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諺「50不蓋房,60不種樹,70不做衣」啥意思?有道理嗎?

2020-12-07 小馬話三農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農村俗語的覆蓋面很廣,上到天文地理,下到為人處事,其中還有很多俗語是告誡後代在不同年齡要做的事情,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50不蓋房,60不種樹,70不做衣」,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有道理嗎?

50不蓋房:這句俗語的意思是,人到了50歲以後,就不要再去考慮蓋房子這件事情了。我們常常說「五十知天命」,意思是人在50歲的年紀,雖然明明知道有很多理想還沒實現,但是由於身體已經大不如從前,所以在很多事情上就不要再一味的追求結果。俗語「50不蓋房」所說的道理和「五十知天命」的意思很類似。眾所周知,蓋房子不僅要花費一家人大半生的積蓄,也需要付出很多心血,人到了五十歲後,對很多事情已經力不從心,所以就不要再勉強自己再蓋一座房子,用準備蓋房子的積蓄用來養老比較好。

60不種樹:這句俗語的意思是,人在60歲以後就不要再種樹。我們常常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意思是一棵樹從種下到成材,需要數十年的時間。在以前由於醫療水平較差,人們的壽命普遍不長,所以才會有「六十知天命」的說法,在以前60歲以上的老人很少見。因為樹的生長速度實在是太慢,對於60歲的老人來說,幾乎不會等到樹成材的那一天,所以對於60歲以上的老人來說,就不要再花費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放在種樹上。

70不做衣:這句俗語的意思是,70歲的老人就不要再置辦新衣服。在過去由於人們的生活很差,所以一年到頭只有在過年時才會給小孩子做新衣服穿,大人們則是能省就省,能不做新衣服就不做新衣服,因為過去的面料實在是太貴。在過去有「人到七十古來稀」的說法,意思是70歲以上的老人很少見,對於年事已經很高的老人來說,穿什麼衣服就已經不重要,所以為了給子女節省開支,就不會再花多餘的錢來置辦新衣服,因為就算做了新衣服,可能也穿不了幾年就駕鶴西遊。

綜上所述,這句「50不蓋房,60不種樹,70不做衣」俗語其實是根據以前人們的平均壽命來總結出來的,儘管現在人們的壽命和以前相比長了很多,但是這句俗語更是告誡後代在合適的年齡要做合適的事情,所以這句俗語依然有道理。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50不蓋房,60不種樹,70不做衣」,為啥呢?答案來了
    像我們所熟悉的一句老話叫做:50不蓋房,60不種樹,這種老話還有沒有存在的意義呢?在過去有種說法叫做:50不蓋房,60不種樹,70不做衣,這也又為何呢?這句老話還相當的流行,其實這也是根據當時的實際現狀,所演變成為的一句俗語老話,在過去的時候是非常正確的。自然也能夠得以流傳,但這句老何擱到現在,已經過時,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來了解一下這句老話的含義,就知道為什麼這句老話會過時了。
  • 農村俗語「50不蓋房,60不栽樹,70不做衣」啥意思?有什麼道理嗎
    摘要:農村俗語「50不蓋房,60不栽樹,70不做衣」如何理解?有啥說法嗎?文/農夫也瘋狂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農民的日子也比以前要強過很多倍了。在農村裡就算是一些無兒無女的孤寡老人,也不用為吃不飽穿不暖發愁了。
  • 俗語「50不蓋房,60不栽樹,70不做衣」,是什麼意思?你了解嗎
    俗語「50不蓋房,60不栽樹,70不做衣」,是什麼意思?有句話叫做50不蓋房,60不栽樹,70不新衣。我們一句話一句話的理解,首先看五十不蓋房,字面上就是五十歲這樣的年紀就不要去蓋房子了,就包括自己家的房子和別人家的房子,這樣都是很危險的事情,一般人到五十歲後,都是到了抱孫子安享晚年的時候了,畢竟人總是會要去世的,不要讓自己一輩子都是再忙碌中度過。
  • 農村俗語:「五十不蓋房,六十不種樹,七十不做衣」,啥意思?
    這些俗語雖然沒有記載在書本上,但很多仍然是很有道理的,不少老話對如今的我們仍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就比如"五十不蓋房,六十不種樹,七十不做衣"大家知道是什麼意思嗎?首先是"七十不做衣",古話說人到七十古來稀,這時候的老人生命已經走到了暮年。很多也是臥病在床。
  • 農村老話:「50不建房,60不栽樹,70不做衣」是啥意思?
    過去,人們的生活條件更差,沒有發達的醫學和醫療條件,很多人還經常吃不飽穿不暖,平日裡還有做不完的苦活累活,所以那時人們的平均壽命沒有如今長。因此那時候人到50歲就算是步入老年了,不像現在,50歲的人大多看起來還是很年輕。
  • 農村俗語: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是啥意思?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是啥意思?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知道農村這裡的俗語是非常多的吧,這些俗語在以前的時候對農民的生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後來因為農民的生活變好了,於是這些俗語也漸漸不被農民提起了,所以是非常可惜,但是不管怎麼樣,農民有很對俗語都是有著很大道理的。
  • 俗語: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三種階段,三種講究
    農村俗語之中有很多關於年齡的說法,最為熟悉的莫過於"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來稀,八十耄耋"。而今天咱們要了解的是另一句關於年齡的老話,叫"五十不蓋房,六十不載樹,七十不做衣"。
  • 「40-50不談富,60-70不談言,80-90不談坐」啥意思?有道理嗎?
    生活在農村,但有人居處,皆有俗語聲!比如說在耕種中,人們就常說「三追不如一底」,「有錢難買底苗糞」其意思就是告誡農戶,在播種或移植前,一定要施足底肥,因為只有底肥足才能供給植物整個生長期中所需要的基礎養分。
  • 俗語「五月不蓋房,六月不搬家」,啥意思?老祖宗的忌諱有何依據
    大家好,這裡是珊珊開心,我是小編珊珊說農,每天給大家分享不一樣的農村俗語,如果大家覺得喜歡農村俗語和廣大農村人的智慧結晶,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後續小編會每天為大家帶來更多的農村的俗語和三農知識哦!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就是農村俗語就是「五月不蓋房,六月不搬家」,啥意思?
  • 民間俗語「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啥意思?太有道理了
    民間俗語「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啥意思?老祖宗做人的智慧,太有道理了!文/農夫也瘋狂中國的民間文化也是博大精深的,農村文化就是極其重要的部分之一,迄今為止在農村裡還流傳著許多的俗語、農諺,而這些都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在今日依然是值得學習和借鑑的。今天農夫就和大家說一句老輩人常教育後輩的俗語:「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為什麼媒人不能當呢?
  • 農村俗語「蓋西不蓋東,家中無老翁」啥意思?農村蓋房有何講究呢
    導讀:現在農村興起了新一輪蓋房潮,在農村蓋房子是一件大事,蓋房子有很多講究,比如選日子,豎大門,起梁,丟尖,蓋瓦等等。當然,農村蓋房屋朝向也是很重要的,俗話說「蓋西不蓋東,家中無老翁」,這句話啥意思?有什麼講究呢?今天我們帶你去農村轉一轉。
  • 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是啥意思?這話在現代沒意義
    「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這句農村俗話都在說明一件事,那就是時間不多了。古人說這句話是容易理解的,畢竟古代人三十歲就自稱老夫了。但放在現代的話,這句話其實已經失去其道理。那麼,這句話究竟是啥意思呢?黑嫂說一下這句話的意思,再說一下為什麼放到現代沒有道理。
  • 俗語「50不交錢,60不交言,70不留宿」什麼道理?年輕人應該看看
    農村俗語「50不交錢,60不交言,70不留宿」,80和90要怎樣?文/農夫也瘋狂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規律,即便是高等動物的人類也是無法避免的。每個人都有老的時候,而年紀大了,在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情也比較多。在農村裡有些老人們,年紀一大就不愛出門走動了,即便是走親戚也是去去就回,很少會留宿的。因為很多的老人常把「50不交錢,60不交言,70不留宿」這句俗語掛在嘴邊,您知道是什麼意思嗎?80和90歲要幹什麼呢?值得每一個年輕人看一看!
  • 俗語:「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啥意思?老話挺有道理
    文/無極俗語:「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啥意思?老話挺有道理中國的老百姓之所以都那麼相信農俗是有道理的,首先來說農俗是先輩留下的大智慧,其次如果農俗這麼多年沒有應驗也沒人會傻傻地去相信。說到農俗,人們很多時候想到的其實是一些談家長裡短的俗語,就是討論夫妻關係、父子關係、人生前途之類的。
  • 民間俗語「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裁衣」,有什麼道理?
    在這些俗語誕生的當時,可能還有些道理,如「有錢不買河邊地,好漢不娶活人妻」,在古代江河容易泛濫,買河邊地當然不好了,但時移世易,如今人們就喜歡買河邊的土地,挖河沙或者建湖景房、江景房等,都是絕好的買賣。而「活人妻」,也就是離婚女子,在古代女人被休是一件恥辱的事,很少會有人再上門提親,而如今離婚的人海了去了,難道還都不再結婚了?「活人妻」再婚的一樣比比皆是。
  • 農村俗語:「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是啥意思?
    農村俗語:「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裡面有什麼講究?老祖宗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花甲」。因此來看,這關於年齡的農村俗語確實包含著其中一些道理。但是來說,在農村裡還有一句農村俗語,說的是,「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作衣」,那麼這句農村俗語又包含著何種意思呢,為什麼老祖宗又會說這些呢?李子來回答。
  • 「冬在頭凍死老牛;冬在中單衣過冬」啥意思?今冬天氣是哪種?
    「冬在頭凍死老牛;冬在中單衣過冬」啥意思?老祖宗的話還準嗎?文/農夫也瘋狂「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這是一句傳播很廣的經典農諺了,很多的人也知道其意思。農諺「冬在頭凍死老牛;冬在中單衣過冬;冬在尾提防倒春寒」,或許就能找到答案。 冬在頭,凍死老牛每年冬至都是在公曆12月22日前後,但是在農曆的日子則不固定,並且波動還比較大。
  • 過去農村建房講究「房前不種樹,屋後不留窗」,是何道理嗎?
    導讀:過去農村建房講究「房前不種樹,屋後不留窗」,是何道理嗎?房子對於中國人來說,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農村裡,只要手頭有點積蓄了,一般都會考慮先建一棟房子。有不少人,哪怕是花光了畢生的積蓄,也要在農村建房子。
  • 「樹夾房,堂夾屋,不敗也得亡」啥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樹夾房,堂夾屋」啥意思?沒說完的那句農民更關心,你見過嗎?今天我們繼續來給大家分享一句農村建房的俗語說法,具體是「樹夾房,堂夾屋」,其實這句話沒有說完,還有後面關鍵一句的總結之言:不敗也得亡。其實,說到底,農民是最關心最後一點的,這也是農民蓋房的忌諱。馬上到年底了,農民們蓋房熱已經到衝刺階段了,因為從上半年動土蓋房,到新年的時候喬遷新居住進新房,這是多麼美好幸福的事情呢?所以在農民高興之餘,也要對房屋構造要有所認識,房屋周圍的植樹美化環境也要做好規劃。
  • 農諺「二月清明不在前,三月清明不在後」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明日春分,接下來的這個節氣就是清明了,四月份清明節是農村都比較注重的一個節日,不僅僅因為這是祭奠先人的節日,也是因為在清明節前後是很多農作物的種植時間,老農們還根據種植經驗,歸納出來「二月清明不在前,三月清明不在後」這句老話,以提醒人們注意選擇最佳耕種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