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即將開局的重要節點,11家央企與廣東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吹響了加大在粵投資力度、優化產業布局的號角。
在這背後,是廣東今年以來以「雙統籌」奪取「雙勝利」,推動全省經濟在巨大困難挑戰中穩住基本盤、實現增速由負轉正,呈現穩定增長的良好態勢。
疫情背景下,面對依舊複雜多變的經濟形勢,在各行業舉足輕重的央企與經濟第一大省攜手合作,充分彰顯了對廣東發展的十足信心和開拓發展新空間的強烈意願。
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親臨廣東視察,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著眼「兩個大局」為廣東新發展階段工作定位領航,為我們擘畫發展藍圖、描繪美好未來。
面向新發展階段,廣東與央企強強聯合、優勢互補,立足新起點、謀劃新布局,向著新的目標攜手並進,奮力譜寫新篇章!
應對疫情挑戰的廣東韌勁
「我們是根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企業,內地營運總部設於深圳,各業務板塊在廣東都有投資,項目遍及廣東各地。這次跟廣東籤約,對我們『十四五』期間的發展具有特別重大的意義。」華潤集團副總經理、總會計師李福利說。
12月5日,11家中央企業主要負責人齊聚廣東,並與省政府共同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合作範圍涵蓋基礎設施建設、可再生能源、科技創新、金融服務、醫藥健康、消費升級等眾多領域。
他們的信心,來自於廣東經濟在抗擊疫情中所展現出來的強大韌性。
從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7%、上半年同比下降2.5%,到前三季度同比增長0.7%,今年以來,廣東經濟走出一條「前慢後快」的反轉曲線。
「廣東經濟增速由負轉正,不僅是各行各業迅速恢復的體現,也證明了廣東作為第一經濟大省、第一外貿大省和第一工業大省的後勁。」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教授劉瑞明說。
主要經濟指標逐季回升的同時,廣東經濟轉型升級的步伐也在加快。
1—10月,廣東先進位造業增長1.4%,其中,航空裝備增長27.5%,高性能醫療器械增長18.1%。高技術產品產量增長快,消費升級類商品零售繼續改善,數字經濟活力充沛。
良好的發展態勢,吸引中高端產業要素不斷積聚。
11月下旬,中國工業網際網路大會、世界5G大會、廣東省製造業發展年會3個重量級會展相繼舉行,智能製造、工業網際網路、人機協同等成為廣東產業升級高頻詞。
李福利說:「此次籤約,我們將與廣東攜手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重大項目接連投產,為廣東穩增長、利長遠築牢經濟「壓艙石」。
中科(廣東)煉化一體化項目投產,廣清城際、廣州東環城際開通運營……前10月,廣東重點項目完成投資約7379億元,達到年度計劃投資的105.4%。
全球化面臨挑戰,廣東對外資吸引力不減。巴斯夫一體化基地、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等世界級外資項目穩步推進,為廣東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廣東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先鋒、創新發展的熱土,也是中國石化長期發展的重地。」中國石化副總經理凌逸群表示,「十四五」期間將持續加大在粵投資力度,打造企地合作典範。
強強聯合背後的廣東機遇
翻開在粵央企的投資版圖,能源、鋼鐵、軌道交通、新材料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遍布全省各地。這一系列產業布局,與廣東重點發展方向不謀而合。
前不久,廣東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行動計劃發布。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立足於「穩」,是廣東經濟的重要基礎和支撐;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著眼於「進」,對廣東經濟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副總經理龔波告訴記者:「我們將充分發揮航天科工的優勢,聚焦數字經濟建設,在電子稅務、信創領域、網絡信息安全等方面加快布局,打造百億級數字經濟產業集群。」
「穩」中求「進」,廣東加速推動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鍊、政策鏈相互貫通,促進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與此同時,各大銀行爭相加強與廣東合作,為廣東實體經濟發展注入金融「活水」。
在此次籤約中,廣東省政府與國家開發銀行、農業銀行、中國再保險(集團)3家金融機構籤訂戰略合作協議。而就在12月3日,廣東省政府與中國銀行籤署支持廣東穩外貿、穩外資合作備忘錄。當天,廣東省工信廳又與中國工商銀行廣東省分行等銀行分別籤約,未來5年,5家銀行機構將新增合計1.95萬億元人民幣融資支持,加快推進廣東戰略性產業集群建設。
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倪全宏說,這些合作協議的落地實施,將對進一步深化政銀企合作、強化金融支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揮積極作用。
當廣東經濟排頭兵的發展優勢與央企行業龍頭的帶動作用相結合,帶來的是合作的雙贏。
中國寶武鋼鐵集團副總經理張錦剛說,和廣東省攜手合作,將提高地方經濟資源的配置效率,帶動區域內相關產業協同發展,實現鋼鐵業的高質量發展。
「中國大唐始終把廣東作為最重要的發展區域,將繼續發揮產業優勢、技術優勢、人才優勢,加大在粵投資力度,重點開發大型高效燃機、海上風電基地、可再生能源項目,參與開發核電項目,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廣東省能源轉型升級。」大唐集團總經理寇偉表示。
中國再保險集團董事長袁臨江表示,將通過匯聚保險行業合力,改變保險公司力量分散、「單打獨鬥」的狀態,加快創新,為廣東「走出去」企業提供更符合需求的保險產品和充足的保障能力,為廣東建設「一帶一路」戰略樞紐提供助力。
新發展格局下的廣東使命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廣東如何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
11月24日,省委十二屆十一次全會在廣州召開,對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進行全面部署、推動落實。
宏偉藍圖展開,觸覺敏銳的中央企業們紛紛搶先落子。
——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雙區驅動效應」持續釋放,推動廣州、深圳「雙城」聯動,在新徵程新高度上「比翼雙飛」。
國家開發銀行與廣東籤署開發性金融支持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合作備忘錄,重點圍繞大灣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等領域深化戰略合作。
省發展改革委主任葛長偉說:「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創新經濟最活躍、區域創新綜合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央企不僅有雄厚的資金實力、豐富的管理經驗,還有很強的科技創新能力。借鑑央企的創新資源,將有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
——紮實推進高質量發展,廣東加快打造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
寶武鋼鐵集團組建中南鋼鐵有限公司,加快區域產業整合,提升鋼鐵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中國石化「十四五」期間擬在粵投入700億元以上,持續加大天然氣基礎設施、新能源開發、新型研發機構等領域的發展力度,助力廣東省經濟社會發展。
「廣東與央企加強戰略合作,將進一步發揮國有企業對區域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和行業龍頭的引領作用,加快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為廣東省深化改革創新、新舊動能轉換、高質量發展提速賦能。」省國資委主任李成說。
——高質量加快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推動「核」「帶」「區」在新發展格局中一體協同、各揚所長。
大唐集團自2006年投產第一家潮州電廠以來,相繼投產運營雷州電廠、肇慶9F級高效燃機、電白陸上風電等項目,在粵運營容量達654萬千瓦。目前正在建設佛山熱電、汕頭海上風電及韶關、清遠、江門等一批光伏項目,未來5年,在粵投資預計將超過1000億元。
寇偉表示:「我們將不斷統籌優化投資項目布局,服務廣東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和『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助力廣東區域及城鄉協調發展。」
展望未來,廣東高質量發展的信心更堅、動力更足、步伐更穩,必將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創造新的輝煌。
南方日報記者 吳哲 王彪 昌道勵 李鳳祥 陳穎