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攻略景點篇|圖說北京中軸線,一條線,一座城~

2020-12-04 懶貓旅人

都有都有,向中看齊~~~~

今天圖說北京中軸線

帶您來個一條龍之旅~

明清北京城的中軸線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直線距離長約7.8公裡。

北京申奧成功後,中軸線再次向北延長,成為奧林匹克公園的軸線。

「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線的建立而產生。現在讓我們穿越時空,去領略從清朝至今京城的傳奇脊梁,關注那條長達7.8公裡的古中軸線,我們就能發現北京城歷史的另一種風貌。」

—— 建築大師梁思成

那麼,穿越這條偉大軸線,

我們將會看到什麼呢?

(手機屏要橫過來哦)

「 走走中軸線 」

第一站:永定門

永定門最早稱為「正陽外門」,

明嘉靖四十三年正式命名為永定門

遙望永定門城樓和箭樓。

清代繪製的九門深處圖

永定門城樓位於北京中軸線南端,

是明清北京外城城牆的正門及從南部出入京城的通衢要道,

也是北京外城城門中最大的一座。

第二站:人民英雄紀念碑

人民英雄紀念碑

是新中國成立後首個國家級公共藝術工程,

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紀念碑,

碑上的字可是大有文章

根據現有的資料,

人民英雄紀念碑碑文是周恩來總理手書;

題碑名的,是毛主席的書作。

毛主席寫這幾個字非常用心,前後寫了三幅作品。

寫完了之後,他還和專家們共同討論,

如果覺得不夠到位,他還可繼續重寫。

毛主席手寫的作品現在還在市檔案館保存著,

這是當時非常珍貴的史料見證。

這110餘字,看似簡單,但周總理下筆十分細心。

前後將這字寫了40餘遍……

周總理還將他的手稿送到紀念碑設計處處長、

雕塑藝術家劉開渠那裡,請他把關。

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

會聚了魏長青、鄭振鐸、吳作人、梁思成、劉開渠

等一大批當時中國最優秀的文史專家、建築家、藝術家。

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複雜,分為很多個部分。

主要有碑身、須彌座和臺座三部分。

當時浮雕設計由劉開渠等人負責,

而林徽因負責的是須彌座的花紋圖案。

後來林徽因逝世,人們為了紀念她,

還把她為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的圖案之一

(沒有被採用的圖案)刻在她的墓碑上。

第三站:天安門

1949年10月1日,在這裡舉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

由此被設計入國徽,並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

每天來天安門的人絡繹不絕

天安門寄託著無數人對於祖國的深厚情感

第四站:故宮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

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

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

提起故宮,

一場浩浩蕩蕩的文物保護運動

一個民族上千年的興衰沉浮

故宮需要您去細細品

慢慢看

一磚一瓦都在說著歷史

第五站:鼓樓

第六站:鐘樓

鐘鼓樓是中國傳統建築之一,屬於鐘樓和鼓樓的合稱

城市中的鐘鼓樓早為專用報時建築

古代裡坊制城市(見裡)實行宵禁,

早晚擊鼓為啟閉坊門的信號。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京師時,

鐘鼓樓上文物遭到了破壞,建築倖免於毀。

民國年間鐘鼓樓對外開放

第七站:南鑼鼓巷

南鑼鼓巷是一條胡同

因其地勢中間高、南北低,如一駝背人,

故名羅鍋巷。

到了清朝,

乾隆十五年(1750年)繪製的《京城全圖》

改稱南鑼鼓巷。

南鑼鼓巷是我國唯一完整保存著元代胡同院落肌理的

棋盤式傳統民居區

南鑼鼓巷及周邊區域曾是元大都的市中心,

明清時期則更是一處大富大貴之地,

這裡的街街巷巷擠滿了達官顯貴,

王府豪庭數不勝數,

現在完全改造成為步行街。

第八站:鳥巢

體育場由雅克·赫爾佐格、德梅隆、艾未未以及李興剛等設計

設計者們對這個場館沒有做任何多餘的處理,

把結構暴露在外,因而自然形成了建築的外觀。

第九站:水立方

「水立方」是北京奧運會國家遊泳中心,

它的膜結構是世界之最。

它是根據細胞排列形式和肥皂泡天然結構設計而成的,

這種形態在建築結構中從來沒有出現過,

創意十分奇特。

水立方和鳥巢均是北京2008年奧運會主要比賽場館,

也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標誌性建築物之一

如今已成為北京市的新地標。

第十站:奧林匹克森林公園

應2008年奧運會所建造的森林公園

公園佔地680公頃

第一個全面採用生態節能建築技術的大型城市公園。

了不起的

中軸線

中軸線申遺堅持「保護為主、科學管理」的理念,

確定了永定門、先農壇、天壇、正陽門及箭樓、

毛主席紀念堂、人民英雄紀念碑、天安門廣場、

天安門、社稷壇、太廟、故宮、景山、

萬寧橋、鼓樓及鐘樓14處遺產點

2008年8月8日晚,北京奧運之夜。

29個燦爛的「煙花腳印」

沿著北京中軸線,

從永定門一步步走向鳥巢,儀式感十足。

「 中軸線趣聞」

中軸線古代又叫子午線,

中午12的太陽與中軸線垂直,

故宮的太和殿上的龍椅就在中軸線上,

皇帝在龍椅上坐正坐在中軸線上。

中午12點的太陽與中軸線垂直,

正好照到紫禁城乾清宮的正大光明牌匾

上的正大光明四個大字。

還有更多中軸線的故事

敬請期待

相關焦點

  • 北京一條神秘的中軸線聯結了多少旅遊景點
    北京這座古都建城有幾百年歷史了,在北京城內,有一條神秘的建城中軸線,這條中軸線聯結了好多的旅遊景點,東西兩側好多景點都在這條中軸線旁邊,這條線的起點就是永定門的箭樓,往北到鐘樓,總共不到8公裡,至今這條線又向北延伸出去了,這是後來的事,咱先說到鐘樓這一段,從南往北的建築依次是永定門
  • 讀懂北京中軸線,讀懂北京這座城
    2019年12月21日,「讀城——探秘北京中軸線」展覽在首都博物館禮儀大堂盛大開幕。該展是繼一期「追尋歷史上的北京城池」和二期「發現北京四合院之美」之後推出的專門為青少年量身定製、展教一體的大型互動體驗式項目。本次展覽共展出文物22件套,展現了北京中軸線在鬥轉星移中的生生不息與恆久神韻。
  • 「讀城——探秘北京中軸線」展覽開幕
    昨天上午,「讀城——探秘北京中軸線」展覽在首都博物館開幕。展覽現場,觀眾們結合地圖和中軸線模型了解城市的變遷。記者 饒強攝   體現著北京獨有壯美秩序的中軸線變成一首「歌」,隨著中軸線上高低錯落的屋頂,時而高昂清脆,時而渾厚低沉;一步之內,看盡百年中軸變遷,在紫禁城的「建築」裡尋找畫師留下的秘密;穿過大柵欄林立的各式幌子,乾隆五十年御製的「養老銀牌」露出真容……昨天,「讀城——探秘北京中軸線」展覽在首都博物館開幕,中軸數百年風雲濃縮在1000平方米展廳內。
  • 北京五日遊去哪些景點 北京五日遊攻略
    那麼小編就為你帶來了關於北京五日遊的旅遊攻略,讓大家能夠更好地玩轉於北京。那就來看看北京五日遊去哪些景點吧!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
  • 北京一座被拆除又重建的城門,矗立在北京中軸線上,這樣看才完美
    北京是個歷史古都,上世紀五十年代北京城市道路建設的時候,很多古城牆、城樓被拆除了,這些城樓後來只有一座被重建。位於北京中軸線左安門和右安門中間的永定門就是了,1957年被拆除了,2004年重建復原,它與北面的前門大街和正陽門城樓相視對望,成為北京城一道風景線。
  • 首博新展解讀北京中軸線
    在首都博物館近日舉行的「讀城——探秘北京城中軸線」展覽開幕式上,精彩有趣的活動吸引了許多人參與。展覽以青少年為核心受眾,為青少年量身定製學習性和互動性強的社教活動,展出文物22件套,通過「溯·前世傳奇」「探·大國意蘊」「話·今生新姿」三個篇章,講述了北京中軸線的歷史沿革、文化底蘊和多彩故事。
  • 北京人氣超高的景點,與北京城中軸線相鄰,被稱為「北方水鄉」
    北京,是一座魅力無窮的城市,仿佛不管是誰,來了這裡都會收穫驚喜。如果你熱愛城市風光,北京的高樓大廈足以讓你折服;如果你喜歡歷史底蘊,北京的老城區讓你流連忘返;如果你喜歡自然風光也有長城等地供你遊覽,在這裡你總能找到喜歡的東西。
  • 北京的靈魂之線是北京中軸線!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靈魂之線」,北京也是如此。北京的「靈魂之線」就是北京中軸線,是指北京自元大都、明清北京城以來,北京城市東西對稱布局建築物的對稱軸,它凝聚著北京這座城市文化歷史發展的精髓,指引著一代代人探尋這座古都的歷史淵源。
  • 北京學聚焦中軸線內涵 助力中軸線申遺
    9月25日,「北京中軸線內涵挖掘與文脈傳承——第22次北京學學術年會」在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召開。來自北京市社科聯、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北京聯合大學等60多家單位的100多位專家學者、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地方文化工作者和學生參加了此次學術研討會。此次共收到論文46篇。
  • 北京中軸線申遺有哪些景點? 北京美協組織畫家都畫了下來
    」第六輯,重新將北京中軸線景點和相關申遺工作拉回公眾視線。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以此為契機,北京美協於去年9月啟動「『京城之脊•••一脈綿延』北京中軸線申遺主題創作活動」,助力北京中軸線申遺整體工作。
  • 北京故宮景點介紹 門票信息及交通攻略
    故宮位於北京市中心,也稱「紫禁城」,是北京中軸線的一顆明珠。》》故宮旅遊攻略 》》故宮門票預定攻略  紫禁城南北長961m,東西寬753m,四面圍有高10m的城牆,城外有寬52m的護城河,真可謂有金城湯池之固。紫禁城有四座城門,南面為午門,北面為神武門,東面為東華門,西面為西華門。
  • 中軸線北端鐘鼓樓:外地人的景點 老北京的生活
    北京中軸線的最北端——鐘鼓樓,對於遊客而言,是景點;而鐘鼓樓對於老北京人來說,是生活。鐘鼓樓與周邊形成的胡同、四合院居住區,是北京古都風貌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大量的歷史人文信息,代表了一個時代的民俗文化特徵,「暮鼓晨鐘」是市民對老北京的記憶,也是「老北京」的象徵。「我覺得鐘鼓樓最大的變化,就是我從小生活的地方,有一天我長大了,突然發現它成為世界關注的熱鬧景點了。」打小兒在鐘鼓樓腳下辛安裡胡同長大的甄女士,非常感慨。
  • 短篇雜談:北京中軸線上的一座城門,建了兩百年
    「四九城」,因為城門很多又有特色,有「內九外七皇城四」的說法,故北京得名「四九城」。其中外城的一座城門,在風風雨雨中建了兩百年才建完,它就是永定門。永定門便是外城的正門。可惜的是,當時財政資金緊張,外城僅修了南面便沒錢了,形成了今天北京城「呂」字形的格局,要不北京城牆都是「環環相扣」的。
  • 我拍攝北京中軸線.「原創」
    北京中軸線是世界上最長的歷史最為久遠的城市中軸線,這條中軸線上以北京故宮為核心。南北在8.2公裡的範圍內串聯煙墩、永定門、天壇、正陽門、毛主席紀念堂、人民英雄紀念碑、天安門、端門、故宮、太和殿、景山、什剎海、鼓樓、鐘樓14座建築單元與建築群。
  • 「北京中軸線」的文化魅力
    只有北京的中軸線,目前保存得最為完整,以紫禁城為中心,向北延伸到鐘鼓樓,向南延伸到永定門,全長7.8公裡,周圍的太廟、社稷壇、天壇、先農壇等皆保留基本完好,因此,北京中軸線是全國古都中軸線的典型代表。  北京中軸線在城市變遷中的變化  北京的城市發展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在成為都城之前,第二個階段是在成為都城之後。
  • 北京中軸線!」
    2018年7月,醞釀十年之久的北京古都中軸線,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北京中軸線」的歷史和演變,東城區聯合人民文旅等多部門,本月開啟「中軸線」研學活動。戳視頻了解↓「你好!北京中軸線」活動講解員華麗娜小朋友們,我們來到的這道門它就是正陽門了,它是我們內城的第一道門,內城又是北城,對不對,那接下來,我們就要了解這道門它具有怎樣的特點。距今已有近600年歷史的正陽門,是老北京城的象徵,北京人親切的稱它為:前門樓子。
  • 我的北京旅遊小攻略
    住在北京一晃10年了,該去玩的地兒都打卡了。想著我們的攻略其實應該從最熟悉的開始!北京,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地處中國華北地區,中心位於東經116°20′、北緯39°56′,東與天津毗連,其餘均與河北相鄰,北京市總面積16410.54平方千米。北京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部、北部和東北部三面環山,東南部是一片緩緩向渤海傾斜的平原。
  • 北京的古橋|中軸線上的橋
    中軸線是 「北京的脊梁」,貫穿古城的南北。中軸線上的橋也堪稱城市文脈之瑰寶。在長達7.8公裡的北京城市中軸線上,從永定門到鐘鼓樓,共綿延有永定門橋、天橋、正陽橋、金水橋、內金水橋、神武橋、萬寧橋七座古橋,它們共同串起了北京城悠久的歷史。
  • 北京中軸線有哪些景點?文藝好去處盤點
    推薦閱讀:7月1日北京中軸線燈光秀視頻觀看入口  如果你希望去高!大!上!並且很!順!路!的一條龍之旅,身處大北京的你,有沒有想過——順著中軸線附近走一走?  北京中軸線是自元大都、明清北京城以來,北京城東西對稱布局建築物的對稱軸,以紫禁城為中心,向北延伸到鐘鼓樓,向南延伸到永定門,全長7.8公裡,周圍的太廟、社稷壇、天壇、先農壇等皆保留基本完好。
  • 沒逛過北京的中軸線,能算遊過北京城?
    有人說不了解北京中軸線就搞不懂北京城有人說沒逛過北京中軸線不算真正遊北京甚至有人說不懂北京中軸線莫談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 ...北京中軸線是自元代以來北京城市東西對稱建築的對稱軸全長約7.8公裡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這條中軸線匯集了帝都古代城市建築的精髓也見證了北京城的變遷和北妞一起來看看其沿途的景點吧~第一站永定門永定門是當年北京外城的南大門,在所有外城門中是最大的一座,也是從南部出入京城的通衢要道。始建於1553年明嘉靖時期,取「永遠安定」之意,共跨越了明、清兩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