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50不蓋房,60不栽樹,70不做衣」啥意思?有什麼道理嗎

2021-01-09 農夫也瘋狂

摘要:農村俗語「50不蓋房,60不栽樹,70不做衣」如何理解?有啥說法嗎?

文/農夫也瘋狂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農民的日子也比以前要強過很多倍了。在農村裡就算是一些無兒無女的孤寡老人,也不用為吃不飽穿不暖發愁了。因為國家對於這些「五保戶」都是相當照顧的,不僅每個月會有一定的養老金,定期有營養補給品,而且對於一些行動不便、生活如果不能自理的還能搬到養老院去住。但是多數的老人還是喜歡在農村裡居住,俗話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還是在自家住著舒服。平時還能找村裡的一些老夥伴們聊聊天,以此來打發時間。聽村裡的老人們聊天,也能學到很多的知識。今天農夫要和大家分享的這句俗語就是農村老人教給我的,即「50不蓋房,60不栽樹,70不做衣」,該如何理解呢?有啥說法嗎?

我們先來看看「50不蓋房」,其字面的意思是說人過了50歲這樣的年紀,就不要再去蓋房子了。無論是自己家蓋房子,還是去幫助別人家建房子,都不要去幹這些危險的事情了。人到了50歲以後,在古代的時候應該是兒女們都已經成家了,並且到了抱孫子安享晚年的時候了。畢竟在古代的時候人結婚比較早,而且人的壽命也不是很長。

俗話說「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古來稀」,到了這個年紀做任何事情就不要刻意去追求結果了,因為餘下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在我們這裡有個習俗,人到了50歲以後就要開始準備「身後事」了,提前準備好壽材壽衣。所以餘下的日子本來就不多了,也就沒有必要在動心思和金錢來建房子了。畢竟建房子是很累人又傷神的事情,風吹雨淋的都是重體力勞動,這樣搞不好身體吃不消反而還帶來一些病痛。建房子的本意是想要住得舒服一些,可是如果在建房子的時候身體生病了,那就要花費更多的錢財,這是得不償失的。

再來看看「60不栽樹」,意思也簡單,說的是在60歲這個年紀了,就不要再去栽種樹木了。俗話說得好「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棵樹從栽種下去,等到它長大成材,是需要很多年的,至少需要十年,有些甚至更長的時間。所以這個期間栽種樹木,等到成材了自己也用不上。其實這句話背後的意思是說,到了60歲這個年紀,就不要再去為子女的事情操心了,兒孫自有兒孫福。這麼一大把年紀了還去栽種樹木,一方面是自己身體吃不消;另外一方面是樹木成材了,到時候自己也不在了,搞不好子女們還會為了分割財產而發生糾紛,所以這個樹木也暗指的是家產。人年紀到了,就要懂得知足常樂。

最後來說一說「70不做衣」,指的是到了70歲以後,就不要在製作漂亮的新衣服了。「人生七十古來稀」,在當時能活到70歲這樣的已經是高壽了,是相當稀少的,只有一些身體健康的老人才有這個運氣。在農村還有著「70不留宿,80不留飯,90不留坐」的說法,意思是說70歲的老人來家中做客了,如果不願意留宿就不要強留,要尊重他們的意願。而80歲的老人也吃不了多少東西了,就不要留下來家中吃飯。90歲的老人來家裡了,他想要站一會就不要勉強他坐著。因為這些年紀的老人,隨時都可能離開我們而去。所以70不做衣,一方面是他們也穿不了多久,浪費錢財,另外一方面是到時候這些衣服留下來了容易讓親人睹物思人。這一點農村很多的老人依然如此,一年都捨不得買一件衣服,總是認為年紀大了,買衣服是浪費錢財,不如把這些錢留給後輩們花。

古人這話在當時確實充滿了智慧,但在今天有點過時了。現在農村裡很多五六十歲的老人還在外面打工掙錢,就是為了給兒子存錢買房,爭取讓孩子早點成家。而有些七八十歲的老人,也天天穿得漂漂亮亮的出去跳廣場舞。畢竟時代不同了,觀念也發生了變化。對於這句俗語,你是怎麼理解的呢?歡迎留言告訴小編!喜歡文章的朋友們,記得點讚、分享和關注農夫也瘋狂,每天都會為大家免費分享一些農村的好玩、有趣的事情,謝謝大家!(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致謝)

相關焦點

  • 俗語「50不蓋房,60不栽樹,70不做衣」,是什麼意思?你了解嗎
    俗語「50不蓋房,60不栽樹,70不做衣」,是什麼意思?你了解嗎現在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了,農村也因為國家的扶持和農民自身的努力,慢慢的發展起來了,農民的日子也比以前要好很多,生活質量提升了很多,不會因為吃穿而發愁了,農村一些無兒無女的孤寡老人也不用擔心自己的生活問題,只需要好好的保養自己的身體,國家對於著一些孤寡老人都是又五保的,有了五保的保障完全不用擔心自己沒有錢,每個月都會有一定的養老金,定時還會有營養補品
  • 農諺「50不蓋房,60不種樹,70不做衣」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農村俗語的覆蓋面很廣,上到天文地理,下到為人處事,其中還有很多俗語是告誡後代在不同年齡要做的事情,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50不蓋房,60不種樹,70不做衣」,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是啥意思?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是啥意思?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知道農村這裡的俗語是非常多的吧,這些俗語在以前的時候對農民的生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後來因為農民的生活變好了,於是這些俗語也漸漸不被農民提起了,所以是非常可惜,但是不管怎麼樣,農民有很對俗語都是有著很大道理的。
  • 農村俗語:「50不蓋房,60不種樹,70不做衣」,為啥呢?答案來了
    像我們所熟悉的一句老話叫做:50不蓋房,60不種樹,這種老話還有沒有存在的意義呢?在過去有種說法叫做:50不蓋房,60不種樹,70不做衣,這也又為何呢?這句老話還相當的流行,其實這也是根據當時的實際現狀,所演變成為的一句俗語老話,在過去的時候是非常正確的。自然也能夠得以流傳,但這句老何擱到現在,已經過時,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來了解一下這句老話的含義,就知道為什麼這句老話會過時了。
  • 農村老話:「50不建房,60不栽樹,70不做衣」是啥意思?
    過去,人們的生活條件更差,沒有發達的醫學和醫療條件,很多人還經常吃不飽穿不暖,平日裡還有做不完的苦活累活,所以那時人們的平均壽命沒有如今長。因此那時候人到50歲就算是步入老年了,不像現在,50歲的人大多看起來還是很年輕。
  • 農村俗語:「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是啥意思?
    農村俗語:「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裡面有什麼講究?老祖宗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花甲」。因此來看,這關於年齡的農村俗語確實包含著其中一些道理。但是來說,在農村裡還有一句農村俗語,說的是,「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作衣」,那麼這句農村俗語又包含著何種意思呢,為什麼老祖宗又會說這些呢?李子來回答。
  • 農村俗語:「五十不蓋房,六十不種樹,七十不做衣」,啥意思?
    大家都知道,在我國的農村流傳著很多老話和俗語,他們都是老一輩人智慧的結晶。這些俗語雖然沒有記載在書本上,但很多仍然是很有道理的,不少老話對如今的我們仍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就比如"五十不蓋房,六十不種樹,七十不做衣"大家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農村俗語:「門前不栽竹,房後不栽樹」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門前不栽竹,房後不栽樹」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農村俗語是老祖宗留下來的生活經驗,對人們的生活有實際指導意義。特別是在農村裡,一些息息相關的事情自然離不開農村俗語。而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這句關於生活的農村俗語:「門前不栽竹,房後不栽樹」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農村俗語:「門前不栽竹,房後不栽樹」是什麼意思:老祖宗們蓋房子是非常有講究的,由於蓋房子是一輩子的大事,所以老祖宗在建設房屋的時候,必經過一番的考量。而古時候一些仔細的人,在選擇房屋的住址時,也要經過「高人」指點才能破土動工。
  • 俗語: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三種階段,三種講究
    農村俗語之中有很多關於年齡的說法,最為熟悉的莫過於"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來稀,八十耄耋"。而今天咱們要了解的是另一句關於年齡的老話,叫"五十不蓋房,六十不載樹,七十不做衣"。
  • 民間俗語「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裁衣」,有什麼道理?
    以前民間有很多俗語,尤其是農村地區,而且大都跟天氣、運勢、風水、生死等有關,體現了樸素的勞動人民世界觀,如「男抖窮,女抖賤」、「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有錢不買河邊地,好漢不娶活人妻」、「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等等。
  • 農村俗語「立春好栽樹,栽樹不清明」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隨著立春節氣的到來,萬物開始復甦,並且,已經有了勃勃生機,意味著一年四季從此開始了。作為樹木來說,在立春之前,因為溫度太低,其樹液是不流動的,因此,應該說樹木處於冬眠的狀態。而到了立春之後,隨著溫度的升高,其樹液開始緩慢的流動,從而「帶動」樹木從冬眠狀態中「醒來」,進而伸根發枝,意欲煥發勃勃生機。
  • 農村老人說,「五十不建屋,六十不栽樹」,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作為一種通用的語言,在我國流傳了很多年。這些俗語大多都是很多年以前的農民通過自己的親身經驗總結出來的,裡面包含著很多道理。其實除了俗語以外,農村還有很多古代流傳下來的東西,例如:生活工具、生產工具等等。有些東西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而被淘汰。
  • 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是啥意思?這話在現代沒意義
    「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這句農村俗話都在說明一件事,那就是時間不多了。古人說這句話是容易理解的,畢竟古代人三十歲就自稱老夫了。但放在現代的話,這句話其實已經失去其道理。那麼,這句話究竟是啥意思呢?黑嫂說一下這句話的意思,再說一下為什麼放到現代沒有道理。
  • 民間俗語「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老祖宗的勸誡
    民間俗語「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老祖宗的勸誡年輕人在世上難免會有認知錯誤的時候,例如認為老人跟不上時代潮流,認為老人是什麼都不懂的「榆木疙瘩」,而老人則是認為年輕人跟風愛玩才是真正的「傻瓜」。
  • 俗語「五月不蓋房,六月不搬家」,啥意思?老祖宗的忌諱有何依據
    大家好,這裡是珊珊開心,我是小編珊珊說農,每天給大家分享不一樣的農村俗語,如果大家覺得喜歡農村俗語和廣大農村人的智慧結晶,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後續小編會每天為大家帶來更多的農村的俗語和三農知識哦!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就是農村俗語就是「五月不蓋房,六月不搬家」,啥意思?
  • 「50不談錢,60不交言,70不留飯」農村這句俗語什麼意思?
    很多的小夥伴都不知道這些農村俗語是從哪裡來的,接下來我就給大家講講這些農村俗語是從哪裡來的,其實,農村的這些俗語,都是我們的前輩,通過身邊的人或者身邊發生的事,一點一點總結出來的,然後一代一代的流傳了下來,今天我們就給大家帶來一句流傳至今的農村俗語:「50不談錢,60不交言,70不留飯」這句農村俗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 農村俗語「門前不栽竹,房後不栽樹」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建房子是人生大事,很多房子前庭後院,農民都會選擇在四旁種點樹。由於房子對農民的重要程度,如何栽樹,栽什麼樹,在農村非常有講究。農民認為,栽的樹不僅可以起到綠化美觀的作用,比如大樹底下好乘涼,而且樹木還關係房屋的風水,影響一家的運勢、財勢。
  • 俗語「50不交錢,60不交言,70不留宿」什麼道理?年輕人應該看看
    農村俗語「50不交錢,60不交言,70不留宿」,80和90要怎樣?文/農夫也瘋狂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規律,即便是高等動物的人類也是無法避免的。每個人都有老的時候,而年紀大了,在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情也比較多。在農村裡有些老人們,年紀一大就不愛出門走動了,即便是走親戚也是去去就回,很少會留宿的。因為很多的老人常把「50不交錢,60不交言,70不留宿」這句俗語掛在嘴邊,您知道是什麼意思嗎?80和90歲要幹什麼呢?值得每一個年輕人看一看!
  • 農村俗語:門前不栽樹,屋後不開窗,有道理嗎?為何不能開窗?
    農村俗語是農民祖祖輩輩相承流傳下來的積累經驗,是他們智慧結晶,語句簡單,通俗易懂,但內函深奧,博大精深,具有一定的生活哲理,源於生活,又用來指導人們的生活,讓人少走彎路,今天給大家分享的農村俗語是"門前不栽樹,屋後不開窗"。
  • 農村俗語:「蓋房不落斷,落斷無三代」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同時,過去人們認為房子建的好,還能給家人帶來好運,過去就有「祖墳出人,屋場發家」的說法,自己家的房屋建造的好不好,合不合適,會影響到家人後代的運勢。在過去,民間老百姓關於蓋房子的講究非常多,通常會總結成一句句俗語,下面就一起來看看這句「蓋房不落斷,落斷無三代」關於蓋房子的俗語是什麼意思,又有沒有道理吧!「蓋房不落斷,落斷無三代」,這句話關鍵是理解「落斷」的意思,那麼落斷是什麼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