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俗語「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啥意思?老祖宗做人的智慧,太有道理了!
文/農夫也瘋狂
中國的民間文化也是博大精深的,農村文化就是極其重要的部分之一,迄今為止在農村裡還流傳著許多的俗語、農諺,而這些都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在今日依然是值得學習和借鑑的。今天農夫就和大家說一句老輩人常教育後輩的俗語:「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為什麼媒人不能當呢?看完你就明白了其包含了老祖宗做人的智慧,太有道理了!
不做中不做保
「做中」也就是我們今天常說的「中間人」,當有人要找人幫忙的時候,但是對方卻沒有門路,這個時候就需要找一個中間人來穿線搭橋來引薦一下。這樣的話,如果事情辦成了的話,那雙方還會感謝你。如果事情沒辦成,那就是兩邊不討好了。一方會認為你不靠譜, 辦事能力不行。而另一方有可能會認為你言而無信,拿了好處卻沒有把他們的事情放在心上。其實做中間人真的很難的,畢竟人心隔肚皮,萬一那句話沒帶到,或者理解有誤差,很容易導致吃力不討好,而且還把兩邊的人都得罪了。
「做保」也就是做「擔保人」,這樣的事情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是比較常見的,尤其是在過去像一些重大的事情,像借錢、做生意等等,都會找一個擔保人。但是做擔保人,卻是要擔風險的,搞不好你本來是想要幫忙的,最後卻成為了受害者。農夫曾經有一個高中同學,給人家做擔保人借錢,可是後來借錢的哪個朋友跑掉了,然後所有的債款要擔保人來還,導致他幾年的生活都過得非常的艱難。正所謂:知人知面不知心,幫人是沒錯,可是涉及到利益方面的幫助,還是要仔細權衡一下,不然最後可能導致自己吃大虧!
不做媒人三代好
看到這句俗語,很多人估計和農夫一樣有一個念頭:難道做媒人不好嗎?在過去婚姻之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做媒人就是要撮合適齡青年男女喜結良緣,這樣本來是積善行德的好事情。為什麼有「不做媒人三代好」的說法呢?
其實,這句俗語勸解大家不要輕易去做媒人。因為做媒人其實也是兩邊受氣的一種職業,首先,媒婆要想成就一樁婚事,那自然嘴巴要能說,而無論是對男方還是對女方,都是儘量說好聽的,這樣就很有可能把不合適的兩個人撮合到一起,如此一來就不只是害了兩個人的一生,有可能會耽誤兩個家庭。
其次,如果兩個人成親了以後,日子過得不幸福,那無論是男方,還是女方都會把這個原因推到媒婆身上,認為是媒婆害了他們。畢竟在過去是沒有自由戀愛的,絕大多數的夫妻在結婚前都是不認識的。他們如果怨恨媒婆,那就會給媒婆找麻煩,有些人還可能會找媒婆家裡人的麻煩。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這樣媒婆在當地的聲譽也就不好了,而過去又都是很在乎這些的,如此一來媒婆一家人的日子也不會好過,所以有了「不做媒人三代好」的說法。
老祖宗流傳的這話是很有道理的,包含著做人的大智慧。人善良、熱心腸是沒錯,但是也要懂得保護自己,在自己能力範圍以內的忙能幫則幫,而在幫忙的同時也需要想清楚,儘量不給自己及家裡人造成麻煩,吃力不討好的忙,就要能躲就躲!對於這句俗語您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在底下的評論區留言!(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可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