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講門前不栽竹,又有老話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該信哪個

2020-12-14 農人牛牛

農村流傳著一句叫,門前不栽竹,但也有一句與竹有關的話語,叫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有人覺得,為何會有這麼矛盾的話在流傳呢?

其實兩種意思不同的農村老話,是兩種不同文化的碰撞,或者說是陽光白雪與下裡巴人不同的觀點,具體是什麼意思?下面我來給大家講解下。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講的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的出處是來源於蘇軾,原文:

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i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這句話要講的意思,是生活中寧願沒有肉可吃,也不能讓家中沒了」竹子「,用兩個字來形容:「高雅」。這是比喻一個人做人做事,不為五鬥米折腰。

以前文人將竹子,當成了四君子,竹象徵君子的謙遜虛中,高風亮節。當時的文人最講究的就是氣節了,如果一個文人沾上了俗氣,是會惹人恥笑的。所以他們寧可窮的沒有肉吃,也不願意失去了竹子(氣節)。

另一種說法是,以竹來比喻一個家庭的為人處事這方面。這裡的竹子對應的是主意,有主意的意思。

比如以前有句農村老話也講到,門對千棵竹,家藏萬卷書。書讀多了就胸有成竹,在決定做某件事情時,很快就會做出,好像竹子一樣不偏離道德的主意。

門前不栽竹

門前不栽竹,這句農村俗話要講的是另外一種文化,那就是陰陽學也就是俗稱的風水學。風水學和那些文人墨客觀念是不一樣的,文人墨客講的是氣節,高雅的東西,風水學講的是是生活上的忌諱。

風水學涉及的是一個人,一生當中無論是建房起居,行程的安排,死後的安葬等等,都有其相對應的講究。

門前不栽竹,講究是什麼呢?

農村栽種過竹子的人都會明白,竹子生命力旺盛,根系發達。只要在家中栽種一棵竹子,在若干年之後就會成林。因每年竹子下面都會長出竹筍來,這是竹子的自我繁殖方式。竹子長得也很高,在竹林形成之後,就會影響到家中的採光。

而缺乏光線的房子,在風水學中講,這房子是屬陰。門前不栽竹,主要意思是講竹子成林,會擋住陽光,讓房子看起來不陽光,有些陰。

而農村農民們沒有文人的高尚情操,他們更相信風水的說法。不管有沒有道理,反正照做就是了,畢竟很多人對於玄學上的忌諱,都是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

綜上所述,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這是文學人對竹的偏愛,將竹意寓成做人的道理。竹子,象徵著高風亮節,做人也需如此。

有矛盾的是,門前不栽竹,這句風水學上所講的老話。

門前不栽竹,這種說法根本就是子虛烏有的,這是迷信的行為。現在很多農村家庭都會在家養富貴竹、龍竹、觀音竹等,以前老祖宗也講過竹報平安,生活富」竹「等等,與竹有好的意寓的說法。因此,說門前不栽竹,本身就是很荒謬的一種說法。

在生活中,特別是南方的農村,有不少家庭房前屋後,都會栽種竹子,因此,有些農村俗話,並不能當真。特別是那些涉及到迷信之類的俗話,都是缺乏科學依據,經不起推敲的。

相關焦點

  • 農村老話說門前不栽竹,可「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又何解?
    但是,農村卻有老話說「門前不栽竹」,意思是很明顯的,就是門前儘量不栽竹子。可同時,我們還會聽到有人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就是可以吃飯不吃肉,但是住的地方卻不能沒有竹子。這就會讓我們感覺到莫名其妙,為什麼會有這樣自相矛盾的話?
  • 農村老話:是「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還是「門前不栽竹」?
    但是慢慢我們也會發現,很多老話其實是自相矛盾的,如「車到山前必有路;一一不撞南牆不回頭」,又如「浪子回頭金不換;——狗改不了吃屎」。今天我們要探討的,乃是農村俗話「門前不栽竹,屋後不種樹」與蘇東坡名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之間的PK。究竟哪個更有道理?一起來看。
  • 蘇東坡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百姓卻說門前不栽竹,誰說的對?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不是農村俗語,而是北宋著名詩人蘇東坡《於潛僧綠筠軒》詩中的一句話,我給大家貼出來:【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痴。
  • 農村俗語:「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一輩留下來很多俗語,看似很普通,但仔細琢磨以後,發現這些俗語可包含著勞動人民的智慧在裡面。雖然裡面難免有些是封建迷信的東西,但多數都是通過實踐經驗中總結出來的,大部分還是有道理的,所以才能流傳至今。下面筆者繼續給大家分享三句俗語。看看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呢?
  • 農村老人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這句話什麼意思?
    農村老人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這句話什麼意思?農村裡面有很多的俗語,不管是小孩子還是老人都知道不少的俗語。俗語是人們對生活經驗的積累,有的俗語蘊含著很多的「道理」,教會人們為人處世,而有的俗語則是說天氣的。
  • 啟功: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啟功大師的「啟體」書法可謂名滿天下,同樣他筆下的竹子也充滿清雅的書卷之氣,並有自作詩一首:喜氣寫蘭怒寫竹,叢蘭葉嫩竹枝長。漫誇心似沾泥絮,喜怒看來兩未忘。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破土凌雲節節高,寒驅三九領風騷。
  • 蘇軾: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他說因為晚上的時候,頭腦特別清醒,突然有很多想法,所以要立寫下來。而恰好最近在齋月裡,白天不吃不喝昏昏沉沉(他們最近只吃兩頓,太陽下山之後六七點,凌晨一兩點)。同事是伊朗人,但是他想通過技術移民定居澳大利亞或者加拿大。為什麼不是美國?他說,美國對伊朗的籤證很謹慎。中國也挺好,但是他喜歡人少一點的,講英語的地方;所以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就成為了首選。
  •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種哪個品種的竹子當圍牆好呢?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竹子是最好的園林或圍牆植物,如果住宅四周有竹林,碧綠青翠,清幽秀麗,給人以清新脫俗的感受。那麼,種哪個品種的竹子可以當圍牆呢?下面鄉村似歌將與大家一起探討。一、種植紫竹當圍牆,居室增光添彩1、紫竹圍牆,我們在工作之餘抬頭觀望,別有一番風味,它既可以緩解疲勞,又高雅有趣。2、種植在圍牆上,可以與水竹等不同顏色的竹子混合種植,色彩絢爛,甚為好看。
  •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那得看多愛吃肉!
    如果別人發此言,分量不一定足夠,但由頂級老饕、美食大咖博主蘇東坡說出來,就顯得十分擲地有聲了。畢竟他是為了吃肉肯拼命的人。「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說著豪氣,其實裡面是有內在邏輯的:對「居竹」(精神追求)志向高度的判定,取決於其人「食肉」(物質享受)欲望的高低。倘若本就不喜肉食,或者索性是素食主義者,那所謂「愛竹」便顯得輕飄飄毫無重量。
  • 「詠竹」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竹,堅韌、挺拔、四季常青,被視為君子的象徵。蘇東坡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楊萬裡贊:「凜凜冰霜節,修修玉雪身。」但令無剪伐,會見拂雲長。竹經雨洗顯得秀麗而潔淨,微風吹來,可以聞到淡淡的清香。只要不被摧殘,一定可以看它長到拂雲之高。這是杜甫赴好友嚴武家宴飲時同題之作。本就是一首應答之作,自然少不了對主人的一番讚頌,以竹盛讚嚴鄭公高潔的情操。
  • 農村俗語「門前不栽竹,屋後不種樹」,這是為何呢?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門前不栽竹,屋後不種樹」,這是為何呢?有道理嗎?農村的很多俗語和老話,之所以能夠流傳至今,也是由於其中蘊含著一定的道理。有的俗語直到現在依然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所以也被叫做十句俗語九句真。
  • 農村常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你了解其中深意嗎?
    俗語是在農村最為廣泛的一種文化,無論年輕的還是年長的人都了解很多俗語。因此這樣一種文化也就隨著大家的喜愛慢慢傳承了下來,很多的小孩子,在很少的時候還不具備理解俗語的知識的時候,就已經被老人們灌輸了很多的俗語,小孩們也就會因為這些了解俗語,那慢慢長大過後,也就理解了長輩告知俗語的意義了。俗語在農村生活中是第一個幫助村民們生活的第一個知識,很多家中的老長輩雖然是不識字,但是卻懂很多的俗語。這就足以證明俗語在農村中的重要性。
  • 農村俗語:「門前不栽竹,房後不栽樹」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門前不栽竹,房後不栽樹」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農村俗語是老祖宗留下來的生活經驗,對人們的生活有實際指導意義。特別是在農村裡,一些息息相關的事情自然離不開農村俗語。而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這句關於生活的農村俗語:「門前不栽竹,房後不栽樹」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農村俗語:「門前不栽竹,房後不栽樹」是什麼意思:老祖宗們蓋房子是非常有講究的,由於蓋房子是一輩子的大事,所以老祖宗在建設房屋的時候,必經過一番的考量。而古時候一些仔細的人,在選擇房屋的住址時,也要經過「高人」指點才能破土動工。
  • 農村俗語「門前栽竹,子孫享福」是啥意思?難怪許多人喜愛栽竹子
    在眾多的農村俗語中,有許多是和植物相關的,有的是忌諱的,比如「前不栽桑,後不插柳」等,還有不少是祈福的,比如「要走發財路,種棵發財樹」等。那麼,農村俗語「門前栽竹,子孫享福」是啥意思?有道理嗎?難道種植竹子真有好處?難怪有許多人喜愛栽竹子哩。
  • 鄭板橋一副《墨竹圖》,展示了什麼叫「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宋朝的大才子蘇東坡曾寫下詩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哪有揚州鶴?意思很簡單,寧可吃飯沒有肉食,也不要居住的地方沒有竹子,吃不到肉頂多讓人消瘦,而居住地沒有竹子卻會令人庸俗。人瘦了還能胖回去,而人俗了卻是無法醫治的。
  •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打造庭院怎麼能少的了寧折不彎的竹子呢
    常言道:「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如果你有一方庭院,不妨中上一片竹子,竹子因為竹報平安、節節高升的寓意和四季常綠寧折不彎的氣節,從古至今就深受人們喜愛,很多人都會在庭院裡種上一些。適合家庭種植的竹子品種有很多,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選擇,同時也要根據自己庭院的大小選擇適合的品種進行種植。小庭園建議挑方竹、紫竹、唐竹、鳳凰竹、日本矮竹、內門竹等嬌小的品種;大庭院則可種方竹、唐竹、葫蘆竹、金絲竹、人面竹等景觀竹。首先就是移栽方法。
  • 農村俗語:「門前不栽竹,屋後不種樹」,為啥不能種呢?答案來了
    有的樹木是不能夠種植在家中的,像我們熟知的:前不栽楊,後不栽柳,院裡不在gui拍樹,還有松柏桑梨槐,不僅王府宅等諸多的說法,對於一些樹木品種大家是有講究的,這些樹木或者是從諧音上,還是從寓意上來講,是不宜在家中進行種植,所以種植樹木在農村的講究還是頗多的,農村俗語:門前不栽竹,屋後不種樹,說的又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存在呢?
  • 「門前種竹,做人狠毒」這句農村俗語什麼意思?為什麼這麼說?
    前段時間給大家對比分析了兩句關於家裡栽種竹子的俗語,一句是「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還有一句是「門前不栽竹」,這兩句充滿矛盾的話語引起了大家的興趣和討論。誰知最近又看到一句俗語「門前種竹,做人狠毒」,讓我再次對竹子產生好奇。
  • 常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細談竹子為何頗受文人喜愛?
    常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細談竹子為何頗受文人喜愛?「竹」自古作為一種特色文化載體,就肩負著傳承與發展歷代文化作品的重任。可以說「竹文化」是在人們千百年的,生產實踐中發展並逐漸興起的。因竹子特殊的生長狀態所以,內空、不易折斷、成活率高等生長特點。經常被世人比喻成美好節操,並在詩文中佔據一方沃土。
  • 「寧可食我肉,不可居無竹」 我們的理解,都並非東坡先生本意
    「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和「未出土時便有節,及凌雲處尚虛心」就很形象地描述出了竹子的氣節和胸懷,正可謂「一枝一葉總關情」。實際上,關於竹子我們耳熟能詳的莫過於蘇東坡先生的「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也就是說哪怕嘴上將就一點,也要講究居住品位。試想一下,在「民以食為天」的古代,因為不能「居無竹」,而情願意「食無肉」,這是需要一點決心和毅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