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21 13:53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張銀燕
64歲的張先生一看到腕錶就拿出相機拍攝。張銀燕 攝
3月21日上午10點,64歲的溫州市民張先生一到達溫州國際會展中心,就直奔6號展館A03展位。「聽說這裡有隻『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腕錶』展出,我要好好欣賞一下。」
當天上午,2019溫州國際時尚文化產業博覽會在國際會展中心開幕。一隻詮釋東西方文化聚合之美的「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腕錶」,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目光。
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腕錶
「這隻腕錶以圓明園海晏堂十二生肖獸首為創作靈感,由我本人和瑞士歷峰集團、國際著名制表大師雷戈瑞巴特林先生一起設計研發。」溫州市陳瑞祥技能大師工作室負責人陳瑞祥告訴記者,「全球只生產12隻,目前已生產兩隻。」
歷時五年完成中西合璧手錶
82歲阿婆點讚:太偉大了!
陳強達(右三)向參觀者介紹腕錶背後故事。王建龍 攝
「一隻傳世腕錶,兩個百年家族,三代工匠精神,中西合璧、精雕細琢、五載竟成!」在展館內,陳瑞祥的父親陳強達向每一位參觀者介紹起腕錶的背景故事。
陳強達告訴我們,這款腕錶在藝術上首次將琺瑯、金雕、高級制表等技藝,和中國的書法藝術、生肖、長城、騰龍等傳統文化融合在一起,並選取了黃金、玫瑰金、鈦合金、青銅、琺瑯和寶石等材質,經過900道工序,包括600小時的質量控制檢驗,以及長達30天的觀察和嚴格測試,打造了世界高級制表領域的傳世珍品。
圓明園海晏堂十二生肖獸首原型由紅銅鑄造,此獸首腕錶表殼採用了與之契合的特殊青銅材質,根據佩戴者的使用而產生不同的表面氧化變色效果;錶盤中心創新運用綠色琺瑯配黃金紋理鑲嵌技藝,呈現圓明園海晏堂「水鍾噴泉」的獨特韻味;「十二生肖獸首」造型採用黃金微雕技藝,幾毫米大小的獸首表面細節處理和紋路精細繁雜,比如蛇首的鱗片、鼠首的毛髮、羊首的犄角等,是精雕大師在顯微鏡下耗費半年心血創作而成,它的精細程度在20倍放大鏡下仍然栩栩如生;獸首底部巧妙地構造了長城磚效果,極具中國特色,表殼鏡圈設計24格,代表一天的24小時和一年的24節氣;表殼底蓋上,鐫刻有溫州市著名書法家馬亦釗隸書十二時辰的漢字書法作品,這是中國書法作品首次在高級制表領域的展現;同時,透過底蓋藍寶石玻璃可以看見羅傑杜彼通過日內瓦印記認證的RD821精美機芯,其機芯自動陀部件更是創新技術,採用浮雕騰龍,龍爪牢牢抓住中心圓軸,以龍的運動為機芯上鏈,把精湛技藝和傳統文化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82歲的楊阿婆拍下腕錶照片。張銀燕 攝
聽完陳強達的介紹後,82歲的溫州市民楊阿婆豎起了大拇指。「把中國元素和溫州元素融合在外國人設計的腕錶內,這是一種創新,你們太偉大了!」
中國書法繪就腕錶藍圖
國際制表大師點讚:太美妙了!
腕錶的表殼底蓋,鐫刻有馬亦釗書法作品
能夠成功研發出這款「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腕錶」,裡面有陳瑞祥家族的不懈努力,也有書法家馬亦釗作出的貢獻。
在考慮獸首腕錶如何設計時,陳瑞祥的腦海中描繪過無數個版本。
老式英文有種叫花體英文,漂亮美觀又極具個性,經常出現在懷表上。陳瑞祥由此聯想到書法,「文化是相通的。溫州書法文脈歷代相承,出現了一批具有較高影響力的書法篆刻家。其中,馬氏家族是溫州名門。為何不在腕錶中融入中國書法,體現中國特色的同時,彰顯溫州文化呢」。
陳瑞祥的想法,得到了馬亦釗的支持。他花了數月時間,多次易稿,創作了一幅草書作品《聽泉》。2017年5月,陳瑞祥遠赴瑞士,與國際最為卓越的制表大師羅傑杜彼先生首次商談合作有關事宜。此行,他帶去了作品《聽泉》,贈送給羅傑杜彼先生。
陳瑞祥(右一)贈送書法作品《聽泉》與羅傑杜彼先生(中)合影
「當《聽泉》出現在眼前時,羅傑杜彼驚呼『中國書法和我們的花體英文很像』。」陳瑞祥笑著說,當時他還介紹了其涵義,「聽泉,意為坐在溪邊、山澗,聽泉水『叮咚、叮咚』流淌的聲音,如同鐘錶『滴答、滴答』聲,好像能聽到心聲,書法上面一方鳥蟲篆閒章『永受嘉福』,意為福壽健康、永遠幸福。羅傑杜彼聽後,非常高興。他說『太美妙了!這是我第一次收到中國書法作品,很珍貴』」。
馬亦釗的這件書法作品,深深地打動了羅傑杜彼,堅定了他對腕錶融入中國文化的信心。
之後,陳瑞祥與羅傑杜彼公司為生肖獸首腕錶項目進行反覆交流並共同修改完善設計,同時組織溫州大學機電學院學生開展「甌越匠心」暑期實踐活動,特地為獸首腕錶項目收集整理相關中國傳統文化內容,製作成冊交給羅傑杜彼公司相關研發團隊,並盛情邀請到羅傑杜彼於11月來北京參觀圓明園遺址和獸首真品,體驗中國傳統文化。
不幸的是,2017年10月14日,羅傑杜彼逝世,他生前將設計獸首腕錶的重任交託給了產品設計研發總監製表大師格雷戈瑞巴特林。這款腕錶也成為羅傑杜彼生前參與的最後一款腕錶。
精雕細琢只為弘揚中國文化
腕錶的「十二生肖獸首」造型
「為了設計這隻腕錶,我5次趕赴瑞士,特別是2018年11月至今就去了3次,共待了兩個月。此外,我和格雷戈瑞巴特林先生通過視頻、郵件等方式溝通不計其數。」陳瑞祥說,單單腕錶樣式設計圖就做了200餘張,每個環節都精雕細琢,盡善盡美。
「為何如此執著?」
對於記者的問題,陳瑞祥這樣解釋:「我們家從爺爺開始就收藏鐘錶,父親從事了一輩子的鐘表維修,而我也正在做鐘錶傳承這件事。我們收藏記錄了從1900年到2017年的100多件中國珍貴鐘錶。如果國家需要這些鐘錶,我們會無償捐贈給國家,這是我們家族三代人的夢想。而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對於每個中國人來說都有特殊的意義。我們家沒有別的能力,只想通過鐘錶,邀請世界頂級的鐘表公司、制表大師參與製作獸首腕錶,把中國當年流失的國寶象徵性收藏回來。」
「這隻獸首腕錶的研發製成,是溫州乃至中國技藝和文化的一次很好傳播,也是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一份溫州賀禮。」陳瑞祥表示,希望更多國際知名企業能關注中國傳統文化,開展廣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