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生活的小夥伴們,基本上都聽過老一輩的人用著祖祖輩輩傳下來的農村俗語來給我們這些年輕人講道理。真的是很接地氣也很容易讓人理解的俗語,一些俗語雖然很簡單,但是卻有著深刻的道理,對人們的生活有著很好的指導作用。農村俗語老話也是農村特有的一種文化,對農村人來說,農村俗語老話對於自己來說是最通俗易懂的,話語簡短好記還很接近生活,還能給人起到指導的作用,一直到現在,農村俗語沒有像以前那麼常用,但是其中的道理還是很值得令人思考一番,而這句農村俗語「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是什麼意思呢?大家是怎麼看的?
「不做中」說的就是不做中間人,和事佬,在我們的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時候總是避免不了一些小摩擦或者矛盾。再好的朋友親人之間也會發生矛盾的,並且在發生矛盾和摩擦的時候,雙方都是各有各的理由,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無論中間人說什麼,誰也不會謙讓著誰,這時就會有很大的矛盾,在這個時候,要是來個中間人想勸說的話,是起不到什麼作用的,反而會更容易讓雙方的矛盾加重,因為有的人就是這麼不聽勸,越是有人勸說越是更加的怒火,反而不能起到調節的作用,
尤其是在農村有的家庭發生婆媳矛盾,或者是和鄰居之間發生摩擦,大家都是會請村裡德高望重的人來進行調解,不是什麼人都可以調解成功的,因為有時農民的矛盾糾紛是很複雜的,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是說不清道不明的,所以做中間人的風險是很大的,必須要有「一碗水端平」的覺悟,不然的話得罪哪一方最後都會是出力不討好的,反而得罪人,惹來不必要的麻煩,這就像我們所說的「拉偏架」。拉偏架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會讓矛盾更加激化。一般不是有面子有威信的人可幹不來。
「不做保」說的就是不做擔保人,大家都知道擔保人是幹什麼的,擔保人一般就是發生在民間貸款關係上面,這件事情是很多人都不願意做的,能夠幫忙作保的也是非常信任他的,作為擔保人,一旦自己擔保的對象不能及時按照合約還帳的時候,都是要找這個擔保人來負責任的。也就是要替借款人還帳,因此在農村,做擔保人的風險性也是很大的,畢竟人心隔肚皮,就算平時再好,一旦有麻煩,保不齊對方就不會坑害你,如果有人要你做擔保人的時候,一定要量力而行,更要認清借款人的人品和還貸能力,別到最後自己弄得裡外不是人,所以一般都不會做擔保人。
「不做媒人三代好」按理來說做媒人,這種牽紅線的月老是積德行善的大好事,幫助別人撮合婚姻大事是值得敬仰的,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做媒人也是出力不討好的事情,為什麼這麼說呢?有句話說的好「媳婦娶進門,媒人靠南牆」,別人把媳婦娶進門,就沒有媒人的什麼事了,但是並不是這樣,婚姻本身就很複雜,要是小兩口鬧矛盾了,就會把媒人給牽扯進來,尤其是在農村,兩口子吵架的時候就會遷怒於媒人,會責怪當初如果不是聽了媒人的花言巧語的哄騙,結果怎麼會如何如何!這時候媒人就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的結果,要是碰到不講理的主,會見媒人一次就罵媒人一次,這樣的人不少,搞得媒人自己不得安寧,禍及三代人也不好說,一般媒人這個活不好幹,也不是什麼人都能幹的。
這句農村俗語其實說的就是中間人、媒人、擔保人是最不好做的三種人,特別的出力不討好,很容易好心辦壞事,也是告訴我們在幫助別人的時候也保護好自己,在保護好自己的前提下,再去幫助別人。對於這句農村俗語「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你是怎麼理解的?咱們可以共同探討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