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這句話什麼意思?

2020-12-09 夢醒時分最美麗

農村老人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這句話什麼意思?

農村裡面有很多的俗語,不管是小孩子還是老人都知道不少的俗語。俗語是人們對生活經驗的積累,有的俗語蘊含著很多的「道理」,教會人們為人處世,而有的俗語則是說天氣的。很多小孩子小的時候不了解俗語的意思,隨著自己慢慢的長大也就明白了。有的農村裡面隨然有的老人不識字,但是明白很多的俗語。下面就給大夥說一句俗語「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有些農村是靠山而建的,平常生活中可以看到很多的樹木,竹子是一種比較受人們歡迎的植物,並且我們國家的國熊貓就很喜歡吃竹子。在有的農村,竹子的寓意是「平安」,而且因為竹子是一節一節的,有的人也認為竹子代表「節節高升」的意思,其實這些是沒有科學說法的,只是人們一種美好的祝願,所以很多農村人都比較喜歡竹子,有的人會從自己的院子裡種上些竹子。

這句俗語也是比較容易理解的,字面意思就是,即使生活中沒有肉吃,但自己住的地方不可以「沒有竹子」。這句話其實是反映了人們對竹子的「重視」。在中國古代有的時候,竹子是「氣節」的象徵。有不少古人考取功名的時候,會在自己家的周圍種上些竹子,也是對生活的一種「期望」。

這句話也是說自己「物質上可以清貧,但自己要有氣節和精神」。其實這句俗語是來自一首詩,大夥知道的話,可以從下方的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農村老話說門前不栽竹,可「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又何解?
    竹子這種植物其實會受到大多數人的喜歡,因為這東西四季青綠,讓人看著就莫名心情好。但是,農村卻有老話說「門前不栽竹」,意思是很明顯的,就是門前儘量不栽竹子。可同時,我們還會聽到有人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就是可以吃飯不吃肉,但是住的地方卻不能沒有竹子。
  • 農村老話:是「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還是「門前不栽竹」?
    人們都說,農民的智慧是無窮的,他們善於把一些現象、規律總結成各種諺語、俗話用來口口相傳,其中不乏蘊含著很多科學道理。但是慢慢我們也會發現,很多老話其實是自相矛盾的,如「車到山前必有路;一一不撞南牆不回頭」,又如「浪子回頭金不換;——狗改不了吃屎」。
  • 農村俗語:「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一輩留下來很多俗語,看似很普通,但仔細琢磨以後,發現這些俗語可包含著勞動人民的智慧在裡面。雖然裡面難免有些是封建迷信的東西,但多數都是通過實踐經驗中總結出來的,大部分還是有道理的,所以才能流傳至今。下面筆者繼續給大家分享三句俗語。看看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呢?
  • 俗語講門前不栽竹,又有老話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該信哪個
    農村流傳著一句叫,門前不栽竹,但也有一句與竹有關的話語,叫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有人覺得,為何會有這麼矛盾的話在流傳呢?其實兩種意思不同的農村老話,是兩種不同文化的碰撞,或者說是陽光白雪與下裡巴人不同的觀點,具體是什麼意思?下面我來給大家講解下。
  • 農村常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你了解其中深意嗎?
    因此這樣一種文化也就隨著大家的喜愛慢慢傳承了下來,很多的小孩子,在很少的時候還不具備理解俗語的知識的時候,就已經被老人們灌輸了很多的俗語,小孩們也就會因為這些了解俗語,那慢慢長大過後,也就理解了長輩告知俗語的意義了。俗語在農村生活中是第一個幫助村民們生活的第一個知識,很多家中的老長輩雖然是不識字,但是卻懂很多的俗語。這就足以證明俗語在農村中的重要性。
  • 蘇東坡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百姓卻說門前不栽竹,誰說的對?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不是農村俗語,而是北宋著名詩人蘇東坡《於潛僧綠筠軒》詩中的一句話,我給大家貼出來:【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痴。
  • 啟功: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啟功大師的「啟體」書法可謂名滿天下,同樣他筆下的竹子也充滿清雅的書卷之氣,並有自作詩一首:喜氣寫蘭怒寫竹,叢蘭葉嫩竹枝長。漫誇心似沾泥絮,喜怒看來兩未忘。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破土凌雲節節高,寒驅三九領風騷。
  • 鄭板橋一副《墨竹圖》,展示了什麼叫「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宋朝的大才子蘇東坡曾寫下詩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意思很簡單,寧可吃飯沒有肉食,也不要居住的地方沒有竹子,吃不到肉頂多讓人消瘦,而居住地沒有竹子卻會令人庸俗。人瘦了還能胖回去,而人俗了卻是無法醫治的。由此可見,竹子是高雅的象徵,是提高人們生活品味,人生境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那得看多愛吃肉!
    如果別人發此言,分量不一定足夠,但由頂級老饕、美食大咖博主蘇東坡說出來,就顯得十分擲地有聲了。畢竟他是為了吃肉肯拼命的人。「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說著豪氣,其實裡面是有內在邏輯的:對「居竹」(精神追求)志向高度的判定,取決於其人「食肉」(物質享受)欲望的高低。倘若本就不喜肉食,或者索性是素食主義者,那所謂「愛竹」便顯得輕飄飄毫無重量。
  • 「詠竹」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竹,堅韌、挺拔、四季常青,被視為君子的象徵。蘇東坡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楊萬裡贊:「凜凜冰霜節,修修玉雪身。」這首詩雖短,詩意甚高。詩面寫竹之直節挺立,猶君子之風,無處不有。暗喻自己似和竹子一樣的君子,無論到哪裡都可以清高自立。《晚春歸山居題窗前竹》唐·錢起谷口春殘黃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
  • 常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細談竹子為何頗受文人喜愛?
    常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細談竹子為何頗受文人喜愛?「竹」自古作為一種特色文化載體,就肩負著傳承與發展歷代文化作品的重任。可以說「竹文化」是在人們千百年的,生產實踐中發展並逐漸興起的。因竹子特殊的生長狀態所以,內空、不易折斷、成活率高等生長特點。經常被世人比喻成美好節操,並在詩文中佔據一方沃土。
  • 蘇軾: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他說,美國對伊朗的籤證很謹慎。中國也挺好,但是他喜歡人少一點的,講英語的地方;所以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就成為了首選。不管是哪個國家,反正是不想回伊朗的。我也沒有問具體什麼原因,每個人做出選擇必然有他自己的理由。而五月來了,樹蔭蔥蔥;在重慶,更有不少竹林。
  • 「寧可食我肉,不可居無竹」 我們的理解,都並非東坡先生本意
    實際上,關於竹子我們耳熟能詳的莫過於蘇東坡先生的「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也就是說哪怕嘴上將就一點,也要講究居住品位。試想一下,在「民以食為天」的古代,因為不能「居無竹」,而情願意「食無肉」,這是需要一點決心和毅力的。這樣理解也無不可,實際上這並非「坡仙」本意。
  •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打造庭院怎麼能少的了寧折不彎的竹子呢
    常言道:「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如果你有一方庭院,不妨中上一片竹子,竹子因為竹報平安、節節高升的寓意和四季常綠寧折不彎的氣節,從古至今就深受人們喜愛,很多人都會在庭院裡種上一些。小庭園建議挑方竹、紫竹、唐竹、鳳凰竹、日本矮竹、內門竹等嬌小的品種;大庭院則可種方竹、唐竹、葫蘆竹、金絲竹、人面竹等景觀竹。首先就是移栽方法。竹子的最佳移栽時間是在秋分左右,竹子移栽時應該選擇生長旺盛的母竹中分株出來的3-5株小竹,在挖掘移栽時應該保留充足的泥土,保留竹鞭的同時儘量不傷害根須。
  •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這些竹子做盆景真的很美
    導讀竹子,四季常綠,枝條挺拔清秀,具有獨特的風韻,所以是很多文人墨客筆下所讚揚的對象,而且還有著很好的象徵,「高清、氣節、堅貞」所以就有了「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這樣的說法。方竹竹子在南方很是常見,因為都是在戶外栽種,所以長勢非常強健,有些能長到10-20米高,而且分生能力很強,輕鬆就能長成一片,其實竹子我們可以將其製作成盆景,擺放在室內很有雅趣。
  • 10首描寫竹的經典古詩: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該竹與此竹含義基本接近。 詩歌賞析: 這首詩著力表現了竹子那頑強而又執著的品質 。既是讚美了巖竹的題畫詩,也是一首詠物詩,開頭用「咬定」二字,把巖竹擬人化,已傳達出它的神韻;後兩句進一步寫巖竹的品格,它經過了無數次的磨難,長就了一身特別挺拔的丰姿,決不懼怕來自東西南北的狂風。
  • 蘇軾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但又創造了東坡肉,這不矛盾嗎?
    比如,蘇東坡的弟子兼兄弟黃庭堅就是一個追求雅的人,他的態度甚至比蘇東坡更為激進,他說:「餘嘗為少年言,士大夫處世可以百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醫也。」把俗看成是無藥可救的疾病!——宋代是把一切都雅化的時代。一個社會的審美態度,與時代有關。
  •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文人為何如此喜歡竹子?
    竹文化景觀竹有一項偉大的歷史應用,造紙,這是在竹簡之上的另一層突破。九世紀的中國,人們開始用竹造紙,早於歐洲一千年,明代《天工開物》對竹紙製造技術進行了詳細講解,它還配了插圖。可以說,文化的發展與繁榮,有著竹的一份功勞。
  •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你知道哪些竹子適合陽臺盆栽嗎?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你知道哪些竹子適合陽臺盆栽嗎?竹子一年四季青翠碧綠,當萬木蕭條時,卻翠綠蔥蔥,一片生機勃勃。陽臺或者客廳擺上盆栽竹子顯很大氣高雅,別具竹韻。鳳尾竹喜向陽高爽之地,有「向陽則茂,以種高臺」之說;但也能耐陰,可作為室內觀葉賞姿的理想裝飾。春、夏、秋三季只需放置在窗口通風處,入冬放置在向陽處,就可良好生長。觀音竹,人們因其具有吉利、平安之意而刮目相看,另外良好的觀賞性也象徵著高尚的品格,家裡擺放一盆也顯示主人寬大的情懷,為人處世爽朗的性格。同時家人也會幸福安康。
  • 詠竹詩: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竹有幽靜的氣質。「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這首《竹裡館》堪稱王維最美的一首詩,幽篁即是幽深的竹林,在竿竿修竹的遮蔽下,詩人居住的竹裡館仿佛與世隔絕,然而這世界並不孤寂,且不說古琴與長嘯的聲響,明月好似老友來陪伴著我,無需有人與之共鳴,有竹、琴、月在身旁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