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從來都不缺少俗語老話,一直以來這些俗語老話都被當作經驗之談,直到現在,我們做事犯錯之後,還經常會被奚落成為: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所以很多時候這些老話還被當作至理名言使用,對於我們的生活、工作以及其他的方方面面,起到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也有一些俗語老話,隨著時代的更迭,生活的改變,已經慢慢的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像我們所熟悉的一句老話叫做:50不蓋房,60不種樹,這種老話還有沒有存在的意義呢?
在過去有種說法叫做:50不蓋房,60不種樹,70不做衣,這也又為何呢?這句老話還相當的流行,其實這也是根據當時的實際現狀,所演變成為的一句俗語老話,在過去的時候是非常正確的。自然也能夠得以流傳,但這句老何擱到現在,已經過時,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來了解一下這句老話的含義,就知道為什麼這句老話會過時了。
50不蓋房:過去人的壽命通常比較短,也被叫做人到七十古來稀。意思是能夠活過七十的人少之又少,人的平均壽命是相當低的。這跟過去的生活條件、醫療水平以及當時的種種現狀有關係,造成了人很難長壽,能夠活到70就已經算得上是長壽之人,而活到50歲,已經步入了老年,是不能夠在有精力去修建房屋,一來是沒有精力、財力修建房屋,二來即便房屋修繕妥當,自己也不見得有能夠活到住進新房,即是能夠住進去,也住不了多少時日,所以在過去50歲已經到了:知天命的歲數,對於修建房屋,已經失去了意義。
60不種樹:十年種樹,百年樹人。對於種樹,在農村是最為常見,也是很熱衷的,種植樹木,不但能夠起到遮陰的效果。在炎炎的夏日,能夠起到很好的遮擋陽光的作用,還能夠起到很好地抵擋風沙,防風固土的作用。最主要的是樹木生長一些年份之後,就能夠具有很好的經濟價值,能夠將樹木砍伐之後,賣掉換錢,所以種植樹木的好處還是頗多的,在過去活到60歲之後,就不建議在種植樹木,這也是跟過去人的壽命有關係,60歲種植樹木,樹木還沒有生長到遮陰納涼的時候,恐怕人已經不在,對於刨樹賣錢,更是談不上。就對於樹木的日常管理,這個年紀的老人也已經無心打理,照顧不上,所以種植樹木也是沒有多大的意義。
除了50不蓋房60不種樹之外,還有70不做衣,人到70古來稀,這個歲數的老人已經是生命的末端,製作新的衣服也是穿不了多久,而且過去生活條件相當的不好,給這個歲數的老人製作新衣,是很少人去做的,一來覺得浪費,二來也做不起。壯年、小孩的衣物都很難齊備,更何況對於一個70多歲的老人,跟加的難以實現。
這句老話其實也是過去的農村生活寫照,由當時的實際情況轉化成為朗朗上口的俗語老話,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面,確實具有一定的道理,但隨著生活條件的逐漸好轉,人的壽命已經延長了很多,現在的五六十歲,還屬於中年階段,只有到了70歲才算真正的老年人,60歲退休就是一個真實的寫照。所以這句老話已經不能夠在使用,只能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資而論,對於這句老話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