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農村的朋友都知道,在以前科技信息不發達,人們的物質生活還比較匱乏的年代,農村的老人們最喜歡用自己的語言和智慧,對一些自然現象和人情事物做出總結,這也就是咱們所說的農村俗語,在當時還沒有更多信息渠道的年代,這些農村俗語給人們的生產勞作以及為人處事提供著重要的的參考作用,可見這些俗語對於人們的重要性,當然,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咱們也早已經不需要這些俗語作為參考 了,但是依然有許多俗語被流傳下來,在人們口中傳頌著,就好比今天這句「燕子不進苦寒家,家貓不入白事堂」,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咱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第一,燕子不進苦寒家,
燕子不進苦寒家,並不是說苦寒的人家不想讓燕子去,而是燕子一般不會去這樣的人家築巢,因為小燕子在打窩的時候需要挑選有屋簷的房子,這樣才能夠長期的居住,如果是貧困人家的茅草屋,不要說有屋簷了,可能連鳥窩都兜不住,所以說燕子是不會選擇這樣貧窮人家的茅草房打窩的,但是同樣都是好房子,燕子為什麼不雨露均沾,而是有選擇性的搭窩呢?這是一般情況下,家和萬事興,家庭和睦的人家是燕子搭窩的首選,天天吵鬧砸東西反而影響燕子的生活,從另外一方面說,天天吵架的家庭一般也不會富有,大都是因為錢財之爭,所以吵架和「不和睦」的苦寒家燕子是不會去的,只會去和氣生財的「富人家」。
第二,家貓不入白事堂。
家貓不入白事堂,這句話其實是說,在辦白事的時候是不能夠讓貓進入靈堂的,貓進入靈堂的話,是對死者的大不敬,不僅僅是因為貓上躥下跳的容易打翻東西,還與它的特殊癖好有關,因為貓如果進了靈堂的話,很喜歡挖逝者的眼珠,抓臉,更重要的是,在貓的身上帶有靜電,如果貓在死者周圍來回走動的話,有可能會引起詐屍的現象,這並不是迷信,因為貓身上的大量靜電,當經過死者身邊時,如果是死亡時間比較短,有可能會引發神經傳導而直立起來,這樣的事情是大家都不願意看到的,所以說,遇到白事的時候,一定要將貓趕走。
這就是「燕子不進苦寒家,家貓不如白事堂」的意思,你覺得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