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蓋州文化,蓋州走出的元曲大家—石君寶

2020-11-21 騰訊網

蓋州市「阜新銀行杯」「講述蓋州故事,弘揚蓋州文化」徵文優秀作品選登

蓋州走出的元曲大家—石君寶

董玉濤

偶然在網上看見關於一位元雜劇作家石君寶的介紹,原是我們蓋州人。於是開始搜索。在網頁是打上「元雜劇作家」幾個字搜索,出現了這樣的文字:「雜劇作家的創作活動,可以分為前、後兩期。前期約為元世祖至元初至成宗大德末年。這是人才輩出、作品爭奇鬥妍、各競異彩的繁榮時期。除了關漢卿、王實甫和白樸、馬致遠這幾位著名作家外,還有高文秀、紀君祥、楊顯之、石君寶、尚仲賢、李好古、李文蔚等。其中活動年代較早的作家是關漢卿、白樸、石君寶、李文蔚、楊顯之等……」

據載,石君寶(1192-1276 年),本遼東蓋州女真人,後居山西平陽,致力於雜劇事業.成為元雜劇重要作家. 他名德玉,字君寶,晚號共巖老人。年輕時曾從軍,官至武德將軍。金亡後居燕地,從人學畫竹。今知著有雜劇10 種,現存《魯大夫秋胡戲妻》、《李亞仙花酒麴江池》、《諸宮調風月紫雲亭》3種。

關於元曲家石君寶的籍貫,歷來有山西平陽人和蓋州女真人二說。但一般認為石君寶雜劇中表現出的較多女真民族社會生活習俗及草原文化道德觀念,進一步說明了石君寶確實是一位從蓋州進入中原,深受中原文化影響而被漢化的女真民族元曲作家。

與其他元雜劇作家相比,石君寶的劇作特點,雜劇語言淺顯易懂,善於運用比喻、對比等修辭手法;在劇情結構和衝突設置上有獨到之處;同時對諸宮調中楔子、各折設置、組織形式、角色、賓白、科等等做了更加深入細緻的研究。

《魯大夫秋胡戲妻》為其代表作,有《元曲選》本。作品寫秋胡新婚 3日即被徵去當兵,其妻羅梅英在家辛勤操持,奉養婆婆。村中財主李大戶倚勢謀娶,遭梅英拒絕。10年後秋胡得官10年後秋胡得官歸來,在桑園相遇,秋胡將她調戲。梅英回家後發現調戲自己的竟是盼望多年的丈夫,要求離異;但迫於婆母之命,最後還是勉強相認。秋胡故事見於漢劉向《列女傳》。唐代有《秋胡變文》,後來成為廣泛流傳的民間故事。雜劇增添並改變了一些情節,反映了元代的社會生活,塑造了羅梅英這個具有反抗性格的婦女形象。在元代雜劇中,描寫婦女形象的劇作不少,其中不乏反抗鬥爭的,但極力歌頌農村勞動婦女優美品德和鬥爭精神的,卻為數極少,在這個意義上說,該雜劇在中國戲劇史上有著特殊的意義。

後來【秋胡戲妻】被改變成京劇,成為京劇經典劇目,二百餘年常演不衰。而《李亞仙花酒麴江池》,後來被改編年尾評劇,同樣成為評劇經典劇目。

從現存三個雜劇中,可以看出其劇作的特色:多以下層婦女為描寫對象,熱情歌頌她們勤勞、善良、敢於和社會惡勢力鬥爭的美好品格,多方面反映當時的社會生活。在藝術上,無論創作還是改編,都能大膽推陳出新,賦予原來故事以新的內涵和意義,人物形象更為生動、完美,語言本色潑辣,富有生活氣息,曲詞明白如話,又具有詩的節奏,顯示了元雜劇本色派的劇作特點。石君寶的其他劇作雖已散佚,但從劇名考察,它的題材也相當廣泛,有根據史實創作的歷史劇,如《漢高祖肉醢彭越》;有描寫風花雪月的「風情戲」,如《士女秋香怨》;還有反映宗教思想的「神仙道化」劇,如《張天師斷歲寒三友》。

【辭海】、【中國文學史】等權威書籍裡都有對石君寶的介紹,足以說明他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但遺憾的是,石君寶這樣一位元雜劇著名作家,在遼寧卻知者甚少,被山西當做自己地區的作家,大加介紹、推崇。如《山西:中國戲曲的搖籃】》一文裡說:「這一時期,山西出了一批傑出的戲曲作家,如解州的關漢卿( 亦有大都或祁州之說 ),襄陵的鄭光祖,平陽的石君寶……」當然,石君寶青年時期就離開了蓋州,去了山西,也可以算作半個山西人了;但蓋州是石君寶的家鄉,根子在蓋州,自然應該被我們蓋州人引以為豪。

相關焦點

  • 蓋州古城:200餘件文物為蓋州古城歷史文化增添光彩
    本地依山傍水,氣候適宜,物產豐富,經濟文化發達,自遠古時期,人類的祖先便開始在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上繁衍生息,隨著歷史的變遷和時間的推移,留下了豐富的人文古蹟和歷史文物。在沈延毅紀念館東展館內展放著200餘件在蓋州市出土的國家、省、市級文物,為蓋州古城歷史文化增添不少光彩。
  • 營口蓋州穿起文化旅遊「黃金鍊」(圖)
    蓋州的山與海,蓋州的古與今,蓋州的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從未像今天這樣生動真切,從未像今天這樣密不可分,從未像今天這樣氣象萬千。  蓋州三面環山,一面臨海,受獨特的地理環境及海洋季風影響,導致四季分明,氣候宜人。
  • 蓋州財神廟——300年前見證蓋州商業繁榮
    蓋州財神廟就建在蓋州古城東關外。蓋州財神廟是歷史上東北乃至全國規模較大的專祀財神的道教廟宇。據碑文記載:清乾隆六年,在原有的三間五聖祠西旁始建財神廟正殿三間。正殿前有甬道、山門和圍牆。2002年後,蓋州財神廟進行了第三次維修,為使廟宇雄偉壯觀,廟基普遍升高,正殿整體升高1.3米,正殿前增設臺階,增設鐘鼓樓、山門影壁等。正殿東原有三間五聖祠修葺一新,為保證格局對稱,正殿西側又建護法殿三楹,正殿前重立碑碣。
  • 史上最強大的蓋州簡歷!蓋州人速度收藏
    從神秘威嚴的石棚文化到巍峨雄偉的山城遺址;從悠遠宏達的漢墓群到硝煙瀰漫的烽火臺,無一不昭示著蓋州的歷史滄桑與地域文化的博大精深。、文化豐富、物產眾多,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交相輝映。在這裡置身天然氧吧,體驗農家樂趣、參拜古剎寺廟、休憩疲憊身心、感受歷史文化,讓人心曠神怡、連流忘返!
  • 蓋州的老胡同,骨子裡就是忘不掉的記憶!
    其中,一個個老街名的背後,是傳說,是故事,是歷史,更是文化。多年以前,蓋州的胡同曾是這座城市的靈魂。今日,蓋州的胡同更多的是成為了這座城市的名片。有人說——零散的,破碎的,老蓋州樣子,卻是滿滿的兒時記憶……胡同,很多老蓋州人生活了一輩子的地方。
  • 蓋州古城百年來難得一見的照片,值得珍藏
    金代改辰州為蓋州。元代置該蓋州路,治所仍設在建安城。元至元六年(1269年)把熊嶽、湯池二縣併入建安縣。至元八年(1271年)建安縣併入蓋州。明洪武四年(1371年)改蓋州為蓋州衛。翌年改築新城(今蓋州市區)。清康熙三年(1664年)置蓋平縣,隸屬奉天府。「蓋平」之名,是取「蓋州」、「平郭」兩個歷文地名的首字而得。
  • 在蓋州,愛上一座城的理由有千千萬萬
    蓋州古城獨特的商業文化、建築文化、民俗文化、餐飲文化、收藏文化、影視文化,是她的魅力所在。近年來,蓋州憑藉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優越的自然資源稟賦和區位交通優勢吸引了眾多影視劇組前來拍攝。這條街是蓋州歷史上孕育古城經濟、政治、文化生活的最繁華的街道。位於蓋州市南部山區的楊運鎮,七嶺八坡滿地牛羊,漫山遍野花果飄香,男女老少勤勞善良。在這裡,一直傳頌著一位英雄的動人事跡,這動人的事跡一直是楊運人的驕傲和自豪,一直鼓舞著楊運人在實現夢想的道路上闊步前行!楊運本來是一個響噹噹的人名。
  • 不得錯過的美景——蓋州旅遊史上最強攻略
    2、蓋州古城一日遊走進蓋州古城 感受歷史文化早上從高速公路蓋州站或高鐵蓋州西站出發,至蓋州古城,遊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玄貞觀、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鐘鼓樓、財神廟、沈延毅紀念館,中午在市內就餐,下午遊明代古城、明清一條街、四合院群落、普濟寺,晚6前返程。
  • 非物質文化遺產,海城喇叭戲與蓋州皮影戲,有何文化內涵與價值?
    2006年,海城喇叭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發展中,喇叭戲吸收了弋陽腔、山東柳腔等外來聲腔,形成了諸腔雜陳的民間喇叭戲聲腔體系。這種聲腔聲音活潑、歡快明亮,很適合載歌載舞。在高蹺的影像中,喇叭戲形成了蹺戲結合的表演方式,所以極具有鄉村氣息。
  • 蓋州古城,電影「滾滾紅塵」的取景地
    文字圖片:@王友祿@蓋州文藝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八一電影製片廠、上海電影製片廠、長春電影製片廠、珠江電影製片廠等影視攝製組曾先後來過蓋州,取景拍攝影視劇。蓋州這座小縣城,在不經意間成為一座比較熱門的影視劇拍攝取景地。各影視攝製組之所以選擇蓋州為主要取景地,最主要原因是蓋州擁有一處得天獨厚的優勢資源——蓋州古城。蓋州古城保存較好,城內保存著明、清、民國以來各個時期的城市遺址和眾多名園名宅、名勝古蹟、老街古巷以及完整的古城街巷肌理,是一座「原滋原味」的古城,具有特定的年代感,符合電影劇情年代背景的特殊要求。
  • 營口「國家級文物」:蓋州玄貞觀「上帝廟」
    營口:蓋州上帝廟蓋州上帝廟建築氣勢雄偉,工藝精巧,頗為壯觀。據《欽定盛京通志》記載:「元貞觀在城西門內,今名上帝廟。正殿五楹,配廡五間,山門三間」。蓋州上帝廟蓋州上帝廟蓋州上帝廟蓋州上帝廟不僅是營口地區最著名的古代寺廟建築,在全國古建築中同樣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極具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
  • 侃樂水滸:河北田虎諸將——蓋州篇[2]
    蓋州守城官:06.【鈕文忠】:蓋州守城官,田虎麾下樞密使,「書中田虎軍出場第6將」。蓋州守將:07.【方瓊】:四威將之猊威將,蓋州四大守將之首,「書中田虎軍出場第7將」。【楊端】:蓋州二十四員守城偏將之一,「書中田虎軍出場第11將」。
  • 市委副書記為蓋州好貨直播「代言」 帶網友「雲」遊溫泉小鎮
    「蓋州的紅富士和國光蘋果,朋友們肯定不陌生,蓋州蘋果在拼多多上是『爆款』。」「我們蓋州海蜇,已經實現了『買全球、賣全球』,據我了解,在美洲、東南亞,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有蓋州的即食海蜇。」袁世君驕傲地向網友介紹,全國約60%的即食海蜇都產自蓋州。
  • 情滿蓋州——家鄉的橋,承載著我的幾許鄉愁
    我的家鄉在蓋州,四季分明,山水相依,是一座文化底蘊深厚的千年古城。我喜歡有歷史的古城,更喜歡家鄉那一座座造型各異、牽動著千家萬戶、默默矗立在城市和鄉村的橋。家鄉的村口,有一座小橋,小橋由青石堆砌而成,在那交通不太便利的年代,小橋上每天有馬車、牛車緩緩駛過。
  • 營口地標代表的不只是一座城市,大石橋蓋州上榜
    營口市南湖公園遼河老街艾灸館遼河老街熊嶽清明一條街熊嶽古城熊嶽河公園蓋州青龍山望海寺蓋州北海蝕地貌蓋州北海紅海灘蓋州北海海洋公園大石橋三道嶺水庫大石橋秀才嶺大石橋大龍山公墓大石橋彌勒寺蓋州市仙人島國家森林公園三江會館位於蓋州市鼓樓街道辦事處前進社區蓋州古城位於蓋州市鼓樓街道辦事處境內遼南民居四合院位於蓋州市鼓樓街道辦事處慈航寺位於美麗的蓋州市東北四公裡
  • 侃樂水滸:河北田虎諸將——蓋州篇[1]
    【董澄】:陵川縣(蓋州)守城將,鈕文忠麾下先鋒,「書中田虎軍出場第1將」。【沈驥】:陵川縣(蓋州)守城偏將,「書中田虎軍出場第2將」。【耿恭】:陵川縣(蓋州)守城偏將,「書中田虎軍出場第3將」。【張禮】:高平縣(蓋州)兩大守將之一,「書中田虎軍出場第4將」。
  • 薩琪瑪:據說因蓋州籍人耿聚忠而流行全國
    來源 蓋事辰州薩琪瑪因蓋州籍人耿聚忠而流行全國《燕京歲時記》中寫道:「薩其馬乃滿洲餑餑,以冰糖、奶油合白面為之,形狀如糯米,用不灰木烘爐烤熟,遂成方塊,甜膩可食。」但後來這道有名食品的流行,卻與清代蓋州籍人耿聚忠有關。耿聚忠(1650—1687),其祖父是蓋州榜式堡人耿仲明,原為明朝武官,後降清,為清朝立下汗馬功勞,特別是消滅了李自成,功勳卓著,被封為「靖南王」。清順治十年,四歲的耿聚忠就與兄耿昭忠被留在北京,其實也就是當人質。他們的哥哥耿精忠是第三代靖南王,為三藩之一,鎮守福建。
  • 遼寧蓋州道教協會召開第四屆第一次代表大會
    (遼寧省蓋州市道教協會第四屆第一次代表大會主席臺)蓋州市委統戰部部長周忠滿、常務副部長任貴峰,市宗教局等領導參加會議,蓋州市宗教局董啟偉局長出席會議並講話。會議通過了《蓋州市第三屆道協工作總結報告》《第三屆財務審計報告》《蓋州市道教協會章程(修改草案)》《蓋市道教協會第一次代表會議決議(草案)》,選舉產生了蓋州市道教協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常務理事及領導班子,選舉馬信鶴為蓋州道教協會會長,王懷義為常務副會長兼任秘書長,王嗣濤、沈法璞、劉崇銘、康寶弘、姚誠蓮、傅崇玄、劉嗣業為副會長。
  • 營口蓋州青石嶺鎮:遺憾的旅遊小鎮
    蓋州青石嶺鎮坐落在渤海之濱,距離蓋州市區約五公裡,是蓋州市的北大門。其境內有一座東西向展布的大山,鬱鬱蔥蔥,巍然聳立。該山在遼、金、元、明、清時稱石城山,也稱高麗城山,青石嶺山。因嶺上產青石故名「青石關」,青石嶺也因此得名,並沿用至今。
  • 這座蓋州的古廟歷史已有八百年,比上帝廟還早二百年
    三官廟位於遼寧省蓋州市歸州鎮望歸線,始建於金大定年間(公元1161--1189年),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比著名蓋州上帝廟還要早200多年。三官廟內供奉天官(唐堯)、地官(虞舜)、水官(大禹)。民間自古就有「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之說,中國上古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禮儀,三官廟正是這種古老民族文化傳統的體現。廟內因供奉「天」、「地」、「水」三神,古稱為「三元宮」,百姓俗稱「三官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