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不了解北京中軸線就搞不懂北京城
有人說沒逛過北京中軸線不算真正遊北京
甚至有人說不懂北京中軸線莫談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 ...
北京中軸線是自元代以來北京城市東西對稱建築的對稱軸全長約7.8公裡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這條中軸線匯集了帝都古代城市建築的精髓也見證了北京城的變遷和北妞一起來看看其沿途的景點吧~
第一站永定門
永定門是當年北京外城的南大門,在所有外城門中是最大的一座,也是從南部出入京城的通衢要道。始建於1553年明嘉靖時期,取「永遠安定」之意,共跨越了明、清兩代。
永定門箭樓『1553年始建,1957年拆除』
永定門老城樓『1553年始建,1957年拆除』
城樓形制一如內城,重簷歇山三滴水樓閣式建築,灰筒瓦綠琉璃瓦剪邊頂,高大恢弘。這座城門在1957年以妨礙交通和已是危樓為名被拆除,現存城樓為2004年重建。
2004年重建的北京永定門新城樓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永定門東濱河路永定門公園內交通:地鐵14號線到永定門外站下車,步行可至。周圍景點:陶然亭公園、北京自然博物館
第二站天壇
既然到了永定門,自然要去它東面的天壇走一遭。它是如今保存完好的壇廟建築群,這個明清兩代皇帝用來祭天祈求五穀豐登的地方,無論在整體布局還是單一建築上都反映出天地之間的關係。
地址:東城區天壇東路甲1號交通:地鐵5號線天壇東門站主要景點:圜丘壇、皇穹宇、祈谷壇、皇乾殿、七十二連房、祈年殿、丹陛橋、齋宮、南神廚院、神樂署等
第三站正陽門(前門)
一路向北,穿過珠市口大街,就來到了前門,也就是正陽門。包括箭樓和城樓,原由甕城牆連為一體,後因修路分割成了兩個部分。但一般人們也把大柵欄那個地方叫做前門,所以說嚴格意義上來說,前門的概念是一個區域,範圍是正陽門和它前面的珠市口、大柵欄等區域。
正陽門(前門)箭樓『1439年始建』
正陽門(前門)城樓『1439年始建』
正陽門毗鄰毗鄰舊使館區,靠近繁華的大柵欄商業區和老前門火車站,一直都是炙手可熱的北京旅遊必去景點之一。
現在的前門大街上,聚集了眾多北京老字號門店,每天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雖然成為了商業街,但商業元素跟原本的古城建築結合的很好,一點也不會失了古都顏色。
周邊遊推薦去東交民巷。這條北京最長的胡同在舊中國的時候曾是使館區,西洋小樓比肩而立,保存完整的歷史風貌,時刻警醒著人們,勿忘國恥!
地址:東城區前門東大街交通:地鐵2號線前門站周圍景點:城樓、箭樓、北京民俗展覽館、東交民巷
第四站先農壇
先農壇又名「山川壇」,位於正陽門西南,其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距今已有五百八十多年的歷史。它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山川、神農等諸神的重要場所,亦是皇家最早在城南設立的僅有的一座皇家禁苑。
地址:宣武區東經路21號交通:乘17、20、36、54路站先農壇下車主要景點:慶成宮、太歲殿(含拜殿及其前面的焚帛爐)、神廚(包括宰牲亭)、神倉、俱服殿、觀耕臺、妃宮殿、神祇壇
第五站天安門
天安門是明清兩代北京皇城的正門,始建於明朝永樂十五年(1417年),最初名「承天門」,寓「承天啟運、受命於天」之意。設計者為明代御用建築匠師蒯祥。清朝順治八年(1651年)更名為「天安門」,取「受命於天,安邦治國」之意。
民國時,天安門廣場是四周有圍牆的廣場,後來天安門城樓被重新規劃,就變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天安門廣場的樣子。
地址:東城區天安門廣場北側交通:1、乘北京地鐵1號線,1、5、10、20、52路公共汽車天安門東下車。2、乘北京地鐵2號線,9、17、22、44、59、66、67、69、71、120、673、93、622、608、901、特2、特4路、BRT1等公共汽車前門下車。主要景點:金水橋、城樓、華表、天安門廣場
第六站太廟
天安門東側的勞動人民文化宮即是明清時期的太廟。太廟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奠祖先的家廟,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佔地二百餘畝,是根據中國古代「敬天法祖」的傳統禮制建造的。地址:天安門東側勞動人民文化宮交通:地鐵1號線天安門東站主要景點:正門、五彩琉璃門、大戟門、戟門橋、燎爐、前殿、中殿、後殿、享殿東配殿、享殿西配殿、祧殿
第七站社稷壇
社稷壇位於天安門西側,為明清兩代祭祀社、稷神祇的祭壇,社稷壇全園面積約360餘畝,主體建築有社稷壇、拜殿及附屬建築戟門、神庫、神廚、宰牲亭等。因1925年孫中山先生的靈柩曾停放在園內拜殿中,1928年命名為中山公園。
地址:東城區中華路4號中山公園內交通:1、2、4、5、10、20、52、57、22、54、120、802、特1路中山公園或天安門站下車主要景點:社稷壇、拜殿、戟門、保衛和平坊、水榭、蘭亭碑亭、唐花塢、習禮亭、四宜軒、迎暉亭、花廊、宰牲亭、格言亭、投壺亭、松柏交翠亭、來今雨軒、音樂堂、長青園、愉園和蕙芳園、兒童運動場等
第八站故宮
故宮無需多說,北京中軸線的一切秩序都是為這個紫禁城而生。是中國明清兩代24位皇帝的皇宮,是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築傑作,也是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古建築群。故宮宮殿建築均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一。
端門城樓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結構和風格與天安門相同。端門城樓主要是存放皇帝儀仗用品的地方。
端門『1420年始建』
午門始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是紫禁城的正門,由於居中向陽,位當子午,故名午門。午門『1420年始建』
在故宮太和門前從廣場南部自西向東蜿蜒流淌著一條如弓形的金水河。河上並排橫跨五座單孔石橋。這就是所謂的「內金水橋」。
內金水橋
太和門是紫禁城外朝莊嚴的門戶,明永樂年建成,初稱奉天門,嘉靖朝改名皇極門。清順治入主北京後始名太和門。
太和門『1420年始建』
太和殿是紫禁城中的至尊金殿,即民間所謂皇宮中的「金鑾寶殿」,這裡是皇帝舉行重大朝典之地。
太和殿『1420年始建』
地址:東城區景山前街4號交通公交:1、乘坐1路、2路、52路、59路、82路、99路、120路、126路、觀光1線、夜17路、夜1路、夜2路、專2路在「天安門東」站下車然後步行約900米到達午門。2、乘坐1路、5路、52路、99路、觀光1線、夜1路、專2路公共汽車在「天安門西」下車,然後步行約1000米從午門進入。地鐵:乘坐地鐵1號線在「天安門東」站下車,步行約900米,即可從午門進入故宮。周圍景點:故宮鐘錶館、故宮珍寶館、天安門、天安門廣場、國家大劇院、國家博物館、北海公園、景山公園等。
第九站景山
從故宮的神武門出來,對面就是景山。景山原為元、明、清三代的皇家御苑,為了保護皇宮也用作瞭望哨所。景山東麓,原有一株向東傾斜的低矮老槐樹,是當年明崇禎朱由檢自縊的地方。
如果天氣好,有福了。登上景山公園的最頂端,從這裡觀賞一下北京的中軸線,把這個讓人讚嘆的城市布局盡收眼底,看看你來時的路吧,這裡絕對是北京城內最好的觀景臺了。
地址:西城區景山西街44號交通自駕:沿文津街行駛770米,稍向左轉行駛110米,右前方轉彎進入景山前街; 沿景山前街行駛450米,左轉行駛40米,右轉 即到景山公園。公交:5路景山西街下,58、60、111、124路景山東街下車,111、124路路景山東門下車,101、103、109、124、810、685、 814、846路故宮下車。主要景點:綺望樓、五方亭、景山明代古道、壽皇殿、觀德殿、牡丹園、興慶閣北京景山公園遊園路線推薦:1、西門(入園)→西側主路→南門→萬春亭→觀妙亭→周賞亭→崇禎自縊處→東側主路→東門(出園)2、南門(入園)→萬春亭→輯芳亭→富覽亭→西側主路→後山主路→西門(出園)3、南門(入園)→萬春亭→後山主路→西門或東門(出園)4、東門(入園)→崇禎自縊處→萬春亭→南門→西側主路→後山主路→西門(出園)
第十站鐘鼓樓
中軸線的最北端,鐘樓和鼓樓是一組古建築,原來是元、明、清代都城的報時中心。兩樓前後縱置,氣勢雄偉,巍峨壯觀,在城市鐘鼓樓的建制史上,北京鐘鼓樓規模最大,形制最高,是留存至今最重要的古代標誌性建築。每到年節,依然能聽到宏厚有力的鐘鼓聲,成為京城著名的一景。
地址:東城區地安門外大街鐘樓灣胡同臨字9號交通公交:1、乘5、60、107路「鼓樓」下;2、乘坐13、684路在「國子監」下;3、乘坐116、117在「雍和宮」下。地鐵:1、乘坐5號線在「雍和宮」站下;2、乘坐2號線、8號線「鼓樓大街」站下。周圍景點:鐘鼓樓文化廣場、後海酒吧街、胡同、什剎海公園
你以為到這就結束了,
No No No,前方高能預警,請再將手機橫過來看!
比起別人家的「一日遊」,這樣特別吧?了不起的一次旅程,絕對讓你回味無窮如果又累又餓,到什剎海的酒吧坐坐聽一曲,喝一杯回味一下一整天的旅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