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非遺傳承人 把畲繡送上了國際時裝周

2020-12-16 浙江在線

2020-12-05 12:21 |拱墅文旅

「國潮復興」,可以說是當今時尚圈叫得最火的一個詞了。據統計,目前我國漢服市場的消費人群已超過200萬,產業總規模超過10億元,在某電商平臺上,與「新國貨」相關的關鍵字累計搜索量更是超過126億次。

在這股國潮崛起的現象背後,離不開時尚產業對「國貨」「傳統文化」「老底子」的關注。去年年底在北京舉辦的2020春夏中國國際時裝周上,一大批以中國文化為設計元素、設計靈感的時尚品牌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不同於以往設計師對「中國風」的生搬硬套,這批作品在如何挖掘和運用中國元素上,有著獨特和不凡的品味。

其中,提取中國南方遊耕民族——畲族的元素,來自浙江的設計師林其番帶來一場以「暢想畲族文化-空影」為主題的秀,更是驚豔了眾人。

在林其番的作品裡,你能看到傳統的繡片與現代布料相結合,也能看到「蝴蝶」「牡丹」「鯉魚」等傳統圖案出現在剪裁時髦的服飾上。在中外模特們的演繹下,畲族刺繡的文化、紋樣和象形符號,與中國傳統民間技藝第一次碰撞出了火花。

「設計師,是一個擁有夢想並且堅持自己夢想的人。為了把中國的刺繡研究做透徹,我拜訪了很多刺繡的非遺傳承人,深入學習和和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就在去年,林其番申請成功,正式成為了畲族刺繡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站在一名服裝設計師的角度,她說,要結合時尚流行趨勢,運用活化中國元素進行創造,取之社會,用於社會。這才是傳承,是創新。

器物有魂

溫州蒼南,是浙江畲族常住人口最多的畲鄉。林其番就出生在這。儘管是個漢族人。但從小耳濡目染,她打心眼裡喜歡畲族刺繡。

林其番清晰地記得,初高中那會自己就開始做「改造」了,想和別人穿得不一樣。媽媽買的新衣服,她穿上身就成了另一副樣子。一直被媽媽「罵」到大學,她對刺繡和服裝的熱愛絲毫不減,並將服裝設計選做專業。畢業後,財務逐漸自由,林其番開始收藏繡品和中國的老布。

「那時候很瘋狂,我們開車逛鄉下,幾乎是爬山涉水,走遍了雲貴川,就為了收集老繡片。」現在,鄉下的朋友一看到老布,就會想到拍照發微信給她。

「繡花的製作技藝是中華五千年歷史見證中的一份子。而現今,少數民族也只有在特殊場合或節日才會穿著民族繡花服飾,製作技藝失去市場價值,面臨失傳。」林其番講道,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創新和活化,才能使其得到真正的保護和傳承。

活化創新

「以自己的愛好,來呈現自己想表達的民族風。」林其番於2017年創立具有個人特色風格的「被色閣」品牌,進行潮牌民族服飾和畲族刺繡文創產品的開發。

在做個人設計師品牌前,林其番已經從事服裝設計10多年,擁有自己成熟的現代女裝品牌。某次在奇蹟30的微課堂,與珠寶設計師趙育嫻相識,被她義無反顧追求自己熱愛之事的精神感動,也開始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

轉型從事具有東方特色的老繡片服裝設計,林其番希望「被色閣」在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能夠影響新一代年輕人的心念,將中國文化通過自己的詮釋,以一個全新的理念展現在大眾面前 。

就在去年,品牌將古法老繡與良渚文化相結合,在中國國際時裝周「城市之光」單元上演了一場「夢回良渚」主題大秀。「走秀靈感來源是杭州良渚文化和大運河。2018年世界文化遺產申報成功後,中國良渚已經成為四大文明中的第二名。一個國家、一個城市的重要史跡,儘管只是剩下斷壁殘垣,仍然具有永恆的魅力,對中國來說,尤為如此。」

為了準備這場秀,林其番特意去中國美院高級研修班進修了一年,接受專業老師的指導,特別是吳海燕老師的《東方國》打開了她的思路,「活化文化和創新文化一定要讓『老人看了是懷舊,年輕人看了是時尚』」。

秀場上,國潮風與傳統手工製作絕妙融合,樸實自然,毫無矯揉造作之氣,「拙」味十足,「大巧若拙」。將中國風與民族風結合,將時尚與復古結合,林其番希望能在未來讓世界認識中國風,把民族風帶向世界。

大眾化,需要時間

什麼是民族風?林其番眼中的民族風是能讓大眾穿上身,而不是單純在舞臺上走秀。

「大部分人在做民族風中國式服裝時,呈現出來的都是高端晚會上穿的,我更強調的是生活中可以穿,這樣的傳播力度會更好,讓更多人能夠感受到,我們的民族文化是多麼好。」

疫情期間,私人訂製款的製作停滯。針對年輕人,林其番開發了「多彩的中國 千年的咼妥」系列,將「百家姓」設計成「象形文字」,結合傳統的畲族紋樣改編圖案,線上線下發售無性別款T恤。更有心的是,她為每款衣服都分別錄製一個課程,介紹姓氏的來源、發展史、名人,以及圖案設計的想法。

「衣服賣得不錯,年輕人都蠻喜歡。只是與從前設計一件衣服,就動輒銷售幾十萬件的情況,無法比較……」但林其番內心知曉,夢想需要一些時間,做這件事,要守得住。

把非遺朝向大眾化發展,她還發起了「舊物改造」活動——原創手作坊「彤九暲老繡」,位於拱墅區元谷·尚堂園,周末會開放手工刺繡課程,提前預約,就可以免費製作茶墊、手帕等小手作。

「噥,前不久,一個小姑娘從上海過來,找我們找了好久。她之前去過我們開在小河直街的店鋪,發現包包破了,又覺得對自己有紀念意義,捨不得扔,第一時間就想到了這」,站在設計師的角度,林其番和她一起探討如何設計改造會更好。2個多小時,小姑娘學習針法,繡好了一朵小雛菊,還做成了一隻新口袋,歡歡喜喜地走了。

把推廣的事情長期做下去,林其番有信心能讓更多的人了解畲族刺繡。

(原標題《這個非遺傳承人,把畲繡送上了國際時裝周》,記者 梅童欣,編輯 張玲)

1607142066000

相關焦點

  • 非遺傳承人刺繡作品登上中國國際時裝周
    3月27日,中國國際時裝周(2019/20秋冬系列)——額吉牧歌發布會在北京飯店金色大廳舉行,非遺傳承人最新創作的刺繡亮相。3月27日,中國國際時裝周(2019/20秋冬系列)——額吉牧歌發布會在北京飯店金色大廳舉行。圖為模特在現場展示時裝(圖片來源:tuku.qianlong.com)。
  • 【美翻】花都非遺「釘金繡裙褂」亮相2020廣東時裝周!現場大片來了
    【美翻】花都非遺「釘金繡裙褂」亮相2020廣東時裝周!精美的裙褂——姚日文攝9月9日作為市級的非遺項目的小茹裙褂攜手非遺技藝創新服飾及傳統釘金繡裙褂亮相2020廣東時裝周-
  • 阿拉善蒙古族服飾首登中國國際時裝周
    10月25日,2020春夏系列中國國際時裝周盛大開幕。其中,蒙元素團隊攜手內蒙古自治區婦女聯合會舉辦了「草原繡夢·巾幗匠心——內蒙古布絲瑰&蒙元素民族服飾時尚秀」,在本屆時裝周上講述了蒙古族服飾傳承的故事,這是蒙元素品牌第一次登上中國國際時裝周的舞臺。
  • 唯愛工坊非遺潮登陸北京時裝周
    (圖:唯品會公益與北京服裝學院推出「藝+遺,傳承千年之美」新品發布會)唯愛工坊驚豔亮相北京時裝周 文化時尚煥發非遺新生2018北京時裝周9月15日—22日在故宮博物院寶蘊樓這批設計師長期以傳統文化、非遺手工藝作為研究方向,善於用當代的藝術設計語言,探索兼具中國文化內涵與時尚精神的產品之路,用視覺多元的跨界產品詮釋了非遺的豐富內涵。以北京服裝學院非遺研修班的導師高巍為例,他從事服裝設計工作近30年,曾就讀巴黎設計學院,在巴黎創立設計師個人品牌GAOWEI+XINZHAN,連續13年參加法國巴黎時裝周。
  • 「絲路雲裳雲上昆明民族時裝周」玉溪「小龍茵」非遺刺繡——飛針...
    在雲南玉溪,有這樣一群人,她們手拿繡花針,身上背著娃,飛針走線間,繡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訴說著滇繡傳承的故事。她們,就是「小龍茵」繡娘。玉溪「小龍茵」非遺刺繡。受訪者 供圖玉溪「小龍茵」非遺刺繡。
  • 非遺裙褂閃耀廣東服裝周T臺
    2020年9月9日晚,在廣州的白雲國際會議中心,釘金繡裙褂非遺傳承人唐志茹的「小茹裙褂」攜非遺技藝創新服飾及傳統釘金繡裙褂登陸2020廣東時裝周,給觀眾帶來傳統非遺文化和現代服裝時尚的碰撞火花。
  • 講述蒙古族服飾傳承 蒙元素亮相中國國際時裝周
    中新網北京10月25日電 25日,蒙元素團隊攜手內蒙古自治區婦女聯合會在北京舉辦了「草原繡夢巾幗匠心——內蒙古布絲瑰&蒙元素民族服飾時尚秀」,在2019中國國際時裝周上講述了蒙古族服飾傳承的故事。
  • 天刀受邀參加紐約時裝周!網友吐槽選的三套衣服不是天刀最美!
    就在近日天刀受邀參展紐約時裝周,線上時裝周也會同步開啟,更多禮盒獎品等你來拿哦!天刀攜心王·祈年、心王·醉花陰、滄海煙霞三件實體花裳參展紐約時裝周!三套實體外裝由蘇繡、花絲鑲嵌、雲錦非遺傳承人親手製成,於海外一展國風大美。
  • 中國國際時裝周 中國潮與世界相遇
    近期在北京落幕的中國國際時裝周,以「重構」為主題,囊括時裝發布、時尚展會、專業賽事等近百場活動,通過線上線下聯動方式,吸引中國及國際品牌同臺競芳。品牌和設計師們圍繞中國傳統手工藝及可持續時尚,以衣為媒,傳遞對當下思想及文化的思考。
  • 產業重構,價值釋放——2021春夏系列中國國際時裝周成功舉辦
    ,線上線下聯動共振,吸納了來自海內外的上百家成熟商業品牌及原創獨立品牌,聚合國際優秀設計師、本土知名設計師以及新銳設計師近千名參與,實現了後疫情時代的全球時尚互動。  中國國際時裝周是中國歷史最悠久、最具影響力的時尚活動,在這個全行業致力「一起抗疫、復工復產」的特殊年份,以其持續的生命力、強大的號召力,吸引了上百國內外品牌與設計師參與,不僅創造了一次史無前例的集體回憶,更收穫了極具分量的產業探索。  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主席、中國國際時裝周組委會主席張慶輝表示,直面百年未遇之大變革,本屆時裝周繼續延續2020秋冬系列的「重構」主題。
  • 2021春夏中國國際時裝周流行趨勢分析
    02 復古摩登 復古風一直是時尚圈大熱的流行風格,在本季中國國際時裝周的T臺上,摩登復古設計風也有著鮮明的體現,Beautyberry、CHEN.1988、DAMOWANG均以80或90年代為主題靈感,在廓形及搭配上,融入復古元素,摩登時尚。
  • 2020廣東時裝周秀尚 | 小茹裙褂掀起「非遺+時尚」熱潮
    9月9日晚,小茹裙褂攜非遺技藝創新服飾及傳統釘金繡裙褂登陸2020廣東時裝周-秋季,掀起「非遺+時尚」熱潮。  其中, 「蔚」採用釘金繡、頭髮繡、珠繡、貼花立體繡、水晶編繡融合法式反刺繡,在不同的藍色緞面及紗料上展現出平和之美,「蔚」不再是裙褂。
  • 時代記憶:一幅馬尾繡,講述古老的水族故事——非遺傳承人潘懈
    生命因傳承而精彩,在「時代記憶·非遺地圖」上,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時代匠人們用自己獨特的技藝展示著非遺文化的魅力,踐行著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本期非遺傳承匠人:潘懈,為「時代記憶·非遺地圖」平臺合作匠人——潘懈,,1978年出生於三都縣中和鎮三洞社區,現為水族馬尾繡製作和織布技藝傳承人,三都縣安娜娜馬尾繡製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馬尾繡,一項水族最為古老、最具民族特色的刺繡工藝。
  • 「研培計劃」舉辦3年,「非遺」傳承人從高校學到了什麼
    312件展品涵蓋刺繡、緙絲、竹編、印泥、銀飾等多個「非遺」門類,展示了2015年以來上海研培計劃高校取得的成果。上大非遺研培學員和設計師跨界設計的這一款背包融合了兩種非遺,竹編技藝和苗族的打籽繡技藝。禮服由緙絲非遺傳承人、蜀繡非遺傳承人和旗袍設計師攜手創作,在傳統旗袍的樣式上做了改良,輔以大面積青綠山水緙絲圖案,又用蜀繡針法繡了桃花。這一創意後來還升級,以王希孟的《千裡江山圖》為靈感來源,做了系列禮服和配套小包。小包受到很多人的喜歡,「訂出去好多件。」
  • 中國國際時裝周(2019/2020秋冬系列)在京揭幕
    本屆中國國際時裝周,將舉辦專場時裝發布、專業大賽、DHUB設計匯、時尚論壇、新聞發布、商貿對接、創意展演、綻放中國高級定製匠心藝術展等超過百場專業活動,近250位設計師精彩亮相。3月25日,嘉賓在開幕式上舉行的「漢帛獎·第27屆中國國際青年設計師時裝作品大賽」上為獲獎選手頒獎。
  • 三都縣兩名非遺傳承人在2020國際中國公益事業大典獲獎
    近日,2020國際中國公益事業大典暨「我和我的祖國」公益成果展演展播在北京中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星光影視基地《星光大道》演播廳隆重舉行。來自三都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水族馬尾繡傳承人韋應麗和潘五生應邀參加活動。
  • 鄂爾多斯非遺傳承人一針一線繡出蒙漢團結一家親
    ▲9月20日,鄂爾多斯《新聞聯播》播出了題為《蒙古族服飾製作工藝:一針一線繡出蒙漢團結一家親》的報導 孟根梢吉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鄂爾多斯民族服飾自治區級傳承人
  • 虛擬時尚亮相紐約時裝周 天刀開創國風出海新紀元
    原標題:虛擬時尚亮相紐約時裝周 天刀開創國風出海新紀元   2019紐約春夏時裝周於9月5日至9月15日之間舉行,在NYFW主秀場Spring studio的kick off秀上,一組特色鮮明的國風服飾一經展出,立刻吸引大眾的廣泛關注。
  • 絲路雲裳·雲上昆明民族時裝周拉開帷幕
    12月18日晚,作為絲路雲裳·七彩雲南2020雲上民族賽裝文化節的重要活動,絲路雲裳·雲上昆明民族時裝周在昆明市新迎新城購物中心和公園1903同時拉開帷幕。 朱蓮說,這是她第二次參加絲路雲裳·雲上昆明民族時裝周,作為一名年輕服裝設計師,有義務將傳統的民族文化和時尚主題相融合傳遞給更多的人。
  • 馬尾繡傳承人韋桃花:精緻繡品引關注丨聚焦服貿會
    2020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暨第十五屆北京文博會貴州館右側,是馬尾繡製作技藝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韋桃花的攤點,雖只有兩個小玻璃櫃,但櫃裡櫃外的馬尾繡繡品,頗引人關注。北京居民餘女士走到櫃前,拿著馬尾繡細細察看,神色訝然:「天哪,馬尾居然可以做出這麼精緻的藝術品!」拿著繡片的她顯得愛不釋手,當即決定買下,於是便和韋桃花討價還價。韋桃花喊價1600元,餘女士還價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