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俗語「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老祖宗的勸誡
年輕人在世上難免會有認知錯誤的時候,例如認為老人跟不上時代潮流,認為老人是什麼都不懂的「榆木疙瘩」,而老人則是認為年輕人跟風愛玩才是真正的「傻瓜」。相信也一定會有人這樣想:世界上如果老人有精力,年輕人有經驗,那麼世界將會再美好不過了。「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這句俗語,有何典故?
五十歲,年逾半百,知命之年;六十歲花甲,耳順之年;七十歲古稀,杖國之年。一些有著傳統觀念的人們會說「在什麼年齡就要做什麼事,順應天命即可」。當然,古代的時候是醫學限制了身體的自由,現在科學發展速度快,醫學也在進步,壽命、年齡也在逐漸延長了。
「五十不建房」。五十歲的時候,就算擱在現代也已經是什麼大風大浪都見過的人,但是到了這個年齡的時候,還要去蓋房,就會多思、多慮、多勞,這蓋房子也是不大不小的事情,為此過於操勞,實在有損身體元氣,兒女大了,不如放手讓兒女自己多操心。
「六十不栽樹」。六十歲的時候聽人話便能夠辨別真假,這栽樹耗費體力,如果想要運動,可以喊幾個朋友一起去踏踏青,而不是自己種樹,這過程勞筋動骨,就算腿腳不錯,此時去做也耗心神,特別是人到這時候骨頭「脆」,稍有不慎,挖坑又栽樹,容易摔著。
「七十不做衣」。這上文中所說的「杖國之年」,就是拄著拐杖行走去丈量國土,在古時候,都是買了布匹自己回家做衣服,在這個年齡的時候,孫輩們都應該出生了,為了兒女們輕鬆一些,就做做衣服給予兒女,但是到了這個時候,眼睛昏花,手腳不靈便,做衣傷神,還是留給孩兒們自己做吧。
小編認為,這句俗語不僅只在勸誡老人們應當注意身體,修身養性,也在告誡後輩們理應注重孝道,對於老人們應該多多包容,包容他們無法避免的衰老。這是這句俗語到了有局限性嗎?相信各位看客們,自己心中有數,現在的孩子們都非常有自己的主見,為了孩子們能夠好好打拼事業好好保重身體吧。
今天的俗語「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就到了這裡了,你對這句俗語有何驚人的想法,歡迎您的評論留言,小編定期更新,每日搜羅新鮮俗語為你分享,喜歡的就點讚加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