懶交十勤,不勤也要勤。結君子千年有義,交小人轉眼無情。有什麼不要有病,沒什麼不要沒命。仰無愧於天,俯無愧於地,行無愧於人,止無愧於心。 做事須循天理,出言要順人心。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黃連樹根盤根,窮苦人心連心。寧與獸禽相伴,不與財主為鄰。遠水難救近火,遠親不如近鄰。不阿諛以苟合,不諂媚以求親。居家不得不儉,創業不得不勤。家醜不可外傳,流言切莫輕信。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酒肉親。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 打開天窗說亮話
    開好民主生活會,「打開天窗說亮話」是一項基本要求。 打開天窗說亮話,意味著不藏不掖,勇於把問題曬在陽光下。會上「你好我好,互不幹擾」,當面不說、背後亂說,聽起來知無不言、實際上言不由衷,表面「一團和氣」,實質「一團濁氣」。若不經常「開窗」,時間久了,「濁氣」就會越積越厚,病菌越繁殖越多。
  • 古有「見人只說三分話」,看了下一句,才知傻了多年
    老人常說的「見人之說三分話」究竟是什麼意思,這句話其實是出自《增廣賢文》,意思就是說話的時候,不能毫無保留,說話說三分即可,其實它的下一句就是要告訴我們「未可全拋一片心」,這也是所謂的害人之人不可有,但防人之人不可無的道理,我們不能有害人之心,但是正所謂人心隔肚皮,學會保護自己也是很重要的
  • 鬼谷子教你一招老實人的處世絕學:寬厚做人,圓滑做事
    郭子儀就是這樣為人處世一、對沉默寡言、表情陰沉的人,不要輕易地推心置腹;碰到固執己見、自以為是的人,則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大嘴巴。凡是吃過虧、上過當的人都喜歡說:「都怪我太忠厚老實,輕信別人。」做人不可太老實,要懂得圓滑,並非教你學壞,而是教導世人在為人處世時懂得彈性和技巧。歷史上很多人就是因為過於忠厚實誠,最終為自己惹來了殺身之禍。二、
  • 解密中國處世文化,一部《增廣賢文》足矣,一定要告訴孩子們
    這些話在現實生活中,不是至親不會說。能記錄並流傳下來的,都是老祖先嘗試了又嘗試,斟酌了又斟酌,將心全拋給他們的後代們,也就是我們。目的就是為了告訴我們怎樣辨人、防人、做人、歷世、做事,趨利避害,使得人生更加順利。讓我們摘錄一些其中的語錄。
  • 「口是禍福門,舌是斬身刀」,真正的聰明人,往往不說這三種話
    真正的聰明人,往往不說這三種話,這樣才能避禍。一、當面不說直話。我們常說做人必須坦誠,但是為人處世的真誠,與說話是否直率沒有必然關係。很多人說話直來直去,並不是真的坦誠,只是自私而已,絲毫不顧及別人的感受,只圖自己說的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