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的很多地方,流行著一句民間老話:新娘進了房,把媒人扔過牆。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又隱含了什麼寓意呢?今天就來說道說道。
1、婚禮現場,媒人必不可少
多數山東人在談婚論嫁時,至今還保留著一個老習俗,就是在婚禮的現場,必須把當初的媒人請到。而且位置極高,通常要和一方的父母並排而坐,婚禮中還要負責宣讀結婚證書、講述小夫妻戀愛歷程中的趣聞趣事等等。
為何媒人地位這麼高?這是因為古代婚姻均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沒有「自由戀愛」。無論娶妻還是嫁女,都要找媒人登門求親。進洞房前男女雙方見不到面,成功與否、是好是壞全憑媒人一張嘴。很多巧嘴媒人,常能成就一樁不被看好的婚姻。
2、媒人的作用,只限於成親之前
媒人的作用儘管很大,但是也僅限於男女成親之前。成親後,男女雙方居家過日子,也就沒有媒人什麼事了。而且男女其中一方,成親後才發現對方有很多不如意時,往往會怪罪媒人當初巧舌如簧。正因為如此,一些故事中的媒人、媒婆形象往往不佳。
所以山東人還有一句老話:媒婆一張嘴,死人能活了。《太平廣記》裡就有這麼一個故事:有個一貧如洗的人找不到媳婦,別人教他:「只要找個好媒人就能解決。」那人問:「媒人還能救得了我的窮?」對方說:「再窮的人,經過媒人嘴都變成了富戶。」
3、「新娘進了房,把媒人扔過牆」有兩層意思
山東老話「新娘進了房,把媒人扔過牆」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是形容有些人忘恩不義,用得著別人的時候就大獻殷勤,跑前跑後,生怕哪裡做得不到位。但一旦幫這人把事促成了,就恨不得「老死不相往來」,徹底把對方遺忘,不再維持必要的聯繫。
第二層意思是說,在生活和工作中人們總是健忘,尤其是爬到一定高位後,老覺得憑得是自己的本事,對幫過自己的人選擇性遺忘。更有甚者,當對方需要幫助時不管不問,一副幸災樂禍的模樣,有時還踩上幾腳,做落井下石的勾當。
4、把媒人扔過牆,這事經常發生
新娘進了房,把媒人扔過牆,在書上也能找到相近意思的話,比如《莊子》中有名句是:「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筌,是一種用竹子編制的捕魚器具,用筌捕完魚,只顧跑到家裡品嘗魚鮮,自然就把筌丟棄到角落了。
現實中「把媒人扔過牆」的事情經常發生!更多的時候,我們只顧急匆匆趕路,沒有時間回望過去在黑暗和寒冷中,曾給予我們光亮、溫暖的那些人和事。忘恩負義、反臉無情、過河拆橋……我們身上漸漸背負了這樣的標籤,內心也習慣了堅硬如鐵……
過去人們說,世上最靠不住的是媒人那張嘴,「富貴隨口定,美醜趁心生」。如今,媒人作為一種歷史現象,作用已無法和過去相比。但是關於媒人的話題還在民間被廣泛提及。
你說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