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合陽美食---踅面,太好吃啦!

2021-01-22 法制之窗



(想吃踅面的朋友可以聯繫店主13038412132或者王紅乾18992300266均可,可以抽空郵寄)

       《法制之窗》記者 喬萬興  駐陝西站負責人 王紅乾  10月31日  報導  今天一大清早,記者一行兩人來到陝西省合陽縣北大街王家巷中段的蓮蓮踅麵店,店主正在忙碌著攤踅面,因為記者早就聽說這家踅面開店已經長達36年之久,店主為人實在厚道,價格比別的店都便宜而且量很足。下面記者帶領您先了解一下關於陝西省合陽縣美食----踅面。(下圖為記者與蓮蓮踅麵店主合影)

       踅面[xué miàn],是陝西合陽獨有的傳統特色麵食。有的人寫成「旋面」,是因為「旋」字在合陽方言裡念「踅」。

       踅面是陝西省合陽縣及渭南地區獨有的,為當地人極為偏愛的風味小吃。踅面歷史悠久,相傳西漢高祖三年(公元前 204 年),漢淮陰侯韓信在合陽黃河邊的夏陽渡用木罌渡軍活捉河東魏王豹時,為解決 10 萬軍士吃飯問題而發明此面,踅面可稱得上是我國最早的「方便麵」。

       踅面有2200多年的歷史。吃著踅面,再想想這個關於踅面起源的典故,就知道當年韓信怎麼發明出踅面作為行軍打仗的飯食。一是踅面勁道。厚且筋大,吃在嘴裡耐嚼,咽在肚裡耐飢。二是味醇。吃踅面時除了鹽、味精等其它常用調料外,要拌以大油和辣子,所以吃起來油香濃鬱,辣味悠長,兩者都能增進食慾。三是方便。這與踅面的做工有關,我曾見過做踅面的過程,先是和面,在一個很大的瓷盆裡倒進麵粉和適量水,用一根粗木棒順著同一方向攪,攪得稀稠勻當了,舀一勺子倒在一張直徑差不多有2尺多的大鐵鏊中心,再用半月形的木踅子從鏊心向四周一圈一圈旋著刮開攤平。據說踅面的名子就是由那個半月形的木踅子而得的。但街上也有把「踅面」寫作「旋面」的,想必也與一圈一圈地旋著刮攤有關。烙熟後一張張搭在外面涼冷,再切成寬窄與薄厚相當的條形,碼得整整齊齊,這樣能保質三、五天,吃時只需在開水鍋裡滾一下即可。相對於其他飯食,踅面的三個特點都更有利於行軍打仗,漢高祖能穩坐天下,其中也有踅面的一份功勞。

        踅面原產地在合陽,相傳西漢高祖三年,也就是公元前204年,淮陰候韓信在合陽黃河邊的夏陽渡用木罌渡軍活捉河東魏王豹,為了解決10萬大軍吃飯問題發明了踅面,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吃著踅面,再想想這個關於踅面起源的典故,就知道當年韓信怎麼發明出踅面作為行軍打仗的飯食。一是踅面勁道。厚且筋大,吃在嘴裡耐嚼,咽在肚裡耐飢。二是味醇。吃踅面時除了鹽、味精等其它常用調料外,要拌以大油和辣子,所以吃起來油香濃鬱,辣味悠長,兩者都能增進食慾。三是方便。這與踅面的做工有關,我曾見過做踅面的過程,先是和面,在一個很大的瓷盆裡倒進麵粉和適量水,用一根粗木棒順著同一方向攪,攪得稀稠勻當了,舀一勺子倒在一張直徑差不多有2尺多的大鐵鏊中心,再用半月形的木踅子從鏊心向四周一圈一圈旋著刮開攤平。據說踅面的名子就是由那個半月形的木踅子而得的。但街上也有把「踅面」寫作「旋面」的,想必也與一圈一圈地旋著刮攤有關。烙熟後一張張搭在外面涼冷,再切成寬窄與薄厚相當的條形,碼得整整齊齊,這樣能保質三、五天,吃時只需在開水鍋裡滾一下即可。相對於其他飯食,踅面的三個特點都更有利於行軍打仗,漢高祖能穩坐天下,其中也有踅面的一份功勞。

       如今,社會發展了,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吃踅面也稍有講究了。踅面都在小飯館裡賣,且大多同時經營麵皮、米線等其他小吃,也不再現場直播,而是前堂用餐,後面都隔了操作間。桌凳也換成了青一色的專用於餐館的高桌、高凳。人們也更不用象行軍打仗那樣,在吃飯上計較時間長短,何況超市裡各種各樣的方便麵讓人能挑花眼。但踅面仍然受人青睞。自己沒有在合陽呆過,不知踅面的故鄉合陽人是不是非常愛吃踅面。而在華陰,我所熟知的人沒有不喜歡踅面的。用餐時分,隨便走進哪個踅麵館,都幾乎座無虛席,食者無論男婦老幼,不分尊卑貴賤。不僅小攤小店裡有,星級賓館飯店裡踅面也是食譜裡小吃的代表品類,每宴賓客,合陽人必以踅面為特色小吃待之。不僅如此,我還聽說一些遠離家鄉在外地幹事的合陽人一旦回到家鄉,顧不上奔家裡,先要到街上找一家踅麵館,飽餐一頓久違的踅面,平日裡和同事們出去吃飯,他們也常常以踅面為首選,有時候即使一塊兒享用其他飯食,當中必有人嘆曰:哎呀!好些日子都沒有吃踅面了。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想,踅面雖生在合陽,但也在華陰扎了根,而且這根扎在了華陰人的心裡,讓在外的遊子魂牽夢縈,讓幾乎所有的合陽人都有一個共同的飲食愛好,在合陽若要論起飲食文化來,我看合陽踅面當是首選的飯食之一。


 《法制之窗》全體工作人員歡迎您

                 我們用心做法律宣傳

主編:喬萬興   責任編輯:天雨

全國新聞報料熱線:15114080977

駐廣東站負責人:李彬  

新聞報料熱線:13049689992

駐廣東粵西站負責人:陳嘉樺

新聞報料熱線:13535076211

駐廣東湛江負責人:許文輝

新聞報料熱線:13543561555

駐山東站負責人:鄭顯國

新聞報料熱線:18953961578

駐四川站負責人:天雨

新聞報料熱線:19949566717

駐陝西站負責人:王紅乾

新聞報料熱線:18992300266

駐浙江站負責人:胡國恩

新聞報料熱線:13867228865

歡迎投稿到:441029102@qq.com

     



相關焦點

  • 陝西美食 合陽踅面
    在合陽有一個小鎮名字叫做坊鎮,今天要吃一個很有特色的吃貨,叫做踅面,這個地方就是咱合陽的坊鎮,也是咱踅面的發源地。 坊鎮是踅面的誕生地,今天,坊鎮踅面馳名全國,而這家踅面老店又名滿坊鎮。
  • 合陽美食—踅面
    合陽美食—踅面 簡介踅面,是陝西合陽獨有的漢族特色麵食。有的人寫成「旋面」,是因為「旋」字在合陽方言裡念「踅」。踅面是陝西省合陽縣及渭南地區獨有的,為當地人極為偏愛的風味小吃。踅面歷史悠久,相傳西漢高祖三年(公元前 204 年),漢淮陰侯韓信在合陽黃河邊的夏陽渡用木罌渡軍活捉河東魏王豹時,為解決 10 萬軍士吃飯問題而發明此面。踅面可稱得上是我國最早的「方便麵」,主成分是粗糧,做成麵條後可即食,也可放置數日再食,是很好的降糖降脂保健方便食品 。
  • 《合陽——踅面》合陽獨有的小吃
    踅面,是陝西合陽獨有的傳統風味小吃。香味濃鬱、軟糯粘甜。大棗還具有益氣補血、養腎安神之功效。有的人寫成「旋面」,是因為「旋」字在合陽方言裡念「踅」。有的人寫成「頁面」,這是誤讀。踅」字是個冷僻字,清代合陽有人編了一本《土音雜字》,出於好心,找了一個古音又讀「xué」的合陽踅面「頁」字來為「踅」字注音。但知道這個古音的人實在太少了,結果弄巧成拙,大家都按本音讀「yè」,而沒有人讀「踅xué」,外地人到合陽更是按字讀音,這樣一來,便把「踅面」弄成「頁面」了,實在是一大誤會。
  • 手把手教您做陝西合陽特色小吃踅面,鮮香可口,很多人都沒見過
    大家好,我是一個家庭主婦,也是一名美食愛好者。每天家裡的吃喝都歸我管。能讓家裡人吃的舒暢又高興,就是是我生活中的重點了。如果您也喜歡做美食,歡迎關注我,我們一起互相分享自己在做美食時積累的經驗,互相學習,為家人做出更營養健康的美食!
  • 方便麵,最古老,數陝西合陽踅面
    □陶玉和孩子下班帶回一盒合陽踅面,馬上按說明做了一大盤……合陽縣古稱有莘國,地處陝西關中盆地東北部、黃河西岸,隸屬於渭南市。踅面是陝西合陽獨有的特色麵食,是中國最早的「方便麵」。 其主成分是粗糧,做成麵條後可即食,也可放置數日再食。
  • 陝西特產踅面怎麼做?陝西風味小吃?陝西特色美食麟遊血條面做法 ​
    合陽澄縣一帶的農民很喜歡吃踅面,特別是老人們每逢趕集上會的日子,他們總要吃上一碗踅面解解饞,這是幾十年的老習慣了。攤位上一位大娘真在津津有味的吃著黃師傅的踅面,看看這表情就知道踅面的味道了。黃師傅的攤位上總是坐滿了吃踅面的鄉黨們,他們說吃了黃師傅幾十年的踅面就喜歡他的手藝和味道,用陝西話說;咥上一碗,撩咂啦!陝西的6道風味小吃
  • 合陽踅面 中國最古老的方便麵
    踅面,是陝西合陽獨有的地方風味食品。在合陽,在東府,那都是相當有名。而在合陽當地流傳的這句「沒吃踅面沒看戲,沒有到過合陽縣」,就更加說明了踅面在合陽人生活中的重要。踅面原產地在合陽,相傳西漢高祖三年,也就是公元前204年,淮陰候韓信在合陽黃河邊的夏陽渡用木罌渡軍活捉河東魏王豹,為了解決10萬大軍吃飯問題發明了踅面,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
  • 這款陝西麵食-合陽踅面,你應該沒吃過,也沒聽說過
    陝西的麵食種類多,多到我有很多麵食都沒有吃過。相信很多人都沒有吃過這款美食,那就是陝西合陽的來自陝西—渭南—合陽踅面[xué miàn],也叫旋面。這款麵食大部分原料是雜糧蕎麥麵做的,以辣椒、酸醋出頭。喜歡吃酸辣口的朋友可以學習做一下。
  • 合陽人的踅面情結
    地道的合陽人,都有著濃厚的踅面情結。合陽人吃踅(xue)面的歷史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相傳漢淮陰侯韓信木罌渡軍破魏時,請當地老百姓幫忙,趕製出一種以蕎面作原料的溥麵餅,這種麵餅攜帶方便,吃時便捷,只要在開水中一涮,再調上鹽、醋、辣子即可,的確不失為行軍打仗用的快餐食品,可稱得上是「中國最古老的方便麵」。後來又經過不知多少代人的改進,加入了「豬油辣子魚兒粉,花椒酸醋生蔥花」,使踅面這一食品發展成為合陽獨有的地方風味小吃。
  • 合陽(xué)踅面歷史演變
    然後評論區有朋友想仔細了解,答主說是在陝西,也有這位朋友準確指出是合陽踅面。作為一個陝西人,我給大家先科普,再來點顛覆性的,前方高能……他所提到的應該是流行於陝西省渭南市合陽縣的合陽踅面(這字念xué,清代合陽有人編了一本《土音雜字》,出於好心,找了一個古音讀「xué」的「頁」字來為「踅」字注音。
  • 合陽特色風味——踅面,看完瞬間來食慾了,!!!
    合陽特色風味小吃——踅面踅面,是陝西合陽獨有的地方風味食品。
  • 合陽茂林踅面的那些故事
    文/周潔合陽人對於踅面的衷情是一種流淌在血液裡的情愫,那是對家鄉的眷戀和懷念。合陽踅面,快捷、方便、美味、實惠,街道上的踅麵店之多,在飲食行業應該算是最多最普遍的。然而,在合陽眾多的踅面裡,茂林踅面的名頭那可是響噹噹的,尤其是合陽在外的遊子們,回到家鄉首先要吃的就是這茂林踅面。一碗熱乎乎,紅油辣香筋筋道道的踅面下肚,喝口黏黏的踅麵湯,舒坦滋潤的每個毛孔都笑開了口。茂林踅面在合陽是一塊金字招牌,也可以說是合陽飲食文化的一張名片。
  • 古代也有方便麵,合陽踅面為漢王劉邦統一天下立下汗馬功勞
    踅面,是陝西合陽特產。若在西安,踅面算不得好吃。但現在人在他鄉——物也好,人也罷,隔著千裡路程,格外楚楚動人。踅面是古代方便麵,相傳楚漢相爭時——瞧瞧,這就是陝西,一碗麵要扯到秦漢了——魏王豹是個牆頭草,一會投降
  • 合陽踅面:吃起來又熱又辣,非常的美味,喜歡吃麵食的可以試試
    合陽踅面:吃起來又熱又辣,非常的美味,喜歡吃麵食的可以試試大家好,這裡是天天吃一道,道道不嫌棄,今天給大家分享的這一道美食很簡單,只需輕鬆幾步,就能在家裡吃上大餐,而且營養又健康,大家跟著我的步驟,一起操作起來吧。
  • 我國最早的方便麵「踅面」,如今做出來,比康師傅好吃太多
    所以踅面不僅僅是一種飲食了,可以說他是古代人傳下來的一種文化。從踅面的製作方法上,中國最早的方便麵,其實我們也能看出來你些古人的飲食習慣。而現在還一直在傳承這種麵食製作方法的地方,就在陝西的合陽,不過可能當地人並不把它叫做踅面,他更習慣叫他旋面,這主要是因為他們的方言所導致的。即便是正宗的陝西人,可能也沒聽說過這種面,只有在當地才能吃到。踅面是怎麼做出來的?
  • 外人只知合陽踅面,卻不知當地人最愛的,卻是羊肉糊餑!
    「寧說一盤糊餑,不吃酒席一桌」是陝西渭南合陽縣的一句民間俗語。合陽這個名字,乍一聽還以為是玄幻小說《誅仙》中的河陽城呢,實則兩者並沒有什麼關係。合陽縣,隸屬陝西省渭南市,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古代又被叫做有莘國、郃陽等,其悠久歷史可以追溯到上古夏朝時期。
  • 踅面
    不吃踅面不看線(線指合陽線戲),不算到過合陽縣,所以說踅面是合陽餐飲文化的領軍了。有詩云:新面吃來滋味長,遙思韓信借軍糧。酸鹹踅入黃河水,一碗風情譽合陽。踅面因食用方便,味美價廉,今已成為合陽「第一小吃」。踅面,是陝西合陽獨有的地方風味食品。踅」即「折足」,是個會意字,在關中方言中是「轉來轉去」的意思。
  • 兩千年前中國最古老的「方便麵」,熱水一泡就能吃,合陽人的最愛
    說起方便麵,這可是很多懶人的最佳選擇,直接衝泡就能吃到,關鍵是吃完還不用清洗餐具,確實是很方便的,而且對於工作繁忙的人來說,方便麵也是最便捷的美食,隨時隨地想吃就吃,所以如今方便麵也成為一種常見的快捷食品了,在小商店、大超市都能買到各種口味的方便麵。
  • 合陽踅麵店長田懷智榮登2月份「陝西好人」榜
    合陽踅麵店長田懷智榮登2月份「陝西好人」榜2月26日,由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在榆林市神木縣舉辦陝西好人榜1月至2月入選名單發布儀式上,全省共有36名好人入選榜單,其中合陽縣茂林踅麵店店長田懷智榮登誠實守信類「陝西好人」榜。至此,合陽縣已有3人榮登陝西好人榜,3人入選陝西好人候選人。
  • 廚祖故裡的傳統特色美食
    合陽縣到底有什麼美食,才能獲此殊榮?廚祖伊尹遺風下的美食縣要說合陽飲食歷史文化的淵源,就不得不提伊尹。民間口耳相傳有「伊尹作廚」的故事,史書中也有記載伊尹「耕於有莘之野」,而據後人多方考證以及著者的實地考察,「有莘」在合陽,伊尹的故裡就在合陽,就在百良鎮莘村,這裡是伊尹出生、耕作和埋葬之地, 這是史實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