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氣超高的景點,與北京城中軸線相鄰,被稱為「北方水鄉」

2021-01-12 阿淵說旅遊

北京,是一座魅力無窮的城市,仿佛不管是誰,來了這裡都會收穫驚喜。如果你熱愛城市風光,北京的高樓大廈足以讓你折服;如果你喜歡歷史底蘊,北京的老城區讓你流連忘返;如果你喜歡自然風光也有長城等地供你遊覽,在這裡你總能找到喜歡的東西。

它作為一國之都,旅遊景點也是多不勝數,比如故宮、南鑼鼓巷、王府井等,其中有一處景點人氣超高,與北京城中軸線相鄰,被稱為「北方水鄉」,你知道它的名字嗎?

水鄉,向來是江南的代稱,北京的水鄉想必也有一大片湖吧,所以答案就是什剎海了,它是北京內城唯一一處具有開闊水面的開放型景區,水域面積達33.6萬平方米,位於市中心城區西城區,毗鄰北京城中軸線。

曾經有人以「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來形容它,足可見湖光山色秀麗,難怪能被譽為「北方水鄉」。整個什剎海包括前海、後海和西海三個水域以及鄰近地區,據說原本四周有十座佛寺,所以又被稱作「十剎海」。

我們都知道,什剎海不僅僅指這一片水域,還有這片歷史文化街區,大致可從地安門外的大街北側算起,南邊到龍頭井,往西北方向到柳蔭街等地,它是北京城內面積最大,風貌保存最完整的歷史街區,在北京的諸多旅遊景點中人氣超高。其實,不僅是旅遊業發達的現代它深受遊客歡迎,早在清朝它就成為消夏勝地。

在諸多古建築中,各個王府別具特色,比如恭王府、慶王府、醇親王府等。

恭王府,是清代規模最大的一座王府,總體佔地面積達6萬平方米,分為府邸和花園兩部分,各種建築30多座,曾經是和珅、永以及奕的府邸,也見證了清王朝從盛轉衰的歷史,所以有人說: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慶王府,位於西城區定阜街3號,現在只有西部的生活區建築還基本保存完整,有三組並排的院落,後面是一座二層小樓。

醇親王府,是清朝規模較大的一座王府,佔地面積約4萬平方米,曾經是納蘭明珠、的府邸。王府可分為中、西、東三路,中路的大殿、後殿以及樓是府邸主要部分,後半部分是王府花園。曾經宋慶齡女士在此處生活,現在又作為宋慶齡故居開放。

除了王府外,就是名人故居了,比如梅蘭芳故居、郭沫若故居等。有意思的是,這些名人故居原本也是王府的一部分,梅蘭芳故居是慶親王府的一部分,郭沫若故居是恭王府的一部分。

這裡還有諸多貝勒府、佛寺、關嶽廟、鐘鼓樓等歷史古蹟,不知道諸多歷史古蹟中,你最喜歡哪一部分呢?你去過北京嗎?最喜歡北京哪一處風景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旅途故事吖~

相關焦點

  • 元大都中軸線和明朝北京城中軸線是同一條線?
    北京中軸線上的古建築以及分布在中軸線兩側的胡同街巷,積澱著北京厚重的歷史文化。  ■元朝大都城的中軸線和明朝北京城的中軸線,到底是不是同一條線  元大都城牆周長約60裡,是南北長於東西的長方形。徵虜大將軍徐達在進攻元大都之前曾經請示朱元璋,如果元朝皇帝棄城逃跑是否追擊。朱元璋回答無須追擊,只要固守邊境防止元軍反攻即可。
  • 北京城中軸線為何不指正南正北?
    北京中軸線上的古建築以及分布在中軸線兩側的胡同街巷,積澱著北京厚重的歷史文化。  元朝大都城的中軸線和明朝北京城的中軸線,到底是不是同一條線  元大都城牆周長約60裡,是南北長於東西的長方形。徵虜大將軍徐達在進攻元大都之前曾經請示朱元璋,如果元朝皇帝棄城逃跑是否追擊。
  • 北京一條神秘的中軸線聯結了多少旅遊景點
    北京這座古都建城有幾百年歷史了,在北京城內,有一條神秘的建城中軸線,這條中軸線聯結了好多的旅遊景點,東西兩側好多景點都在這條中軸線旁邊,這條線的起點就是永定門的箭樓,往北到鐘樓,總共不到8公裡,至今這條線又向北延伸出去了,這是後來的事,咱先說到鐘樓這一段,從南往北的建築依次是永定門
  • 南中軸線起點永定門:位置獨特風景好 北京城五鎮之一也在這兒
    要想了解北京這座城市的歷史,離不開中軸線。在歷史上,這條中軸線也被稱作「龍脈」。它是一條貫穿南北的中軸線,南起永定門,北到鐘鼓樓,長達7.86公裡的線路上,匯集了北京古代城市建築的精髓。建築大師梁思成曾這樣讚美這條中軸線:「一根長達八公裡,全世界最長,也是最偉大的南北中軸線穿過全城。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的建立而產生。」
  • 沒逛過北京的中軸線,能算遊過北京城?
    有人說不了解北京中軸線就搞不懂北京城有人說沒逛過北京中軸線不算真正遊北京甚至有人說不懂北京中軸線莫談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 ...北京中軸線是自元代以來北京城市東西對稱建築的對稱軸全長約7.8公裡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這條中軸線匯集了帝都古代城市建築的精髓也見證了北京城的變遷和北妞一起來看看其沿途的景點吧~第一站永定門永定門是當年北京外城的南大門,在所有外城門中是最大的一座,也是從南部出入京城的通衢要道。始建於1553年明嘉靖時期,取「永遠安定」之意,共跨越了明、清兩代。
  • 夜讀| 北京城的中軸線是怎樣一步一步形成的?
    北京有兩句老話,一是「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另一句是「先有什剎海,後有北京城」。前者是說建於西晉永嘉元年(公元307年)的北京第一座寺廟潭柘寺,後者則是指1800年前的東漢末年,因永定河改道而形成的今天什剎海、北海、中海等一連串大小不一的湖泊。
  • 明代北京城和中軸線如何建成?永樂帝因何遷都北京?
    俯瞰北京中軸線 資料照片 新華社/TAKEFOTO供圖目前,北京中軸線申遺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同時今年也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故宮、首都博物館等機構也舉辦了類似主題的展覽,向人們介紹了明初北京城的建城歷史。根據史料記載,有關都城中軸線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而北京城中軸線的規劃,始自元代而成於明代。
  • 「北京中軸線」的文化魅力
    只有北京的中軸線,目前保存得最為完整,以紫禁城為中心,向北延伸到鐘鼓樓,向南延伸到永定門,全長7.8公裡,周圍的太廟、社稷壇、天壇、先農壇等皆保留基本完好,因此,北京中軸線是全國古都中軸線的典型代表。  北京中軸線在城市變遷中的變化  北京的城市發展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在成為都城之前,第二個階段是在成為都城之後。
  • 穿越中軸線 品讀北京城
    原標題:穿越中軸線 品讀北京城   觀展亮點   欄板吻獸拼出「元大都」   中國人自古都在努力追求形成城市中軸線,但直到元朝才出現了最接近《周禮·考工記》提出的理想都城的模式——元大都,確立了今天北京中軸線的雛形。   這是一座什麼樣的城?
  • 北京城曾有兩條中軸線
    上周末,北京市委書記蔡奇今年第三次調研中軸線申遺,他強調,要加強國際交流與比較研究,狠抓年度任務落實,更加紮實推進中軸線申遺保護工作,使之成為向全世界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窗口,展示大國首都文化自信的典範。「中軸線申遺」說了不少年了,為什麼這麼重視北京的中軸線?
  • 北京中軸線的傳承與發展
    傳統中軸線的北延南伸南起永定門中心點,北至鐘樓的中心點,全長達7.8公裡的北京傳統中軸線被稱世界城市建設史上的奇蹟。這條中軸線,匯集了北京古代城市建築的精髓,見證了北京城的滄桑變遷。新式現代建築增添了中軸線獨特的體育氣質,而北中軸延長線兩側的對稱建築,如北辰路東面的國家奧林匹克中心與西面的中華民族園又延續繼承了中軸線傳統的對稱與均衡之美。2001 年,北京取得奧運會舉辦權,北京中軸線得以進一步向北延伸,為北京奧運會而建設的奧林匹克公園又與亞運村融為一體,被稱為人類文明成就的軸線。它既是北京中軸線文脈的延續和發展,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延續和發展。
  • 北京攻略景點篇|圖說北京中軸線,一條線,一座城~
    都有都有,向中看齊~~~~今天圖說北京中軸線帶您來個一條龍之旅~明清北京城的中軸線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直線距離長約北京申奧成功後,中軸線再次向北延長,成為奧林匹克公園的軸線。「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線的建立而產生。現在讓我們穿越時空,去領略從清朝至今京城的傳奇脊梁,關注那條長達7.8公裡的古中軸線,我們就能發現北京城歷史的另一種風貌。」
  • 北京中軸線:忽必烈為啥要在中軸線上修建都城?難怪能統一中國
    凡是了解北京的或者是北京本地的人都知道,北京城市是東西對稱的,就像咱們小學時學的軸對稱一樣,它是有一條對稱軸,左右兩邊對稱的。這條中軸線南起外城永定門,直抵鐘樓的中心點,連著外城、內城、皇城和紫禁城,就像一條脊梁一樣,在北京城的中央一貫到底,北京市諸多建築物也位於此條軸線上。
  • 中國名家畫北京(5):中軸線繪出新老交融北京城
    畫家任寶利在整理自己的「北京中軸線」初稿  千龍網訊(記者 李同非)南起永定門、北到鐘鼓樓,在北京的地圖上,一條貫穿南北的中軸線醒目地穿過這座古老的城市,它匯集了北京城古代建築的精髓,見證了北京城的發展變遷。
  • 北京有個名字獨特的景點,有著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神韻!
    想知道更多好玩,免費,新奇景點的吃喝玩樂攻略嗎?歡迎關注蟋蟀大叔愛旅遊!今天,蟀大叔跟大家介紹一個隱藏在北京深處的北方水鄉!燕京勝景之一,遊樂消夏之所,名字獨特,有著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神韻,遊客如織!
  • 《北京城中軸線古建築實測圖集》正式出版發行
    《北京城中軸線古建築實測圖集》正式出版發行 《北京城中軸線古建築實測圖集》內頁。中新網 圖6月2日,《北京城中軸線古建築實測圖集》正式出版發行儀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舉行。文化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劉曙光,中國工程院院士傅熹年,故宮博物院原院長鄭欣淼,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柴曉明,以及該書部分編寫人員出席發行儀式。
  • 《北京城中軸線古建築實測圖集》出版 七百幅圖片展現中軸線
    本報訊(記者 王巖)在昨日舉行的故宮研究院一年一度的學術工作發布會上,《北京城中軸線古建築實測圖集》整理出版。該圖集首現20世紀40年代北京中軸線最大規模古建築實測成果。   據介紹,《北京城中軸線古建築實測圖集》整理項目初議於2005年,2013年10月故宮研究院成立後,作為首批通過媒體向社會公布的十大項目之一,由故宮博物院與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合作正式啟動。該書的整理出版,對北京城中軸線建築群的保存、研究、修繕、復原有著不可替代的指導意義。
  • 北京的古橋|中軸線上的橋
    北京的古橋:歷史上北京的橋梁不僅數量眾多,而且形式多樣,別具風採。可以說,北京的古橋是人類建築和藝術寶庫中的重要寶藏之一。「北京的古橋」欄目將展現北京古橋的歷史與文化,並向公眾介紹北京古橋保護的工作進展與成果,從而喚起更多人對北京古橋文化的熱愛與傳承。
  • 一條軸線,統領全城,明代北京城和中軸線是如何建成的?
    目前,北京中軸線申遺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同時今年也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故宮、首都博物館等機構也舉辦了類似主題的展覽,向人們介紹了明初北京城的建城歷史。根據史料記載,有關都城中軸線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而北京城中軸線的規劃,始自元代而成於明代。在北京中軸線申遺工作有序推進時,有必要對北京城以及這條中軸線的建成歷史做一些回顧。
  • 中軸線統領北京城,一根線的由來
    中軸線統領北京城一根長達八公裡,全世界最長,也最偉大的南北中軸線穿過了全城。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的建立而產生。而在我國,最偉大的城市中軸線,則非北京莫屬。這條中軸線怎麼確定的呢?有一種說法認為,劉秉忠參照忽必烈即位大汗的元上都(今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正藍旗上都鎮,距北京約270公裡)來規劃大都的中軸線,這條中軸線不偏不倚正對著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