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高考已經落下帷幕,放榜的日子很快就要來臨,靜待成績的學生和家長這幾天也是心情忐忑吃不好睡不好,甚至有一些同學已經粗略估分決定聯繫學校準備復讀重考了。
而對於復讀這種事情,我的觀點是:絕對不要去復讀,選一個自己能去的學校的喜歡的專業,然後邊讀書邊進行專升本自學考試,慢慢的再繼續往研究生乃至博士生前進。
很多人寄希望於復讀,是因為自己覺得自己可以考的更好,特別是看了那些「復讀後逆襲人生考進名校」的報導後,更是跟打了雞血一樣興奮,絲毫不考慮自身的實際情況,頭腦一熱茫茫然就報了復讀,然後自以為拼搏了一年後又考出和前一年差不多的成績,最後迫於無奈的選擇了差不多的大學,或者是繼續復讀浪費本就不多的時間。
當然,如果你鐵了心的想復讀,那麼,請在復讀前認真慎重思考以下一個問題:
一、你定義的「高考失利」是主觀原因的失誤還是自身能力有限?
A. 如果你是主觀原因的失誤,可能是心態不好、導致考試緊張沒發揮好;也可能是碰巧高考那幾天身體不舒服影響了發揮;還有可能是天氣不好、考場發生特殊情況導致你高考失利……
如果是這幾種情況,你復讀一年,調整心理,有了高考的經驗,鞏固知識同時加強模擬訓練,那你復讀一年之後比今年考的好的機率可能會大一些。
B. 如果你確實是因為自身能力有限考的很差,那我覺得,你沒必要去復讀,你平時的學習
就很一般的話,說明你的基礎很薄弱,而且學習方法可能也存在問題,整個高中三年都是這樣,怎麼能考短短的復讀一年就有質的改變呢?當然,還有可能是你根本不愛學習,那麼,復讀一年可能無法明顯提升你的高考成績,那你還要鐵了心選擇復讀嗎?
如果高考的成績僅僅是不如你的預期,但是也可以在一定的範圍內挑選一所不錯的學校,為什麼不予以考慮呢?記得以前高考填志願的時候,我的老師曾經說過:「專業比學校更重要。」如果只是因為去不了重點本科,那還可以選擇一個相對不錯的學校的優秀的專業,然後在學好專業的基礎上自我提升,朝著研究生和博士生等更高層次進發,合理的利用了有效的時間,學到了更多的東西,這樣未嘗不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二、如果你選擇了復讀,明年一定會考的更好嗎?
高考是一錘定音的買賣,然而高考過程卻免不了出現各種各種的問題,這直接就導致最終的分數結果存在很大的偶然性,有時候幾乎每一個因素都不可能由你掌控,那麼就算你去選擇復讀一年,其實也未必會有比現在更好的結果,如果是這樣,你還願意去復讀嗎?
三、你的家庭經濟情況和自身的抗壓力經得起你復讀一次嗎?
每年一波波的復讀生中有不少是寒門學子,期待著高考這次鯉魚躍龍門的機會,所以他們對重本名校的渴求更加的強烈,一旦高考失利,就想去復讀再拼一年期待考上預期的學校改變自己甚至全家的命運。
然而這些學生的家庭經濟狀況並不是那麼的樂觀,有的甚至是舉家供養一個學生,復讀一年的話意味著這個家庭和學生都要承擔更大的經濟壓力和精神負擔。一旦復讀重考成功考入重本名校那就算皆大歡喜,一旦考的不好由得重來,要不就是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及金錢,而且還會給考生和家庭帶來更沉重的思想負擔。所以復讀,有時候真的是得不償失啊。
我一個同學就是,高三衝刺的以後經常喝茶熬夜做習題,復讀的那一年更是經常通宵,然後終於在一次次的月考模擬考的不如意中慢慢的變成了神經衰弱最終和理想大學失之交臂選了一個普通的專科。
我們不能肆無忌憚的要求家庭為我們的夢想買單,特別是超出家庭的承受能力後,我們可以選擇相對好的專業去讀大學,等自己有能力有條件後,再去努力追尋自己的夢想。
四、你想復讀的最根本原因是什麼?
復讀的原因有很多種,或來自父母師長的壓力,或自己沒考出預期的不甘心,而不同原因的復讀會導致不同的結果。
A. 如果是來自父母及師長的壓力,那就是一種被動的復讀,你自己內心深處是拒絕的,這種狀態去復讀的話,來年你未必能考得好。
B. 如果是自己沒考出預期不甘心,那就是一種主動的復讀,如果你能端正態度找準定位,在復讀的過程中保持好的心態,而且自己的成績確實不錯,家庭也足夠有能力支撐而且全力支持,那來年考上理想的大學的機率還是挺大的。
高考是人生中一次重要的選擇,但絕不是僅有的決定性的選擇眼光應該放長遠,人生不是一條一路到底的旅途,而是充滿了一個個小小的驛站,一時並不太如意並不代表一世都會失敗。
也許有人復讀後由專科考上了本科,更多的是復讀好幾年卻一年比一年差最終變成老油條。。復讀真的是一件需要勇氣和恆心的事情,也是一件高風險卻不一定高回報的事情,平時學習好是復讀成功與否的關鍵。
高考復讀就像是多米諾骨牌,你不知道倒下之後會引起怎樣的連鎖反應,所以,復讀,不是一件好的路,更不是一件每個人都適合的路。如果你正在思考是否復讀,那麼,請你一定一定要慎重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