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是什麼意思?

2020-12-04 羊王

在農村生活的小夥伴們,基本上都聽過老一輩的人用著祖祖輩輩傳下來的農村俗語來給我們這些年輕人講道理。真的是很接地氣也很容易讓人理解的俗語,一些俗語雖然很簡單,但是卻有著深刻的道理,對人們的生活有著很好的指導作用。農村俗語老話也是農村特有的一種文化,對農村人來說,農村俗語老話對於自己來說是最通俗易懂的,話語簡短好記還很接近生活,還能給人起到指導的作用,一直到現在,農村俗語沒有像以前那麼常用,但是其中的道理還是很值得令人思考一番,而這句農村俗語「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是什麼意思呢?大家是怎麼看的?

「不做中」說的就是不做中間人,和事佬,在我們的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時候總是避免不了一些小摩擦或者矛盾。再好的朋友親人之間也會發生矛盾的,並且在發生矛盾和摩擦的時候,雙方都是各有各的理由,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無論中間人說什麼,誰也不會謙讓著誰,這時就會有很大的矛盾,在這個時候,要是來個中間人想勸說的話,是起不到什麼作用的,反而會更容易讓雙方的矛盾加重,因為有的人就是這麼不聽勸,越是有人勸說越是更加的怒火,反而不能起到調節的作用,

尤其是在農村有的家庭發生婆媳矛盾,或者是和鄰居之間發生摩擦,大家都是會請村裡德高望重的人來進行調解,不是什麼人都可以調解成功的,因為有時農民的矛盾糾紛是很複雜的,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是說不清道不明的,所以做中間人的風險是很大的,必須要有「一碗水端平」的覺悟,不然的話得罪哪一方最後都會是出力不討好的,反而得罪人,惹來不必要的麻煩,這就像我們所說的「拉偏架」。拉偏架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會讓矛盾更加激化。一般不是有面子有威信的人可幹不來。

「不做保」說的就是不做擔保人,大家都知道擔保人是幹什麼的,擔保人一般就是發生在民間貸款關係上面,這件事情是很多人都不願意做的,能夠幫忙作保的也是非常信任他的,作為擔保人,一旦自己擔保的對象不能及時按照合約還帳的時候,都是要找這個擔保人來負責任的。也就是要替借款人還帳,因此在農村,做擔保人的風險性也是很大的,畢竟人心隔肚皮,就算平時再好,一旦有麻煩,保不齊對方就不會坑害你,如果有人要你做擔保人的時候,一定要量力而行,更要認清借款人的人品和還貸能力,別到最後自己弄得裡外不是人,所以一般都不會做擔保人。

「不做媒人三代好」按理來說做媒人,這種牽紅線的月老是積德行善的大好事,幫助別人撮合婚姻大事是值得敬仰的,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做媒人也是出力不討好的事情,為什麼這麼說呢?有句話說的好「媳婦娶進門,媒人靠南牆」,別人把媳婦娶進門,就沒有媒人的什麼事了,但是並不是這樣,婚姻本身就很複雜,要是小兩口鬧矛盾了,就會把媒人給牽扯進來,尤其是在農村,兩口子吵架的時候就會遷怒於媒人,會責怪當初如果不是聽了媒人的花言巧語的哄騙,結果怎麼會如何如何!這時候媒人就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的結果,要是碰到不講理的主,會見媒人一次就罵媒人一次,這樣的人不少,搞得媒人自己不得安寧,禍及三代人也不好說,一般媒人這個活不好幹,也不是什麼人都能幹的。

這句農村俗語其實說的就是中間人、媒人、擔保人是最不好做的三種人,特別的出力不討好,很容易好心辦壞事,也是告訴我們在幫助別人的時候也保護好自己,在保護好自己的前提下,再去幫助別人。對於這句農村俗語「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你是怎麼理解的?咱們可以共同探討一下!

相關焦點

  • 歷史俗語:「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為什麼不能做?
    歷史俗語:「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為什麼不能做?歷史中有很多的財富,無論是經驗教訓,還是詩詞歌賦都是我們可以借鑑的文化知識。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膾炙人口的俗語,既簡潔幹練,又通俗易懂。特別在歷史中的農村很流行,人們有時候把裡面的道理當作一種行為規範,可見俗語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地位還是很高的。我們來看這句歷史俗語:「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為什麼不能做?大家對農民的印象是很樸實,人們祖祖輩輩居住在一起,鄰裡關係很好,遇到事情都會相互幫忙,讓人感覺到很親切。在歷史中有還多的孤兒,都是吃百家飯,穿百家衣長大的。
  • 農村俗語:「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是什麼意思呢?
    歡迎關注棒奔霸,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農村風情,每天都有新的農村事物分享給你,感謝有你的陪伴。 農村的老話「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是何道理?為何媒人不能當?農村的很多老話俗語,不但是過去耳熟能詳的喻世明言,其中很多的老話擱到現在,也依然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這些老話都是經驗的積累,都具有一定的道理,雖然這些老話俗語都帶有極大的誇張性,但仔細回味,也是頗具幾分道理存在的。
  • 民間俗語「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啥意思?太有道理了
    民間俗語「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啥意思?老祖宗做人的智慧,太有道理了!文/農夫也瘋狂中國的民間文化也是博大精深的,農村文化就是極其重要的部分之一,迄今為止在農村裡還流傳著許多的俗語、農諺,而這些都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在今日依然是值得學習和借鑑的。今天農夫就和大家說一句老輩人常教育後輩的俗語:「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為什麼媒人不能當呢?
  • 俗語: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是什麼意思?蘊含深刻哲理
    在農村,有那麼幾個行業真的不是隨便什麼人就可以做的,如果你要做,就要承擔被人罵的風險。那麼這是幾個什麼行業呢?那就是中人、保人和媒人。這也就是農村俗語「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的來歷。按道理來說,中人、保人和媒人都是做好事,為什麼有人強烈反對去做呢?這裡面有原因,我們先說中人,所謂的中人,就是中間人。農村的這個中間人真不是容易做的,你得有威望,有能力,還得人脈廣。如果你什麼條件都不具備,就去做中人,結果可能就是什麼事情也辦不成,而且被兩邊人同時罵得半死。別人會說你,沒有金剛鑽,你幹什麼攬瓷器活呢?
  • 「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啥意思?為啥不讓做這三種事?
    「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啥意思?為啥不讓做這三種事?中國的俗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的一部分,也許它看起來沒有別的文化那樣高大上,但是它背後所凝結的智慧,人們在發現總結它時付出的精力和力氣,卻也一點都不比別的文化少。
  • 農村老話「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啥意思?媒人能當嗎
    而過去的媒人卻專指一些以保媒拉縴為生的一些人,一般稱媒婆,她們會給人保媒,獲得一定的報酬,那麼,農村就有一句話,認為千萬不能當媒人,能保三代平安,那為何媒人不能當呢?本篇文章,我就和大家來一起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 農村俗語:「不做三事,三代好」,老祖宗的「三不做」,你知道嗎
    我們中國人對名聲的看重,相信大家都是非常有感受的,不管是任何一個人去破壞我們的名聲的事情,那是絕對不可以容忍的,在我們平常的生活當中,有些選擇可能隨時隨地會讓自己的名聲變臭,有句俗語就叫做,「不做三事,三代好」在古人留下來的這句古語當中,總結了以下三種人,如果我們去做了可能就會臭名聲
  • 民間俗語:「不做三種事,三代都幸福」,究竟指的是哪三種事?
    從小老師就教育我們,要學會助人為樂,見到別人有困難,主動伸出援手,而且不求任何回報。但是,農村還有這樣一些俗語,比如「救急不救窮」,意思是說,有能力的情況下,會幫助真正有困難的朋友,卻不會幫助因好吃懶做導致貧窮的人。今天咱們講的這句俗語也非常耐人尋味,那就是「不做三種事,三代都幸福」,究竟指的是哪三種事呢?
  • 廣東俗語智慧:人到中年不做三事,懂了富三代,不懂日子容易不順
    而這些智慧,大多通過現在在農村流傳的俗語傳世,這些俗語易於傳播,我們每個人大都會念那麼兩句。而俗語的流傳之廣也就從側面正面了俗語中為人處世智慧的正確性。如果俗語沒有道理,又怎麼會代代流傳,一直到今天呢。我們又怎麼會在如此現代化的今天,依舊抱守著老祖宗的智慧呢。
  • 古人講「不做三事三代好」,指哪三件事?別怪老祖宗沒提醒你
    俗語是一種植根於沃土中的文化藝術,千百年來一直記錄著老百姓的生活百態。有人說生活是一門藝術,能夠讀懂生活真諦的人,往往都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作為一種老祖宗集體智慧的產物,俗語中所反映出的處世哲學,時至今日依然有其重要意義。俗語「不做三事三代好」,哪三件事呢?
  • 農村俗語:「人窮不碰三生意,沒錢不做三買賣」,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人窮不碰三生意,沒錢不做三買賣」,是什麼意思?農村俗語有很多種類型,幾乎是涵蓋了農村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些老話雖然沒有使用一些華麗的辭藻或者複雜的句型,但這些老話卻都是一些富有生活閱歷的老農根據自己的社會經驗總結出來的,他們對於人生比年輕人有著更深的理解和見識,因此一些精華的俗語還是很值得後輩人借鑑學習的。
  • 農村俗語:「寧做螞蟻腿,不做麻雀嘴」,是什麼意思?道理何在?
    俗語作為民間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從古至今深受農民喜愛。它言簡意賅,但是對事物的見解一針見血,能夠發人深省,搞明白它的精髓所在,會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所以農村俗語在廣大鄉村地區,通過多年口口相傳,幾乎是家喻戶曉。
  • 農村俗語「九鬥一簸箕,不做也過去」,是什麼意思?
    農村有很多俗語,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有關於種田的「小滿不滿,芒種不管」;有關於人情世故的「有借有還,再借不難」;還有關於身體特徵的「九鬥一簸箕,不做也過去」。小時候聽到這句話,不懂是什麼意思,爺爺奶奶告訴我們說「鬥」和「簸箕」是手指上面的指紋,鬥代表圓圈,簸箕代表條紋。如果是「九鬥一簸箕」,就代表這個人很有福氣。
  • 做媒人的心酸史
    相信大家都聽過這樣一句話: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我之前一直不是很理解這一句話,尤其是不做媒人這句話。媒人是牽紅線的,是好事,是喜事。農村認識適齡男女青年的,一般都願意促成這樣的美事的,為什麼俗語卻勸大家不要做媒人呢?幫別人脫單呢,還應該再頒一個好市民獎啊,又怎麼會弄到三代都不好呢?
  • 農村俗語:「一不做,二不找,三點做好幸福到」,啥意思?
    導語:農村俗語:「人到中年,一不做,二不找,三點做好幸福到」,啥意思?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地大物博,蘊藏著許許多多的傳統文化,尤其是在農村,還保留著許多優秀的傳統習俗,而每個地區也都有著自己獨有的文化底蘊,俗語也是文化底蘊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們簡短精煉,傳達了老百姓某個特定時間的內心想法,並口口相傳,而每個地方也都有著自己當地獨有的俗語,那麼,今天要說的這個農村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來一起了解下。
  • 農村俗語: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是啥意思?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是啥意思?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知道農村這裡的俗語是非常多的吧,這些俗語在以前的時候對農民的生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後來因為農民的生活變好了,於是這些俗語也漸漸不被農民提起了,所以是非常可惜,但是不管怎麼樣,農民有很對俗語都是有著很大道理的。
  • 農村俗語『木匠不做齊頭料,屠夫不殺五爪豬』,啥意思?
    農村人都知道以前農村有三大吃香的手藝人,木匠、石匠、鐵匠,尤其木匠最受尊重,傳說是因為魯班留下《魯班書》的原因,農民子女結婚做家具都要找他們打制,我叔就是一名木匠,日常打制板凳、桌子、柜子,到了春節,我就纏著他做木刀、木劍,別提多高興了;屠夫也很多,農民家家戶戶都養豬,殺豬過年很喜慶,但是他們也都非常講究
  • 農村俗語:「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是啥意思?
    農村俗語:「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裡面有什麼講究?老祖宗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花甲」。因此來看,這關於年齡的農村俗語確實包含著其中一些道理。但是來說,在農村裡還有一句農村俗語,說的是,「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作衣」,那麼這句農村俗語又包含著何種意思呢,為什麼老祖宗又會說這些呢?李子來回答。
  • 你知道農村俗語「男不做九,女不做十」,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雖然現在很多城市地區都受到了濃重的西方文化的衝擊,給我國的傳統文化帶來了一定的威脅,可是農村不一樣,農村到現在仍然有著非常濃厚的傳統文化,自然也就有著非常多的風俗講究,比如在農村,人們一直遵守著「男不做九,女不做十」的習慣,那這種講究有什麼樣的道理!
  • 農村俗語「褲腰肥,短命鬼;做屋不留配,家敗主斷財」, 什麼意思
    導語:這兩句俗語「褲腰肥,短命鬼」;「做屋不留配,家敗主斷財」是什麼意思呢?你知道嗎?有興趣的可以跟著小編繼續往下看。在農村住著的孩子們應該是大多數從小都在自己的爺爺奶奶的陪伴下長大的吧,因為現在的農村的民情關係,留在農村裡的最多的就是老人和小孩了,而爸爸媽媽都跑到城裡去賺錢養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