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俗語種類十分多,其內容也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生產類的俗語就有「春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家有萬貫,帶毛的不算」,勸誡警示類的俗語有:「馬在軟地上易失蹄,人在甜言上易栽跟鬥」,「人要有志氣,樹要有硬皮」等等,俗語用通俗簡單的語言、生動活潑的風格來反映漢民族特有的社會生活,並讓人們從中悟出一些生活及人生的意義。比如下面的這則俗語「燕子不進憂愁門,做窩只選安康家」,你們知道啥意思?覺得有道理嗎?
生活在農村的,對燕子恐怕再熟悉不過了,印象中每個莊稼人對燕子都是無比的喜愛,誰家的房簷下都會有一個燕子窩,它在民間意味著春暖花開,動物和植物都煥發出勃勃生機!燕子更是農人們的幫手,它每天的食物都是吃蚊蟲等害蟲,很好的保護了農作物,因此燕子也寄託了人們最樸素的情感。
不僅是近代,在古代人們更把燕子認為是「靈物」,因此關於燕子的故事和詩句也是多不勝數:「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銜泥燕子爭歸舍,獨自狂夫不憶家」,「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等等。
燕子代表了萬象更新,吉祥,並蘊含美好的寓意,因此每到春天燕子回來時,農戶們都十分高興,並希望在自家搭個窩。燕子雖說喜歡在家戶做窩,但燕子並不是誰家都去搭的。它們也是有自己的標準的。一些「憂愁門」他們是不願去的,何為「憂愁們」家庭裡整天愁眉苦臉,哀聲連連的,那麼這個家庭必然不會幸福,也會整天因為家庭瑣事大吵大鬧。甩鍋砸盆的。而燕子為了自己和燕子寶寶的安全考慮,必然不會選擇這樣進這樣的家門。
它們出於本能,只會選擇那些不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爭吵,每天歡聲笑語,客客氣氣的「安康家」來做窩。
是啊,從燕子做窩這一舉動上,也讓我感慨家庭和睦是多麼的重要,在家庭的美滿幸福面前,所有的工作,事業上的煩惱都顯得微不足道,一個人真正意義上的幸福,恐怕就是是闔家團聚桌上的歡聲笑語,這樣的幸福才是生活的真諦。
如今進入城市工作,在高樓大廈,鋼筋水泥之間見不到燕子了,但是,每每回想起燕子來,心裏面總有種溫馨的感覺!那麼你是不是也是這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