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喪嫁娶,生老病死,是人一生都要經歷的人生大事,其中,到了合適的年紀就要找對象,成一個家,繁衍後代,就成了大家都要認真去做的一件事情,因為找個合適的伴侶,涉及到人的終身的幸福,誰也不想中途離婚,都想一步到位,白頭偕老。
現在這個年代,兩個年輕人,往往親戚朋友覺得他們家庭條件,性格和才幹等各方面的條件相當,就會很熱心地讓兩個人加一下聯繫方式,認識一下,當個朋友相處一下,如果覺得合適,那就往下走,最終能談婚論嫁,那當然很好,如果相處得不好,那就一拍兩散,做一對普通朋友也不錯,所以,現在已經沒有傳統意義上的媒人了。
而過去的媒人卻專指一些以保媒拉縴為生的一些人,一般稱媒婆,她們會給人保媒,獲得一定的報酬,那麼,農村就有一句話,認為千萬不能當媒人,能保三代平安,那為何媒人不能當呢?本篇文章,我就和大家來一起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媒人這種行當自古有之,尤其在中國古代,在人們婚姻過程中,媒人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過去人們婚配,都講究明媒正娶,所以,必須要有媒人出來牽個線,搭個橋,男女才能正式步入婚姻的程序。
那麼,假如兩個人不通過媒人就結婚了呢?那就屬於私定終身,於禮不合,必須還得找出個媒人出來,兩家說和一下,才能成為夫妻,這就叫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那麼,為什麼說媒妁之言呢?這個媒和妁又分別指什麼呢?
主要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那是因為媒人可以有一個,也可以有兩個,如果是兩個媒人的情況,一對男女要想結為夫妻,必須得有男有女吧,男女雙方都要選出媒人,其中,男方的媒人就被稱作媒,而女方找的媒人就被稱為妁,要有媒,有妁。
還有另一種說法,就是,媒人屬於專業的婚姻介紹人,她手裡有許多適齡的女青年人選,一般男方家裡有兒子到了成婚的年紀了,也不知道哪家的姑娘合適,就去找媒人了,問問,手裡有沒有合適的女性,能夠滿足自己的一些要求,比如家庭,身高,長相等等。就是,心中沒有目標,全憑媒人介紹,這樣的媒人就叫媒。
而另一種情況就是,男方心中已經有目標人選了,比如,男方家長就看中了鄰居家的女兒,雙方知根知底,從小看到大的,早就覺得這門親事挺好,而對方家庭也很滿意,雙方父母到了一塊,一合計,乾脆咱們結個親家吧,雙方一拍即合,那得走點程序啊,得找個媒人嫁妝從中撮合一下,走個過場,找個媒人不一定是職業媒人,隨便找個信得過的人,走個形式就行,那找個臨時媒人就叫妁。
媒人的歷史
媒人存在的歷史十分悠久,甚至有一種說法,神話傳說中的女媧就是最早的媒人,可見歷史之漫長,在考古學上,專家認為,媒人這種職業應該從夏朝就已經有了,媒人不但有私媒,甚至還有官媒。
根據記載,最早在周朝的時候就出現了官方辦的專門給人保媒的部門,他們從孩子一出生,就記錄了他們的出生日期還有名字等信息,然後等孩子長大了,到了該婚嫁的年齡,一般男人到了三十歲,女人到了二十歲,就必須結婚了,然後,他們還會對婚姻的彩禮等數目進行監督,還負責懲罰那些不按照規定辦事的人。
後來從秦朝以後,官媒這個詞一般還有,但是從事的事情有了變化,一般不再專門從事男女婚配問題,那媒人這個職業不能沒有,一般都被私媒所取代了。
媒人為何能長期存在?
那麼,媒人這個職業,為何在中國古代需要長期存在呢?沒媒人不行嗎?這是與古代的經濟、社會和文化分不開的,媒人屬於時代的產物,那麼,我們來分析一下,為何古代必須存在媒人這個職業,主要有以下幾點:
其一,古代女子受到約束,平時根本不出門。中國古代,尤其是封建社會,婦女的地位低下,講究三從四德,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那麼,年輕女子一年到頭,只是偶爾才有出去的機會,如何能夠認識適齡的男人呢?而男人也是啊,人家女孩根本不出門,所以根本沒有機會認識女性,所以說,想自由戀愛,根本沒有機會,只能依靠媒人來從中聯繫。
其二,古代的嫁娶要求必須要有媒人參與。人家古代的禮儀就要求大家,男女結婚必須得有媒妁之言,從中撮合,甚至兩家人家明明都知道對方的底細,願意結成親家,還得再走個過場,找個媒人來進行說和一下,所以,媒人必須要有。
其三,古代人講究門當戶對,媒人手裡合適的資源多,容易選出優質對象。古代的媒人因為職業的關係,所以特別關注每個有適齡婚嫁子女的家庭狀況,誰家有錢沒錢,家裡有什麼人,都是幹什麼職業的,心中有數,所以,通過媒人就可以很方便把兩個家庭條件相符合的人家找出來,並加以匹配,使門當戶對更有針對性,更能夠實施。
正是因為以上一些原因,才使媒人這個職業必須存在。媒人這種職業,也不是隨便一個人都能幹的,當媒人的人必須有一張巧嘴,而且愛好東家長,西家短的這些事情,村子裡家家戶戶的情況,媒人都要了解。
做好媒婆需要的幾個條件
所以,一般男人也不愛幹這活兒,都是上了年紀的女人從事這項活動,所以一般媒人都叫媒婆,這個活兒可不是人人都能幹的,需要以下幾個條件:
其一,媒人必須是個萬事通,通曉人情世故。要想當好媒人,這個人首先得愛好熱愛這個職業,願意去保媒拉縴兒,當個月老兒。
那麼,作為一個媒人,就需要經常留意身邊的鄰裡鄉親,對本村的人家情況了如指掌,甚至對離自己較遠的外村情況,也十分了解,而這些信息的由來,必須靠媒人去親自打聽,可以說,媒人非常是個搞情報工作,相當於今天的私家偵探,只要他們一出馬,家家戶戶的底細會被打聽得門兒清。
這是媒人的職業要求。也要求媒人善於交際,和誰都談得來,說得上話,才能打探第一手消息。所以,媒人也不是誰都能幹好的。
其二,媒人必須人品正直,讓人能夠信任。媒人因為牽涉到千家萬戶的幸福,如果他們給保得媒讓大家不滿意,久而久之,口碑就會壞掉。
所以,作為媒人,首先人品就要正直,不能因為一己私利就信口開河,在具有專業的職業技巧的基礎上,要有職業道德,把真正條件合適的兩家人家組合到一起,否則,人家婚也結了,一看互相實在不合適,這樣,會影響夫妻雙方的感情,就會對媒人產生不信任的感覺,所以,媒人必須業務素質過硬,讓人能夠信任。
其三,媒人必須善良,樂觀,能夠經受非議。媒人因為自身職業的特點,涉及到男女婚姻大事,但是婚姻這東西,難免有些不如意,不可能十全十美,如果一對新人成婚之後,生活不太美滿,難免會遷怒於媒人,認為媒人沒有保好這個媒。
所以,媒人一定要心態樂觀,心態端正,一心讓雙方家庭都滿意,但是碰上幾個不滿意的,也屬正常,要正確看待,不能就此就一蹶不振,不敢嘗試了,所以當媒人一定要能夠積極樂觀,頂得住壓力,迎接得了挑戰。
農村流傳的「不當媒人三代好」
媒人牽扯千家萬戶的婚姻大事,涉及每個家庭的幸福,十分重要,也貢獻很大,那為何農村會流傳說,不當媒人三代好呢?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其一,媒人容易被人埋怨
一個媒人即使再敬業,也有看走眼的時候。尤其是婚姻生活,矛盾肯定是避免不了的。現在自由談戀愛的人尚且矛盾重重呢,何況那些在洞房花燭之前,連對象的面都沒見過的人呢?
夫妻在生活中碰到了矛盾,如果碰上那不懂事的,就會遷怒於媒人,夫妻之間遇到矛盾,他們不從自身上找原因,去加以克服,卻認為媒人亂點鴛鴦譜,耽誤了自己的一生。
這樣說,並不完全合理,有句話叫,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人家媒人只是起到了一個牽線的作用,至於婚後生活能不能修成正果,還得靠夫妻自己來經營,不能把矛盾全往媒人身上賴啊。所以,這一點上看,媒人這個職業不好幹。所以才有不當媒人三代好的說法。
其二,不良媒人,為了獲得錢財,會亂點鴛鴦譜
媒人之所以有從事這個職業的動力,是因為如果介紹成功,會得到好處的,這就是媒人的生活來源,而且,有些時候,有的人家的子女有個缺陷,不好找對象,就會賄賂媒人,讓她們想盡辦法,給湊合一個對象,那麼,大家可想而知。
假如哪家的姑娘被媒人忽悠得天花亂墜,結果嫁過去一看,老公是個殘疾,那是什麼心情,而這婚也都結了,這不是坑了自己一輩子嗎?所以,必然會遷怒於媒人,媒人就會被人咒罵祖宗三代,所以,才說不當媒人三代好。
我們看,幹哪一行都不容易,媒人一方面能夠讓兩個年輕人能夠喜結連理,貢獻很大,一方面又容易落下埋怨,所以說,我們幹什麼只要秉承一顆善良之心,努力辦好,不能明知道坑人,為了錢財卻故意為之,如果自己已經盡心了,只要做到內心無愧就是了,至於功過成敗,就讓世人評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