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50不蓋房,60不種樹,70不做衣」,為啥呢?答案來了

2021-01-09 棒奔霸

在農村從來都不缺少俗語老話,一直以來這些俗語老話都被當作經驗之談,直到現在,我們做事犯錯之後,還經常會被奚落成為: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所以很多時候這些老話還被當作至理名言使用,對於我們的生活、工作以及其他的方方面面,起到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也有一些俗語老話,隨著時代的更迭,生活的改變,已經慢慢的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像我們所熟悉的一句老話叫做:50不蓋房,60不種樹,這種老話還有沒有存在的意義呢?

在過去有種說法叫做:50不蓋房,60不種樹,70不做衣,這也又為何呢?這句老話還相當的流行,其實這也是根據當時的實際現狀,所演變成為的一句俗語老話,在過去的時候是非常正確的。自然也能夠得以流傳,但這句老何擱到現在,已經過時,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來了解一下這句老話的含義,就知道為什麼這句老話會過時了。

50不蓋房:過去人的壽命通常比較短,也被叫做人到七十古來稀。意思是能夠活過七十的人少之又少,人的平均壽命是相當低的。這跟過去的生活條件、醫療水平以及當時的種種現狀有關係,造成了人很難長壽,能夠活到70就已經算得上是長壽之人,而活到50歲,已經步入了老年,是不能夠在有精力去修建房屋,一來是沒有精力、財力修建房屋,二來即便房屋修繕妥當,自己也不見得有能夠活到住進新房,即是能夠住進去,也住不了多少時日,所以在過去50歲已經到了:知天命的歲數,對於修建房屋,已經失去了意義。

60不種樹:十年種樹,百年樹人。對於種樹,在農村是最為常見,也是很熱衷的,種植樹木,不但能夠起到遮陰的效果。在炎炎的夏日,能夠起到很好的遮擋陽光的作用,還能夠起到很好地抵擋風沙,防風固土的作用。最主要的是樹木生長一些年份之後,就能夠具有很好的經濟價值,能夠將樹木砍伐之後,賣掉換錢,所以種植樹木的好處還是頗多的,在過去活到60歲之後,就不建議在種植樹木,這也是跟過去人的壽命有關係,60歲種植樹木,樹木還沒有生長到遮陰納涼的時候,恐怕人已經不在,對於刨樹賣錢,更是談不上。就對於樹木的日常管理,這個年紀的老人也已經無心打理,照顧不上,所以種植樹木也是沒有多大的意義。

除了50不蓋房60不種樹之外,還有70不做衣,人到70古來稀,這個歲數的老人已經是生命的末端,製作新的衣服也是穿不了多久,而且過去生活條件相當的不好,給這個歲數的老人製作新衣,是很少人去做的,一來覺得浪費,二來也做不起。壯年、小孩的衣物都很難齊備,更何況對於一個70多歲的老人,跟加的難以實現。

這句老話其實也是過去的農村生活寫照,由當時的實際情況轉化成為朗朗上口的俗語老話,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面,確實具有一定的道理,但隨著生活條件的逐漸好轉,人的壽命已經延長了很多,現在的五六十歲,還屬於中年階段,只有到了70歲才算真正的老年人,60歲退休就是一個真實的寫照。所以這句老話已經不能夠在使用,只能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資而論,對於這句老話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

相關焦點

  • 農諺「50不蓋房,60不種樹,70不做衣」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農村俗語的覆蓋面很廣,上到天文地理,下到為人處事,其中還有很多俗語是告誡後代在不同年齡要做的事情,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50不蓋房,60不種樹,70不做衣」,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五十不蓋房,六十不種樹,七十不做衣」,啥意思?
    大家都知道,在我國的農村流傳著很多老話和俗語,他們都是老一輩人智慧的結晶。這些俗語雖然沒有記載在書本上,但很多仍然是很有道理的,不少老話對如今的我們仍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就比如"五十不蓋房,六十不種樹,七十不做衣"大家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農村俗語「50不蓋房,60不栽樹,70不做衣」啥意思?有什麼道理嗎
    摘要:農村俗語「50不蓋房,60不栽樹,70不做衣」如何理解?有啥說法嗎?文/農夫也瘋狂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農民的日子也比以前要強過很多倍了。在農村裡就算是一些無兒無女的孤寡老人,也不用為吃不飽穿不暖發愁了。
  • 俗語「50不蓋房,60不栽樹,70不做衣」,是什麼意思?你了解嗎
    俗語「50不蓋房,60不栽樹,70不做衣」,是什麼意思?有句話叫做50不蓋房,60不栽樹,70不新衣。我們一句話一句話的理解,首先看五十不蓋房,字面上就是五十歲這樣的年紀就不要去蓋房子了,就包括自己家的房子和別人家的房子,這樣都是很危險的事情,一般人到五十歲後,都是到了抱孫子安享晚年的時候了,畢竟人總是會要去世的,不要讓自己一輩子都是再忙碌中度過。
  • 俗語: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三種階段,三種講究
    農村俗語之中有很多關於年齡的說法,最為熟悉的莫過於"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來稀,八十耄耋"。而今天咱們要了解的是另一句關於年齡的老話,叫"五十不蓋房,六十不載樹,七十不做衣"。
  • 農村俗語: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是啥意思?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是啥意思?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知道農村這裡的俗語是非常多的吧,這些俗語在以前的時候對農民的生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後來因為農民的生活變好了,於是這些俗語也漸漸不被農民提起了,所以是非常可惜,但是不管怎麼樣,農民有很對俗語都是有著很大道理的。
  • 農村俗語:「門前不栽竹,屋後不種樹」,為啥不能種呢?答案來了
    在農村對於種植樹木花草也是有講究的。有的樹木是不能夠種植在家中的,像我們熟知的:前不栽楊,後不栽柳,院裡不在gui拍樹,還有松柏桑梨槐,不僅王府宅等諸多的說法,對於一些樹木品種大家是有講究的,這些樹木或者是從諧音上,還是從寓意上來講,是不宜在家中進行種植,所以種植樹木在農村的講究還是頗多的,農村俗語:門前不栽竹,屋後不種樹,說的又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存在呢?
  • 「50不談錢,60不交言,70不留飯」農村這句俗語什麼意思?
    很多的小夥伴都不知道這些農村俗語是從哪裡來的,接下來我就給大家講講這些農村俗語是從哪裡來的,其實,農村的這些俗語,都是我們的前輩,通過身邊的人或者身邊發生的事,一點一點總結出來的,然後一代一代的流傳了下來,今天我們就給大家帶來一句流傳至今的農村俗語:「50不談錢,60不交言,70不留飯」這句農村俗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 農村老話:「50不建房,60不栽樹,70不做衣」是啥意思?
    過去,人們的生活條件更差,沒有發達的醫學和醫療條件,很多人還經常吃不飽穿不暖,平日裡還有做不完的苦活累活,所以那時人們的平均壽命沒有如今長。因此那時候人到50歲就算是步入老年了,不像現在,50歲的人大多看起來還是很年輕。
  • 農村俗語:「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是啥意思?
    農村俗語:「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裡面有什麼講究?老祖宗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花甲」。因此來看,這關於年齡的農村俗語確實包含著其中一些道理。但是來說,在農村裡還有一句農村俗語,說的是,「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作衣」,那麼這句農村俗語又包含著何種意思呢,為什麼老祖宗又會說這些呢?李子來回答。
  • 民間俗語「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老祖宗的勸誡
    民間俗語「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老祖宗的勸誡年輕人在世上難免會有認知錯誤的時候,例如認為老人跟不上時代潮流,認為老人是什麼都不懂的「榆木疙瘩」,而老人則是認為年輕人跟風愛玩才是真正的「傻瓜」。
  • 俗語「五月不蓋房,六月不搬家」,啥意思?老祖宗的忌諱有何依據
    大家好,這裡是珊珊開心,我是小編珊珊說農,每天給大家分享不一樣的農村俗語,如果大家覺得喜歡農村俗語和廣大農村人的智慧結晶,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後續小編會每天為大家帶來更多的農村的俗語和三農知識哦!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就是農村俗語就是「五月不蓋房,六月不搬家」,啥意思?
  • 俗語「50不交錢,60不交言,70不留宿」什麼道理?年輕人應該看看
    農村俗語「50不交錢,60不交言,70不留宿」,80和90要怎樣?文/農夫也瘋狂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規律,即便是高等動物的人類也是無法避免的。在農村裡有些老人們,年紀一大就不愛出門走動了,即便是走親戚也是去去就回,很少會留宿的。因為很多的老人常把「50不交錢,60不交言,70不留宿」這句俗語掛在嘴邊,您知道是什麼意思嗎?80和90歲要幹什麼呢?值得每一個年輕人看一看!
  • 農村俗語「門前不栽竹,屋後不種樹」,這是為何呢?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門前不栽竹,屋後不種樹」,這是為何呢?有道理嗎?農村的很多俗語和老話,之所以能夠流傳至今,也是由於其中蘊含著一定的道理。有的俗語直到現在依然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所以也被叫做十句俗語九句真。
  • 農村俗語「五十不造屋,六十不種樹」,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俗語在農村流傳千年,分類眾多,其中不乏一些農業生產、社會經驗以及生活道理的哲理短句,這些「老話」看似輕描淡寫,但細細品來,話糙理不糙。一、狐狸不樂龍王,魚鱉不喜鳳凰在農村,俗話說「道不同,不與之謀」,這句俗語的含義是指,狐狸不願意結交水中王,而魚鱉不喜鳥中王,習性不同,所需要的夥伴也不會相同!這句俗語引申的含義是,不是同一層級的,不願與之相交!
  • 農村俗語:「前高后窪,不孤就寡」,農村蓋房高低有什麼講究嗎?
    隨著農民收入的增加以及國家大力扶持農村的發展,現在的農村,可謂是排排大瓦房,街道整整齊齊,一派農村新氣象。說到大瓦房,就不得不說到農村蓋房的那點事兒。在農村,有句俗語叫做:前高后窪,不孤就寡,不知道有人聽過沒有?那麼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 蓋房俗語「目不曬根,口不吞陽」,啥意思,農村還有這樣的講究嗎
    在農村,關於婚禮、葬禮、生子、蓋房等各個方面都有不少的講究,這些規矩通常以俗語的形式在農村口口相傳。其中,關於蓋房的俗語就有不少,像「牆上加牆,家破人亡」,「蓋房不落斷,落斷無三代」等等,這些俗語有的雖然誇張,但也是老祖宗經驗的總結,有著一定的道理。
  • 老話說:「榆木樑棗木柱,沒有椿木不蓋房」,為啥蓋房要用椿木?
    農村人在蓋房子的時候,總有很多說法,就連房子上的木頭也是有很多講究的,比如桑木不能上房頂,槐木不能做門檻等,有句農村俗語叫做「榆木樑棗木柱,沒有椿木不蓋房」,為何沒有椿木就不能蓋房呢?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 農村俗語:「水口不定別蓋房,風口不定別砌牆」,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這麼一句農村俗語:「水口不定別蓋房,風口不定別砌牆」。雖然我對這句俗語認真思考了老半天,但還是沒有弄懂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水口不定別蓋房所謂的「水口」,是指河流的流向。對於大多數河流來說,其流向是確定的,是不會隨意改動的。
  • 農村蓋房俗語:「四不六相宜」,啥意思?四不、六相宜分別指什麼
    文/雪山農村蓋房俗語:「四不六相宜」,啥意思?四不、六相宜分別指什麼每年過年,很多人都會回自己農村的老家,因為城實力縱使太繁華,也是沒有過節的氛圍的。其實不只是過年,平時大家因為種種事情感到壓抑的時候,不妨去往鄉下住上幾天。農村雖然沒有那麼豐富的物質條件,沒有那麼多的娛樂場所,但農村最珍貴的一點就是寧靜。在你煩躁的時候,最渴望的就是能有一片獨處的環境。農村的街道上總有那麼幾個人圍在一起聊天,時不時說上一句俗語,不僅可以活躍氛圍,還能給人以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