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有都有,向中看齊~~~~
今天圖說北京中軸線
帶您來個一條龍之旅~
明清北京城的中軸線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直線距離長約7.8公裡。
北京申奧成功後,中軸線再次向北延長,成為奧林匹克公園的軸線。
「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線的建立而產生。現在讓我們穿越時空,去領略從清朝至今京城的傳奇脊梁,關注那條長達7.8公裡的古中軸線,我們就能發現北京城歷史的另一種風貌。」
—— 建築大師梁思成
那麼,穿越這條偉大軸線,
我們將會看到什麼呢?
(手機屏要橫過來哦)
「 走走中軸線 」
第一站:永定門
永定門最早稱為「正陽外門」,
明嘉靖四十三年正式命名為永定門
遙望永定門城樓和箭樓。
清代繪製的九門深處圖
永定門城樓位於北京中軸線南端,
是明清北京外城城牆的正門及從南部出入京城的通衢要道,
也是北京外城城門中最大的一座。
第二站:人民英雄紀念碑
人民英雄紀念碑
是新中國成立後首個國家級公共藝術工程,
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紀念碑,
碑上的字可是大有文章
根據現有的資料,
人民英雄紀念碑碑文是周恩來總理手書;
題碑名的,是毛主席的書作。
毛主席寫這幾個字非常用心,前後寫了三幅作品。
寫完了之後,他還和專家們共同討論,
如果覺得不夠到位,他還可繼續重寫。
毛主席手寫的作品現在還在市檔案館保存著,
這是當時非常珍貴的史料見證。
這110餘字,看似簡單,但周總理下筆十分細心。
前後將這字寫了40餘遍……
周總理還將他的手稿送到紀念碑設計處處長、
雕塑藝術家劉開渠那裡,請他把關。
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
會聚了魏長青、鄭振鐸、吳作人、梁思成、劉開渠
等一大批當時中國最優秀的文史專家、建築家、藝術家。
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複雜,分為很多個部分。
主要有碑身、須彌座和臺座三部分。
當時浮雕設計由劉開渠等人負責,
而林徽因負責的是須彌座的花紋圖案。
後來林徽因逝世,人們為了紀念她,
還把她為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的圖案之一
(沒有被採用的圖案)刻在她的墓碑上。
第三站:天安門
1949年10月1日,在這裡舉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
由此被設計入國徽,並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
每天來天安門的人絡繹不絕
天安門寄託著無數人對於祖國的深厚情感
第四站:故宮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
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
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
提起故宮,
一場浩浩蕩蕩的文物保護運動
一個民族上千年的興衰沉浮
故宮需要您去細細品
慢慢看
一磚一瓦都在說著歷史
第五站:鼓樓
第六站:鐘樓
鐘鼓樓是中國傳統建築之一,屬於鐘樓和鼓樓的合稱
城市中的鐘鼓樓早為專用報時建築
古代裡坊制城市(見裡)實行宵禁,
早晚擊鼓為啟閉坊門的信號。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京師時,
鐘鼓樓上文物遭到了破壞,建築倖免於毀。
民國年間鐘鼓樓對外開放
第七站:南鑼鼓巷
南鑼鼓巷是一條胡同
因其地勢中間高、南北低,如一駝背人,
故名羅鍋巷。
到了清朝,
乾隆十五年(1750年)繪製的《京城全圖》
改稱南鑼鼓巷。
南鑼鼓巷是我國唯一完整保存著元代胡同院落肌理的
棋盤式傳統民居區
南鑼鼓巷及周邊區域曾是元大都的市中心,
明清時期則更是一處大富大貴之地,
這裡的街街巷巷擠滿了達官顯貴,
王府豪庭數不勝數,
現在完全改造成為步行街。
第八站:鳥巢
體育場由雅克·赫爾佐格、德梅隆、艾未未以及李興剛等設計
設計者們對這個場館沒有做任何多餘的處理,
把結構暴露在外,因而自然形成了建築的外觀。
第九站:水立方
「水立方」是北京奧運會國家遊泳中心,
它的膜結構是世界之最。
它是根據細胞排列形式和肥皂泡天然結構設計而成的,
這種形態在建築結構中從來沒有出現過,
創意十分奇特。
水立方和鳥巢均是北京2008年奧運會主要比賽場館,
也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標誌性建築物之一
如今已成為北京市的新地標。
第十站:奧林匹克森林公園
應2008年奧運會所建造的森林公園
公園佔地680公頃
第一個全面採用生態節能建築技術的大型城市公園。
「
了不起的
中軸線
」
中軸線申遺堅持「保護為主、科學管理」的理念,
確定了永定門、先農壇、天壇、正陽門及箭樓、
毛主席紀念堂、人民英雄紀念碑、天安門廣場、
天安門、社稷壇、太廟、故宮、景山、
萬寧橋、鼓樓及鐘樓14處遺產點
2008年8月8日晚,北京奧運之夜。
29個燦爛的「煙花腳印」
沿著北京中軸線,
從永定門一步步走向鳥巢,儀式感十足。
「 中軸線趣聞」
中軸線古代又叫子午線,
中午12的太陽與中軸線垂直,
故宮的太和殿上的龍椅就在中軸線上,
皇帝在龍椅上坐正坐在中軸線上。
中午12點的太陽與中軸線垂直,
正好照到紫禁城乾清宮的正大光明牌匾
上的正大光明四個大字。
還有更多中軸線的故事
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