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50不蓋房,60不栽樹,70不做衣」,是什麼意思?你了解嗎

2020-12-19 大叔聊三農

俗語「50不蓋房,60不栽樹,70不做衣」,是什麼意思?你了解嗎

現在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了,農村也因為國家的扶持和農民自身的努力,慢慢的發展起來了,農民的日子也比以前要好很多,生活質量提升了很多,不會因為吃穿而發愁了,農村一些無兒無女的孤寡老人也不用擔心自己的生活問題,只需要好好的保養自己的身體,國家對於著一些孤寡老人都是又五保的,有了五保的保障完全不用擔心自己沒有錢,每個月都會有一定的養老金,定時還會有營養補品,那些行動不便的老人可以直接住到養老院,其實所有的五保戶都可以去養老院住,只不過很多的老人身體很好,就想著還是捨不得自己的家,不願意去養老院住,平時還能和鄰居聊聊天,有句話說得好,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還是自己家住的安心,在農村聽著那些老人說話其實還能學到很多的東西。

有句話叫做50不蓋房,60不栽樹,70不新衣。我們一句話一句話的理解,首先看五十不蓋房,字面上就是五十歲這樣的年紀就不要去蓋房子了,就包括自己家的房子和別人家的房子,這樣都是很危險的事情,一般人到五十歲後,都是到了抱孫子安享晚年的時候了,畢竟人總是會要去世的,不要讓自己一輩子都是再忙碌中度過。五十知天命,這個年紀做什麼事情就不要去追求結果了,因為剩下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所以也沒必要將時間花在建房子這件事上面了,建房子是一件傷身傷神還要體力好的事情,如果一沒有搞好身體還會吃不消,甚至還會帶來病痛,建房子其實就是希望自己能夠舒服一點,可是如果讓自己建房子的時候傷著了,這就得不償失了。

看看六十不栽樹,意思就是到了六十歲就不要去種樹了,就算種了一棵樹等到它長大,自己還是不會用上它,其實深層次的意思就是,已經到了六十歲了,就不要再去操心孩子的事情了,兒孫自有兒孫福。這句話有雙層意思,一方面不要讓自己的身體吃不消,另一方面使等樹木成材了,結果自己不在了,還很有可能把自己的孩子的生活弄得一團糟,所以這是告訴我們,人的年紀到了,就要知道服老,知足常樂。

最後來說七十不做衣,這是指到了七十歲之後,就不要再去買新衣服了,人生七十古來稀,在這樣的社會上還能夠活到七十歲已經算是高壽了,更是相當稀少的,這是只有保護好自己並且自己的身體健康的老人才能有這樣的高壽。在農村還有這這樣一句話,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就是告訴我們,七十歲的人來家裡做客,不要強制性地留別人在家睡覺,要尊重他們的意願,八十歲的人吃不了多少東西,也不要強制性的要求別人在家吃飯,而九十歲的人到家裡來了,就隨她去,他想站一會就站一會,不要勉強別人坐。

這些老人的年紀都大了,隨時都有可能離我們而去,隨意不要勉強。古時候的這些話在當時確實是很有用,但是現在好像並不是很有用了,已經過時了,現在時代不一樣了,人們的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所以還是要跟上時代的腳步。

關注小編,下期繼續為你分享相關資訊。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50不蓋房,60不栽樹,70不做衣」啥意思?有什麼道理嗎
    摘要:農村俗語「50不蓋房,60不栽樹,70不做衣」如何理解?有啥說法嗎?文/農夫也瘋狂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農民的日子也比以前要強過很多倍了。在農村裡就算是一些無兒無女的孤寡老人,也不用為吃不飽穿不暖發愁了。
  • 農諺「50不蓋房,60不種樹,70不做衣」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農村俗語的覆蓋面很廣,上到天文地理,下到為人處事,其中還有很多俗語是告誡後代在不同年齡要做的事情,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50不蓋房,60不種樹,70不做衣」,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50不蓋房,60不種樹,70不做衣」,為啥呢?答案來了
    像我們所熟悉的一句老話叫做:50不蓋房,60不種樹,這種老話還有沒有存在的意義呢?在過去有種說法叫做:50不蓋房,60不種樹,70不做衣,這也又為何呢?這句老話還相當的流行,其實這也是根據當時的實際現狀,所演變成為的一句俗語老話,在過去的時候是非常正確的。自然也能夠得以流傳,但這句老何擱到現在,已經過時,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來了解一下這句老話的含義,就知道為什麼這句老話會過時了。
  • 農村俗語: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是啥意思?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是啥意思?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句農村的俗語,看看你們認為有沒有道理,這句俗語就是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眾所周知,在以前的時候人們的壽命都不是很長的,在古時候,一般老人在活到六十歲的時候就可以說是高壽了,但是如今有些七十歲的老人身體都是非常的硬朗,這一點是完全不可能相比的,所以在古時候,老人到了五十歲的時候,他們的身體就開始變差了,已經沒有精力和體力去蓋房,所以蓋房只能交給下一代人去做了。
  • 俗語: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三種階段,三種講究
    農村俗語之中有很多關於年齡的說法,最為熟悉的莫過於"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來稀,八十耄耋"。而今天咱們要了解的是另一句關於年齡的老話,叫"五十不蓋房,六十不載樹,七十不做衣"。
  • 農村老話:「50不建房,60不栽樹,70不做衣」是啥意思?
    過去,人們的生活條件更差,沒有發達的醫學和醫療條件,很多人還經常吃不飽穿不暖,平日裡還有做不完的苦活累活,所以那時人們的平均壽命沒有如今長。因此那時候人到50歲就算是步入老年了,不像現在,50歲的人大多看起來還是很年輕。
  • 農村俗語:「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是啥意思?
    農村俗語:「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裡面有什麼講究?老祖宗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花甲」。因此來看,這關於年齡的農村俗語確實包含著其中一些道理。但是來說,在農村裡還有一句農村俗語,說的是,「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作衣」,那麼這句農村俗語又包含著何種意思呢,為什麼老祖宗又會說這些呢?李子來回答。
  • 民間俗語「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老祖宗的勸誡
    民間俗語「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老祖宗的勸誡年輕人在世上難免會有認知錯誤的時候,例如認為老人跟不上時代潮流,認為老人是什麼都不懂的「榆木疙瘩」,而老人則是認為年輕人跟風愛玩才是真正的「傻瓜」。
  • 農村俗語:「五十不蓋房,六十不種樹,七十不做衣」,啥意思?
    大家都知道,在我國的農村流傳著很多老話和俗語,他們都是老一輩人智慧的結晶。這些俗語雖然沒有記載在書本上,但很多仍然是很有道理的,不少老話對如今的我們仍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就比如"五十不蓋房,六十不種樹,七十不做衣"大家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民間俗語「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裁衣」,有什麼道理?
    知道這個大前提的條件下,再來理解當時提出的「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裁衣」這句俗語就很容易了。五十不建房,意思是人到了五十歲就沒必要再給自己蓋房子了,即便蓋好了,自己也很可能住不了幾年就不在了。當然這點小編絕對不贊同,家裡條件不是窮得吃不起飯的話,給老人做些新衣服也不過分吧。古人之所以說「五十不蓋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裁衣」,也是通過他們的生活經驗積累之後總結而得,其實也就是說在古代,人們一過五十,就別再折騰了,安度晚年吧。
  • 農村俗語:「門前不栽竹,房後不栽樹」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門前不栽竹,房後不栽樹」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農村俗語是老祖宗留下來的生活經驗,對人們的生活有實際指導意義。特別是在農村裡,一些息息相關的事情自然離不開農村俗語。而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這句關於生活的農村俗語:「門前不栽竹,房後不栽樹」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農村俗語:「門前不栽竹,房後不栽樹」是什麼意思:老祖宗們蓋房子是非常有講究的,由於蓋房子是一輩子的大事,所以老祖宗在建設房屋的時候,必經過一番的考量。而古時候一些仔細的人,在選擇房屋的住址時,也要經過「高人」指點才能破土動工。
  • 「50不談錢,60不交言,70不留飯」農村這句俗語什麼意思?
    很多的小夥伴都不知道這些農村俗語是從哪裡來的,接下來我就給大家講講這些農村俗語是從哪裡來的,其實,農村的這些俗語,都是我們的前輩,通過身邊的人或者身邊發生的事,一點一點總結出來的,然後一代一代的流傳了下來,今天我們就給大家帶來一句流傳至今的農村俗語:「50不談錢,60不交言,70不留飯」這句農村俗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 俗語「50不交錢,60不交言,70不留宿」什麼道理?年輕人應該看看
    農村俗語「50不交錢,60不交言,70不留宿」,80和90要怎樣?文/農夫也瘋狂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規律,即便是高等動物的人類也是無法避免的。在農村裡有些老人們,年紀一大就不愛出門走動了,即便是走親戚也是去去就回,很少會留宿的。因為很多的老人常把「50不交錢,60不交言,70不留宿」這句俗語掛在嘴邊,您知道是什麼意思嗎?80和90歲要幹什麼呢?值得每一個年輕人看一看!
  • 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是啥意思?這話在現代沒意義
    「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這句農村俗話都在說明一件事,那就是時間不多了。古人說這句話是容易理解的,畢竟古代人三十歲就自稱老夫了。但放在現代的話,這句話其實已經失去其道理。那麼,這句話究竟是啥意思呢?黑嫂說一下這句話的意思,再說一下為什麼放到現代沒有道理。
  • 農村俗語「立春好栽樹,栽樹不清明」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作為樹木來說,在立春之前,因為溫度太低,其樹液是不流動的,因此,應該說樹木處於冬眠的狀態。而到了立春之後,隨著溫度的升高,其樹液開始緩慢的流動,從而「帶動」樹木從冬眠狀態中「醒來」,進而伸根發枝,意欲煥發勃勃生機。若在此時栽樹,正好趕上樹木髮根的時機,非常有利于于樹木的成活。因此,農村俗語才說「立春好栽樹」。
  • 農村老人說,「五十不建屋,六十不栽樹」,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作為一種通用的語言,在我國流傳了很多年。這些俗語大多都是很多年以前的農民通過自己的親身經驗總結出來的,裡面包含著很多道理。其實除了俗語以外,農村還有很多古代流傳下來的東西,例如:生活工具、生產工具等等。有些東西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而被淘汰。
  • 俗語「五月不蓋房,六月不搬家」,啥意思?老祖宗的忌諱有何依據
    大家好,這裡是珊珊開心,我是小編珊珊說農,每天給大家分享不一樣的農村俗語,如果大家覺得喜歡農村俗語和廣大農村人的智慧結晶,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後續小編會每天為大家帶來更多的農村的俗語和三農知識哦!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就是農村俗語就是「五月不蓋房,六月不搬家」,啥意思?
  • 農村俗語「門前不栽樹,屋後不開窗」是啥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居住的房屋和環境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門前不栽樹,屋後不開窗」,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農村俗語「蓋房不落斷,落斷無三代」是什麼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在農村中有很多關於蓋房子的俗語,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蓋房不落斷,落斷無三代」,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流傳下來的俗語還有道理嗎?蓋房不落斷,落斷無三代:落斷指的是斷層的地段,這句俗語的意思是,在將房子時不要將房子建在斷層的地方,如果將房子建在這樣的地方的話,會影響到三代人的運勢和安全。
  • 俗語「房前不栽樹,屋後不種花」真的有道理嗎?到底有何講究呢?
    俗語「房前不栽樹,屋後不種花」真的有道理嗎?到底有何講究呢?今天給大家分享兩句實在的俗語,一是「房前不栽樹,屋後不種花」,二是「狼怕一託,狗怕一摸」。那麼這兩句俗語真的有道理嗎?到底有何講究呢?一、房前不栽樹,屋後不種花其實這句俗語的意思很好理解,就字面上所說的不要在房前種樹,不要在屋子後面種花。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那是因為以前的房子都是泥土小屋,如果在房前種樹,萬一遇到自然災害,樹倒了,房子就有可能被它壓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